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将卿(古代架空)——临安教司

时间:2022-04-15 08:38:22  作者:临安教司
  “只是现在南阳侯府是否太冷清了些?”赫连勾月抿抿唇,选了其中的一只笔,沾了墨,利落地下笔写了几行字。
  他透着烛光看着未干的笔迹,露出一个满意的笑,“他这个人,最喜爱管这些情情爱爱的,不知道告诉他梅韶和白秉臣的事,能不能引得他一点兴头上来。”
  勾勒的笑慢慢变得冰凉,赫连勾月冷声道:“黎国也安定得太久了。”
 
 
第110章 针锋对
  在姜、凉两国的使臣各自回国后,约莫过了十几日,梅韶和孟烨也抽检到了赫连勾月的香料仓库。
  赫连勾月在燕州的香料存库不多,只在城郊租了一个小库房,梅韶和孟烨不到一个时辰就查验完毕。
  抽检相当于双方交易前官员对商户存货的一次考察,看看他们货物的贮存条件,抽检商品的好次。
  孟烨和梅韶略微在门口处看了两眼,里头的查验是褚言带着几个懂行的人去仔细翻查的,为了避嫌,赫连勾月也没有进去,只是在外头等着。
  褚言出来的时候,神色有异,他朝着梅韶暗暗使了一个眼色,梅韶便随口诌了一个由头,避开孟烨和赫连勾月,随着褚言走到僻静处。
  褚言余光瞥了一眼赫连勾月的方向,从袖口掏出一个鸽子蛋大小的红珠,上头还有细碎的须毛,看着是一种生在土中的根茎状植物。
  梅韶接过来掂量了一下,低声问道:“这是什么?”
  “覆红子。”褚言神色凝重,压低声音道:“就是之前庄主要我查的白色粉末里必备的一种药材。”
  梅韶心中一惊,脸色也沉了下来,“是从赫连勾月的仓库里拿到的?”
  褚言点点头,提醒道:“我之前说过的几味药材只有凉国有,而赫连勾月正是凉国人。庄主准备怎么办,是否需要我再放回去,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免得打草惊蛇。”
  梅韶深吸一口气,眸中情绪驳杂,良久才道:“要是惊了蛇,反而能说明有问题。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说完,梅韶径直朝赫连勾月走去,没有半点犹疑,将手中的覆红子摊在他的眼前,问道:“赫连公子可知道这是何物?”
  他紧盯着赫连勾月的脸,没有放过他脸上一点细微的变化,短短的两三秒时间在此刻被无声地拉长,梅韶甚至可以听见自己紧张的心跳声。
  “一种香料,覆红子。”赫连勾月坦然自若地回道,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言语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反问道:“这是梅大人从我的仓库拿的?”
  “就只是香料?”梅韶逼问道。
  “覆红子有安神止疼的效用,研磨成粉制香可助人好眠,倒也有药用的,说起来就和你们黎国的蒙汗药差不多。”赫连勾月眼中清澈一片,规规矩矩地回了他的问题。
  他回得坦荡无比,没有半点值得怀疑的地方。
  “可覆红子并不在签订的香料里头,梅大人怎么抽查到这个了?”赫连勾月不解道。
  梅韶收敛了眼中的探究神色,心中依旧有所怀疑,可还是在面上遮掩过去,“褚言查错了袋子,拿来给我核对的。”
  赫连勾月理解地点点头,没有外露出别的神色。
  “走,回府!”孟烨一脸凝重地快步走了过来,拉着梅韶就走,“韩厥关出事了!我父亲他们已经在侯府了,派人来喊我们回去。”
  “什么?”梅韶一时也顾不得其他了,跟着他飞身上马,往侯府赶过去。
  离互市商谈结束不过十几日的时间,姜国使者回国路上也要七八日,韩厥关便出了事,看来李巽书和虞梁是彻底谈崩了。
  梅韶在脑中粗略地过了一遍整件事,扬鞭跟上孟烨,两人没多久便回到了侯府。
  下了马,孟烨将马缰绳往府门小厮怀中一扔,大步往大厅而去,喊道:“父亲!”
  梅韶紧跟着踏入厅中,便见孟倚林、邹雪和白秉臣一脸凝重地坐着。见他来,孟倚林朝他招招手,示意他和孟烨坐下。
  “人到齐了,我也不说什么场面话了,此次之事,已经不是我镇北侯府可以独自承担的,还需要白大人和梅大人帮着告知陛下。”
  孟倚林扫了他们一眼,将这几日的事情一一道来。
  “这段时日来,韩厥关周围时有流寇出没,虽未生出什么事情来,可我也是派了人去查过,说是姜国这次参与互市的几家商户用了些手段,挤下去了几个本来符合互市条件的商人,这些人心生怨怼,雇了流寇在关口捣乱,想要逼迫虞梁松口,一些盗匪趁乱在两国关口出没,半真半假地引起了一些骚乱。”
  “关口骚乱时有发生,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流寇也只是偶尔地出现,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战力。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关口的骚乱频繁起来,姜国军营来开始有关于前协恩王李成阙当年的英勇事迹,军心涣散,甚至在驻守韩厥关中有李成阙的旧部领了小队绕关而走,意图破关。”
  孟烨出声道:“流言不是无故而起,父亲可有打探姜国境内发生了什么?”
  孟倚林点点头,道:“前几日姜国国君李成继晚宴醉酒,独自在后花园醒酒未坐銮驾,也未曾叫人提前清道,恰巧一宫人自拐角处执灯而行,吓着了李成继,李成继大怒,命丈责四十,那宫人没挺过去,天还未亮便死了。天子惩戒一个宫人,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坏就坏在那个宫人竟是原先在李成阙身边伺候的,而那日又是李成阙的忌日,宫中便流传是那宫人偷偷替李成阙烧纸钱的时候,被李成继撞上,才有此苛刑。”
  “说来李成阙身死也不过数年,当初跟随他的人亦不在少数,若不是他半道殒命,李成继此生也无望登上如今的位置。他也一直是靠着敬重兄长,念恩情切的名头才稳住李成阙的旧部,此事一出,必定有老臣出来直言,着实会掀起一些风波。”白秉臣淡淡道。
  “这便是我担心的地方,若只是些寻衅滋事的流寇,确实是不值得请各位来大费周折,可如今骚乱边关的已经分不清是寇匪还是李成阙的旧部,我着实担心虞梁会借此事掩护,浑水摸鱼,暗中发兵,乱我关隘,因此想要听听两位大人的意见,如何将这件事回禀陛下,再做打算。”
  “就算李成继不尊长兄,李成阙的旧部要讨个公道,也自当是去宫门口闹去,为何韩厥关的旧部会试图冲破关隘?”白秉臣摩挲着手指上的玉扳指缓缓问出这个问题。
  堂前一时无人回应,白秉臣的目光落在梅韶的身上顿了一下,轻声道:“除非真正让李成阙旧部动乱并不是这种表面上不轻不痒的宫人之死,而是更大的,他们无法接受的东西。比如说李成阙当年的后事安排,家眷安定,甚至是李成阙的死因。”
  梅韶感受到白秉臣若有还无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默默攥紧了手,他没有想到白秉臣的猜想竟然离真相八.九不离十。
  “若真如白大人所说,那么他们是不信任李成继了,故意用这种挑衅黎国的方式,逼迫李成继给出一个交代?”孟倚林顺着他思路往下想,得出这么一种可能。
  “或许,还有想要李成阙的血脉回国的意思。”白秉臣冷声说出了另一种可能。
  “李安?”邹雪惊讶道:“李成继成年皇子有三人,手中也不乏有姻亲勾连的虞梁等大将在手,若是李成继真的对兄长有不仁之心,这么些年李成阙的旧部也会被李成继暗中消解,不留后患,就算李安回去了,他一个无根无基,被黎国养废了的人,难道能够在老谋深算的李成继手中夺得皇位吗?”
  邹雪几乎是瞬间就否认了白秉臣的这种说法,她的话也确实在理,当初李成继身死之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家眷,李安就算回去了,无根无基,又有李成继虎视眈眈,无疑于是自寻死路。
  “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真相如何,谁知道呢?”白秉臣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梅韶,轻飘飘地带过这个话头。
  孟倚林沉默了一瞬,才道:“那依照白大人看,这个困局,该如何解?”
  “沙场之事,不如问问梅大人?”白秉臣不轻不重地将这个问题甩给梅韶。
  自孟倚林说这件事开始,白秉臣的目光一直若有若无地瞄着梅韶,就连话中也夹枪带棒地暗含着什么,现在他又主动问自己的想法,梅韶知道他多半是猜到此事和自己有关了。
  即便已经被看穿,梅韶还是硬着头皮将原本就想好的托词说出,“邹将军说的不错,李安不足为惧,不论是在平都还是姜国他都掀不起什么风浪,如若让他发挥点李成阙遗子的作用,倒是可解燃眉之急。”
  “哦?如何发挥?”孟倚林问道。
  梅韶停顿了一瞬,瞥了一眼白秉臣的脸色,道:“效先帝当年收归李氏部族之法。”
  此话一出,厅前一片静寂。除了白秉臣,其他人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讶异之色。
  “梅大人的意思是,让协恩王守韩厥关?”过了半晌,孟倚林才皱着眉问道:“当年先帝命李成阙守韩厥关,封地为李氏部落原地,镇压姜地不臣之心,确有成效。至少在李成阙身死之前,姜地未曾有叛乱,只是如今的协恩王恐怕没有这份本事。”
  “姜国如今暗流源自李成阙,我们只是借李安一个先王遗子的名头,震慑震慑想要闯关的姜国人,他们既然是李成阙的旧部,想必不会对他的遗子下手吧,有李安在韩厥关,镇北侯只需要让自己韩厥关的守将看着些,便可解镇北侯雁守关和韩厥关两地奔波之苦。毕竟此次互市,凉国那里来的也是凉国太子的人,而凉国主君年事已高,若是有朝一日动乱乍起,镇北侯恐怕自顾不暇,姜国和凉国近几年又交好,到时候两关同变,我黎国边防危矣。”
  梅韶所言确实是黎国北地当下需要直面的问题,自李成继叛出黎国、依附凉国后,两国关系日渐紧密,凉国太子又是未来主君势在必得的人选,若黎国边境有乱,必会两处齐发。
  雁守关若破,凉国骑兵可直入黎国西北地界,往西不过两州之地便是晋西,沿途除却深山茂林这层天然屏障,并未有有险峻的守关之地。而韩厥关若破,便失黎国极北之地,镇北侯三州封地必受西、北二方侵犯,若镇北侯封地也失,黎国西部和北部都会被咬下两大块豁口,丢失十州之地。
  孟倚林思及此,眉头紧锁,犹疑道:“白大人方才所说李成阙的旧部想要协恩王回国,也是有可能的。李安只要待在平都,李成阙旧部再怎么骚乱,也没有那样大的力量去平都劫人。可若是放任他来边关,和姜国不过一步之遥,李安想要回去可就简单多了。”
  “镇北侯所思不假。可凡事祸福相依,有利有弊,既然想要借李安之名震慑旧部,就不得不去承受他有可能回姜国的风险。说到底,韩厥关守将是镇北侯一手栽培的人,凭镇北侯的本事,还镇不住一个李安吗?”梅韶不动声色地顺着孟倚林的话又绕了回去。
  一时两人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让协恩王守韩厥关风险确实太大,陛下也不会轻易松口的。”白秉臣出声道:“不如让晟亲王同往。”
  “晟亲王?”几乎是瞬间,孟倚林和梅韶异口同声道。
  孟倚林的话中还只是带着讶异,而梅韶的语气却隐隐带了推拒的意味。
  若说黎国有什么人是让李安真心敬服的,唯有他的义兄赵元盛,要是他同去韩厥关,无形中便束了李安的手脚,叫他不得再生别的心思。
  “若是晟亲王肯,这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法子。”孟倚林沉思片刻,认同了白秉臣的这个提议。
  “不可。”梅韶忍不住反驳,“两王齐聚一关实在太过惹眼,若被姜国视为挑衅之意,反而突生枝节。”
  “他们犯我韩厥关之举,便算不得挑衅吗?”白秉臣冷笑着反问一句,犀利的眼神投向梅韶的脸上,一字一句道:“梅大人可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如今稳固韩厥关最为要紧。”
  直到此刻,梅韶才意识,之前自己和白秉臣争锋相对之时,他还是退让了自己不少。即便在当时你死我活的时候,梅韶也从未在白秉臣脸上看到过如此冰冷无情的目光,像是一把锋利的剑,一丝一毫地剖析着对手的心中所想,以一种绝对的威压镇住对手心中的侥幸之思,这才是白秉臣在朝堂上应对政敌,收放自如的样子。
  “在陛下登基之初,晟亲王也曾披挂上马,替陛下扫清叛党。宫廷长阶的每一寸,都是晟亲王领兵清肃,当年血热,晟亲王想必未曾忘却,若是姜国真有什么动作,他也必会重整战袍,彼时镇北侯只需守好与凉国的门户便可。这不是正好应了梅大人的话,两关可同守?”
  白秉臣直视着梅韶,眼中隐隐有愠怒,话说得毫不客气,简直是在逼迫梅韶在众人面前同意。
  手心都在发汗,梅韶看着白秉臣地眼睛,再说不出半分辩解的话,他闭了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知道白秉臣一定是推算出了整件事的原委,才如此的咄咄逼人。
  正因为他和白秉臣在一处后,他才越发理解若真按白秉臣所言安排,李安的处境是多么的进退两难。之前在平都的时候,观他情状,未必对赵元盛狠得下心来断绝关系,可若是不能够割除这份感情,他便不能顺利回姜国。
  他知道白秉臣是惯会拿捏人心的,或许久远到六年前,赵元盛以一己立场换取李安玉牒的时候,白秉臣就已经看出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情谊,才能在此突发之时,将这份情感利用得如此妥帖。
  梅韶清楚这件事已成定局,他再改变不了什么,终是松了口,“那便依白大人所言。”
  接下来他们的话,梅韶一句也没听进去,直到厅中人都走了,他方惊觉。
  白秉臣静静地坐在原位上,未发一言。一直等着梅韶回过神后,他才冷声丢下一句话来,“跟我来。”
  作者有话说:
  梅梅:哦吼,被老婆抓包该怎么办,在线等应对方法。
  白白:(低气压中
 
 
第111章 争吵言
  跟在白秉臣身后到了镇北侯府特意辟给他们的一个小书房,梅韶自觉地关上了门。
  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白秉臣的质问,可过了半晌,白秉臣就站在桌子后,拿着一本书看着,似是看不见他的存在一般,也没有主动问什么。
  梅韶实在不知道白秉臣知道了多少,一时也不知该从什么地方说起,便也没有移动半步,站在原地发愣。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