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我当军爷那些年(古代架空)——孤山拾荒客

时间:2022-04-29 08:48:16  作者:孤山拾荒客
  “这……我不知。但做好出战的准备,总没错。”
  “那你就是铁了心要搬出去住了?”李慕云显出些许不悦。
  “……你不高兴了?”
  “你做决定,何曾关心过我高不高兴?”
  “怎么会不关心呢!”胡九彰干脆侧过身自,撑起头直直望着李慕云。
  “那你老实说,倘若敌军真来强攻,到了你上城的时候,你是上还是不上?外出散步时,你比我走得还慢,真要上到城上,倘若有飞箭乱射,你躲得过吗?”
  李慕云已然正色,他只望着胡九彰那一双眼睛,这双眼,打从他第一次见到时,眼底就带着血丝,如今那眼中的血丝愈发鲜明了,乍一看,就像是红着眼。
  胡九彰被他这么一问,一时间,也说不出话了。他低下头沉吟片刻,终于还是只吐出那几个字。
  “可我到底还是大唐的兵啊……”
  “所以你这是,为了大唐而战?难道你忘了曹易吗?”
  “……”
  听到那个名字,胡九彰久久难以作答。
  “这些话……倘若被人听去,我大抵也是要杀头的。”
  李慕云见他无言,缓缓开了口。
  “但我还是得说,老胡,我想跟你过一辈子。潼关不会是我们的结局,潼关应该是我们的开始。倘若叛乱得平,待我来日升迁,我定要向皇爷爷讨个吃穿不愁的闲职来,咱们俩一同找个小城来隐居,过安生日子。而倘若大唐败了……我会隐姓埋名,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与你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我不要你在潼关搏命,我要你的将来。”
  听过李慕云这一番话,胡九彰更答不出话来了。他只能俯下身,将李慕云紧紧的搂在怀里,不停亲吻他的耳根,脖颈,恨不得将他整个人,都融到自己身体里。
  不知怎的,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呼吸也变得沉重、滞涩。他的眼眶湿润了,但这些情绪,他绝不会叫李慕云知道。
  胡九彰把头埋在李慕云颈后的软枕中,鼻尖还抵在他颈窝上。
  ……我给不了你将来。
  这话,在他脑中盘旋不下,但他却久久说不出口。
  打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与帝国的命运捆绑到了一起。当兵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越是怕死的兵,到了战场上,死得越早。他不怕死,可不怕死,却也不意味着就能一直顺顺利利的在战场上活下去。除非退伍,除非这辈子,再也不当兵了。
  可现在……不当兵,早已经不是他能选的路。
  他的腿已经不行了。那医官早说过,只要伤处再发炎一次,他就性命堪忧。而潼关的大战尚未打响。胡九彰也是亲自去敌营探查过的,他不相信,陕郡内布置得那般严密隐蔽的敌军,会连试都不试过一次,就被粮草补给给拖到退兵。
  潼关必然会迎来一场大战,而不管唐军是输是赢,跛着腿上战场的兵,能活下来的几率,都不会太高。
  原本胡九彰心中全部的念想,只是在临死前,再为李慕云多立下一份功罢了。无论他最终是死在战场,还是死于病榻,总归,他这最后的一份力,一定是为李慕云出的。只要这样,他就满足了。
  可讽刺的是,此情此景,尽管幸福至极。可无论胡九彰怎么选,结局都不会令他满意。
  许久,胡九彰才抬起头。
  他眼圈通红,但原本,他眼睛就是红的,只是那双眼中,照比之前,又多了几分柔情,几分深刻。
  “打仗嘛……什么都说不准的。但我跟你保证,我会尽一切努力活下去。你放心,我不是曹易,从现在起,我不为了大唐而战,我只为了你而战,我保证。”
  他这番说得深情至极。李慕云默默盯着他瞧了半晌,忽而长叹出一口气。
  “诶……你只要记得,从今往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活下去。除此之外,你什么也别在意。你可以当逃兵,就算你叛逃到了敌营,我都不会多说一句。我只要你活下去。”
  李慕云的话在耳边久久难以消逝。那夜,胡九彰虽是抱着李慕云睡的,可他横竖睡不着,就这么抱着李慕云,默默的看了他一宿,直到第二天一早,仍没有半点睡意。
  他要将李慕云的样子,牢牢的刻在心上。哪怕是死了,他的魂灵,也会记得李慕云的样子,然后永远守在他身边,为他披荆斩棘。
  次日,胡九彰搬入了自己所在团的军营,他与自己手底下的兵同吃同睡,就连日常的训练,他也一点不差的,从清晨一直操练到傍晚。
  原本,这样的军中生活,只是他平淡无奇的日常而已,但在潼关,他付出的每分每秒,仿佛都带了层别样的含义。
  腿疼并没有因为他多喝的那些药,而减轻分毫,但他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的不叫自己的行动被腿疼影响。有那么一根弦绷在他心里,纵然潼关看似形势大好,他仍不能放松分毫。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有些过度紧张。就连与李慕云见面时,他仍不能从自己旅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说话做事都带着股凌厉劲儿,好像下一刻,就要上城开战了似的。
  李慕云说他这是杞人忧天,就连团里的许多士兵,都觉得他这是过分紧张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胡九彰不是紧张战事,而是紧张他自己的身体。他实在不知道,这日夜困扰着他的腿伤,究竟何时会再度发作,将他推向死亡的深渊。
  为此,他甚至希望叛军尽早攻关,如此,他至少能早一天,了结自己要为李慕云立下战功的心愿。
  转眼间,冬去春来,随着那陡峭山崖上山花盛开,潼关的“和平”,也确如胡九彰期望的那样,在一场忽然而至的战鼓声中,被彻底打破了。
  那一天,潼关城头上鼓声大作,而反常的是,这一次,被通知前往城下备战的军团,却只有六个。在城中四处通传的传令官,神情也显然与以往相差甚远。
  在收到命令的那一刻,胡九彰便做好了放手一搏的准备,他跟着江坦,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全团,第一时间奔赴前线。
  他们团,就是这一次被点名的六团之一。而传令官的意思,也表达得十分明白。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叛军是真攻。巡逻的小队刚在距离潼关关口不到五里的小道上,发现了叛军进攻的大队,那道上一望望不到头的大军,携带着各式强劲的攻城器械,已经奔着潼关径直而来——
  作者有话说:
  诶,作者上一次应聘失败了,所以接下来还得准备下一场笔试。考试时间是下周六,届时作者得出一趟小差。所以下周六的更新肯定是更不出来了,顺延到下周日。至于下周四的更新,作者现在不确定能不能按时完成,如果无法完成,可能还要往后顺延。不过无论如何都会保证每周四更的,?(???)?加油!另外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嫌弃这章字数太多?毕竟现在入V了,太多字数,也会导致需要消耗的玉佩有点多。如果在意的话,往后我会控制每章的字数的,一定要告诉我呀!
 
 
第70章 城上之战
  这日是个大晴天,正是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
  被优先调来的六团,全部部署到了潼关城上,而就在胡九彰随着大队上城时,后续赶来的十几个团,也已经有条不紊的在城墙之下集结起来。
  这样的集结,整个潼关上下的官兵,不知演练过多少遍。如今,就算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在统一的号令下,都能做到井然有序的列队集结,各个军团间前后分明,再没有之前各自成群、三五搭伴的现象。
  胡九彰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百余唐军,就守在关上最靠近城墙的一侧的外围。站在不远处的,是他的新校尉江坦。再往中间看,则是指挥这三个团作战的陇右都尉。几位一早上城的将军坐镇中央,再加上将军们各自的亲兵和往来穿梭的通传兵,潼关城墙上已然人满为患。
  潼关关隘依山而建,西高东低的走向。关上视野十分开阔,远远的,胡九彰就见到山道上,叛军的大队人马被越来越窄的山道强行分隔成了横列不过百余人的长阵,但尽管队列狭长,这一次,叛军前来攻城的人数,却着实不少。
  那长阵一望望不到头,就是肉眼这么乍一看,映入眼帘的便已经有千人以上的规模。胡九彰条件反射的咽了口吐沫,一时间,竟连腿疼都难以顾及了。
  “这是咱们团第一次出战,待会儿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千万别慌。要注意听指挥,注意同队之间的配合。别慌,只要不慌,咱们都能活。”
  胡九彰一只手摸到腰间刀柄上,目光紧锁着山道上越来越近的叛军大队,对这身边的兵低声嘱咐着。
  相似的场景,他在北疆经历过很多次,且在北疆,敌人可都是马背上长起来的塞外蛮族,人高马大,凶恶异常。但在北疆时,看着敌人渐渐逼近,胡九彰不觉得紧张。反倒是在这儿,他居然也好像新兵一般,心里莫名的发慌。
  “喏!但是……胡旅帅,这次叛军派来的人,是不是有点多?”
  站在胡九彰身边的兵小声说着,眼睛还是不是往两边扫,去看身旁战友的反应。
  “管他人少还是人多,咱们该杀的都得杀。你们就记住一件事,冷静下来,别慌。”
  胡九彰说着,又狠握了两下刀柄。
  无论今日会发生什么情况,不能慌。
  不过片刻功夫,走在最前面的敌军,已经进入了城上唐军的射程外围。潼关城头上战鼓轰鸣,唐军这边,人手配备一把弓,三十只箭。随着战鼓号令,胡九彰已然带着全旅兵士架好了手中弯弓,只听那鼓声的忽而急促的一下,城头上,万箭齐发。
  耳边箭矢轰鸣而过,一下下尖厉如刀,刺激着胡九彰的神经。他手心已然在不知不觉间渗出了点点汗滴。发射,抽箭,再上弓。听鼓声——
  曾做过不下百遍的动作,这时已然成了他唯一的定心丸,让他逐渐安定下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战中。
  显然,城下叛军对于唐军的这一出攻势,早有准备。箭雨当头落下时,叛军的盾牌也都纷纷举过头顶,不再贸然前进。
  这一波箭雨,并没叫叛军减员几许,反倒平白送出了几百支箭矢。唐军连射两轮,便不再上弓。
  唐军箭雨渐息,城下叛军也收了盾牌。而在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竟露出几辆抛石车和一连几列的弓兵阵来。唐军的弓只是射程百米有余的普通弓箭。而叛军前列弓弩手配备的,却是需要两人协同才能拉满的百斤强弓。那弓比人还高,盾兵举盾的功夫,他们就已经原地拉满了弓,只待唐军这边,箭雨一息,便直对着潼关城头扑射而来。
  “快隐蔽!快隐蔽!”
  到了这种需要应变的时候,城上指挥应变的任务,便交到了如胡九彰一般的下级军官身上。
  霎时间城头上叫喊声此起彼伏。
  胡九彰喊出这话时,他身子已经躲到了城墙下。那动作根本就是下意识的,不需要思考。再加上他人本就站在最外围的城墙边上,只要侧身那么一贴,便能将自己完全罩在城墙坚实的石壁之后。可他身边的那一百个兵,却没有这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胡九彰叫喊过后,那十几个跟他一同靠在城墙边上的兵,倒是手忙脚乱的贴着墙垛俯下身来,可那些没贴着墙边,就反应不过来了。
  “胡旅帅!”
  “贴墙隐蔽!快过来!都贴墙隐蔽!”
  胡九彰又连喊了几声,他眼看着那巨箭从自己头顶飞驰而过,有的钉到了关上的石壁上,但更多的,则是直奔着城头密集的人群,呼啸而去。
  伴随着那巨箭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城上开始传出哀嚎。
  “有人中箭!有人中箭了!”
  “贴墙隐蔽!快给他让地方!”胡九彰几乎是一阵狂吼。他管辖的区域内,有三根巨箭接连钉下,而随着箭矢落地,血腥味儿已然弥散开了。
  不幸被射中的士兵,整个人直接被箭矢贯穿,钉到了地上。新兵们显然被这场面吓坏了,有的只是抱头伏到了地面上,纵然身边的人如何叫喊,却仍一动不动的,已然吓呆了。
  但好在敌人的这种强弓,数量不多,却上弓速度也慢,只等着敌人这一波远射结束,不用战鼓的统一号令,胡九彰已经从藏身处起身,架起来弓箭就是一顿远射。
  “引弓!快引弓!把他们压下去!”
  他高声叫喊着。这些跟着他训了一月有余的士兵,其中大多,还是能依照他的命令,跟着他架起弓箭,但到这儿,整个潼关城头上的箭阵,就已经不齐了。好在潼关的地理优势实在太大,纵然这箭雨不够密集,城下的叛军,也不敢硬扛着从天而降的箭雨,强行拉弓。
  两军就这么对射过几轮后,还是唐军占优。
  最先突破僵局的,还是叛军。
  叛军阵前甲兵,手举盾牌,不顾唐军箭雨,径直朝着潼关城墙直奔而去,前军一出,后续部队便也不管不顾的直冲上来。
  叛军的指挥官,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们是正算着唐军人手那三十支箭快要射完的时候,才命令手下冲锋。
  叛军一冲,城上的命令也变了。继续射箭,可箭矢已经不足够,纵然有箭矢被源源不断的送上城头,可要交到六个团一千二百人的手中,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正是叛军大肆冲锋的当儿口。不过片刻功夫,叛军的云梯已经要架到潼关城头。
  “胡旅帅!他们要上来了!”
  胡九彰身边的兵惊慌失措。
  “上就上,你难道真以为,咱们能把他们在城下按一辈子吗?听命令!依令行事!”
  胡九彰的火气也上来了。耳边鼓声不断,射箭、投石,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正要爬云梯的兵给砸下去!
  射光了箭,城上的兵只能以小队为单位,往城下投石。眼看着那些爬云梯的兵被大石当头砸中,有的连脑浆都砸出来了,人摔下去,尸首被踩得稀烂,可后面的,却仍前赴后继着向上攀登。
  “继续投石!不要停!能拦一刻是一刻!”
  胡九彰仍嘶声竭力的叫喊着。甚至就连他自己,都跑动起来,跟着手下一起运石搬石。
  可这一次,也不知城下的叛军是怎么了,无论城头上的石块砸得多密集,无论他们死了多少人,后面跟上来的,仍然好像没看见似的,只一个劲儿的往前冲。有几个兵见着下面这不要命的架势,连手都抖了。
  “这……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