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少不得要给远冬好好庆祝,杀鸡宰鸭,晚上三个人还喝了点酒。
远夏向远冬坦白了自己下海的事,爷爷不在家,这算是很好的坦白机会。
远冬很意外,但很快就释然了:“那个厂不好,走了就走了。你放心,哥,以后我能养你和全家。”
远夏笑着说:“傻小子,哥需要你养啊?我就是告诉你,以后你上大学了,别再往红星厂那边写信,写到越城来就行。回头我把地址留给你。”
“哦。我去上大学了,那以后家里是就是春儿给你写信了,她写到红星厂,你怎么能收到?”远冬才想起来这茬。
“有同事帮我转寄。”远夏说。不过这也是个事,红星厂的效益越发差了,很多同事都萌生去意,宋小亮不知道还能在那里干多久,他走了,自己的信就没人转寄了,所以这事迟早还得跟远春说。
远冬考上清华,这绝对是大喜事一件。不过远夏算了一下时间,远冬毕业那年是1989年,又是在北京,倒是个不小的麻烦,得提前给这小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行,少去掺和那些事。
所以回越城之后,远夏就给远冬买了《资本论》和《毛选》,准备让他好好读,读懂这个,才有分辨能力,才能独立思考,而不是被人一煽动就热血上涌,一切都不管不顾了。
远夏刚从老家回来,爷爷他们就从北京回来了,他们玩得意犹未尽。
远冬拍胸脯说他上大学后要好好赚钱,到时候再领着爷爷去玩。
爷爷听说他考上清华大学,高兴得不行,答应下来,说以后再去他的学校玩。
8月中旬,远冬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他喜欢的电子工程系。
远夏再次从越城回来,给远冬举办升学宴。顺便将他买的大部头交给远冬:“升大学的礼物。好好读,上大学了也要看,看完了给我写读后感。”
远冬看着砖头一样厚的书,一脸懵逼:“哥,这么厚都得读完啊?”
“对啊,不仅读完,还要读通。你是国内顶级学府的高材生了,看这个,只能算是基本要求。”远夏说。
“哦,那好吧。”远冬五味杂陈地接下了哥哥送的升学礼物。
第66章 一更
不过相对于大哥那份令人望而生畏的升学礼物,郁行一的升学礼物就显得可爱多了。
郁行一送了一块手表,这可是个奢侈品,一块手表得三四十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礼物太过贵重,远冬都有些不敢接。
还是远夏开口说:“收下吧,你行一哥让你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别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浪荡了,不好好学个名堂出来,对得起我们的期望吗?将来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就看你们的了。”
远冬拿着手表爱不释手:“那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学个样子出来。”
郁行一笑着说:“注意劳逸结合。北京上海你都去过了,也不算陌生地方,一个人在北京也要好好的。要是二手车便宜,就买个二手车,钱不够写信给我,有车能省事不少,还节省时间。”
远冬摆手:“我自己挣钱买。行一哥你越来越像我哥了。”
郁行一闻言,扭头看了远夏一眼。
远夏笑着说:“叫了这么久的哥是白叫的?”
远冬笑嘻嘻地解释:“我是说行一哥像你。”
远夏侧头去郁行一,郁行一不好意思地伸手摸了摸鼻子。远夏看得直笑。
来吃饭的人无人不羡慕,赞美的、艳羡的,不绝于耳,都是三年前说过的话,如今又翻出来再说一遍。
最幸福的莫过于远德厚,孙子一个比一个出息,恭维话塞满了耳朵,但他十分受用。
胡美莲这次居然没有来,多半是家里有事绊住了,否则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不管孩子跟不跟她,她始终都是他们的妈。
果然,过了几天,胡美莲来了租书店,她的左颧骨那儿还有点淤青,她给远冬拿了二十块钱,说是给他上学的,摆酒那天本来要来的,家里临时来了客人,走不开,就没来。
远冬没收她的钱:“我哥我姐都能赚钱了,学校还有生活补贴,钱够花了。我哥说你自己不上班,还是留着钱自己花吧,给妞妞买点新衣裳也成。”
远冬气性很大,他是远夏之外最恨胡美莲的人,因为当初她拒绝带他走。
不过他现在也开始学大哥了,不关心,不过问,努力跟她撇清关系,将来给她养老,现在能少有瓜葛就少有瓜葛。
他能释怀,其实也是得益于自己的现状,当初要是跟着她走,这会儿不知道在哪儿打流呢,哪能顺顺利利地读完高中,考上清华。
真要感谢她的不要之恩了,这么一想,也就没那么恨了。况且如今看着自己兄妹这样,又看看她现在的处境,觉得挺解恨的,鼠目寸光,说的应该就是她这样的人吧。
远冬去北京报到之前,来越城待了两天,就住在郁行一家里。
看到大哥现在的居住环境,非常满意,果然要比红星厂好。
又去了远夏的工厂,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也很满意,大哥就是了不起,就算下海,他也能过得比其他人好。
远夏只将远冬送上火车:“看好自己的行李,钱不够写信给我。带去的书好好读,读后感记得写,我要检查的。总而言之多做事少说话。”
远冬听他说起书,就忍不住想哭:“哥你明知道我政治学得最差,你还让我看那么厚的《资本论》,简直是折磨我。”
远夏说:“学得最差才需要好好学。学霸就要有学霸的样子,那么难的数理化都能吃透,这点书算什么?没有思想理论引导,就等同于前进没有方向,能力越强,将来造成的社会危害可能就越大,所以必须要先正思想。”
远冬说:“哦,我知道了。”
远夏笑着说:“没那么难的,就是刚开始会觉得难一点,看进去就知道是一本伟大的著作了。”
远冬点头:“我看了一部分,是很厉害。”
“行了,我走了,到了给我写信。”远夏在远冬脑袋上摸了一下,下车去了。
远夏回头看着北上的列车,冬冬上清华了,这算不算弥补了曾经被自己耽误的人生?
从火车站回来,远夏直接去了越大,刚刚送走远冬,让他分外想念郁行一,被弥补的何止是远冬的人生,更有他和郁行一的。
越大已经开学了,郁行一还是没能推掉班主任的职务,没办法,学校年轻老师少,这种工作他不做,总不能让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头来做吧。
领导说再等两年就好了,学校补充上新鲜血液,他就可以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了。
郁行一能说什么呢?只能硬着头皮做。
远夏先去了郁行一的宿舍,学校的待遇还是比工厂好多了,单身老师都能分得一间单身宿舍。
远夏来过几次,但从未在这里过夜。郁行一不在,远夏用备用钥匙开了门。
宿舍还是一如既往地简洁干净,靠门是书桌,里边是床,用床帘隔开了,稍稍增加了点隐私。
远夏到桌边看了一下,果然在玻璃台面下压着一张新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张新课表,他低头研究课表,想看他在哪里上课。
远夏正看着,有人过来敲门,一个女声问:“郁老师在吗?”
远夏直起身,看见虚掩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烫着大波浪的年轻女人站在门口朝里窥探,与远夏四目相对的时候,她的脸红了一下:“郁老师不在?”
远夏说:“不在,他上课去了。”
女人问:“那你是?”
“我是他朋友。你找他有事?”远夏看着年轻女人,以前从没碰到过,今年新来的老师?因为她这打扮不像是学生。
女人将手放在身后:“有点事想跟他请教一下,他不在,晚点我再过来问他好了。”
远夏心想,果然,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他家行一被人觊觎了。28岁的单身汉,长得帅,工作好,在本地又有房,那可不是钻石王老五么。
远夏看清楚郁行一的课表,知道他此刻应该在求真楼里给学生上课,便关上门,骑着车去了求真楼,他还没听郁行一讲过课呢。
郁行一上课的教室在305,远夏特意从教室后门进去,郁行一正在黑板上板书,没注意到他进去,后边的几个学生注意到了,扭头过来看了一眼,又继续低头做笔记了。
郁行一的字很漂亮,写粉笔字自然也好看,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他注意到教室里为数不多的女生都坐在前排,很显然,这是因为郁行一的吸引力。
郁行一上的是机械制图课,学校的制图老师少,屈俊清一个人带了三个班的制图课,这个课又重,他一周忙得不可开交,郁行一来了后,才帮他减轻了一些任务。
郁行一的课讲得很好,他的风格和屈俊清差不多,很少闲聊,所讲内容都是干货,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远夏听了一会儿,觉得他当老师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远夏支着脑袋,看着台上的郁行一,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郁行一仿佛感受到了他的视线一般,抬头往后一看,顿时呼吸一滞。
远夏朝他竖起大拇指,郁行一慢慢红了脸。
他放下手里的粉笔,战术性地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远夏看到他的反应,瞬间觉得可爱,又深感自己有些莽撞了,行一他不好意思了。
果然,细心的女生们都发现了郁行一的变化,不少人朝后排看过来。
工学专业一个班也才三十来个人,教室很小,所以一眼就看到了陌生的远夏,一个大帅哥,老师是因为这个人脸红的吗?他们认识?
好在不多久,下课铃就响了,郁行一不拖堂,收起讲义夹:“好了,今天课上到这里,下课。”
远夏站起身,跟郁行一隔着一个教室遥遥相望,不少学生出去的时候还好奇地看一眼远夏。
远夏等学生走得差不多了,才朝前面走过来:“郁老师,课讲得不错啊。”
郁行一说:“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远夏说:“我在这里上了四年课,还找不到地方吗?”
郁行一笑了:“走吧。吃饭去,看到你吓我一跳。”
两人一起出了教室,远夏开玩笑:“我有那么可怕?”
“我这不是怕讲得不好,让你笑话。”
“没有,讲得很好。不像新手老师,你天生就适合当老师。”
“谢谢,这算是对我的最高评价了。”
出了教学楼,郁行一问:“冬冬走了?”
“走了。”远夏说,“我去了你宿舍,有个漂亮姑娘找你。”
郁行一脚步一顿:“谁?”
远夏含笑看着他:“我怎么认识?一个个子娇小的,圆脸长发姑娘。”
郁行一想起来:“哦,英语系今年新分配来的老师。”
“我们行一异性缘很不错啊。”远夏的笑容有些促狭。
郁行一顿时有些结巴:“我、我,其实跟她不熟,她住在我隔壁,偶尔会来借点东西。不是你想的那样。”
远夏侧头含笑看着他:“我的哪样?”
郁行一红着脸说:“反正她跟我没关系,就是普通同事。”
远夏见他耳朵都红了,决定不再逗他:“哈哈,我知道的,我逗你呢。过几天我要去宁波了。”
郁行一抬眼:“去参加司海波的婚礼吗?”
“对,他邀请我了,不能不去。顺便再去上海找外贸公司问一问,了解一下发动机的价格。”
“价格不会便宜吧?”郁行一问。
“肯定不便宜。不过先了解一下行情,先弄几台来做样品,凑几万块钱还是可以的。我准备明年去参加广交会,珠三角的服装鞋厂特别多,应该不愁销路,等接到订单,我们再进口发动机。”远夏说。
“也好。零部件进口总比原装进口的整机要便宜。”郁行一说。
“是这么回事。没钱咱们就从小做起吧。”远夏伸了个懒腰,还有时间,国内大规模建设要90年代才开始,他还有几年时间积累资本。
第67章 广交会
数天后,远夏人已经到了宁波。
司海波的婚礼非常隆重,财大气粗的司海波租了一支桑塔纳车队去迎亲,十几辆贴着大红囍字的桑塔纳十分排场,引得不少人路人驻足观看。
远夏没买结婚礼物,他自己用金属给司海波焊了一个百年好合的小雕塑,打磨得铮亮。另外随了八百元的红包,让小两口缺什么自己买。
事实上小两口除了房子,什么都不缺,家电一应俱全都是日本进口的,车子则是买的日本摩托,花了两万四。
没有房子,是因为当下房子只能靠分配,私人无法买卖,司海波便住在自家老屋,也就是跟叔叔一起住。
婚礼上,远夏第一次见到司海波的父母,年过半百的军人身着军装,跟儿子相处得太少,客套有余,亲昵不足,倒是叔叔婶子更像父母。
远夏第一次见到了司红锦的男朋友,一个斯斯文文的大学讲师,浙江大学毕业的,在宁波本地的大学任教,话不多,性格有点内向。
远夏看到司红锦的男朋友,忍不住想起了刘杨,完全是两个性格的极端,司红锦的喜好跨度有点大。
远夏跟他们一起聊天的时候,说得最多的竟然是出国,司红锦的男朋友正在申请去美国考察。
司红锦说:“我也在申请出国留学,不过我已经毕业两三年了,申请起来比较麻烦,要是他办出去了,我可以以家属的身份随行。”
远夏劝说:“师姐,留在国内不好吗?国家正在蓬勃发展,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司红锦说:“我听说美国遍地是黄金,而且家家小洋楼、小汽车,想去见识一下腐败的资本主义是什么样的。”
远夏笑着说:“从经济角度考虑,是挺好的。毕竟他们比我们早完成工业革命一两百年,而且没有受到战火的破坏,反倒发了几笔战争横财。希望师姐就算出去,也要记得回来啊。”
72/208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