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他打发陶阳先回去,自己在北京休息了几天,陪一陪郁振兴夫妇,还要去看望重阳一家。
  郁振兴夫妇均已年过八旬,虽然都得过重病,但这些年他们生活安定,心情舒畅,精神状态一直都很好,加上又有女儿外孙在身边陪着,过得非常舒心,竟也再没犯过病,属实是难得了。
  远夏和郁行一都知道二老年纪大了,有机会来北京一定要去看望二老,甚至还要特意抽空过来看望。
  郁振兴得知远夏做的事,非常赞赏他的态度:“企业家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和责任心,不要光想着赚钱,也要为国为民多考虑一下。财富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临回越城之前,远夏去了重阳家,刚进家门,就差点被吵闹声轰出门外,里面异常热闹,因为远家的五个小孩都凑齐了。
  远冬知道远秋带着两个外甥女去了北京,赶紧打发儿子回北京跟表姐堂妹联络感情。
  远冬的儿子远航今年七岁了,该上小学了,远冬两口子为儿子在深圳上学还是去北京上学纠结无比。
  远航是从美国回来后办户口的,直接落户在常乐那儿,北京户口。
  在北京上学自然是最好的,升学压力小,但这意味着要跟父母分离。
  但如果在深圳上学的话,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且深圳的教学质量也赶不上北京。
  为这事远冬两口子都多了几根白发,远航非常皮,胆子极大,当然也可以说是很聪明,经常能干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
  在父母身边,还有人能约束得住不会跑太偏,但若是跟着姥姥姥爷,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远夏知道他们舍不得北京的教育资源,但还是劝他们:“冬至还太小,留在你们自己身边吧,尽量多参与孩子的童年,可以等大一些再做决定,以后让他自己选也行。木拉提和索娜尔是到了初中才来越城的。”
  远冬叹息:“要是他跟着大哥我倒是放心的,他跟着他姥姥不行,老一辈人宠孩子宠得没边,所以真有点不太放心让他去北京,怕养成太多坏习惯。”
  “那就自己带在身边。”远夏说。
  上学放自己身边,假期就让他回北京度假,于是就把人给送过来了。
  远春也抽出空来,将钱崇懋送到了北京,让姐姐和弟弟帮自己照顾儿子。
  钱崇懋是个心特别大的,他就爱热闹,喜欢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哪怕是爹妈不在身边,他都过得十分自在,完全不觉得爸妈不在身边感到孤单。
  重阳的女儿已经满周岁了,是在北京出生的,小名叫贝塔,大名叫远向南。如今已经能满地跑了,她最小,哥哥姐姐都偏爱她,所以也是玩得最疯的。
  亏得家里因为艾玛要练琴,将房间的隔音做得非常到位,这会儿总算是派上用场了,不然邻居们不天天来投诉才怪。
  远夏眼前的房间就跟台风过境似的,完全看不出原样了。
  贝塔成天跟着父母在798的工作室里泡着,耳濡目染之下,涂得一手好鸦,房子的墙壁、地板和家具上全都是她的杰作,整个房子就像一个调色盘。
  远秋有点洁癖,说她看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拿个白刷子将一切都刷干净。
  艾玛和重阳都说没关系,让她画,让她释放天性,等她大了,将房子重新刷一遍就可以了。
  地上全都是玩具、抱枕、书本、纸、笔,看着像是在打仗。
  远夏进屋来,几个孩子就将他们团团围住了,挽胳膊的、搂腰的、抱大腿的,仿佛身上挂了五个树袋熊,行走都困难。
  “舅舅”“大伯”不绝于耳,远夏用手掩住耳朵:“一个一个来,我听不清啦!”
  他有点哭笑不得,当年四个弟弟妹妹,加起来都没有这五个当中的一个话多嗓门大,远夏有点同情远秋和艾玛,她们照顾五个孩子不累吗?
  远秋和艾玛都不觉得累,她们认为小孩子活力足,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还能从他们身上汲取不少灵感。
  虽然吵闹了一点,但远夏还是很喜欢被几个孩子环绕的感觉,他带着几个孩子出去逛街,买他们想要的玩具、书本、电子产品等,还陪他们去游乐园玩了半天,差点没把他这把老骨头给累折,比他前几天跟一群人吵架还累。
  所以过了两天,他就赶紧开溜回越城了,还是回去好好上班吧,带孩子真不是他的强项。
  现在的孩子可不比以前的孩子,那个时候不管是弟弟妹妹,还是木拉提和索娜尔都特别省心,很少主动给他添麻烦,哪像现在这样,个个都能上房揭瓦,而且会非常直接地表达真实的想法,毫不掩饰。
  这当然是好事,说明这个年代的孩子成长环境好了,孩子也自信了,不过对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远夏觉得,他可能不太适合教育现在的孩子了。
  这一趟北京之行收获还是比较多的,因为8月份,远夏就得到消息,许工机械和凯斯基金的收购案方案没被商务部通过,被驳回要求重改。
  远夏心里那个高兴,自己的努力总算是见到成效了。
  但与此同时,远夏在网上遭到了不少谩骂和攻击,应该是许工机械的支持者,也可能是水军,说远夏为了打击对手不择手段,姿态非常难看,有损中国企业家的形象。
  更是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让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印象,会影响今后外国资本来华投资,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罪人。
  这帽子扣得可不小,甚至都成为历史罪人,需要以死谢罪了。
  这个角度倒是有点刁钻,不过确实符合这个时代的声音。这一时期,中国的精英阶层对西方国家是无比地崇拜和景仰,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西方来的,都要供着捧着。
  远夏这样不追捧外资,把外资当洪水猛兽防着的,实在是个异类。
  远夏并不打算理会这种声音,时间会证明一切,自己到底是历史的罪人,还是力挽狂澜的英雄。不过到时候,恐怕就不会有谁记得自己曾经被骂成罪人了吧。
 
 
第215章 转型
  从开年起,远夏就在为许工机械收购案的事忙碌,好像没怎么管公司的事。事实上,公司今年的效益非常好,到八月份的时候,营业额就已经赶上去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远夏就有意识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库存,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几年的销量会激增,但库存还是赶不上今年订单的增量。
  倪宽笑着跟远夏说:“远总,去年我们应该多生产一些的,还是太保守了。”
  远夏说:“是你们太保守,我说要多生产,你们担心库存积压,影响现金流通。从现在开始,扩招工人吧。”
  倪宽点头:“好!”
  远夏说:“今年再招500个工人,明年再招1000个。”
  倪宽惊讶地看着他:“需要这么多吗?”
  “需要。”远夏说,“去招吧。”
  倪宽点头:“好。”
  远夏知道,到时候他们只会觉得这些人还远远不够。他准备等高校秋招会开始的时候,去招更多的技术人员来。
  远夏在考虑行远技术转型的事,从传统动力系统转为电动智能系统,毕竟在西方国家深耕了几十上百年的传统动力系统领域,他们想要实现技术赶超实在是太难了,要想弯道超车,只能从新系统入手,电动化是未来的大趋势。
  关于技术转型这事,远夏也跟郁行一认真商讨过。
  郁行一觉得不失为一个新思路:“电力发动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蓄电池,目前锂电池还只用在手机这些小型电子产品上,将技术改进一下,应该可以用到车子上。不过工程机械的动力太大,怕是一时半会儿没法实现。”
  远夏说:“短时间肯定出了不成果。咱们可以提前准备,哪怕花个十年二十年,只要能够实现,说不定咱们就能够弯道超车了,当时候让外国人来追赶咱们。”
  郁行一听他勾画的美好蓝图,笑了:“不过这个投入会非常大。”
  远夏说:“可以跟兴越合作。兴越是做柴油机的,我相信他们会对电动机感兴趣,毕竟这事关他们的生存。”
  郁行一说:“兴越能同意吗?他们这些年好不容易在柴油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在让他们又在电动机上投入,那可不是一笔小开支啊。”
  “权衡一下利弊,其实还是值得投资的。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去找别的公司合作。”远夏心里早就挑好了预备选项。
  过了几天,远夏找了崔平生谈这个事,崔平生将信将疑地看着远夏:“研发电力发动机?这不容易吧?”
  远夏点头:“肯定不容易。不过你们有生产柴油机的基础,电力发动机也不会太难。难的是怎么解决电池蓄电问题,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一点,也许得十年八年才能出成果。”
  崔平生皱眉:“投入不会小吧。”
  “前期投入每年至少也得几千万上亿吧。”远夏说。
  “就光这个项目?”崔平生明显有点肉疼,“我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也才两亿多,这一下子要多出三分之一来。”
  远夏说:“两家公司分担,负担会轻一些,不过你自己考虑吧,你们要是不愿意,我就找别家合作。反正我是一定会做的。”
  崔平生说:“你让我考虑一下。”
  远夏说:“好。”
  这种企业规划,其实算得上是商业机密,远夏完全可以闷声发大财,找非同行的人合作就行。
  不过考虑到单独做难度有点大,加上电动机基本上是和柴油机打擂台赛,对兴越未来的发展实在算不上友好,所以远夏才跟崔平生透露一下消息。
  要是他们不愿意合作,行远也没什么对不起兴越的。
  远夏跟崔平生见完面回来,接到了郁行一的电话:“你现在在哪儿?”
  远夏说:“刚去见了崔总,现在回公司的路上。”
  郁行一说:“下午有事没?”
  远夏问开车的陶阳:“小陶,我下午行程是怎么安排的?”
  陶阳说:“远总,您约了工行的瞿行长聊贷款的事。”
  远夏跟郁行一说:“我跟瞿行长要谈一下贷款的事。你有事?”
  郁行一说:“有点事,不过不太要紧,是私事。你先忙工作,忙完了给我打电话。”
  远夏说:“行,晚上尽量跟你一起吃饭。”
  “好。”
  远夏挂了电话,心里非常好奇,行一很少在上班时间为私事找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听着又像是不太着急的样子。
  跟瞿行长见面很顺利,远夏提出晚上请他吃饭,被拒绝了,行长家里有人过生日,要回去陪家人。
  远夏从银行出来,给郁行一打了个电话,说:“我忙完了,你在哪儿?”
  郁行一说:“我今天接到街道的电话,香川路的房子交房了,想让你陪我一起去看看。”
  远夏微笑起来:“就交房了吗?咱们在哪儿见?”
  郁行一说:“还是咱家原来的地方吧。”
  “好。”
  远夏挂了电话,对陶阳说:“小陶,今天的车我自己开,你打个车回去吧。”
  陶阳说:“好的,远总。”
  远夏开着车,往他再熟悉不过的街区开去。从那年搬离老房子,他们就没再回去过,这几年偶尔也会路过香川路,但都尽量不去老地方看,因为怕触景伤怀。
  如今那块总算改造完成,房子也交付了,不看也不行了。
  当初拆迁的时候,郁行一选择了回迁房,就是不需要开发商提供安置房,等房子建好后再重新搬回去。
  因为香川路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又是老城区,学校医院配套设施都齐全,交通也便利,将来房子给小辈们住也方便。
  香川路已经跟记忆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当年那些葱茏的樟树和桂树,大部分都被挖掉了,留下的也都被砍了头,巨大的树干顶着纤细的小枝丫,看着十分别扭。
  新栽的树以桂花为主,树干四周的支杆都还没收起来,要长成大树还得需要些时间。
  郁行一已经先到了,站在路边朝他们家老房子的位置看,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幢高层建筑,楼下临街的全都是铺面,空间巨大,将来可能会成为商场、影院之类的,再也不会是那个宁静古朴的香川路了,跟从前相比,完全是面目全非。
  远夏下了车,走到郁行一身旁,轻声叹息:“大变样了啊。”
  郁行一回头看远夏一眼,笑得有点落寞:“是啊,半点熟悉的影子都不见了。”
  远夏不想让他伤感,说:“这房子修得还可以,咱们的房子在哪儿呢?”
  郁行一说:“在里边,咱们进去看吧。我已经拿到钥匙了。”
  “好。走吧。”
  两人上了车,绕了半圈,从小区大门进去,这一片全都建成了二十多层高的公寓,足有七八栋楼,这还只是一二期的建筑。
  郁行一挑的是不靠街边的房子,6套房子全都选在5栋同一个单元,分别是14、15层,14层整个四户,15层的对门两户。
  远夏看着郁行一从车里提下一个纸袋,看着沉甸甸的,凑过去一看,纸袋里全都是钥匙,忍不住笑起来:“你这样子特别像去收房租的包租公。”
  郁行一笑一笑:“钥匙我还没拆,就这么提上去吧。”
  两人去看了房子,房子是毛坯房,格局都差不多,只是房间位置可能有点相反,全都是三室两厅的格局,一个小家庭住正好。
  远夏说:“房子你打算怎么处理?”
  郁行一倒是有些纠结:“我想给木拉提和索娜尔一人一套,剩下的没想好怎么分,分给屈远几个又不够了。”
  远夏说:“木拉提和索娜尔也不会来越城住,大概率是拿来出租。冬至和毛毛他们也不会回越城来,只有屈远姐妹有可能会留在越城,但也说不好,没准她们长大后也会去别的地方定居。”
  郁行一摇头:“这房子就没人住了,有点可惜,这么好的地段。”
  远夏说:“要不还是简单装修一下,先拿来出租吧,给有需要的人。以后再想怎么分配好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