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邈浑身震颤,头戴的珠花毫无征兆的掉落下来。
霍松声跪了下来,提醒道:“皇上,眼下当务之急是西海战事。”
赵渊立即下令:“命所有驻守的西南兵立即前往西海,朕只给三日时间,若无法将海寇驱离岷州,西南军便退制改番吧。”
第35章
西海海寇最猖獗是在五、六年前,当时大历还没有建立非常完备的海防体系,海上作战能力也不算特别强。大历杰出的将军擅长打陆战,直到西海出了一个叶临。
西海是叶临保下来的,后来的西海海防卫也是他一手建立。
叶临有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对战线布控及战船指挥都有极强能力。
可西海海域太大了,仅凭叶临一人之力想要守住西海一线已是不易。后来,西海一线的几名主将在叶临的带领下开始研究战船改造,结合了西海独有的地理位置,设计出了一套特有战船。
他们将设计图纸送回了长陵,将西海数万将士与沿海百姓的身家性命交到了赵渊手中,期盼长陵能早日送来新的战船。
那年杜隐丞靠船运生意赚的盆满钵满,与朝廷早年便有些合作,这块大饼掉入他手中也是情理之中。
杜隐丞接了造船的差事,敲锣打鼓弄了个开工大典,请全大历的权贵吃了顿饭,然后便在万众瞩目中开始兴工。
船厂几百名工人日以继夜,耗费近两年时间,才将战船建造完毕。
自溯望原败仗后,赵渊便不太赞成大规模的用兵打仗了。
所以像西海这种能花钱解决的,他宁肯多砸点银子,只求一劳永逸。
战船总共二十艘,每艘造价十万两白银,试航时有五艘不达标,其余均通过工部验收。验收合格的第二天,赵渊便命杜隐丞即刻将战船送去西海,确保海战顺利。
当时西海战事紧张,战船送到后,前方将士根本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磨合便匆匆将船投入战场使用。在之后的战争中,那批战船确实立了不小的功劳,哪怕在激烈的交战中,有三艘被敌人击沉,西海主帅叶临不幸牺牲,但战争最后的胜利掩盖了这一切。
消息传回长陵,杜隐丞被视为战胜之功臣,受皇帝嘉奖赏赐,富甲天下。
等到战事平定后,叶临的遗骸安葬在西海之滨,与他一起沉眠的是余下十二艘战船。
海寇退了,也不打仗了,造价不菲的战船没有用武之地,就此搁浅在海边。及至近日,海寇卷土重来,闲置已久的战船重入战场,谁料甫一入海便接连沉没,还导致岷州失守。
此事只要稍加细想便能发觉诸多疑点。
即便前线将士疏于练兵,这两年太平之下没有趁机与新船磨合,但战船是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别的不说,当初叶临交给长陵的图纸上,明确标注战船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抗击打能力,如果杜隐丞真的按照图纸去做,怎么会如此轻易被海寇击沉?
可如果战船本身就有问题,那一艘艘沉没的战船便不是偶然,乃至两年前,导致西海主帅叶临丧失的那一战中,其所乘船只也是次品,那么朝廷付出的诸多银两流入哪里,战船所用料工明细,掺了多少水,真实账目又在哪里,这些都要一一调查清楚。
当年战船下放是工部尚书亲自验收的,白纸黑字签的是工部尚书的大名,若战船有问题,他第一个吃不了兜着走。可就在西海战事平定之后,工部尚书便一病不起,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如今想来,当初工部尚书的死也十分蹊跷。
那人正值盛年,平日说话也中气十足,不像体弱多病的样子,一场大病便丢了性命,还引起朝中一片惊疑。
这时一名太监走到霍松声身后,躬身在他耳边说了句话。
霍松声起身离席,赵渊看了他一眼,并未阻拦。
霍松声出了广垣宫,快步疾行至宫门,春信立于马上,将一宗卷轴交给他。
就在霍松声入宫前,他还去了一趟古董行找谢逸拿证据。古董行的伙计说老板外出有事,要过一会才能到,霍松声等不及了,便将春信留在那里先行离去。
“来得真及时。”霍松声展开卷轴,视线飞速扫过,很快便皱起眉。
这份卷轴非常长,不仅将杜隐丞近十年来的账目一一列示,其中还包括了他用古董行消除各类赃款的明细,他所兑古董字画,具体到名称、数目,及当前民间卖价,方便比对。
卷轴前半部分是杜隐丞,而后半部分列的是章有良和赵安邈,还有朝廷中所有与地下春城有关的官员。
这么详尽的账目,想要搜集整合并非朝夕之事。
霍松声初步估计,谢逸想要查清这些,至少要耗费五年以上。
看到最后,霍松声眉目一凛,旋即一把将春信扯下马来:“借我一用。”
春信大惊:“主子,皇宫之内,没有陛下允许不可骑马!”
“今日皇帝怕是顾不上我了。”霍松声双腿修长匀称,狠狠一夹马腹,烈马嘶鸣,他勒紧缰绳闯入午门之内。
守门的羽林军横起长枪:“小侯爷!万万不可!”
“闪开!”霍松声一个马鞭甩出去,“误了事,爷要你们的命!”
马鞭卷起长枪,“哗”地丢在背后。
晚风卷起藏色官服,霍松声一路疾驰回到广垣宫。
赵渊单手撑在额上,听见外面一阵骚动,皱眉道:“外面在闹什么?”
林霰眼尾一跳,见霍松声抬手搡开拦路的太监,快步走入。
赵渊看向他:“松声,你干什么?”
霍松声撩起宫服下摆,跪于殿下,双手将卷轴呈起:“皇上,此乃杜隐丞名下账目明细,账目列示,杜隐丞近年来在长陵、遂州、都津、江南一带、共造楼十六座,耗费千万黄金。”
“千万黄金”四字一出,满座哗然。
朝廷一年入账不过百万白银,杜隐丞竟有千万黄金拿去造楼?他的钱从何而来?
赵渊四目下寻:“高州!高州何在?!”
69/332 首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