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思妍闻言却哈哈大笑,左右张望了几眼,小声道:“其实这书店是我家的啦。”
“……”郑亭林结结实实惊讶了一些,默然无言,“难怪。”
买好书后,两人吃着雪糕在一家饮品店藤椅落座,孟思妍聊起开学的事,提到入学考和分班时格外话多,郑亭林却看出了她活跃下的焦虑。
开书店的家庭,肯定也很重视学业成绩吧。
反倒是垫底的她心态轻松自在。
“也不知道你会分到哪个班。”孟思妍咬着吸管看她,“要是还能在一起就好了。”
“虽然我也很想,但这显然不太可能。”郑亭林慢吞吞回。
孟思妍笑,“实中的分班真的很变态啦,每年都这么整一出,太伤感情了。”
和大部分应试高中一样,江城实验中学以考试排名分班,而且每学年分一次。
郑亭林第一次听说这种机制觉得不可思议。
相比起来,京城音乐附中招生严苛,每届学生宁缺毋滥,就拿郑亭林那届小提琴来说,总共不过十余人,放在一般中学,连半个班都凑不够。
郑亭林转校的决定做得轻巧,但实际适应起来难免水土不服,一时半会儿调整不过来。
“四班是最好的文科实验班。”孟思妍告诉她,“理科的话是一班,我们的助教傅神就是这个班的,不过她已经被京大录取,不知道还会不会回学校。”
“好久没看到助教了。”郑亭林斟酌着回,“傅神”二字怎么也喊不出口。
说起来,她确实好几天没看到傅令君了,在辅导班没见着,连在家里也没看到身影。
“还好啦,傅神本来就不常来辅导班的,也就前段时间比较频繁。”孟思妍不当回事,“况且她现在腿受伤,少出门也是应该的,每次看到她坐轮椅我都揪心。”
可你的傅神也没在家好好待着……
郑亭林心中吐槽,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喝完奶茶,两人又进商场里逛了会儿,孟思妍见郑亭林书袋抱得辛苦,主动分担了一半,接过去提起时想起什么,好奇:“你们弹琴的是不是特别注意保护手啊,剩下的这些都放我书包吧。”
她注意到郑亭林不用手提东西,而是手臂圈抱着。
“要演奏的话,手肯定会好好保护。”郑亭林轻笑,朝她伸出一只手转了转手腕,“我的话,是因为手前段时间受了点伤,提袋子没劲。”
“啊影响大吗?”孟思妍惊讶,盯着她那双手左看右看,“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呀。”
“所以也没什么影响。”郑亭林笑意淡去许多,手背到后面,“反正不拉小提琴了。”
孟思妍遗憾:“那真是太可惜了,你学了多久?”
郑亭林没有谈过学音乐的具体情况,连京城音乐附中的名号都没提起,孟思妍只当她是普通的音乐特长生。
“我四岁就开始学了。”她没有瞒新朋友。
从四岁到二十五岁,郑亭林已经练了二十一年的小提琴。
虽然回到了十七岁,但过去的那些枯燥日常的确真实存在过。
“四岁!”孟思妍惊住,夸张感慨,“我那会儿还在玩泥巴呢。”
“学得早不代表什么。”郑亭林见状莞尔,“我这不也没练了吗。”
孟思妍抿唇:“实在太可惜了。”
她难以想象其中的付出和舍弃的决心。
两人漫无目的地四下走动,街头偶有民间艺人表演,孟思妍看个热闹,时不时问她这位专业人士的看法。
郑亭林无奈:“图一乐就好,别想那么多。”
江城的街头表演远不如国外丰富,上一世在柯林斯念书时,她和室友眀毓也会去街头演奏,现在想来,这是郑亭林为数不多的轻松时光。
抱着吉他的年轻男子问她们想要听什么,孟思妍拉郑亭林手臂,雀跃地等她报歌名。
然而郑亭林只笑了笑,侧头看她:“你点吧。”
“那好吧。”孟思妍的支起下巴,搜索起大脑里的流行歌时,突然听到一声清晰嘹亮的弦乐声。
郑亭林听出是小提琴,并且瞬间判断出了小提琴的品质。
——不属于普通的业余街头表演人士。
她循声望去,熙攘的人群中,空出的大阳伞下,一位身着裙装的明艳女生拉起了小提琴。
驻足的人变多,孟思妍也被吸引,拖着她往那边走去。
“看起来好专业!”孟思妍压低声音,与女生保持了一定距离,周围三两聚拢的人越来越多。
郑亭林只盯着女生拉琴的动作,没有说话。
琴声悠扬,作为“乐器皇后”的小提琴,音色独特极富辨识度,音域宽广且穿透力强,哪怕在嘈杂的闹市,琴声一响,所有人都会瞬间被它吸引。
拉琴的女生手中动作没有停顿,流畅自然,眼眸带笑地扫过听众,最终把视线停在了郑亭林身上。
一曲毕,她微微鞠躬,行人渐渐散开,孟思妍正打算拉着郑亭林走时,却意外发现女生朝她们走来。
“怎么样?”女生握着琴颈,一口标志性的娃娃音让她更显活泼俏丽,望向郑亭林的眼眸熠熠生辉。
“挺好。”郑亭林莞尔,“你什么时候回京城?”
“明天就走啦。”来人正是还在江城逗留的施斐。
孟思妍松了挽着郑亭林的手,意外打量两人,疑问:“熟人?”
施斐扬起笑容,率性自然地介绍起自己。
“京城音乐附中哇!”孟思妍惊叹一声,虽然不是内行人,但京音的名号摆出来,或多或少有所耳闻。
22/225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