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我真的是反派[快穿]——寒星孤月

时间:2022-06-08 10:11:26  作者:寒星孤月
  ——沈明泽以养伤为由请假,不然,忍着心里的不适敷衍皇帝,也太委屈自己了。
  沈明泽正下令在城外以最快的速度修几个房子,不用多豪华,能遮风避雨就足够。
  他虽然不打算建庄园,但牢里的人还是要接出来的。
  毕竟剧情里,即使太子救出了不少,可还是有很多人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里面。
  这时有仆从禀告,易淮求见。
  “他来做什么?”沈明泽有些疑惑。
  今天是有很多人来“探病”,他早就说过一律不见。也不知道易淮是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让仆从为他通报。
  “不见。”他忙得很,原剧情进展太慢了,他打算压缩压缩,在短时间内把剧情走完。
  [感情好的时候为人家挡棍子,感情不好之后连面都不见,官人真是好无情呢~]系统幽幽念道。
  沈明泽扶额,什么毛病这是。
  仆从领命离开不久就又回来了,“大人,他不愿离开,说有要事一定要求见大人。”
  沈明泽:……?
  易淮不去投靠太子来他这做什么?
  莫非只有易江死了才行?
  可他还专门当着所有人的面表示要把宋笙带走啊?
  宋笙,就不值得他易淮去找太子吗?
  系统有些害怕:[不会剧情真崩了吧?]
  “带他进来。”沈明泽说。
  *
  易淮一下朝便来了,连朝服都没来得及换,更说不上伪装。
  他似乎一点都不避讳和奸臣见面。
  易淮笑意盈盈地行礼:“见过丞相大人,大人伤势如何?”
  这是在嘲讽他?幸灾乐祸?
  沈明泽若有所思。
  “你有何要事求见本官?”沈明泽冷漠问道。
  “不是大人让在下来见您的吗?”易淮从容不迫反问:“您想让我做什么?”
  系统:?
  沈明泽:……
  我想让你滚去太子那边。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看戏一时爽,终究是要火葬场的~
 
 
第4章 蠹国害民的乱臣贼子(4)
  易淮气定神闲,胸有成竹。
  沈明泽哂笑:“想要依附本官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本官不缺效力的人。”
  “可我比他们都更好!”
  易淮上前一步,傲然道:“若非如此,丞相何故在殿上以笑暗示?”
  沈明泽手一抖。
  系统尖声惊叫:[你居然背着我做这种事?你偷偷对人家笑?狗泽!狗泽!你太狗了!]
  易淮敏锐地看到了沈明泽颤抖的手,心下了然。
  看来自己说的,即使不是真相,也八九不离十了。
  他没有提起这次顶罪之事,一来他并不确定对方的打算,二来他也不了解沈明泽对这件事知道了多少。
  这次专门过来,其实也存着试探的意思。
  沈明泽很无辜。
  这真的只是一个习惯!
  他叹了口气,心想,这个习惯不好,要改。
  “你倒是自信,区区一个六品小官,本官还真看不上眼!”沈明泽阴森地说。
  易淮立马敏锐问道:“六品小官,丞相早就知道我?”
  他眉头舒展,是意气风发的自信。
  这人怎么这么麻烦!
  “本官为丞相,百官之首,自然对你们都了然如胸。”
  “是吗?那大人真是负责,看来却是在下误会了。”易淮微微躬身,便转身打算离去。
  系统大叫:[他什么意思?他这就走了?]
  其实易淮这次过来是很冒险的行为,他所有的把握都只来自对沈明泽毫无证据的猜测。
  剧情详细描绘了他的稳重、谨慎、三思而行。
  而在剧情外,没有过多触及的空白角落里,那个兄长挚友在侧时的易淮,也曾是那样的冲动、热血、少年轻狂。
  不过冲动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沈明泽抬眼,目光和煦,吐出的话语却冰冷:“易淮,你当本官这丞相府是什么地方,由得你想来便来,想走就走?”
  易淮没有回头,自然也就错过了沈明泽的眼神。
  他笑着说了一句话,便不停留地离开了。
  ——“丞相大人会吗?”
  *
  会,丞相大人可太会了。
  易淮离开后,沈明泽展开一张白纸,准备给他的“狗腿子”写信。
  系统越听越迷糊,他虚心求教:[宿主,你们刚刚都聊了什么?]
  沈明泽皱眉,难得的有些烦躁:[我怎么知道这个易淮是怎么想的。]
  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但不管怎么样,易淮一定要是太子的人。
  沈明泽很快就写好了两封信,分别让人送了出去。
  今日天色甚好,废个太子给大家助助兴吧。
  *
  京城中老百姓的日子有些无聊。
  此处是天子脚下,当今皇帝又是个没本事的,昏庸残暴,偏偏自尊心还特别强,听不得半点坏话,一听就觉得是指桑骂槐讽刺他。
  可是八卦里面哪能没有一两个恶心人的角色啊?
  金吾卫每日巡逻,极度影响了老百姓们的娱乐生活。
  这日,说书人讲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段故事没什么可避讳的,所有人的形象都是那样光明伟岸,充斥着爱与美好。
  短短不过两三天,这段故事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文人为它写诗作赋,歌者为它谱曲填词,默默无闻的戏班将它改成戏曲演了一场,便一炮而红,红到发烫,烫到着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