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饱肚子后,沈千屿进屋召唤出了悬浮屏,兑换了一瓶神奇药水,实体化后,将药水倒进了之前用过的瓶子里。
帮忙修房子的村民们陆陆续续到了院子里,沈千屿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后,揣着瓶子去了村长家。
用之前和芳婶儿和狗蛋的那套说辞和村长说了一遍,村长对着沈千屿就是一通感谢。
*
作者有话说:
本文不生子,然后桑树种植方面,毕竟有个金手指外挂,以后的生长方面会有不太符合科学的地方,物价也都是我的私设,勿考究。
第31章 捡到猫了
房子一连盖了好几天, 期间沈千屿终于吃到了一顿米饭作为主食的晚餐了。
作为一个南方人,沈千屿感动的差点没哭出来。
‘芳婶儿家的土地经过新来的那位沈先生的改良后长出了芽芽’这件事儿, 也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 逐渐传遍了全村。
这天沈千屿锻炼完回来,就看到院子里聚集了三三两两的乡亲,每个人脚边都放了个大篓子, 里面装了好些东西。
见他回来了,其中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迎了上来, “沈先生,您回来了。”
“你们好。”沈千屿笑了笑,“大家都是一个村的邻居,诸位叫我小千便好。”
“沈……”女人话一顿, 从善如流的改了口,“小千, 是这样的,我们听说,你给芳婶儿家改造的土地成功了,我们就像过来问问看, 你能不能也帮我们也改造一下,这些东西你先收着,若是不够, 我们再凑凑。”
大家送过来的东西大都是草编制品或是木材, 还有少许的几个红薯。
沈千屿看着那堆东西,想起之前卖货一售而空的事儿,灵光一闪, “大家听我说。”
“之前我为芳婶儿家改造的土地, 确实是初见成效了, 不过研发改造土地的东西也是需要时间的,村里土地不行,导致乡亲们粮食紧缺,这些事儿小千都知道,小千也很着急,小千会尽力让大家的土地都变好起来的。”
“乡亲们拿的这些东西,小千今天不收,如果大家相信小千的话,每户派出一位代表,于明日巳时来小千这里,秀娟婆婆会教你们一些新的草编做法,到时候我会给每个人一个编号,按照那个编号的顺序,来改造你们的土地,你们只需要尽可能的多编一些我指定的东西出来就可以了。”
看了看大家的表情,沈千屿补充道,“那些草编的东西,小千也不会白拿你们的,除去小千用土地改造跟你们换的以外,额外多出来的小千会用钱和你们换的。”
这话说完,村民们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了起来。
用草编制品换土地改造,他们完全可以理解也非常接受,但额外的草编制品编出来能换钱,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有一部分人开心的脸上乐开了花儿,恨不得立马就开始学新款的草编的编制方法,有一部分人则抱着怀疑的态度,有些不太相信眼前这位沈先生会愿意用钱买他们的草编,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大家今天就先带着东西先回去吧,如果有愿意相信小千的,明天巳时过来就好,如果不相信,小千也不会强求。”沈千屿笑着道,在座的这些村民们,有些甚至都还没和他有过交集,有不相信他的,也很正常,他不会一来就逼着所有人都相信他。
现在不相信他的那些人,在以后看到村里真的有人换到钱后,自然会选择相信了。
村民们各怀想法的和沈千屿道别后,背着自己的东西回了家。
虽然沈千屿早就做好了会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心理建设,但到了第二天,还是挺吃惊的。
郭家村总共就只有二十来户人家,除去已经帮忙改造过的芳婶儿、狗蛋和村长家以外,也没剩下多少人了。
足足有十二个人站在了院子里。
村里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相信沈千屿,尽管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都还没和沈千屿打过交道。
沈千屿挺感动的,开始和大家讲具体的注意事项。
“大家听我说,接下来会由秀娟婆婆教你们一款新型草篓的做法,学习时间总共为期一天,之后,我会根据你们教成品的先后顺序来编号,之后会按照编号顺序来给你们改造土地,不过,编号的时候我是会看你们成品的质量的,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质量不好的话是会作废的。”
“这种草篓,分为三个尺寸,我帮大家改造土地,大家只需要每个尺寸编一个成品出来和我交换就可以了,不过,因为改造土壤的东西,是需要时间制作的,所以不是大家编好了,我就能立马给你们改造,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多给我一些制作的时间,我会尽量快一点的,多余的成品,就和之前我说的一样,可以拿来和我换钱,具体的金额,我还没算好,但是大家可以放心,一个小号草篓可以换的钱,最低不会少于40文。”
“所以大家可以不用着急,虽然可能土地一时半会儿没改好,但在有了钱之后,咱们一样可以去镇上换粮食,甚至比你们之前用草编换的还要多。”
40文钱,听上去不多,但按照镇上的粮食价格来换算,40文钱起码够换两升米了,平时他们编一个草篓,能勉强换半升米就很不错了。
他们编的草篓质量大都很好,一个可以用很久,镇上的居民人口有限,需求自然也有限,不是刚需品,自然换不了太多的粮食。
至于故意把质量做差点儿什么的,一来郭家村的村民们朴实本分,做不出这种损人利己之事,二来,如果质量很差,口碑也会变差,更不会有人愿意和他们以物换物了。
和大家交代清楚后,沈千屿就把主场交给了郭秀娟,由郭秀娟教他们编法。
大家学的热火朝天,沈千屿闲来无事,干脆去了趟村长家,带了些粮食想找他换些笔墨纸砚。
村长还记着沈千屿帮他改造土地的事儿,无论沈千屿怎么说,也没要他的粮食。
最后沈千屿拿着白给的笔墨纸砚,回了家。
43/92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