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三国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2-05-04 08:44:09  作者:醉酒花间
  说起这个袁术就委屈,他才是大哥的亲弟弟,之前的事情他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吃了教训,大哥就算再气,写信的时候也不能把他落下啊。
  想他袁公路,堂堂袁氏嫡子,大哥的亲弟弟,怎么说也是大哥在世上最亲近的人,结果隔壁两个人隔三差五都有信送来,就他没有。
  大哥就算偏心,也不能偏心成这样啊。
  分明以前他才是被偏的那个,现在他巴巴的给大哥送好东西,大哥不说念他的好,给他写封信让他知道大哥在那边过的不错也行啊。
  哪里像现在,想知道大哥过的好不好还得从别人口中知道,他这个弟弟当的实在是太失败了。
  袁术特意派人盯着城门,一旦有冀州来的信使立刻汇报,来来回回问了那么多次也没见着自己的信,这会儿已经打定主意,如果再没有,他就自己跑中山找人。
  左右南阳没有要紧事情,刘表那个怂货知道袁氏家主还在立刻撤兵缩回他那一亩三分地儿去了,兖州的曹操和孙坚也没空找他的麻烦,扬州的陈温向来不掺和中原的争斗,朝廷自顾不暇更不敢对他有意见。
  大哥给他派来的这位先生看上去病病歪歪仿佛风一吹就能刮倒,没想到本事还不小,杨弘他们没少在他面前叽叽咕咕打小报告,可见这人手段非凡,不然他手底下那些人早就自己动手把人收拾了,哪儿还会来他面前抱怨。
  那些家伙在他面前向来装的一片祥和,别看他平时不怎么管事儿,这些属下一个个的小心思他猜的可准了。
  官场和后宅无甚区别,他别的没见过,后宅隐私和世家大族里的明争暗斗却是从小见到大,那些家伙想瞒过他,他们还差点火候。
  他不管是不管,如果真的把火烧到他身上,把人拉出去砍了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位戏先生本事大,南阳在他手里被打理的井井有条,他回来这些天,出门的时候嘀嘀咕咕说他坏话的百姓都少了很多。
  反正他留在南阳也没什么事儿,不如去中山陪大哥一起过苦日子。
  安国那地方连个大宅子都没有,出门就是农田,想到县城都要一两个时辰,府城就更远了,大哥就算要养病,也不能选那么苦的地方养病啊。
  既然大哥现在是冀州牧不好离开冀州,那他就去找大哥,反正南阳有他没他都一个样儿。
  戏志才不知道眼前这人又有了什么想法,规规矩矩行了礼然后把信递过去,既然人亲自来了,正好省得他再跑一趟。
  袁术只是惯例来问问,没想到真的有他的信,拿到布袋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了,恍恍惚惚站了好一会儿,连忙打开看他哥给他写了什么。
  那么长时间过去,大哥终于想起来他还有个弟弟了吗?
  戏志才看他手都在颤抖,嘴角微抽低头不语,看今天这情况,不让他这上官激动完,他是没工夫再处理公务了。
  袁术的布袋里只有薄薄一张绢布,上面的字也不多,三两行很快就能看完,但是在袁公路眼中,这就是他们家大哥心里还有他的象征。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哥终于放下芥蒂承认还有他这个弟弟了。
  袁本初那家伙心里只想着打地盘,并州乱的一团糟,那家伙去那儿肯定没工夫给大哥写信,他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给大哥写信大哥也不会派兵帮他。
  以那家伙的小心眼,没有回报的事情肯定不会做,就算他想写信和大哥打好关系,也得有那个时间才行。
  袁本初哪儿凉快滚哪儿去,大哥心里只有他这一个弟弟才好。
  袁术喜滋滋的把信收好,大手一挥吩咐道,“赶紧让人多买些柘,买了之后全部送去安国袁府。”
  大哥觉得这玩意儿味道不错,身为贴心好弟弟,绝对不能在吃的上面委屈了大哥。
  安国袁府宅子小,他远在南阳不好帮大哥把宅子推到重建,其他方面只要大哥发话,就是天上的琼浆玉液他都能想办法弄来。
  不就是路途远了点吗?买!
  南边种柘的地方不多,那就先买地再种,等到明年自己种出来,到时候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戏志才听到他那一串又一串的吩咐,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不知道第多少次说不出话。
  他们家主公只提了一句柘浆,甚至连制糖的方子都在他手里,这人怎么就到了买地的地步了?
  世家子出手都这么阔绰吗?
  果然,还是他见识太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  袁术:买买买,咱不差钱!
  ————————
  【1】诗经《七月》
 
 
第55章 举世皆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1】
  天气转凉,秋收已经进入尾声,冀州今年没怎么出现战乱,田里的收成非常不错,交完税后余下的粮食足够安安心心吃到明年秋收,甚至不用担心青黄不接饿肚子。
  农户们忙完农活,县城里来来往往的商户也多了起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过了农忙不久天就会变冷,太冷的话不好出门,忙完秋收后的这些天是最适合出门的时候,各村各寨都派青壮去附近的城池采买过冬的东西,富庶的地方甚至有商贩带着货物亲自过去贩卖。
  平坦宽敞的官道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出城,坐在马车里的中年人看着外面排队进城的百姓,再一次感慨此处长官治理有方。
  城门外排队的百姓大多穿着短褐麻衣,这些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寻常百姓,露出来的皮肤粗糙黝黑,但是他们没有填不饱肚子带来的面黄肌瘦,而且绝大部分人都眼里有光。
  他从河东郡一路来到冀州,路上见多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民,董贼伏诛不久,关中百姓四处逃难,司隶七郡还没有从董贼的肆虐中缓过来,即便是府城,也破败的连寻常县城都不如。
  兵祸连绵,河东郡地势险要,夹在河北和关中两角之间,关东的势力要向西边去,只有拿下河东郡,才能攻克函谷关翻越崤山,董卓老贼率兵前往洛阳,最先遭他劫掠的就是河东郡。
  拿下河东,进可图关中,退可守关东,朝廷无力派兵,只郡县的私兵不足以抵抗董贼肆虐,短短一年的时间,河东郡的百姓就少了七八成。
  马车上坐着的人来自河东郡,这个时候从河东前来中山,正是收到原焕邀请的河东卫氏之人。
  原焕信上没有提别的,只提了商路之事,他以为过来的会是卫氏打理家业的族人,但是他忘了他的身份究竟有多高,他送出去的信又有多重的分量。
  河东卫氏来的不是普通族人,而是卫觊这个族长。
  除了河东卫氏,其他几家收到邀请之后也都是族长或者地位和族长相当的人前来。
  大汉世族以关东马首是瞻,汝南袁氏乃是关东世族门阀之首,袁氏族长亲自给他们写信,即便信上没说什么朝政上的事情,他们也不敢怠慢。
  司隶周边战乱不休,卫觊一路上遇到了好几拨劫匪,直到进入中山境内才好些,他是到的最晚的一位,在他抵达之前,其他几家已经到了袁府。
  原焕拿到各方送来的回信之后,第一次感受到原主给他留下的身份有多厉害。
  从郿坞醒来直到现在,中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他也只觉得世家子的身份做一些事情比普通百姓更方便,现在直面这个身份的另一面,才发现他之前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以前说什么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能占据东汉大半江山靠的是汝南袁氏的名气,现在放到他身上,他身边的谋士武将最开始留的那么干脆利落,同样也是因为汝南袁氏这个招牌。
  额,或许吕布要除外。
  总之不管怎么说,在他凭本事把人留下之前,汝南袁氏这个招牌甚至比宗室刘姓都好用,不要说什么即便把人留下,人家不满意了也会离开,在手下人跑光之前,手底下得有人才行。
  门房进来汇报说河东卫氏卫觊抵达之时,原焕正在给张辽安排新的任务。
  修路是项大工程,只安国一县就让张辽忙活了一整个夏天,这小子年轻,不觉得带着士兵干这些事情有什么不妥,在他心里,修路修好了没准儿能和蒙恬大将军一样青史留名。
  蒙恬修长城,他张辽修路,没区别嘛。
  张辽已经做好准备在冀州修上十年八年的路,只是小伙子想的简单,原焕却不能放任他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当包工头,除了几条必要的官道之外,他们现在没必要将功夫放在修路上面。
  即便是水泥路或者柏油路,时间长了不养护也会坑坑洼洼,他们现在只有土路,修缮的时候再怎么用心,遇到雨雪天气也扛不住。
  今年是他们运气好,没有遇到天灾,拿下冀州也没费多少功夫,除了剿匪除贼之外没什么大的战事,等到明年可不一定有那么好的运气。
  深冬天寒地冻,甚至可能等不到明年开春,战火就要烧到冀州。
  修缮中山通往冀州其他几座大城的官道不需要非得占住一个武将,冬天不是农忙季,官府出钱招百姓做工一样不耽误事,还能让百姓多一份收入。
  张辽从热血上头的状态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他们周边的确算不上安稳,冀州今年没有受灾,周围豫州兖州幽州并州甚至关中都是灾祸不断,逃到冀州境内的流民需要安置,落草为寇的贼匪需要清剿,还要防备着其他地方发兵来他们这儿抢粮食。
  冀州富庶,在一圈穷到吃不上饭的邻居眼里就是香气四溢的大肥肉,没有足够的兵力还真不一定守得住。
  不过话说回来,他怎么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呢。
  张辽若有所思的捏着下巴,狐疑的看着他们家主公的背影,感觉是府上要来新人,主公要把精力放在即将来府上长住的孙家小子身上,所以才提前和他说那么多。
  唉,喜新厌旧,人之常情,他们家主公这样的神仙人物也不能免俗。
  也就是孙家那小子年纪小办事不牢靠,像他这样能堪大任成熟稳重的将领,在他们家主公心里都是能独当一面的。
  张辽眨眼间想了一圈儿,自信很快回到身上,河东卫氏之人已经在客室候着,他们家主公要去见客,趁吕奉先不在,他得赶紧跟上去护卫主公。
  原焕缓步走在前面,走过一小段回廊发现张辽没有跟来,转身有些疑惑的看过去,“文远?”
  张辽加快脚步,笑的露出大白牙,“主公,辽今后定不会让主公失望。”
  老成持重、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也行!
  原焕:???
  “怎么了?”原焕停下来,看着这忽然精神起来的年轻小将,斟酌着言辞温声问道,“最近天气转凉,可是身体不适?”
  张辽摇头摇的像是拨浪鼓,“辽身强体壮,立刻上阵与人大战八百回合都不在话下。”
  原焕听他这么回答更纳闷,也不委婉了,索性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他发现他现在越来越搞不懂这些年轻小将的想法,与其自己猜来猜去猜不准,不如直接问清楚。
  “主公莫要担心,辽向来宽宏大度善解人意,孙家小子来了也不会和他争高低,无需主公发愁。”张辽摸摸脑袋,难得有些脸红的回道。
  肯定是他前些天和吕奉先之间的“勾心斗角”太明显让主公发现了,回头和那人说说,以后在主公面前不能表现那么明显,他们是带兵打仗的将领,要成熟稳重靠得住,不能和奉孝先生那样豪放不羁。
  原焕哭笑不得的听他说完,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才好,他给这人安排新任务和前几天的“勾心斗角”完全没有关系,能让人看出来的“勾心斗角”算什么勾心斗角,真要这么说,璟儿奕儿两个小娃娃都比他们心思深。
  马上就到客室,待会儿要见客,等见了河东卫氏这位家主,再来和这小子好好说道说道。
  卫觊在客室等了一会儿,待到主人公出现立刻起身行礼。
  “伯觎远道而来,不必多礼。”原焕不着痕迹的将人打量一番,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这才脚步轻缓走到主位坐下。
  卫氏原籍在代郡,明帝时卫氏先祖卫暠接受朝廷征召,拖家带口前往洛阳就任,只是走到河东的时候,卫暠年迈一病而亡,明帝下令让卫氏族人就地安葬,这一大家子就在河东落户了。
  河东卫氏、河内司马氏、弘农杨氏这些都是司隶数得上名号的名门望族,后世对卫氏了解最多的是卫氏出书法大家,称之为“卫门书派”,这个时代能名传后世的大家,除了钟繇之外,也这有这位卫觊卫伯觎。
  ——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2】
  在这相当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卫伯觎之弟卫仲道能娶名士蔡邕之女为妻,足见河东卫氏的名望不在蔡氏之下,不然蔡邕也不会把女儿嫁过去。
  不过原焕请卫氏的人过来不是因为他们的名望,而是他们的财力,以及河东郡的盐和铁。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3】
  冀州位于黄河以北,河东郡位于河北和关中之间,盐铁储量相当可观,卫觊此人虽然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但是经商的手段也非同一般,如今河东乃至整个关中的盐铁命脉,几乎尽数被卫氏掌控在手中。
  粗盐提纯的法子给苏双、张世平这样没经手过大宗食盐生意的马商,他们能做的也只是从中原买好粗盐然后再运去北地胡人部落,以他们二人的本事,想买盐湖或者能晒出盐的海边盐场难度不低。
  冀州富庶,但是面积和其他几州相比着实有点小,能晒盐的地方只有渤海郡,想要把生意做大,怎么也绕不开这些掌握了盐湖盐场的豪族。
  其实离冀州最近的盐场在幽州,但是幽州公孙瓒不太好相处,刘虞是汉室宗亲,他不太乐意和那边打交道。
  原焕打量卫觊的时候,卫觊也在打量着这位死里逃生的袁氏族长,他曾在洛阳为官,和这位闻名遐迩的年轻族长有过几面之缘,那时袁氏的风头尽在袁隗身上,只觉得这人温文儒雅容貌出众,却也没多在意。
  现在看来,怕是在藏拙。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族中在朝为官者人数众多,他虽为族长,在官位上却落了时为三公的袁隗一等,之前机缘巧合见到时也能看出他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会暂避锋芒也是正常。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汝南袁氏这等显赫世家也不例外。
  卫觊是个聪明人,知道不能拿以前的印象来揣摩现在的人,袁氏在董卓手上吃了大亏,这人能策反董卓麾下大将吕布,且让那吕温侯死心塌地留在冀州,已经可以证明他不是看上去这般温润无害。
  袁氏族长不可能被养成不谙世事的天真性子,要是真的不谙世事,也不会那么干脆利落的把袁绍发落到并州那等穷山恶水的地方。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