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之所以加个引号,是因为只能算是在中国境内,届时许工机械已经不能算是中国企业。
  到时候,国产工程机械企业的寒冬便来临了。
  2005年,由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缘故,工程机械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行远的销量比上一年不仅没增加,反而略有回落,不过少得并不太多,只有一亿多。
  这也意味着利润减少,毕竟今年公司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研发投入、人工成本都只会一年比一年多。
  销量减少并没有让远夏感到沮丧,这一点营业额波动非常正常,他知道下一年的销量会好起来。所以他并没有让公司减产,甚至还在增产,为明年的销量增加提前做准备。
  不过这个年远夏过得并不舒心,还是因为许工机械的收购案。
  许工机械与凯斯已经签订了收购协议,接下来就是各级政府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事是许诚政府一力促成的,自然说服不了,唯一的转机就是商务部和发改委的态度。
  本来今年是要在越城过年的,因为年初搬了新家,重阳的女儿出生了,还没回过老家,打算带她回来过年。
  但因为惦记收购案,远夏早早就去了北京,想打听一下商务部对许工机械收购案的态度。
  重阳见大哥到北京过年,也干脆留在北京过年。
  远夏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商务部的人,但并不是负责投资管理的投资局的。他想通过这个人请投资局的领导吃个饭,说说许工机械收购案。
  不过领导们应酬太多,远夏根本就排不上号,最后只请到了一个投资局的办事员。
  这个办事员还以为远夏是为了给自己的公司拉投资或者进军海外市场的,但整个饭桌上,远夏聊的都是许工机械收购案的事。
  办事员小刘听出了远夏的来意,这人巴巴地绕了几个弯请自己吃饭,居然是想阻止同行的收购案?
  小刘说:“我没有听说过联名请愿书,可能是领导收了,或者送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远夏说:“如果有机会,烦请刘同志帮我们留意一下,顺便打听一下领导的态度。关于许工机械这个收购案,对我们整个工程设备行业可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从工程设备行业已有的合资案例来看,如今控股方都已经全变成了外资方。许工机械是国内工程设备的龙头老大,如果卖掉85%的股份,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半壁江山都拱手让给了外资。”
  小刘说:“您说的事关生死存亡,是不是有点言重了?”
  远夏说:“您有所不知,我这还真不能算危言耸听……”他将其中的利害分析给小刘听。
  小刘听完,点头:“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是挺危险的,我有机会帮忙打听一下。而且我没听说许工机械的收购案已经送到商务部来审批了,程序是应该还没走到这一步,等到了我会格外留意的。”
  远夏举起酒杯:“那就太感谢刘同志了,我代表整个中国工程设备行业敬您一杯。我干杯,您随意!”
  虽然跟商务部的人见过面了,但也没有得到特别有用的信息,小刘能帮上多少忙谁也不知道。远夏细细琢磨,还是要通过媒体来扩大整件事的影响力。
  回到越城之后,远夏亲自写了一篇名为《许工机械只值20亿人民币?》的文章,文中详细阐述了许工机械与凯斯基金的收购案,毫不讳言地指出了许工机械将自己贱卖的事实。
  文章从数据的角度出发,根据许工机械公布的财务报表分析,2001年比200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60.3%,02年比01年增长了78.16,03年比02年增长了83.4%。
  而到了2004年,整个销售骤降,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的确因为经济宏观调控出现了增长减缓的情况,但整个工程行业的数据还是正增长状态,大约是30%左右,作为龙头企业的许工机械居然会出现负增长,这个情况有点匪夷所思。
  2005年整个行业出现了负增长的状态,但仅为5%左右,许工机械公布的销量则是减少了26%。
  文中指出,从2004年起,许工机械的报表数据就存在作假现象。
  2004年全行业销量都在增加,但作为国内第一大品牌的许工机械却在减少,销售数据居然减少了10%,并且还出现了亏损现象。
  2005年许工机械的亏损越发严重。
  文章合理怀疑,是否是为了贱卖许工机械,所以才采取了数据作假?
  远夏又从许工机械的固定资产、经年累月的研发投入、积累的技术专利、数十年经营下来的品牌价值等方面分析,这些无形资产价值不可估量,许工机械的85%股权难道就仅仅值20亿人民币?
  他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一场纯粹的贱卖国有资产的行为!
  远夏将这篇文章实名投到了《财经日报》,想看看《财经日报》会不会刊发这篇文章。
  这篇稿子投下去之后,并未等到回音。远夏便将这篇稿子发到了天涯论坛的财经版块上,而且是实名注册了账号。
  这年头能上网的人还都是社会精英,会上论坛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少人开始顶帖,分析许工机械收购案的始末。
  天涯有见识的人不少,跟帖帮忙分析数据的,讨论收购案是否合理,许工的高层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等。
  这帖子一夜之间便被顶成了热帖,飘在首页,看到的人更多了。
  远夏趁热打铁,又继续写了一篇文章,《舍弃4亿美元的摩根,选择3.76亿的凯斯,许工机械为何要贱卖自己?》
  两篇文章引发的关注越来越多,有人建议他,应该去新浪博客申请账号发文,那样更为集中连贯,不会像论坛这样零散。
  远夏便上新浪注册了账号,将两篇文章搬了过去,又继续发新文,《只卖外资,军工厂出身的许工机械为何如此排斥国内资产?》文章从兴越与行远参与收购的待遇出发,写到了许工机械的区别对待。
  不少天涯的网友过来帮忙顶贴,远夏也让公司的同事们帮忙转发顶贴。
  远秋得知大哥在博客声讨许工机械,赶紧过来自助阵,她也来帮忙转发,作为作家,她的粉丝量要比远夏的大多了。
  远秋在作协认识不少作家朋友,得知此事,也有帮忙转发。
  她还让自己省日报社的同事过来采访大哥,帮忙写文章传播此事。
  有了大家帮忙,声势一下子浩大起来了,各行各业关注许工机械收购案的人越来越多了。
  远夏见关注量大了,又写了一篇《这些年,我们消失的民族品牌》,文章写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被外资收购和雪藏的民族品牌,从日化到家电行业比比皆是,表明这也将会成为许工机械的命运。
  这篇文章一出,简直是炸开了锅,持有各种声音的人都出现了。
  很多人表示才知道熟悉的产品都消失了是怎么回事,对民族品牌消失表达出了愤慨和惋惜。
  但也有不少美分认为远夏故意在制造中外对立,引导网友对外资进行仇视,这是违背国家鼓励招商引资政策的。
  远夏算是炸开了美分的窝。不过热度越大,对许工机械收购案的传播力度就越大,就不信不引起上面高层的注意。
  终于在远夏写到第八篇的时候,《财经日报》终于跟远夏联系了,想要就许工收购案采访远夏。
  远夏当然没有拒绝,欣然接受了采访。
  采访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许工机械贱卖国有资产这一事实,作为具有军工厂背景的许城重工集团没有足够的自觉,忽略了许工机械的重要战略地位,竟将如此重要的产业交到美国人手里。
  设若有一天中美开战,许工机械不仅不能为国出力,甚至还会成为一把制裁中国的武器。
  远夏也直言了许工机械的领导阶层过于天真,他们以为可以为许工机械带来转机,却对外资完全没有设防之心,他们自以为能够确保万无一失的“毒丸计划”合同,在善于操控资本和金融的西方人眼里,简直就是一纸废书。
 
 
第212章 咨询会
  《财经日报》很快就刊发了对远夏的采访。有了官媒的介入,远夏心里就长吁了一口气,至少这事已经明面化,自己再也不是唱独角戏了。
  远夏又继续写文章,还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过随着他在博客发文章的时间越久,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他是恶意竞争,想破坏许工机械和凯斯的合作,因为许工机械一旦与凯斯合作成功,国内其他工程机械品牌将溃不成军。
  远夏从来就不避讳这件事,他破坏这场廉价到发指的不正常交易,一方面是为了行远乃至整个国产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救民族品牌。
  远夏在文章中指出那些总把全球化挂在嘴边的网友天真,如果一切都会全球化,为何欧美日要收如此昂贵的专利费,为什么要为他们的高精尖技术设置重重壁垒,而不拿来贡献给全世界人民使用,生怕其他国家的人学了去?
  远秋现在都成了远夏的忠实粉丝,每天都会去看大哥的博客留言。
  虽然远夏不直接跟读者在评论区对线,但他每条评论都会看,而且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写出对方质疑的答案来,而且骂人不带脏字,极尽嘲讽。
  远秋忍不住跟远夏调侃:“大哥,你现在简直就成了一个愤青,我一直觉得你特别成熟儒雅,没想到你还会在线骂人,哈哈哈。”
  远夏笑笑:“不是不骂,是没有遇到需要骂的人,有些脑子不清楚的人就不能惯着。你觉得他是蠢,其实可能是坏。”
  远秋说:“我大哥还是我大哥,犀利又有理,都能赶上批评家了!不过你这样天天写文章披露许工收购案的细节,他们都从来没有回应,会有效果吗?”
  远夏说:“总会有的吧。我相信上层还是会在乎舆情的,更何况工程机械确实也能算得上是战略装备的一环,未来一打仗,许工机械就得生产战略物资,总不能将这么重要的企业交到敌人手里吧。”
  远秋眨巴一下眼:“大哥的意思是,将来我们可能会和美国打仗?”
  郁行一从门外进来,接过话茬:“这可不好说,台湾迄今还没有解放。谁知道将来会用什么方式收回来?美国显然不会让我们轻易收回台湾的,台湾一旦回归,第一岛链就失去了封锁作用,影响了他们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甚至他们还会觉得威胁到了太平洋对岸的国土安全呢。别忘了这几年美国人欠我们的血债,南联盟的空袭,还有在咱们领空撞毁我们战斗机,害死我们飞行员的事。我觉得说不定还得打一仗。”
  远夏赞同地点头:“说得对。□□如何解决,我们谁都不知道。”就算是他有超前认知,他也没能看到□□得以解决。
  远秋忍不住叹了口气:“战争太可怕了,还是不要打仗吧。”
  远夏皱眉:“有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以战争求和平,和平才能真正存在,这些我们的父辈已经用血汗为我们证明过了。”作为抗美援朝战士的子弟,远夏对此深有体会,也正是这场立国之战,才换来了数十年的和平环境。
  远秋点头:“说得有道理。”
  郁行一将手里的报纸扔在茶几上,说:“今天的《财经日报》看了没有?记者采访了许城重工的人,针对你提的那些问题做了一些回答,不过我怎么看都像是在掩饰。”
  远夏和远秋赶紧拿过报纸,打开来看,上面果然是一篇对许城重工集团的采访稿,兄妹俩秉着呼吸将文章看完了。
  远秋看完,笑着说:“好像说了什么,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远夏嗤之以鼻:“闪烁其词,避重就轻。”
  郁行一总结:“我觉得他们的意思就是他们现在非常困难,所以不得不跟凯斯进行合作,但是已经跟凯斯争取了最大的利益化,绝对不是在贱卖国有资本。用简单的话总结就是:我没有,我冤枉。”
  远秋忍俊不禁:“怎么最近行一哥说话也跟大哥一个味道了。两口子潜移默化这么明显吗?”
  远夏撇撇嘴:“我说收购他们的时候,他们那不可一世的态度,好像根本就不稀罕什么投资。卖给凯斯的态度,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得到了救赎,那叫一个感激涕零。我能说他们崇洋媚外吗?”
  远秋说:“不用说,他们就是!”
  远夏起身去楼上书房:“我要去写文章去了,再骂一顿许城重工!”
  远夏针对《财经日报》这篇报道写了一篇针对性的文章发在博客上,言辞非常尖刻,重点分析了许工机械对行远机械和凯斯基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明这差别对待的态度令人简直生理性不适。难道美元是钱,人民币就不是钱了?
  这引来了读者的各种调侃,有说行远魅力不够的,也有说人民币没有美元香的,也有说中国的月亮没有美国圆的,还有调侃远夏不如凯斯老板帅的……
  这篇文章发了之后,许工机械的老总姚诚也开始在微博上发文章,认真分析许工机械为何要选择凯斯基金的原因,看似有理有据,仿佛还挺有说服力的。
  几天后,远夏直接扔了个重磅炸弹,文章写的是一段采访经过,说的是去采访为许工机械提供改制方案的财务公司,结果该公司并不存在!地址是虚假的,公司注册的电话也是空号。
  许工机械堂堂一个大国企,在财务分析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居然找了一个皮包公司来做?
  这是许工机械在财务报表上作假的实锤,也正好印证了当初远夏发的第一篇文章质疑许工机械2004年与2005年数据的事。
  这篇文章一出来,许工机械就再也没有回应过远夏的质疑。
  不久后,网上开始出现质疑远夏的文章,说他纯粹就是为了博人眼球,诋毁造谣污蔑许工机械,破坏收购案,其实就是嫉妒许工机械发展得比行远好,要拖许工机械的后腿。
  远夏知道,这是对方的舆论战,想要给自己泼脏水。他有点担心对方会挖到他的私生活来,毁了他和郁行一的平静生活。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他现在跟从前不一样,从前他是一个人,横冲直撞无所顾忌。现在他有软肋了。
  远夏忍不住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郁行一:“万一有人在网上爆料咱俩的关系,你会怪我吗?”
  郁行一说:“为什么要怪你?要怪也只能怪那些没有良知和道德心的人。”
  远夏又说:“你会害怕吗?我也许应该不实名,匿名去网上揭发许工机械的。”
  郁行一摇头:“我不害怕。我们又没违法,也没做任何危害社会的事,我们在一起,只是自己的私生活,并不影响任何人。你做的是对的,匿名去揭发,谁会重视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