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我打算先让大家建立一处属于自己的营地,安稳下来之后再进行行动。”
塔伯松了口气。
如果现在让他见太多人,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受得了,他都能想象得出那些异样的眼光。
陈词和隔离基地的负责人做了对接,他拿着第一批幸存者们的名单,挨个认了一下大家。
基本上都是此前的未感染者。
唯一的例外只有塔伯,男孩迫切期望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加上还有傅天河此前给予的承诺,他便破例加入到了名单当中。
塔伯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也申请加入了第一批外出的名单。
就算再能够拜托傅天河和陈词照看,也不如亲自陪伴着孩子。
大家的行李物件也都不多,半个小时后,承载着上百号人的飞行器队伍起飞,在傅天河所驾驶的飞行器带领下,前往事先选择好的基地。
塔伯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大海。
他激动地整张脸都贴在玻璃上,一眨不眨地向下望,比他见识稍微多点的安安充当了导游。
“这里之前叫做大西洋,曾经有一块很大的陆地也被淹没了。”
塔伯接连点着头,辽阔无垠的深蓝海面牢牢吸引着他的视线。
飞行器上的其他幸存者们也都一样,所有人的视线都被海面吸引,那是千年来吞没了人类家园的海,却也是他们阔别已久的广阔天地。
就算在天空中也能看到下方岛屿的存在,随着面积地不断扩大,它已经成为了一处足够宽敞的地方。
飞行器降落,众人踏上岛屿,惊异于脚底沙土柔软的触感。
“前些日子我们临时搭建了一些板房,但更多设施还未着手建造,月光不复存在,但也许我们可以将这里打造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园。”
在过来之前,大家也都听基地负责人说起过大概计划。
没有什么比亲手建造自己的家园更值得人兴奋的了。
特别是对感染者们而言,这个社会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那便单独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傅天河昨天搭建的板房成为了首批卧室,从飞行器走下,短暂歇息过后,众人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大家都是在月光内避难所里生活了二十年的人,早就娴熟掌握着各种生存技巧,习得稀奇古怪的本领。
青壮年跟随着傅天河一起搭建板房,曾负责避难所维护和修理的人员主动承担起规划管道和线路的工作。
其余人员清理着他们脚下的土地,原初生物们已经被陈词劝走,但还是有不少石块留在其中。
塔伯刚开始还愿意老老实实的帮忙,没过一会儿就忍不住跑去旁边,看潮起潮落。
这还是他出生后第一次近距离地看海呢!
他忍不住向前走了两步,潮水漫过鞋底,带来轻微的推力。
“来,把板子给我。”
傅天河站在梯子处,从下方去年的手中接过活动板,固定在房间顶部。
有人帮忙工作效率要快多了,他们又盖起了一排房子。
就是岛屿上毫无遮拦,在太阳底下干活稍微有些炙烤。
无云的澄澈天空中,一架无人机经过,将几个包裹投放在地面。
安安发现了这位不速之客,她来到包裹旁边,抬头看着飞行器在空中转了两圈,折返回去。
“师父,这里有包裹!”
陈词正在指导幸存者们搭建板房,随口对安安道:“拆开看一下是什么东西吧。”
“好嘞。”
安安从腰间掏出多功能小刀,干脆利落的将包括外层的木架撬开,又将胶带割破。
她打开箱子。
只见满箱棕黄色的湿润木屑当中,数不清的环节生物蠕动着,它们圆柱形的身体细长发黑,每一下钻行都能将下方的木屑翻出。 !!!
安安瞳孔猛然一缩。
她发出一声尖叫,立刻后退两步。
小姑娘一直生活在地下城,见到的动物也只有老鼠蟑螂和各种蚊蝇。
她哪里见过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当即被那有着一节节湿润身躯的柔软生物恶心到了。
“怎么了怎么了?”
塔伯闻声过来凑热闹,看到箱子里蠕动的生物,也同样大叫一声。
终年冰冻的格陵兰冰雪高原上更不可能有蚯蚓出现。
此起彼伏的二重奏中,陈词终于忙完了手头的事,过来查看情况。
看到箱子里的生物,他松了口气,安安和塔伯这一惊一乍的,他以为出了什么事。
“是我弟那边寄来的蚯蚓。”
“蚯蚯蚯蚯蚯蚓?”
“嗯,一般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能够对土壤改良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弟专门送过来帮我们开荒的。”
陈词伸出手,在两个半大孩子惊骇的注视下,捏起一只蚯蚓。
不断蠕动的长条形生物就这样完整展现在两人眼前。
……好像也不是很恐怖的样子。
“先找个地方养起来,等它们繁殖的数量多一些,再投入到地里。”
陈词把蚯蚓放回木屑中,碎屑是泡过水的,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它们需要吃什么呢?”
“你们平时剩下来的饭就可以,注意温度要保持20到27度,这一批应该都是要产卵的。”
“哇,那养起来应该很省力气。”
陈词抬头找了一圈,叫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
如果陈词没记错,她在月光避难所里负责食用动物的饲养。
所谓食用动物,并非鸡鸭鱼类,而是具有强悍繁殖能力,且富含高蛋白的蟑螂等昆虫。
听闻需要饲养这些蚯蚓,当做改善土壤的帮手,她一口答应下来:“放心吧,交给我就好,虽然之前没养过这玩意儿,但查查资料应该也不难。”
659/668 首页 上一页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