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女人问:“怎么不进去参展?”
  远夏笑着说:“我是私营厂,没有参展资格,就摆在这里了。大姐需要螺丝吗?价格非常优惠。”
  女人问:“你这里有大尺寸的螺丝吗?”
  远夏忙说:“有的,有的,m6、m8、m10的都有。大姐您来这边看看。”
  女人踱到摊位前,拿起一个m10的螺丝看了一下,说:“还有更大的尺寸吗?”
  远夏说:“有,需要多大的我们都可以定制。您需要多大尺寸的螺丝?”
  女人说:“都用的是什么钢材?质量有保证吗?”
  远夏说:“你需要哪种钢材,我们便提供什么钢材。质量绝对有保障,您可以拿样品回去检测。”
  女人便伸手拣了几个大螺丝,远夏给她用盒子装了:“还需要别的吗?”
  女人说:“不用了。这个多少钱?”
  远夏笑着说:“您拿去做样品,就不收钱了。”
  女人也不客气,收了螺丝,交给了身后的同事,她又看了一圈,这才离开。
  远夏看着女人离开,心想,她应该还会和自己签合同吧,明天还有一天,上辈子就是最后一天才跟自己签的合同。
  这个女人叫赵建华,是临省一家大型国营机械厂的采购科长,当年就是她与行远机械签订了合同,远夏每个月要为对方提供至少两吨螺丝。
  如今远夏签下的合同,销售量早就不低于两吨,但当初这笔合同保证了行远机械顺利生存下去,所以赵建华可以说是他们的贵人,他对赵建华是存了十二分的感激,当然希望他们依旧能够合作。
  郁行一发现今天远夏的心情非常好,收摊的时候,他甚至吹起了口哨,吹的是自己喜欢的《童年》,郁行一笑着说:“今天一共签了多少单?”
  远夏伸出五根手指头:“五单,我觉得还不错。总共有一吨多了吧,加上昨天的,快两吨了,明天最后一天,应该还能签一些。一个月至少能卖出三四吨,我感觉差不多了。”
  郁行一也觉得不错,除去成本和月开支,一个月能有两三千纯利润,一年多时间能够回收投资成本。
  最后一天,来会展的人少了不少,但今天还会来的,都是有任务有目标的。
  远夏继续提供茶水,上午又签了三单,虽然单子不大,加起来也有大几百斤吧,他现在需要的就是签下合同,只要愿意签合同,就有机会进行下一步合作。
  下午,参展厂家开始陆续收东西准备回去了,远夏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大客户赵建华。
  赵建华也不含糊,见面就跟远夏讨价还价,远夏让了些步,但并没有让太多,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签下了一笔两吨的合同。
  签完合同,赵建华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舍弃那么多家国营厂选择你们吗?”
  远夏说:“因为我们价格更优惠。”
  赵建华笑着说:“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觉得,这小伙子人长得漂亮,又长了个七巧玲珑心,这么热的天,却一直坚持在这里为大家送茶水,这么富有爱心,责任心肯定少不了。”
  远夏笑了:“谢谢大姐这么夸我,我一定会给你们做最好的螺丝。”
  赵建华说:“我想参观一下你们工厂,可以吗?”
  远夏爽快地点头答应下来:“可以。不知道大姐什么时候回去,我想请大姐吃个晚饭。”
  赵建华爽快地答应下来:“好啊。不过你应该叫我阿姨才对。”
  远夏笑着说:“阿姨隔了辈分,还是大姐更亲切。宝根,你和小秦收拾东西。小秦将这些样品和桌子拉回厂里。宝根帮我把炉子、茶壶拉回家,钥匙给你,顺便去帮我买点菜回来,多买点,晚上我请大姐上我家吃饭。”
  赵建华有些意外:“去你家吃饭?会不会太给你家人添麻烦?”
  远夏说:“不会,我和朋友一起住,家里没有长辈。大姐出差在外好几天了,天天下馆子恐怕也有些烦,我请大姐吃个家常便饭吧。”
  “可以,我喜欢家常菜。”赵建华就喜欢这么上道的年轻人。
  以前赵建华也要求参观过他们的加工厂,当时远夏和郁行一忐忑不安地领着她去了家里,生怕她反悔,赵建华只是略为诧异,但也没有毁约。
  并且后来还追加了订单,远夏和郁行一也是靠着这个大订单才站稳了脚跟。
  远夏领着赵建华和她的同事去了饶家村的工厂,这里虽然离正规的工厂还差着距离,但比当初设在郁行一家院子的小作坊要像样多了。
  而且远夏始终要求工厂干净整洁,所以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参观完工厂,远夏领着赵建华回到香川路郁行一家里,赵建华一看这院子就喜欢上了:“小远你是本地人?有一个这么漂亮的院子。”
  远夏说:“我不是,这是我合伙人的家。我暂时住在这里。”
  “咦,你的合伙人是谁?”赵建华问。
  远夏说:“不知道大姐注意到没有,就是昨天跟我一起的那个年轻人。他是越大的老师,今天上班去了。我出钱出力,他出钱出技术,我们合伙开了这家厂子。”
  赵建华觉得很稀奇:“你们生产螺丝还需要技术员呢?”
  “当然,生产螺丝也有技术含量的,当然需要技术员。”远夏笑着说,“大姐你们先休息一会儿,我去做饭。”
  赵建华笑了:“你亲自下厨啊?那我得好好期待一下。”这年头会做饭的年轻小伙子不多。
  傍晚时分,郁行一也回来了,他不知道家里有客人,进来的时候惊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下来,猜到应该是远夏请来的客人。
  远夏赶紧给他们做了介绍,郁行一听说是大客户,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去陪客人。
  赵建华对远夏充满了好奇,跟郁行一打听了他不少私事。
  郁行一也没隐瞒,不仅说了远夏的情况,还把远夏一顿好夸。
  赵建华得知远夏的身世背景,越发笃定自己没看错人,这么有责任心的小伙子,工作绝对能胜任。
  一顿饭宾主尽欢,远夏和郁行一将他们送上公交车,再慢慢散步回来。
  “真没想到他们会愿意跟咱们合作,赚了!”远夏抬手托在后脑上,心满意足地说。
  “这个单子要是稳定下来,以后厂里每个月能固定生产五六吨螺丝吧。一套机器忙得过来吗?”郁行一说。
  “应该可以,加班就可以吧。接下来我们就得抓紧时间生产了,我回去再招两个人来,以后得换成两班。”远夏说。
  郁行一突然说:“我看那个大姐对你特别满意,大有丈母娘看女婿的意思。”
  远夏哈哈笑:“大姐没有女儿。只有两个儿子。”
  “是吗?”郁行一放了心,没有女儿就行。
  “行一,跑几步,咱们比比?”远夏突然提议。
  “好啊。”
  远夏在他答应之后就冲了出去,郁行一反应过来,拔腿就追:“你怎么不叫开始就偷跑了,太狡猾了。”
  “哈哈,这叫兵不厌诈!”远夏得意地笑。
  郁行一的大长腿也跑得飞快,很快就追了上去:“你最近是不是疏于锻炼啊,这么快就被我追上了。”
  远夏狡黠地笑:“我是故意让你追上的。”
  第二天,远夏交代厂里按订单要求生产螺丝,又去轴承厂找崔平生下钢材订单,这才回肃阳去招工。
  这次远夏找了个借口,说是休假,因为远冬和远春都要填报志愿了,他顺便回来帮忙参谋一下。
  远春的志愿不用说,肯定是肃阳高中,小丫头的成绩非常好,全年级第一,考高中不成问题。
  远冬的高考志愿则要费些周折,他目前的成绩也在全校是数一数二的,但报考清华还是有点冒险,如果报考复旦交大,把握更大。
  但远冬还是决定填报清华,第二志愿填的是武大,第三志愿才是越大。
  这么填其实是很冒险的,因为武大跟清华是一档的,滑档的话,第二志愿填越大才保险,这样填报,极有可能哪所大学都没录上。
  远冬发了狠:“考不上清华,我就复读一年。我就不信考不上!”
  远夏说:“你有这个决心,那就这么填吧。哥相信你肯定能考上。”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当然要随心所欲活一场。
  马建军的那两个朋友非常意外惊喜,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去上班了,他们赶紧收拾行李跟着远夏去了越城。
  因为他们早就听说秦林在轴承厂上班赚了大钱,一个月光提成就比工资高呢。
  张亚军的工资低一些,但也比在肃阳上班的同龄人高,所以他们并不觉得去私人厂上班比国营厂差。
  接下来这一个月,远夏带着几个工人开始没日没夜地加工,发货,甚至连周末都没休息。
  郁行一内心十分矛盾,之前担心远夏生意不好,入不敷出,现在生意好了,看他早出晚归,有时候甚至都不回家来住,又觉得心疼。
  还好,他很快就可以放暑假了,到时候就可以去厂里帮忙了。
  远夏发完最后一笔货,又和秦林分别去跟进后续,看客户有没有继续合作的意愿。
  所幸百分之八十的客户还是愿意继续合作的。这样一来,工厂就有了稳定的订单,远夏将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安排,以后就能从容得多,不用再着急忙慌地加班赶进度了。
  等远夏忙完这一阵,远春和远冬已经考完了中考和高考,重阳和远秋也先后放了暑假。
  远秋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带爷爷和弟弟妹妹一起去北京玩。
  这一年,她笔耕不辍,发表了两个中篇小说,还有数篇短篇小说和散文,光稿费就拿了近千,她承担起了补贴家用的任务,再也没让远夏寄钱回去。
  远夏正好开支也不小,从开年后,就很少拿钱回家了。
  远德厚也没问他要,他本来就不需要孙子补贴家用,家里这个小店能维持开支。再者远秋也会每个月都寄一些钱回来,家里不缺钱花。
  老爷子这几年生活舒心,孙子们都争气懂事,又很少让他操心,他也没再干过体力活,身体还是像从前那样健朗。
  当远秋说趁着爷爷身体不错,还能走动,带他去北京看看毛主席时,老爷子心动了。
  他们这一辈老人,对毛主席的感情那是相当深厚的,穷人翻身,当家做主,这些都是毛主席带来的,毛主席就是他们心中的神明。
  远夏本来有点不太放心他们几个去,因为远冬要留下来看店,不能去,远秋一个姑娘家带着老人和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去那么远的地方,她自己还没怎么出过远门呢。
  后来听说屈文渊自告奋勇,陪他们去北京玩,他才同意,一行人中有个成年男人就让人放心多了。
 
 
第64章 一更
  盛夏的傍晚,暑气随着暗淡的天光逐渐消退下去,知鸟在浓密的树冠间一声接一声,演奏着盛夏的交响乐。
  远夏骑着自行车,穿过余温蒸腾的柏油路,还能看到午间车子留在晒化的柏油路面上的车辙印,迎着暖风和晚霞回家。
  路旁有人拉着板车卖西瓜,滚圆的花皮大西瓜,西瓜叶子还在上头,鲜灵灵的,显然刚从地里摘下来不久,是郊区的瓜农下午现摘的。
  远夏买了一个西瓜,用网兜装着,挂在车龙头上,小心翼翼地带着回去,生怕动作大了撞裂了。
  到家时天已经快黑了,门口的路灯已经亮了,各种蛾子小飞虫往晕黄的灯泡上扑腾。
  远夏将车停下来,掏出钥匙准备开门,还没插到钥匙孔里,门从里面打开了,郁行一的笑脸迎了出来:“回来了?”
  “嗯。”远夏将西瓜从车龙头上摘下来,递给郁行一,“路上买的瓜,特新鲜。”
  郁行一接过去:“我也买了,还去隔壁打了井水泡着了,一会儿吃了饭就吃,这个留着明天吃吧。”
  “行。”远夏将车提进院子里,“爷爷他们已经走了?车晚点没?”
  “晚了半个小时。”郁行一说,“去洗把脸,来吃饭了。”
  今天远秋他们出发去北京,怕爷爷起疑心,远夏甚至都没敢去火车站送行,而是让郁行一代为送行的。
  两人搬了个小方桌,坐在院子里吃饭,脚边点了两支蚊香。
  郁行一放暑假了,不管多忙,远夏都会回来过夜,尽量争取回来吃晚饭。
  远夏问:“我爷爷看到屈文渊,说什么了没有?”
  郁行一想到那个画面就笑了:“爷爷倒是没说什么,文渊那小子紧张得连话都不会说了,自我介绍都说错了,我猜想爷爷心里肯定在想小秋找了个结巴,哈哈哈。”
  “果然又结巴了,不愧是他。”远夏也笑起来。
  郁行一又说:“不止这个,还干了几件好笑的事,我都忍不住同情他了。”
  “是吗?快给我说说。”远夏对屈文渊出洋相的事兴致勃勃。
  屈文渊是以远秋男朋友的身份陪同前往的。
  五月份的时候,远秋终于答应了屈文渊的追求,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全家知道他们关系的只有远夏。远秋并不打算在毕业前告知爷爷这件事,她怕爷爷担心,也怕给弟弟妹妹树立不好的榜样,书还没读完就谈恋爱了。
  倒是远夏觉得这没什么,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谈恋爱非常正常,只要守好底线就行。
  他对屈文渊的人品和能力都是认可的,如果妹妹真的能够跟他走到一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校园恋情总是最纯粹的,妹妹那么单纯的人,就该拥有一份简单纯粹的幸福。
  他们还有一年毕业,远秋不打算深造,毕业就参加工作,屈文渊还有读研的打算,如果等他研究生毕业再结婚,远夏觉得年龄刚刚好,二十四五岁,他们足够成熟,不会太早。
  远秋虽然在越城上了三年大学,但也谈不上有旅行的经验。屈文渊提出要跟着一起去的时候,远夏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一来屈文渊有旅行经验,二来有个说法,旅行是检验人品和性格的绝佳机会,可以让家里人看看屈文渊的人品和性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