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小提琴家之死(GL百合)——远行歌者

时间:2023-05-13 09:44:51  作者:远行歌者
  这话来得有些迟,郑亭林有些不耐:“难道在你眼里,我这段时间的补习都是在玩?”
  谭雅平哼了声,进厨房端起菜来。
  一楼客厅没有人,郑亭林瞄了眼,上楼时见书房一如昨日,没有丝毫动过的痕迹。
  她把新书搁在了卧室的椅子上,得空清理起桌面。
  胡乱折起的草稿纸,层层叠起的参考书目,散乱摆放的中性笔,都是过去不曾有过的景象。
  十六分音符,高音谱号。
  郑亭林忽地瞥见草稿纸算式旁涂鸦的音乐符号。
  ——她走神时下意识的标记。
  二十来年的习惯早已成为本能,不是想忘掉就能忘掉的。
  今天是没练琴的第十五天,这样的念头时不时升起来,让人难以安心。
  郑亭林伸手把这些废纸从桌上扫进了垃圾篓里。
  ……
  江城实验中学报道的前一天,郑亭林的一对一辅导也暂时告一段落,临走前还收到了薛老师送的一本《时间简史》。
  “谢谢薛老师,我会认真看的……”郑亭林受宠若惊,又觉得一阵牙疼。
  薛老师朗声大笑:“随便看就行,不用这么紧张,这本还挺通俗的。”
  再通俗也是一窍不通的物理……薛琴丈夫平时在另一间教室里教物理,郑亭林对出现的物理读本不算太意外。
  回到傅家时还算早,傅令君依旧不在家,谭雅平和傅伯诚也不见人影,楼里除了张姨在忙活,再没有其他人气。
  郑亭林曾无数次想让傅令君消失在她生活中,但当这个愿望真的实现,却并没有想象的愉快。
  就像她把那些不自在归咎为与傅令君共处一个屋檐下,但说穿了,这一切和傅令君没什么关系,从头到尾都是她自己的毛病。
  一些自找不快,必须要借一个假想敌的存在来掩饰自己的脆弱。
  此刻的二楼悄无声息,只有她一个人在。
  郑亭林盘腿坐在休息室沙发,翻起薛老师送的那本催眠神作,没一会儿就溜了神。
  今天是没练琴的第十六天,半个月过去了。
  郑清竟然没来找她,发现拉黑他后有没有抓狂呢?
  一定有的吧,毕竟他的梦想碎掉了。
  这些天,郑亭林一直刻意不去想郑清的事,怕自己无法压抑住憎恨的情绪,怕自己再次跳进同样的坑。
  然而此刻,郑亭林却感到了一阵莫大的快感,她相信自己的父亲正被折磨着,就像这些年来折磨她一样。
  这种病态的情绪让郑亭林精神起来,身体有了冲动——她起身回了卧室,拉开了柜门。
  棕皮琴盒安静躺着,与往常无异。
  但这次,郑亭林将它抱了出来。
  手指久违地抚上琴身,木制的触感让郑亭林怀念,她擦拭起提琴和琴弓,熟练地给琴弦调音,涂上松香,将冷落许久的弓子松紧调整好,一切有条不紊,仿佛回到了初学琴的那段时光。
  什么都是新奇的,幼年的郑亭林满怀憧憬地做着这一切。
  那时的她有着天真的热情。
  只是试一试,郑亭林对自己说,没事的。
  她直接把琴背肩垫放在了左侧锁骨上,左手手指夹住琴颈,右手持弓随意地拉了个空弦。
  试音后,郑亭林心下一动,拉起了莫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琴声簌簌作响,热情洋溢,然而好景不长,指法和琴弓都犹疑起来。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郑亭林非常清楚自己的手感倒退了多少。
  她回想起乐谱,皱眉重新拉了起来。
  小提琴音色清晰明亮,然而每一次指弹拨弦、每一次琴弓游离,都仿佛被一层潮水覆盖,憋闷不畅快,无一错处,但处处不自由。
  一直到听到书房响动,郑亭林才停了下来。
  她长吐出一口气,垂手握着小提琴琴颈走到门口,侧身探头。
  ——正好和手动推着轮椅的傅令君四目相对。
  郑亭林试图让自己显得平静:“……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四分钟前。”傅令君给出了准确的时间。
  郑亭林表情微僵,把琴往后藏,作势回屋关门,傅令君却更快地发问:“你在练琴吗?”
  “……”郑亭林给自己找补,“试音而已,太久不拉音质会受影响。”
  见傅令君依旧望着自己,郑亭林补充了更现实的理由:“小提琴很贵的。”
  傅令君笑了一下。
  她又问:“你刚拉的是莫扎特?”
  “莫五。”郑亭林有些意外对方的敏锐,又窘迫于先才滑落的水平,这下子不但自己知道,也有观众知道了。
  傅令君说:“你喜欢莫扎特?”
  她用的是问句,但语气并不意外。
  郑亭林不置可否,同样反问:“我猜你喜欢巴赫?”
  傅令君闻言轻笑:“嗯,他的风格太特别了。”
  郑亭林从来没关注过傅令君喜欢的音乐家,但这并不难猜。
  巴赫作为无可争议的音乐之父,更有“音乐家中的数学家”美称,作曲严谨规律,都说他的音乐是理性与逻辑的化身,像是搭积木,又像是做数学题。
  郑亭林垂眸,夹起琴托,即兴来了一段巴赫恰空。
  这是刻入灵魂的旋律,尽管久未练琴,但她的肌肉记忆从未忘记。
  傅令君的神情逐渐变得内敛郑重。
  然而郑亭林只拉了一小段就停了下来。
  她摇头:“没有感觉。”
  这是大师都不敢轻易拉的曲子,不仅考验技术,也考验音乐理解。
  上一世的郑亭林在十九岁时录过一张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专辑,并登上世界古典唱片排行榜,一时风头无两。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