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了。”坐在中间的郑将军站起身,面带笑意地向他们伸出手,“刚刚已经有人跟我说了,你们就是第一批抵达的幸存者吧?”
其他两人也站起身。
杨奕钦和封霖与对方握手。
“您好,我是杨奕钦。”
“您好,封霖。”
“我知道,坐下吧,大家都坐下。”郑将军和蔼道,“别担心,叫你们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几人围着小会议桌坐下。
说实话,基地的负责人亲自见他们,杨奕钦还是有点惊讶的——因为如果不是末世,这个级别的人,他应该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深入接触。
尽管如此,他倒也不卑不亢,语气态度像对待普通的长辈,十分坦然。
杨奕钦点头:“郑将军请问,我肯定知无不言。”
“哈哈哈,可以,你的胆识和性格都很好。”郑将军夸赞说,“钱国伟他向来特别会看人。”
钱国伟笑:“主要是这两个年轻人,一看就很不一样。”
郑将军也笑:“我听说,你们这一批幸存者一共来了十一人,能安全抵达全是你们两个人的原因?”
丧尸末世爆发仅仅十余天,中间还接连下了一周的大暴雨,大部分普通幸存者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慑,深陷恐惧和胆怯的深渊。且不说敢不敢主动和丧尸搏斗,只说能保持相对冷静和清醒,蜗居在安全的地方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清理基地内丧尸的时候,钱国伟还发现许多囚犯都被吓得屁滚尿流,缓了好几天才稍稍恢复正常。
也是他们军人都经历过严格的训练,见过世面吃过苦,个个都训练出了坚毅无畏的性格,这才没有发生混乱,所有人都能很快收拾好各自的情绪,听从上级指示迅速开始执行任务。
从小到大,杨奕钦经常被人夸奖,从长辈到同辈到后辈都有。
他接受得很坦然,倒不是觉得自己真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是把他人的夸奖归结于自己长相性格都还可以,恰好又会武术,所以显得比较特别。
今天,他也只当是长辈们的善意夸奖,没有负担地接受了。
“谢谢夸奖。”杨奕钦弯眸笑了笑,“我就是碰巧会打架。”
“那可不是‘碰巧’这么简单,不开玩笑地说,已经是武林高手的程度了。”钱国伟笑着对其他人说,“我碰到杨奕钦他们一行人的时候,正好看到他拿弓箭射死了三只惯性丧尸,百分百中,厉害得很。”
杨奕钦抓住了重点:“惯性丧尸?”
“科研人员给那些保留身前习惯的丧尸,临时取了这么个名字。”钱国伟解释,“方便跟普通丧尸做区分。”
杨奕钦点头:“原来如此。”
这个名字很随意,但十分贴切。
他知道钱国伟之所以前往景区附近,就是为了清剿那个村子的丧尸,顺便将镰刀丧尸的尸体运走,后续用作研究。基地方面知道了这种丧尸之后,十分重视,立刻抽出人手寻找这类型的丧尸。
想到那些丧尸,郑将军也皱起了眉:“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这种情况只是个例,几千只丧尸里面可能才会出现这么几只,但它们出现的原因、最早出现的时间……都还存疑。”
“最早出现的时间吗?”杨奕钦说,“很早,应该是和普通丧尸同时出现的。”
话音一落,众人都看向了他。
“为什么这么肯定?”
钱国伟问。
于是杨奕钦就又讲述了一遍,自己爆发初期遇到司机丧尸的事。
郑将军面色严肃:“看来比我们想得早。”他看向钱国伟,“你记一下,将情况复述给梁博士。”
钱国伟点头:“好!”
然后连忙抬笔,记录下这个万分重要的信息。
他们之所以没有杨奕钦发现得早,主要是因为丧尸爆发的最初几天,队伍正在前往人烟稀少的远郊,寻找适合作为基地的落脚点。而在此之前,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清理了队伍中的变异者,并没有注意到有奇怪的丧尸出现。
后来发现异样,还是因为看到了举止奇怪的囚犯丧尸。
丧尸病毒一视同仁。
想到他们解决的第一批丧尸,都是昔日一同并肩作战过的队友,钱国伟难免伤怀。
杨奕钦继续说:“基地方面应该也注意到了丧尸动物的出现吧?”
几位对视一眼,神色谨慎。
“注意到了,但是发现的数量不多。”郑将军问,“难道你们也有什么发现吗?”
杨奕钦掏出了自己的手机,因为一直关机,所以还有一点电量。他启动手机后,打开手机相册,翻出桐花苑小区旁公园的照片,然后将手机推向了郑将军等人。
“这是封霖家附近一处小公园的人工湖,里面的水生动物全变异了。”
郑将军等人都眉头紧皱,拿过手机,放大图片仔细观察。
北市幸存者基地所在的位置算是山区,基地的西边虽然有一处山泉汇成的溪水,但他们的地势较高,处在上游,因此没见过这种动物被大范围感染的场景。
“我在末世第一天,就见到过被人咬伤后变异的大型犬,它变异的时间和人类变异的时间相差无几。”杨奕钦继续缓缓叙述说,“这张照片是连续暴雨之后拍的,我们怀疑是丧尸咬了某只鱼类,人工湖是死水,鱼类变异后慢慢撕咬感染了满池的动物。”
幸好鱼类就是成为了丧尸,也不具备在地上奔跑的能力。然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群居性的大型哺乳动物身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他人自然也想到了这点。
他们也发现过丧尸动物,但还没有见过成群的丧尸动物,北市郊区还不具备那样的环境。基地里有军犬,白天现在跟随各个小队外出执行任务了,现在他们要更加注意军犬的情况了。
郑将军沉吟片刻,说:“把梁博士找来吧。”
这样也就不必转述了,直接面对面了解情况,更加直观,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讨论和沟通。
钱国伟应声,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没过多久,他就领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研究人员走了进来。
钱国伟介绍说:“这位就是梁博士。”
梁博士看了照片,向杨奕钦了解了一番情况,然后面色严肃,陷入了沉思。
众人都没有催促,免得打断他的思考。
“这个病毒太诡异了,我们的团队目前只能确定它是一种朊病毒,但是已知的朊病毒几乎没有像丧尸病毒一样,不仅能影响到了大部分哺乳动物,还能够跨这么多物种传播。”
说到这里,梁博士摘下眼镜,揉了揉疲惫的眉心。
戴好眼睛后,他继续问说:“请问有我老师的消息了吗?他才是病毒学方面真正的专家,我认为只有他在,丧尸病毒的研究才能得到突破。”
郑将军摇头:“还没有找到陈院士,我们不能确定他的去向。”
杨奕钦理解他们寻人的艰难。
有目的地倒还好,在城市里没有目的地的寻人,无异于大海里捞针。
市区一片混乱,往丧尸少的地方逃就已经十分困难,往丧尸多的地方前进只会难上加难。装甲车开进去很可能被海量的丧尸淹没,不怕的丧尸潮前赴后继拿肉来垫,即便是坦克来了也无法行径。
而且一旦遇到潮水般的丧尸群,普通的枪支可能无法抵抗,需要更大火力的热武器才能开路。他们是还有其他杀伤力大武器,可城市里高楼大厦紧凑,又还有许多不知道藏在哪里的幸存者,贸然进行大面积的火力攻击,只怕会毁了建筑、更会误伤幸存者。
哪怕救了附近的幸存者,将数以万计的丧尸杀得一直不剩,最后大量尸体和残垣断壁只会将路堵住,他们仍旧还是进不去。
说到底,还是因为市区的丧尸数量太多。
梁博士不死心:“家里、学校、研究院,都找过了吗?都找过的话,为什么不去其他地方排查呢?”
“梁博士,除了陈院士,我们也需要搭救其他科学家。”钱国伟语气严肃,“基地人手紧缺,当初救出你的时候,你也看到了,我们牺牲了好几名战士,才成功将你们几位科学家带出来。后来再潜入实验室,又是折损了好几人,才成功运出来一小部分实验设备。”
梁博士冷静下来,呼出一口气:“抱歉,是我太激动了。”
他实在是害怕,害怕老师已经遭遇了不测。
研究一项未知的病毒,找出解决未知病毒的办法,本来就是漫长又艰难的工作。没有老师的帮助,就算给他们更好的设备,恐怕也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有点研究成果。
但是正如钱国伟所说,现在整个基地加起来也只有两三千人,人数甚至还不如一所中学。而北市那么大,需要拯救的人太多,需要准备的物资太多,他们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
在场的人,包括杨奕钦和封霖,都明白如果基地的情况无法改善,就只能不断推后搭救普通人的时间。或者说在清剿丧尸、拯救重要人物的间隙,才能顺便去拯救附近的普通幸存者。
不是不想救,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幸存者都能像杨奕钦他们一样,也不必非要有自行前往基地的能力,至少敢出手解决掉家附近的丧尸、敢移动到暂时安全的地方,基地的压力都会小很多。
结束末世,必将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的过程。
梁博士要走了杨奕钦的手机,说要将图片拷到电脑上,晚点还给他。博士离开之后,会议室里的空气都有些沉闷。
郑将军又问了杨奕钦二人许多问题,最后说:“把你们叫过来,其实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你们是最早一批自行抵达基地的幸存者,基地方面想让你们总结一下逃离市区的路线,整理一份适合普通人的生存经验,在广播中传播出去。”
军人们全都训练有素,他们能抵达基地靠的是果敢无畏、令行禁止和火力强劲,而且他们一开始就和普通幸存者不是一个路线,因此不好作为参考,至多传授一些生存技巧方面的经验。
蔺团长也说:“虽然你们的路线,不能完全代表全市幸存者的路线,但至少有重叠的部分。”
“当然,你们武力强劲这一点,也是不可复刻的,不好作为参考的标准,但你们毕竟是一个主动逃出来的人。”郑将军说,“现在北市的幸存者四散在各个地方,家里有粮食而居所坚固,能守上几个月安心等待救援,当然是最好的情况。”
“可还有些情况是没有粮食又不敢去找的、有粮食但房屋不够坚固的……这些人如果不主动逃出来,前往安全的地方,只一心等我们这千余人去搭救,那后果……”
他说的话未说全,杨奕钦就已理解。
郑将军等人绞尽脑汁,不过是想让更多幸存者能好好活着。
哪怕不能自行前往基地,至少活到等来基地的搭救。
“正好。”封霖说,“我有地图。”
是他们标记过的地图。
杨奕钦根据地图,将他们从桐花苑小区开始,一路以来的经历都讲述了一遍,细致到什么时间抵达什么地点、遇到了什么障碍。然后又将他们遇到的,可能成为障碍的道路,也都一一标了出来。
在场几人,都对他们一路上做的决定赞不绝口。
结束后,钱国伟将笔记和地图一同收起,准备过会儿再拿给播报员。
做完这件事之后,杨奕钦问:“最重要的是这件事,那请问其他事的是?”
见他这么机敏,他们也就不打什么马虎眼了。
郑将军直说道:“还有一件事,就是希望能给你们难度系数更高的任务。”
杨奕钦:“难度系数更高?”
“钱国伟想必已经跟你们提过了,所有幸存者,都可以通过完成基地任务的方式,获得积分点,跟基地兑换需要的物资。”郑将军解释说,“普通民众,我们都会安排一些基地内的内务,但是对于你们这样有武力的人,我们想,你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接受外出基地的任务。”
“但是单单只靠一两名幸存者,即使外出,也无法执行什么重要的任务。”杨奕钦大胆猜测说,“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基地还想幸存者能够组建自卫队之类的队伍?”
“没错。”郑将军畅快一笑,“我们是这么想的。”
日后,前往基地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迟早会远远超过军队的人数,单单依靠基地的人外出救人、寻觅物资,早晚都会失衡。所以他们希望幸存者中,也能有头脑和身手厉害的人,可以自己组建求生小队。
这些小队,可以是为了自己外出搜集物资,也可以选择接下基地的任务。
而万一有大型灾难来临,幸存者组建的小队,也将是强有力的支援。
“我理解。”杨奕钦说,“都是为了基地能够更好地运作。”
“初期,我们也会从各方面支持幸存者组建的小队。”蔺团长适时补充,“你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实杨奕钦自己也有这个想法。
杨奕钦有自己的责任感。
于公,他有能力,愿意救人,愿意跟随国家建立人类的安全区。于私,他不希望自己爱的人成为“鱼肉”,近想保护好封霖,远想护佑好父母。
基地主要掌权的那一方是军方,这一点不会改变,也绝不能改变。但是随着基地的扩张和人数的增加,势必有人会为了物资和话语权而明争暗斗,到那时,定然会出现抱团的势力,就像洪家河那些人一样。
纠纷不可避免。
如果想要长久在基地里面发展下去,有个信得过的小队很重要。
往远了想,杨奕钦甚至怀疑基地让他组建小队,是一次试水——除了需要人手,或许也存了基地建设成熟后,让他们制衡不安分势力的想法。
“虽然我跟杨奕钦和封霖才认识不到半天,但以我对两人的了解,总觉得他们会答应。”钱国伟说,“一个是因为他们具有责任感,在路上救了好几个人,而那些人他们本来可以不管的。一个就是他们的确厉害,甚至还有武器,说实话,那种弓术我还是第一次见。”
26/187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