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行远非常积极地参加世界各地的工程机械展。
  8月底的时候,远夏安排人去巴西参加工程机械展,准备进军南美市场。
  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的业务员已经将机械卖到了南美各国,只是市场占比还比较少。
  这次去巴西参展的主打产品是自卸矿车、大型挖掘机与起重机,因为南美各国矿产资源丰富,开矿也是南美各国的主要产业,而矿业设备需求量大。
  这次远夏没有亲自去参加,而是派了海外事业部的同事前去。
  以后公司参加的展会越来越多,有的年份可能会有好几个,比如今年10月份还有沙特建筑工程展以及南非采矿设备展,11月份北京还有一个工程机械展。
  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广,远夏不可能事必躬亲,得让员工去承担他们的责任了。
  远夏自己在筹备印度开厂的事。去年八月成立印度子公司后,迄今已满一年,印度市场的销量增长迅猛,到现在一个月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千万元,足见印度市场的前景相当广阔。
  将零部件运到印度进行组装,因为整机的关税要比零部件的关税高出5%,而且印度的人工也是一个优势。
  印方为了吸引外资,开出的条件也很优惠,如今地皮已经批下,位于印度西海岸的一个港口城市。
  远夏打算在印度修建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工厂,他亲自去了一趟印度,拍板了修建方案,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与此同时,远夏还在积极筹谋另一件事,就是进军欧美市场。
  行远进入工程机械领域的时候,西方的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卓越的品牌价值,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西方的工程机械品牌都是品质保障和技术先进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几乎是清一色的进口工程机械产品,那个时候国产机械技术极为落后,几乎丧失了竞争力,直到2000年左右,国内每年的市场份额95%以上都还是外资品牌。
  中国企业奋起直追,一边学习着西方技术,一边在这个基础上努力突破,终于凭借着价格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逐渐从外国品牌手中将市场份额抢夺了回来大部分。
  如今国内的工程机械处处皆可见国产品牌的影子,尤其是在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压路机等领域,国产品牌已经超过了外资品牌,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在全球市场上,2010年中国品牌的占有率为15%,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然而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国内,走出去,是中国工程机械品牌需要面对的下一步。
  行远已经开始进军亚洲、南美、非洲等国家,但对于欧美市场,始终还没有太多的头绪。
  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市场早已完善,空白处不多,而且这些国家本身就拥有成熟的工程机械品牌,要想从他们手里夺取市场,那就只能比他们的产品更优秀,价格更低廉。
  远夏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欧洲各国的工程机械公司经营状况,打算一有机会就要收购一些外国公司,为进军欧美市场寻找契机。
  秋季广交会的时候,行远推出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挖掘机,为此,远夏亲自去了一趟广交会,并且召开了一场发布会,为油电混动挖掘机造势。
  果然这款新产品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兴趣,崔平生更是打电话咬牙切齿地对远夏说:“你不是说咱们两家一起研发的,你怎么偷偷自己先用了?”
  远夏无奈地说:“崔总,咱们两家合作的是电动系统,去年电动系统就已经快完成了,我还通知过你们,可以运用到产品上了。你们没有进行产品设计吗?”
  崔平生无言以对,当时的确说是合作研发电动系统,并没有说合作开发产品。电动系统出来了,他们没及时用上,只能说他们敏锐性不够,没有把握住机会。
  远夏安慰他:“崔总,其实没什么,这个功能现在还比较鸡肋,我们帮你们先试错了。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你们可以摸着我们过河。”
  崔平生叹气:“唉,算了算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其他行业也有人对此浓厚兴趣,比如比亚迪。
  08年时远夏去找比亚迪谈过合作,由于双方没谈拢合作模式,项目便搁浅了。当年比亚迪就推出了电动汽车,不过反响平平,初代车属于尝试,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亚迪老板也没找过远夏,还以为行远已经放弃了电动系统,没想到时隔三年,行远已经推出了油电混动系统的挖掘机,并且在智能系统上,明显要略优于自己,这令比亚迪的老板兴趣尤为浓厚。
  所以广交会结束之后,比亚迪的老板带着技术总监和几名工程师亲自来到越城,参观行远的油电混动挖掘机。
  远夏见状,便趁机跟对方谈合作,比亚迪在电动系统方面起跑得早,在锂电池的技术积累上肯定优于行远的,如果双方能够交流一下,实现合作,这个研发时间就大大缩减了,成本也能得到节省。
  以前行远研发电池时间短,没有谈判资本,如今他们有了一定技术,双方再谈合作应该会有戏。
  比亚迪的老板果然是来寻求合作的,比亚迪看中了行远的智能系统,远夏看中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双方一交流,还真有戏。
  比亚迪的老板来了越城一趟,初步合作意向算是达成了,至于具体的合作细节,双方还得商榷。
  这天早上,远夏到了办公室,拿出跟比亚迪合作的项目报告看了起来,这是昨天跟公司高管开会后商讨出来的,他得再研究确定一下细节。
  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远夏拿起来一看,是郁行一打来的:“你看了今天的《科技报》没有?”
  “还没有,怎么了?”远夏将项目报告放下,翻看桌上的报纸,准备找出科技报,却看到了放在最上方的《中国财经报》,头版头条就是兴越机械2.5亿欧元成功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品牌GIRA,远夏愣了一下,对着电话说,“是不是兴越收购GIRA的事情?”
  郁行一说:“对。没想到兴越居然动作这么快,已经收购好了GIRA。都没听到动静。”
  远夏眉头紧皱:“对啊,我也没听说GIRA要出售啊。”
  郁行一说:“GIRA的泵车技术非常厉害吧,兴越即将成为我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GIRA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品牌,技术非常强。
  远夏喃喃地说:“老崔还是挺厉害的,他马上要退休了,还促成了这样的一桩大事。”
  郁行一苦笑:“咱们的压力可就大了。”
  远夏安慰他:“没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相信咱们的研发人员也不会太差。”
  郁行一说:“嗯,我们会努力的,我要去上课了,你去忙吧。”
  “好。别担心,我们会抗住压力的。”
  远夏挂了电话,这两年金融危机闹得欧美的经济都在下行,不少企业撑不住,卖公司的不少。
  远夏一直在盯着欧美同行的动静,没想到还是有遗漏,让兴越捡了个大便宜,才二十几个亿。
 
 
第238章 机会
  其实远夏一直都知道GIRA会出售,上辈子是被许工机械收购的,时间比现在还早一年。这次他特地留意了,都没听到什么动静,没想到居然是被兴越收购了。
  罢了,收购也看个缘分,还是看别的吧。
  远夏给崔平生打了个电话道贺,崔平生在那头笑得很得意,远夏开玩笑似的说:“你们可悠着点发展,别把我们甩得太远啊。”
  崔平生笑呵呵地说:“哪能呢,那边公司亏损得厉害,我都还不知道买它是福还是祸。”
  远夏说:“那必定是福啊。GIRA的技术那么好,跟你们结合,那就是强强联合,横扫整个混凝土机械界了。”
  崔平生说:“跟你们比起来,兴越还差得远呢,不敢当,不敢当。”
  崔平生倒不是在吹捧远夏,行远的泵车技术在国内是最强的,全国甚至全世界市场份额占有率都是第一。
  远夏说:“有了GIRA的世界市场份额,兴越以后出海也容易,所以还是要恭喜你们。崔总的眼光独到,总是不会错的。”
  崔平生却突然叹了口气:“说实话,我还挺担心的。这次收购案是我力主的,我就担心那帮败家玩意儿在我退了后经营不善,把我一片心血给浪费了。”
  远夏再次听他说起退休的事,看样子兴越是真不打算再返聘他了,便安慰他:“不至于,强将手下无弱兵,崔总提拔起来的人都还是有能力的。”
  崔平生“哼”了一声,又说:“还有个事可能要给你添麻烦。”
  远夏说:“什么?”
  崔平生说:“这次收购案花了不少钱,公司明年暂时不打算有额外支出了,跟你们合作的电动系统也要停了。”
  远夏说:“这个研发得差不多了,你们不继续投也行,我们将现有的研发成果给你们。”
  崔平生犹豫了片刻,说:“好。”
  其实崔平生跟公司高层管理开会商量的结果,是要退出电动系统研发,将之前投资的钱也撤回来,因为他们刚收购了GIRA,要整合这家公司,目前没有余力去开发电动系统。
  崔平生相信远夏的眼光,当初就是他力排众议跟行远合作,也认为电动智能系统会是工程机械的未来。
  但公司其他高层认为,他们研发了两年,行远现在弄出来的这个油电混动也很鸡肋,可有可无。
  最关键的是兴越现在没有财力和人力去开发这个新系统,所以不如将钱抽回来,全心研发混凝土泵车。
  崔平生还是接受了远夏的提议,将项目保留了下来,哪怕是现在没钱发展,等两年手头宽裕了,依然可以继续这个项目。
  当然,这些情况他都没跟远夏说。
  回头少不得还要跟公司其他高层争论扯皮。
  远夏当然不觉得油电混动系统鸡肋,虽然加了一个系统,但定价比原来高得有限,几乎只加了成本价,主要还是想从客户那儿得到这个系统的用户体验反馈。
  不管是多逆天的功能,都是从最基本的功能一点点改善提升的,不进入市场检验,就永远也不知道产品的功能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远夏还给旻西下了个新单,做两头忙的芯片,他打算用两头忙去开拓欧美市场。
  11月下旬,行远去北京参加工程机械展。
  这次远夏和郁行一都去了,因为在北京,他们工作之余,还可以回去陪陪老父亲。
  陶思敏走后,郁振兴的身体越发虚弱了,那年春天还进医院住过一个多月院,儿女们差点以为老人会扛不过去,但是他还是出院了。
  出院后又去疗养院住了两个月,夏天的时候,老爷子说身体感觉好多了,要回家。
  郁知文便将他接了回家,那之后就一直住在家里,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精神状态还可以,这不,又过去了一年多,每天还依旧坚持工作,笔耕不辍。
  只要有机会,远夏和郁行一都会来北京陪陪老人,那可真是看一次少一次了。
  在北京参展期间,远夏接到司红锦的一个电话:“师弟,你还在北京吧?”
  “在啊。怎么了?师姐。”
  司红锦说:“德国的马斯特公司你知道吧?”
  “当然!”远夏说,“世界排名第一混凝土机械品牌。它怎么了?”
  司红锦笑着说:“我有个在香港投资基金工作的朋友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马斯特最近在寻求融资。你去跟我朋友见个面,看能不能跟马斯特合作。”
  远夏狂喜:“好啊!在哪儿?”
  司红锦说:“我发你他的电话号码,他姓甄,叫甄明贤,现在就在北京。我已经跟他说起过你了,你直接给他打电话,我觉得咱们可能捡个大漏。”
  远夏忙说:“哈哈,好,谢谢!”
  几分钟后,远夏拨通了甄明贤的电话,对方听到他的来历,非常客气,邀请他直接面谈。
  挂断电话,远夏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郁行一,郁行一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你的意思是,我们可能收购马斯特的股份?”
  远夏含笑点头:“对,就是不知道对方需要多少资金。”
  郁行一还是开心得合不拢嘴:“不管多少,对我们来说都是个绝佳的机会啊。马斯特啊,世界泵王!”
  远夏说:“明天我们一起去见师姐的朋友。”
  两人和甄明贤在约定的地方见了面,甄明贤非常客气地跟他们打了招呼,甄明贤是司红锦在美国认识的朋友,他原本在华尔街工作,后来回到了香港工作,一直在这家投资基金工作,马斯特的案子就是他经手的。
  甄明贤说起了马斯特的情况:“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他们的经营状况就开始下滑。去年的营业额只有5.6亿欧元,出现了亏损现象,今年情况更糟糕,所以想通过融资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远夏知道,马斯特的经营状况下滑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还因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崛起,便问:“他们的目标是融资多少?”
  甄明贤说:“他们目标是1亿欧多点,差不多是10亿人民币,出让33%的股权。”
  远夏跟郁行一对视一眼,说:“你帮我问问,他们公司有出让公司的打算吗?”
  甄明贤有点意外:“你们想买下马斯特?”
  远夏点头:“对。我们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就是混凝土泵车,早就对马斯特神往许久,他们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马斯特近几年的经营状况我们也有所耳闻,如果他们有出让公司的打算,我们想买下整个公司。”
  甄明贤说:“那我回头帮你问问。”
  远夏说:“非常感谢!”
  跟甄明贤道别之后,远夏忍不住和郁行一感叹:“马斯特居然都扛不住了,真叫人唏嘘。”
  郁行一说:“他们的产品一向做得不错,但这几年趋于保守了些,价格又偏高,竞争不过我们倒也正常。”
  马斯特其实也早就进军了中国内地市场,然而产品质量虽好,但在价格上竞争不过行远和兴越,所以在中国市场,他们就一直都没赢过行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