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屈文渊点头:“嗯。”
  远夏知道他受到的冲击比较大,需要时间去消化。
  秦林倒是没屈文渊想得多,他就是觉得新奇,跟刘姥姥逛大观园似的,尤其是对同类产品兴趣浓厚,一有空就跑到同行的展位去打探消息,回来给远夏汇报军情:“刚刚飞马签了个五百台的大单,我操,五百台啊,一万一一台,那是多少钱来着?”
  屈文渊说:“五百五十万。我的妈呀,怎么会这么有钱!”
  远夏倒是淡定,说:“应该是港商买的吧?”
  秦林点头:“对。香港老板。”
  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对外资企业开出了巨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外进口的产品也有巨大的关税优惠。
  而国内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他们这种爹不疼妈不爱的民营企业,根本享受不到任何税费优惠。
  不过今年三月份国家推行了863计划,对重点扶持的高科技领域项目会有拨款与优惠政策,远夏正在努力往自动化方面靠,也搭一下政策优惠的便车。
  展会第四天,远夏又签了两个小单,一个五台,一个十台。
  第五天的时候,远夏遇到了一个大客户,这个客户来他们展位转了好几天了,每次来都要试用他们的机器。
  今天他终于决定下单,一开口就是200台电动缝纫机,说是专门用来生产牛仔裤的。
  远夏听见这个大单,非常心动,但他很冷静地说:“我们虽然是国内第一家电动缝纫机生产厂商,但产能有限,短期内提供不了那么多产品。”
  对方问:“我们的厂子目前也正在筹建中,两个月时间你们做不出来吗?”
  远夏摇头:“至少需要四个月。”
  对方皱眉:“四个月也太久了点,三个月,三个月可以吗?”
  远夏看着他:“我跟发动机厂家预订的发动机数量有限,你这个需要重新下单,从日本进口到国内,经过报关等程序,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有时候甚至需要三个月,我还需要将产品组装起来,所以三个月恐怕不太够。”
  其实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是远夏没有钱去买发动机,他得需要时间想办法。
  对方皱眉,思忖良久,虽然多一个月,但是能省七八十万,最后他咬咬牙:“那我们签四个月的合同。你们能早一天交货,就早一天交货。”
  远夏点头答应下来:“可以,我们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定金。”
  “这我知道。”
 
 
第69章 谈判
  签下这个大单,屈文渊和秦林都高兴坏了,他们终于也接到了上百台的大单。
  过了一会儿,屈文渊忐忑不安地问:“哥,咱们哪来那么多钱买发动机,需要七八十万呢。”
  远夏皱着眉头:“我们做不了,肯定有人能做,那就借鸡生蛋。”
  屈文渊不太明白地看着他:“借谁的鸡?”
  远夏说:“有钱赚,自然有人肯借,回头等我去想办法吧。再来单子,能签就签了。”他现在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豁出去了。
  所以在展会结束的最后一天,他们又签下了五十台订单。
  一场广交会下来,远夏签下了三百多台缝纫机,如果他自己有本钱,能生产,他就能赚上五十多万,但他不能,所以只能赚一半左右,但这也很不错了,螺丝加工一年顶多也不到十万盈利。
  展会一结束,远夏就将只签了几台的小订单交付了,只留下两台样机。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跟之前合作的厂家签订合同,开始加工零部件。
  第二件事就跑银行,希望能用自己手头的订单从银行贷款,但银行根本不愿意放贷,跑了几家,哪怕愿意贷也都只有很小一部分,根本就够不上买发动机的钱。
  而日本厂商那边恐怕不会答应先付定金再交尾款,因为合作还没到那个份上。
  郁行一对收获颇丰的广交会一行既高兴,又忧心忡忡,高兴的是他们的产品得到了认可,还卖出去了这么多,忧心的情况跟远夏一样,怕没法按期交货,到时候得赔违约金。
  远夏说:“别担心,我会找到办法的。本来说回来帮你补过生日,但事情实在太多了,等我忙完了再好好补偿你,给你做顿好吃的。”
  郁行一无奈又心疼地看着又瘦了些的远夏,说:“你现在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惦记给我过生日呢?我生日都过了,也不用补了。”
  远夏认真地说:“那不能算了啊,29岁,非常重要的生日,一定要好好庆祝的,我会给你准备一份生日礼物,你保准会惊喜。”
  郁行一看着远夏,他眼中非常坚持,便笑着点头:“那行把,我等着你回来给我过生日。”
  远夏是真的忙,他第二天就直接去了上海,带着他的电动缝纫机。
  上海有几个著名的缝纫机品牌,不过他们生产的都是普通的脚踏缝纫机,曾经在全国范围内风靡一时,因为六七十年代人们结婚流行的三转一响,缝纫机就是其中一转,这是城镇居民结婚的必备物件,足见缝纫机普及之广。
  不过随着中国服装加工业的兴起和电动缝纫机的普及,家用缝纫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国产缝纫机品牌很多都没及时更新技术,被淹没在了时间与发展的洪流中。
  当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营已成普遍现象,远夏就打算走公私联营的路线,准备找缝纫机生产厂家合作。
  自己有技术有订单,他们有资金,还有熟练的生产工人,如果愿意合作,他的订单就不成问题了。
  远夏也并不太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国营厂家学去,他做这个也只是为了过渡和积累资本,迟早都会撒手不干,到时候可以将技术转让出去,也能让国产品牌在这一领域内分一块蛋糕。
  远夏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几个缝纫机厂的情况。权衡一番后,他第一个去找的就是飞蝶牌缝纫机厂,这是国内最大的缝纫机厂,年产量过百万,资金雄厚,没准还有进出口产权证,可以直接从日本进口发动机。
  如果领导有远见,思进取,合作就会比较容易。
  远夏并不太清楚这个厂的具体情况,但他打算去碰碰运气。
  但是他刚去就碰了壁,见不到厂长,需要提前预约,远夏耐着性子打听,什么时候才有空,对方回答他说三五天不定。再问其他领导,也需要等才能见。
  远夏赶时间,就不在这边浪费时间了,又赶紧去了下一家,这次他去了立人缝纫机厂,规模属于第三,倒不是故意选这家,而是离得比较近。
  远夏这次没有说想要跟对方合作技术,而是说自己需要订购大量缝纫机,所以顺利进了厂子。
  接待他的是业务科的业务员:“听说你要买缝纫机,需要多少?”
  远夏说:“我需要两百台电动缝纫机,不知道贵厂能不能生产。”
  业务员一愣:“我们不生产电动缝纫机啊。”
  远夏说:“你们可以生产啊。你们一台缝纫机出厂价是多少?”
  业务员说:“我们这边批发价是105元一台。”
  远夏说:“这也太便宜了,你知道一台电动缝纫机多少钱吗?”
  对方说:“我怎么知道。”
  远夏伸出一根手指头:“进口的电动缝纫机不低于一万。”
  业务员显然愣了一下,然后说:“那又怎么样,再贵也也不是我们能赚到的。”
  远夏说:“我有个法子可以让你们赚到这个钱,我能见见你们厂领导吗?能说得上话的就行。”
  业务员看着远夏:“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远夏说:“见到你们领导就知道了。”
  业务员内心存了巨大的疑惑,带着远夏去找了业务科主任。
  远夏当着主任的面,将自己带来的电动缝纫机拆出来,拼装完成,说:“这是我们厂生产的电动缝纫机,单价七千一台,我在广交会上卖出去三百多台。”
  业务主任嘴角抽了抽,这相当于他们厂卖出去两万多台缝纫机,一个月的销量:“你是来推销缝纫机的吗?”
  远夏摇头:“不是,我是想来跟贵厂谋求合作的。我认为,电动缝纫机是将来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不知道贵厂愿不愿意跟我合作。”
  业务主任笑了:“你这东西这么贵,普通人家谁会买?”
  远夏说:“贵只是暂时的。普通人家现在买不起,但是厂家会买。国家正在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目前有10亿人口,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世界各国的资本家都在争相前来我国建厂。珠江三角洲如今涌现了大量的服装厂、鞋厂、皮包厂,正需要大量的电动缝纫机,长江三角洲也已经有苗头了不是吗?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贵厂难道不想进入吗?”
  业务主任见多识广,自然知道远夏说的意味着什么,便说:“你哪里来的技术?”
  远夏说:“我跟越城大学的教授合作,他们帮我研发的产品,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法自己生产发动机,发动机需要从日本进口。”
  远夏又说:“我能跟你们厂长面谈吗?”
  业务主任沉默片刻,说:“你稍等一下,我去问问。”
  几分钟后,远夏见到了厂长薛贤。
  薛厂长五十多岁,他看着远夏,笑着说:“年轻人,我不觉得我们有合作的必要。你知道我们厂缝纫机年产量是多少吗?三十万。而你才卖了几台?”
  远夏说:“那薛厂长知道飞蝶牌缝纫机年产量是多少吗?”
  薛厂长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说:“他们更好一点。”
  远夏笑着说:“我听说年产量不低于100万台。贵厂和他们相比,恐怕不具备竞争力吧。”
  薛厂长哑口无言。
  远夏说:“我还是那个说法,未来会是电动缝纫机的天下。不管你们信不信,这是发展规律决定的。一百年前,中国应该极少有缝纫机吧,那个时候人们都是靠手缝。而现在,中国拥有缝纫机的数量有多少?怕是有几千万台了吧。未来,电动缝纫机必定会取代脚踏缝纫机。如果不及早进行技术革新,将来怕是不会有立人这个牌子了。就算飞蝶牌不改进技术,也照样会被淘汰。”
  薛厂长沉吟片刻:“你既然自己有技术,为什么不自己生产,要找我们合作呢?”
  远夏摊开双手:“我是有技术,但是我缺钱啊。我这次去参加广交会,在展会上看到不少美国、德国、日本的电动缝纫机品牌,他们卖得最便宜的电动缝纫机单价都在一万以上。而我卖七千,这个价格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但是,我因为缺钱,备货极少,不敢接大单,甄选过后,才签了三百台的单子。就算这样,我也做不来,因为我缝纫机里的电动机需要从日本进口,对方一台索价4000元,也就是说,我需要先花120万购买电动机才行。所以我来寻求贵厂合作。”
  薛厂长问:“你想怎么合作?”
  远夏说:“你们帮我从日本进口电动机,我负责生产和销售,利润四六分成,你四我六。”
  薛厂长笑了:“你这不就是跟我们借钱么。”
  远夏说:“对啊,我就是缺钱啊。不知道薛厂长有没有合作意向?”
  薛厂长说:“这这样对我们厂子也没什么长远的好处啊,我不觉得有合作的必要。”
  远夏说:“我还有一个方案。由你们负责加工,你们的工人可以学到组装技术,分成是三七开,你三我七。但是你也可以接单,你们接到的单,利润分成也是三七开,我三你七。五年后,我将技术转让给你们。”
  薛厂长本来听他说得十分离谱,但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闭上了嘴,他想要的,不就是电动缝纫机的技术么。
  薛厂长沉默片刻,说:“这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我们需要开个会,讨论一下可行性。”
  远夏抬抬手:“这是应该的,请便。我在这里等消息。”
 
 
第70章 告白
  立人缝纫机厂的领导们凑在一起,经过激烈的开会商讨,最终决定:跟远夏合作,但是条件还得继续谈。
  好几个厂领导一起,再次跟远夏坐在了谈判桌上。他们七嘴八舌,与远夏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试图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远夏独自面对这几个经验老到的领导,毫不露怯,舌战群儒,有理有据,不亢不卑,不疾不徐,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许久,最后还是远夏退让一步,三七开分成不变,四年后转让技术。
  当天便签合同,缝纫机厂同意出资八十万,向日方购买二百台发动机。
  缝纫机厂没有进出口许可证,所以也得找外贸公司代理进口。
  远夏向他们提议,现在就可以去申请进出口许可证了,不仅自己进口方便,将来向海外出口产品也便利。
  厂长薛贤年纪虽然大了点,见识倒是还有的,听远夏这么说,便嘱咐自己的秘书:“远厂长说得对,我们有资格申请,那就申请下来,免得还要给别人出代理费。”
  这代理费可不便宜,他出得肉疼。
  秘书说:“厂长,我们谁也不懂这个呀,跟外国人打交道,要懂外语吧。”
  远夏说:“不懂没有关系,从外贸公司聘请懂的人来做。也不用长期雇佣,需要的时候找对方来处理就行,只需要付给这个人一定费用,他们肯定很乐意。这比外贸公司抽取佣金要便宜多了。”
  薛贤连连点头:“远厂长说得对,听见没有?还不赶紧去办。”
  秘书忙点头:“知道了。”
  远夏收好合同,朝薛贤伸出手:“薛厂长,合作愉快!”
  薛贤跟他握手:“合作愉快!”
  他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不行,才二十出头,考虑问题却滴水不漏,简直是无懈可击,谈判的时候,若不是他自己退让,他们还真拿他没办法。如此年轻,就如此有能力,前途不可限量。
  等缝纫机厂拿出钱来,远夏亲自带着缝纫机厂的人去跟外贸公司的小周沟通,追加了210台发动机,处理好这些事宜,才离开上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