长公主闻言愣住,可是给了他们燕王把柄的人,他们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
就在此时,李太尉又叮嘱道:“去准备赎金,将他们二人赎出来。”
这一次,游奉云并没有想要李家人的命,只是警告他们,李太尉觉得只要有足够的赎金就能把他们两个赎出来。
然而,游奉云却是收了赎金不放人,要多关他们一个月,美名其曰长长记性。
李太后和李太尉对此皆是无可奈何,只能认了,并且李家的气焰也不如往常那么嚣张了。
游奉云对此只觉得神清气爽,连在东宫干饭都多吃了两碗。
“父皇何事这么高兴,难道是找到了新的丞相?”游玉岁知道游奉云为啥这么高兴,但他还是偏偏要问,并且问游奉云是不是找到了新的丞相。
苏相死后,游奉云短时间内没有再奉丞相,基本所有的政务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这段日子也不轻松。
既然游玉岁问了,游奉云当然也得问问游玉岁。
“依岁岁看,朝中谁做丞相何事?”
游玉岁等的就是这一句,他笑着道:“自然是杨尚书,他是苏相最好的学生,又官至尚书,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是够的。”
而且,杨尚书还是寒门的二把手,只有他能够快速集结寒门人心对抗外戚和世家。
游奉云看着游玉岁道:“岁岁说得对,那就立杨尚书为丞相吧。”
当封丞相的旨意传出后,杨家是欣喜若狂,本来以为自己不会被重用后,谁能想到立刻就官至丞相。
而李太尉得知此消息,联想到杨家在燕王混淆皇室血脉一事的角色后,他想明白了一切事。
“好,好得很,杨尚书可真会算计!”
推倒了燕王,保住了杨家,当上了丞相,这一手算计他自愧不如!
作者有话要说:
岁岁:杨尚书你准备好了吗?目前你的受益最多,并且最有可能知道燕王不举不育,女儿肚子里的孩子不是燕王的事。
第169章
而在东宫之中,游玉岁一边和崔宴下棋一边道:“此刻,他恐怕以为是杨尚书设计他吧。”
话音落下,游玉岁纤长细白的手指捏着一枚棋子落在了棋盘上,瞬间棋局决出了输赢。
崔宴看见面前的棋局将手中的棋子往棋盒里一扔道:“太子殿下太厉害了,我下不过,以后让谢檀陪你下吧,琴棋书画他都会。”
说完,崔宴便要打乱棋局。
而游玉岁则是开口道:“这回杨尚书完全是与李家结了仇,他在朝堂上可不好过了。”
燕王已废,如果杨尚书没有和李家结仇,那么他必然是李家拉拢的对象,到时候他转头支持梁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可是游玉岁算计了杨尚书,让李太尉认定给他透露燕王之事和买通礼部官员上书废太子立梁王的人就是他。
这样的人,李家不会拉拢他,怕是在朝堂上也会针锋相对。
崔宴笑着看着游玉岁道:“这不正合了陛下的意吗?”
外戚世家寒门,这三者休想联合起来,游奉云既然让杨尚书当了丞相,就不可能让李家拉拢到杨丞相,就算没有游玉岁的这一层算计,游奉云也会人为地分裂李家和寒门,让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只见游玉岁道:“这勉强也算做另一种势力平衡吧。”
这对游奉云来说的确算一种势力平衡,尤其是朝堂上李家与杨丞相针锋相对就更加合了他的意。
这里几日,刚刚当上丞相的杨尚书算是过得胆战心惊,他不知道李家是在发什么疯,处处找他的漏洞,恨不得立刻将他从丞相的位置上拉下来。
“我何时得罪过李家?”杨丞相开口向身边的同僚问道。
只见杨丞相身边的同僚对杨丞相道:“怕是想将丞相换成他们的人,所以才一个劲地针对杨公,真是当我们寒门好欺!”
“是吗?”杨丞相迷惑道。
杨丞相他自己心里知道,如今李家势头正盛,还有梁王这个皇位候选人,陛下要平衡朝堂势力,根本不可能将丞相的位置交给李家的人。
就算把他拉下来又如何?丞相的位置给世家也不可能给外戚。
杨丞相不信这么简单的事情,他都看得明白,混迹官场时间比他还长的李太尉会看不明白。
可是,除了关于争夺丞相位置这件事,他的确是没什么地方和李家结仇了啊。
就在杨丞相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身边的一位官员小声道:“陛下作为帝王,怕是最不想看见手下臣子联成一片,李家针对您,或许是陛下在其中做了什么。”
杨丞相恍然大悟,他代表寒门,如果寒门和外戚关系好,哪个帝王能安心,但是他嘴上还是呵斥道:“你我皆为臣子,怎能揣测圣意。”
随后,杨丞相便请他们几人休沐时去他家喝茶。
这一日过后,游奉云发现李家和杨丞相在朝堂上是掐得不可开交,双方恨不得将对方按死。对此,游奉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符合他对朝堂的预期。
虽然朝堂上两家吵架让游奉云心烦,不过最近的游奉云的日子可好过了,李家人夹紧了尾巴,不敢再在长安城中飞扬跋扈,找他告状的人都少了,更重要的是太后和长公主不会突然把他叫去吃饭,然后变着法地让他将梁王召回长安。
对游奉云来说,梁王留在自己的封地是最好的,不然他用什么来抵抗藩王的联军。
而此时,东宫之中,姜魇看着正躺在小榻上翻着话本的游玉岁道:“殿下,李家气焰已被打压,何时再更进一步?”
就姜魇手里掌握的那些证据,就算不能彻底击垮李家,也能让李家掉层皮。
只见游玉岁翻着话本的手指略微顿了顿,然后道:“不急,等梁王助陛下平定藩王之乱后再说。”
梁王现在是游奉云手中重要的棋子,并且与李家的关系紧密,这个时候将李家的那些罪证交上去,得到的也是从轻处罚,不如等平定藩王之乱后,梁王在游奉云手上彻底没用时,再对李家进行打击。
姜魇看了一眼游玉岁,然后道:“在下都听殿下的。”
现在游玉岁想的是,齐王啊齐王,你怎么还不快谋反啊!再不谋反就快过年了,冬日打起来可就不好了。
在游玉岁想着齐王什么时候谋反的时候,突厥太子阿史那哲并国师返回了突厥,将他们与齐王的合作带到了突厥。
突厥草原的帐篷中,阿史那哲当着众人的面将他与齐王的盟书递到了突厥可汗的面前。
突厥可汗将盟书看完,忍不住道:“好!”
虽然阿史那哲输掉了二十万匹战马和十万牛羊,但是他拿到了个齐王的合作,到时候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就可以拿到大景的朔方郡。
而阿史那哲听见突厥可汗的那一声好便得意地抬起头,任由自己兄弟嫉妒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父汗,到时候齐王联合大景藩王出兵造反,我等便陈兵边境,拖住大景最强的漠北军和大部分军队,让他们无法回援长安,等到齐王攻下长安后,我等便不费一兵一卒得到朔方郡。”阿史那哲笑着开口说道。
刚说完,旁边的大王子便道:“你怎么知道大景在边塞的军队不会回援长安?”
阿史那哲露出看蠢货的表情,然后道:“若是他们敢回援长安,那我们的铁骑入大景便如同入无人之地。”
这就相当于把大景边塞的军队置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长安地失陷,一方面是大景的边塞,即便是游奉云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
阿史那哲说完,帐篷中的众人便发出了嘲笑的声音。
瞬间,大王子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一时间羞得面红耳赤。
突厥可汗看着他的大儿子忍不住皱眉,不长脑子只有武力的家伙。
这个时候,突厥四王子看着阿史那哲道:“既然如此,那么若是齐王毁约,我们突厥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
对于这个问题阿史那哲一时无法回答,只见突厥国师站了出来道:“四王子殿下,即便齐王毁约,可主动权依旧在我们手里,漠北军可不会听他的,如果他毁约,我们便撤军,漠北军自然会前往长安助游奉云复位。”
“到时候等长安一乱,别说是朔方郡、云中郡、定襄郡都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反正不管齐王做何选择,他们突厥都是稳赚不亏的。
“好,好,好!”突厥可汗大笑道。
随后他看向帐篷中的众人道:“诸位还有什么疑虑?”
这么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大家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同意了的。
而且,能够看游奉云成为丧家之犬,没有比这更加让他们快乐的事情了,毕竟十七年前的那一战带给他们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现在也该是游奉云偿还草原男儿血债的时候了。
阿史那哲看着帐篷中无不同意的众人忍不住勾起嘴角,此战若成,那么便再也没有人可以动摇他下一任可汗继承人的地位了。
散会后,大家从突厥可汗的王帐里走出来,四王子阿史那越闷闷不乐地对自己的心腹道:“难道这次之后我再也没有一争之力了吗?”
心腹闻言立刻道:“殿下切莫妄自菲薄。”
说完,心腹看了看周围然后悄声对四王子阿史那越道:“属下从大景回来的那些人身上打听到,他们说太子在大景中了毒,肾不行了。”
“什么?”阿史那越惊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心腹连忙道,“等他带着大军前往大景边境的时候,我们便趁机夺权,等他赶回来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阿史那越闻言不由大喜,上天居然给了他如此好的机会。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突厥大王子和阿史那哲的几个王叔身上,都是不约而同地听见了阿史那哲不举的消息,瞬间,大家心里的小九九就盘算了起来。
此刻,齐国的王宫之中,齐王已经联合好了自己的七个兄弟同时举兵谋反。
“传本王的旨意,凡我国内,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者皆征为兵。”齐王对手下的心腹道。
话音落下,一名宫人道:“殿下,朝廷送来了东西。”
齐王和心腹对视一眼,然后道:“拿进来。”
只见宫人将盒子递了进来,齐王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书信和证据,游奉云亲自写信告知他,齐王世子乃是突厥太子所害!
看到这些证据,齐王将案几踢翻,开口骂道:“游奉云是把我当做三岁小儿吗?”
其实齐王内心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齐国之中由朝廷置下的二千石以下官员尽数被他诛杀,其余诸王都同意出兵,即便是突厥太子杀的又如何!他需要突厥军队拖住边军!
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于是,齐王道:“尽快起兵!”
反正他也为这一日准备很久了!
于是,正在上朝的游奉云有幸听见了两个消息。
“陛下!齐王等八位藩王起兵谋反了!”
“陛下!突厥陈兵边境!”
游奉云:……
作者有话要说:
游奉云:我要给弟弟写信了。
第170章
这个消息一出,朝堂直接炸开了,藩王想做什么?突厥想做什么?藩王和突厥一起在这个时候动兵,是不是私下里达成了某种合作?
游奉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他只是没想到自己送去的证据没有让齐王与突厥太子翻脸反而成了齐王起兵的催化剂。
就在这个时候,杨丞相率先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现在要安抚诸王,免得突厥趁虚而入,酿成大祸。”
杨丞相的想法和朝堂上大多数臣子差不多,大景边境上的大军绝不能撤回,否则突厥趁机攻入大景,那么将要生灵涂炭,百姓要流离失所。
所以,杨丞相这才想安抚住诸位藩王的情绪,让他们退兵,只有内部安稳才能腾出手来收拾突厥。
游奉云点了点头,然后道:“其余爱卿可有意见?”
只见李太尉率先站出来道:“诸王既然敢叛乱,那么就是对陛下不忠不臣,还请殿下派兵迎敌!”
李太尉刚说完,杨丞相便和李太尉吵了起来。
“派兵迎敌?用什么派?兵在哪里?边境上的驻军你敢动吗?”杨丞相一连好几个问题砸下去,然后气喘吁吁地看着李太尉。
只见李太尉道:“若不派兵迎敌,采取怀柔政策,那么藩王会以为朝廷怕了他们,到时候更加变本加厉又当如何?朝廷威严扫地,藩王分裂大景,又当如何?陛下的尊严还要不要了?”
李太尉声音很大,说完时还上下扫视了一番杨丞相最后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似乎对杨丞相这种怀柔的做法十分不屑。
杨丞相气得要死,幸好他身后有支持者,帮他反问道:“齐王三十万大军,而朝廷拱卫长安的军队不过三万人,以寡敌众长安危矣…你置陛下安危于何地?”
李太尉当即喷了回去,骂道:“老夫看是你们在担心你们自己的安危吧,贪生怕死的东西!”
就算敌军兵临城下,陛下也不会害怕更不会逃走,他只会带着长安军民一起与敌军作战!
“你!!!”那人被气得脸都歪了。
下一秒,杨丞相身后的官员看着李太尉道:“李太尉,您说要迎敌!除了长安这三万士兵,你拿什么迎敌?”
李太尉冷笑一声然后道:“虽说是藩王叛乱,但并非所有的藩王都反了!”
说着,李太尉转身看向游奉云道:“陛下,梁国乃是各个藩王前来长安的必经之地,臣请陛下下旨让梁王抵挡藩王叛军!”
游奉云闻言来了精神,心道,这可是你说的哦。
其实梁王早就被游奉云绑上了自己的战车,无论李太尉提不提出让梁王出力抵抗藩王们的八国联军,游奉云都会让梁王出力的。
因为李太尉这个提议,朝堂上的吵架短暂地停了一下。
然后经过大臣们的一番研究,一致认为李太尉的提议具有可行性。
120/140 首页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