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江山隐(古代架空)——脑内良民

时间:2023-05-06 14:26:52  作者:脑内良民
  小二想他思念发夫,一定心急,忙道:“还说呢,我们这州府知府根本不是个做事的,成天敛财加税,老百姓本就过得紧紧巴巴,哪耐得这大旱呐!好多百姓只盼这钦差早些回去,等围墙一拆,家里那些一时穷极的亲戚才能从那边放出来啊!”
  “荒唐!澄州向来不属物资匮乏之地,距朕……我上回来此不出两年,何至于如此民不聊生!”
  “客官慎言!”那小二赶紧制止他,“保不齐这店里就有州府里巡查的,到时候抓了你我下狱,小的皮糙肉厚倒是好说,可别连累了客官和这怀里的奶娃娃。”
  “怎的?这州府知府还能胡乱冤民下狱吗?”陆戟到底是克制了无用的怨怒,放低声音再问道。
  小二收下抹布,手指在桌面绕过一圈,继而全掌拍下,盯紧了陆戟的双眼,顿道:“只手遮天。”
  --------------------
  搞搞事业哈朋友们,搞完这一波再搞包子,不爱看搞事业的朋友们静等两章,到时我标题提醒
 
 
第32章 
  ================
  黄平津再来时已将官衣靴帽脱的干净,一身细麻软布的短衣长裤,膝后胸前甚至粗粗缝补着布色相近的几块补丁。
  慕洵瞧他这副打扮,宽硕的身躯塞在务农耕作的民服里不甚协调,心知是做给自己看的,故也不作他评。
  他之前托人临时告知黄知府,今日午时后便要出街巡查。一则是时间紧迫,要黄平津无所预备;其二便是午时大热,沿街流民乞儿若在如此烈阳下仍需讨食,那便足以窥见灾况。
  不过慕洵年岁方浅,又形容温秀,再着浅服便会衬得他少年英姿,毫无威慑,因而他只单着一件绛红钦差衫,既于礼不逾,也多添锐气,不至受人轻视。
  “眼看便至日中,下官略备薄酒,大人屈就寒舍尝几道家常菜,还请慕大人万勿推辞啊!”黄平津见他对自己的亲民打扮并无表态,心中隐感失落,却仍是笑面邀约。
  慕洵没有拒绝,一来钦差到任不作威福,倘若再拒这家宴,不近人情的态度一出来,必然惊动狡蛇;二来自己幼年离乡经年未归,对于澄州佳肴,无论如何也添留着念想。
  如此一来便叫黄知府得了个攀援的机会,高高兴兴在正厅摆出大宴。八盘精致的开胃凉菜打头,十二道正席炊金馔玉、庖凤烹龙,春韭秋菘山肴野蔌,天羽地禽走兽游鱼,几乎尽有。
  流火艳日,如此盛筵,面前清香爽脆的笋丝似枯禾蔫秆般戳在慕洵心上,更有赤酱浓灼,避无可避的令人倒胃。
  慕洵收敛怒意,沉眸静待一阵,又见那荤腥大菜亦无穷尽,显是一早便预备好的,终是忍不住冷调问道:“连日大旱,民生难安,黄大人设下如此鸿宴招待本官,会不会太过奢侈了?”
  哪道那黄平津闻言,并无畏惧,反而招示女婢夹上一块色泽浓郁的“狮子头”,肉糜独有的软烂质感呈在木筷上,丰富的辅料连同芡汁恋恋不舍地落回盘中,亮晶晶地泛着荤光。
  “慕大人莫要动怒,”他仍然挂着一副笑面,却总让人觉得谄媚有余而真诚不足,“先尝尝这素狮头。”
  “这是素的?”慕洵望着那已入陶碗的肉糜,眉间并不舒展。
  “灾情尤盛,下官怎有余银大兴肉宴。”黄平津布衣草鞋举一碗清酒,自饮道:“大人放心,除却最后一道未上的野肴实乃荤腥,这一桌浓油赤料,皆不出青蔬五谷。”
  “只是慕大人久居皇城,尝宫廷百味,下官平日粗茶淡饭恐为怠慢,这才命人寻来楼府名厨,以豆糜青谷做荤形,河鲜野菌熬荤香,搏大人一句心赞罢了。下官并无阿谀之意,更不求厚禄升官,只求大人回宫复命时能据实回禀,莫要一言斩断下官这在乡知府的小小乌纱才好。”
  “下官无甚宏图,不过想为乡民做些实事,阖家团聚,求一苟安而已。”
  黄平津捧起那粗制的陶碗,依旧展笑,中年人特有的沉稳随整碗平凡乡酿尽数入怀。
  慕洵也是澄州人,故土之情被他这番卑而不亢的言语从心海里激出来,圈圈涟漪荡漾在他眼底的澄澈深潭中。
  鹤翅久展,游子如何不思乡?
  他身居高位、以国为家,出言落笔间皆示江山成败。
  纵然如此,那便如何?出尘入世,行走人间,谁人不是飘零无根的孑然一个?就像这粗陋陶碗中的盈盈清酒,天地育谷物,日月酿浮白,入喉润心肺,还不是一遭坤乾归故里。
  “既作如此考虑,可见黄大人虽对朝官心有非议,却只能万般思量得下周全之策。大人有心。”
  慕洵单掌托住酒碗,拂袖遮沿,仰喉深饮。
  最末的一道是碗鱼羹,一经上桌,黄平津便称其名为“知乐其乐”。此羹原为澄州奢食,要山中溪泉十余尾豚鱼活体开背,取鱼脊上最鲜嫩一条窄肉,葱姜腌制去腥,汆水薄盐,浅料清调勾其鲜。
  “这‘知乐其乐’下官命人改了方子,仅取一条鲜鱼背脊,礼泉清溪水也换作家常井水,只为取个好寓意,料价品质自不及原方,还望慕大人不要介意。”
  女婢盛出一碗鱼羹递与慕洵,慕洵提勺,浅舀入口,只觉鲜美异常,如化无物。再视碗中,但见一条嫩白鱼脊滑软于匙间,正是鲜豚脊背最为珍贵的那一条。
  待此宴后,正是天光大盛,日色补火的午后。
  黄平津仅带三五随侍,领慕洵一众前去视街。七里长街绕作一圈圆环,每处岔道内的幽深街巷都有澄州百姓们安身立命的居所。
  慕洵幼时深居,家教严苛,常与书简长烛作伴,加之他不出十岁便入了皇城,因此对这街景并不能算熟稔。
  但见到几处并无印象的围墙,将其后的矮楼民居挡实遮严,慕洵被当头烈日迷晕着眼,却还是闻到一股欲盖弥彰的气味。
  疑点不止于此,这满街繁兴不足,萧条有余的街景本无不妥,可那烈日乞讨的流民,眼中并无光色,见到采买而归的过路人甚至目光闪躲。直至府官步近,才有满面灰土的乞者蜂拥而至,扒抱着随侍的腿脚,在街边跪成一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