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玩权谋不如搞基建(穿越重生)——吃点儿吗

时间:2022-08-03 09:56:54  作者:吃点儿吗
  听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或看到或听说的情况, 许大郎和村人这段时间以来的忐忑不安才渐渐平复了下来。
  虽说漠北王对待他们不可能像对自己国家的百姓那样仁善, 但总不会纵容手下的人做出抢杀之事来。
  寻常百姓一辈子所求的也不过是一个安稳平安。只要日子能过下去,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所幸自己不必放弃现在已有的一切, 再像几年前那样颠沛流离,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逃去。
  压在许大郎的心上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 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摸出自己藏在腰间的十来枚铜钱,去糕饼店里买了一块香甜的糕饼, 揣在怀里向着自己村子的方向走去。
  ……
  听了许大郎的话,在家中纺线的许家娘子虽然还没有完全放下顾虑,但好歹也算松了一口气,露出了半月来的第一个笑容。
  拿着自己丈夫递过来的糕饼,许家娘子虽然嘴上嗔怪着他又胡乱花钱,但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一块不大的糕饼被许娘子分成了好几块,和家中年迈的爷娘、年幼的孩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品尝着糕饼香甜软糯的滋味。
  至于在通州城门口发生的事……
  徐家大郎看着妻儿们面上的笑容,也露出了一抹笑意,心道:就不用说出来平白惹她们担心了。
  八月,战火终于烧到了通州城外。
  听人说,早在漠北军队还没有打过来以前,城里的那些世家大族就逃了个七七八八。
  平日府衙里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绯衣大官,也都不知道躲到了哪里。
  当天夜里,喊杀声响彻天际,一夜未停。
  第二天惶恐不安的百姓探出头再看时,城门四周就已经出现了大量漠北军队把守。
  “还发生什么没有?”许大郎连忙拉住路过自家门前讨水喝的货郎。
  “还能有啥事儿发生?”
  挑着两担货的年轻人大大咧咧地摆手,一脸轻快地说道:“就是那些守城的漠北兵,官话也忒差了,每次进城的时候和他们说话,都得费可大的劲儿。”
  “我听人说……从前那些漠北人进城,不都要抢粮食、女人什么的?”
  许大郎话还未落,那人就摇头道:“你这是从哪听来的老黄历了,根本没有的事!只要你不犯事作恶,人家对咱们可是和善得很。”
  见许大郎仍是似信非信的样子,那人又说道:“我前两日进城的时候,还看到那位漠北王嘞。”
  “你怎么还能见到漠北王?”许大郎瞪大了眼睛。
  “那天,我正挑着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走街串巷地叫卖,突然街上有一个骑着枣红色大马、一身暗红色劲装的人从我旁边经过。那马比我人都高,可俊了!”
  货郎咂了咂嘴,似乎还在回忆当时的场景,“见我挑着的担子,他就把我叫住了,下马买了许多小玩意儿,还多给了我半吊钱。等他骑着马走远了,我才从旁边的人嘴里听得,那人就是传说中的漠北王。”
  听到货郎的声音,许大郎的娘子也待不住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纺锤,走到了门口,好奇地打听道:“那漠北王是不是和人们说的那样,身高八尺,有城墙那么壮?”
  货郎摇了摇头,“高是挺高的……”
  他抬手在自己头顶处比划了一下,“大概有这么高。但没你说的那么壮。模样和咱们长得不太一样,但也不难看,就跟个贵公子似的,说话也好听。”
  见围在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货郎赶紧抬头看了看日头,挑起地上的担子忙说道:“我可不能与你们再说了,我今天还要进城呢,再耽搁城门该关了!”
  闻言,许大郎赶紧后退了几步,给他让开了路。
  货郎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对村人嘱咐道:“听守城的将士们说,再过一两个月就有漠北的商队要来。你们要是有多余的粮食,还能挑去市场上换些钱,或是什么肥皂、葡萄干之类的货物。”
  许大郎拱手谢过货郎,忍不住回头对村里人道:“这下咱们终于能放宽心了。”
  在一众欢欣的应和声中,许大郎拉着已经有些显怀的妻子回了自家院子。
  “等要今年地里的粮食都收上来了,我就挑几担到通州,听白天那货郎说的,去卖给漠北的商队,跟他们换些葡萄干回来。”太阳渐渐落山,许大郎坐在炕边和妻子低声规划。
  “去年咱们村不就有人买了葡萄干回来?听说是用那种又黑又亮的葡萄做成的,吃起来甜丝丝的,听吃过的人描述那滋味,真是好吃极了。”
  说到这儿,许大郎也忍不住砸了咂嘴,“可惜去年咱家不富裕,我在街上看见过好几次,最后也没舍得买。今年地里收成不错,买些回来给你、爷娘和孩子们都尝尝鲜。”
  妻子笑着点了点头,眉眼间皆是对于未来的期待。
  普通百姓不懂什么叫和平协议,什么时候南周和漠北进行了谈判。只知道突然有一天,城外的旗楼上,就挂上了象征着漠北的玄色旌旗。
  连城门口的通州城三个大字,也换上了一行陌生的文字。
  城内的府衙里,进进出出的官员都变成了漠北面孔。街道上,他们听不懂的漠北语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这些变化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等他们反应过来时,自己就已经要以漠北人自居了。
  突如其来的身份转换让许多人感到了不安,但聪明人早已嗅到了全新的机遇。
  那些走南闯北的商客们是最先意识到的。
  他们常年混迹在南周与漠北的商道上,能熟练地用两种语言和当地百姓交流。早在负责内政的官员被派遣来通州后,他们就开始做起了漠北人的生意。
  等到城中逐渐安定下来后,这些人更是攒起了一大队人马,驮着货物就启程前往了漠北。
  除了粮食以外,触感柔软舒适、颜色绚丽繁华的绸缎也很受漠北贵族欢迎。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