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昔年兵戈前传(神话同人)——天阶月

时间:2023-05-18 08:55:33  作者:天阶月
 
第52章 卌九
  杨戬
  土行孙去了不到一刻工夫,便来回报,只说龙吉公主听闻他夫妻计议出战,便说穿了洪锦的“小术”乃内旗门,言称自己可设法以外旗门破之。师叔自然喜悦,连忙着人去请。
  龙吉到前面相见,向师叔借了一匹桃花马,提双剑自去临阵。
  众将虽知她曾斩杀刘环、战败罗宣,又施雨救西岐火难,此刻还是多有议论,想是疑惑丞相何以未派一兵一卒跟从。婵玉便要同去掠阵,也被师叔止住。
  转眼龙须虎进来回禀:“弟子照例在城上值守,见公主赶那敌将,二人先后都借遁法走了,只留两匹马在原处。”
  大家纷纷相顾,师叔却只是微一颔首,教他回去。
  直到一个时辰之后,忽听外面云磨之声,随即一记闷响。出去看时,但见阶下一人身被绑缚,正是洪锦。师叔命人押上厅去,还未问讯,龙吉公主已从正门进来。
  师叔迎她上厅,躬身称谢不绝。龙吉却只是谦逊几句,又回了静室。此时洪锦被推至师叔面前,并不肯降,只是闭目求死。师叔命推出枭首,由南宫将军监斩。
  此后诸般变故,在后世话本故事中多是落了俗套:洪锦即将餐刀的一刻,月合仙翁赶来救下,对着师叔详述缘故,又请来龙吉娓娓劝说,所谓“公主与此人有俗世姻缘”,又及“如误却佳期,罪愆更甚”云云。公主因敬畏天数,虽然本心不愿,还是点头依从。
  更有以讹传讹的版本,说龙吉在上界曾与凌霄殿的随侍金童暗结私情,因此被贬;洪锦正是金童转世,二人在凡尘相遇,再续前缘。
  却无人细述龙吉是如何借木遁追逐敌将,瞬息身临北海;又如何身跨神(左鱼右奈),与骑坐鲸龙的洪锦分波斩浪,斗法比拼。
  说起来,哪个神仙佛圣的斗战传奇之中,少得了杜撰之语?可惜甚至无人愿为她多费笔墨杜撰一番。
  多年后偶然与龙吉谈起那段近乎荒谬的“俗世尘缘”,她倒并未怒发冲冠或是怨怼不已,只说天地蒙尘的大乱之中,怎能有人独善其身——委身一个颇有武艺道术,却谈不上琴瑟和谐的凡人,便是自身该遭的磨折与劫数。
  “总比姑母强得多。”
  且说洪锦得了这般天降福缘,也终于俯首纳降,出城招了旧部同归岐周。师叔照例排宴庆贺,席上却远不及邓九公、苏护归顺时热闹有趣。用土行孙的话说:“就要打点东征了,大家都替师叔省些酒钱。”
  此后师叔召集文武,加紧筹备钱粮、检点军械,又命众将熟习军务,勤演阵法。校场上每日里金铁交鸣不绝于耳,号令应诺之声此起彼伏。
  冬月和次年正月的“英雄会”未再延误,也颇有几场惊心动魄的交锋。然而师叔事先叮嘱我们几个:发兵在即,须存蓄血气,更避免自家人误伤;故此决出前七名之后,我皆借口有事离了发令台。除了天祥和哪吒十分不忿,旁人倒也并未追究。
  三月初三日,洪锦与龙吉在相府完婚。次日师叔便上了出师表章,此后又有建造将台、公告律令诸务,不必详述。
  三月十五吉日,姬发晨起亲自扶辇,请师叔上了车仗,一路行往岐山将台。散宜生主持祝告天地众神,师叔接了印剑,由姬发拜为大将军。
  此情此景,我却未得亲见——只因玉虚门人皆奉了密令,一早便往岐山南麓“迎接贵客”去了。
  到芦棚时,天色尚未大亮。众人都说黄龙师叔必然第一个来,岂知到底是广成子先至。他服色端严,神情却比之前和悦了许多,连说“子牙此番必然更辛苦些,多要倚仗你们几个”。
  其他师长顷刻间接踵而至,未及叙谈,都催促我们先去迎候姜师叔。众门人按之前议定的次序,由哪吒领首,同驾遁光向将台而去。
  在半途相遇时,我们个个惊叹不已:师叔身着金盔金甲、红袍玉带,端的气度超卓,威仪无匹,教人早忘记他已是个耄耋之年的老翁。
  我们一边恭喜,一边迎他到了芦棚。十二仙纷纷称贺间,忽听空中仙乐齐奏,却是掌教老爷与南极师伯驾至。
  师徒众人俯伏迎接,请师祖上了芦棚。他勉励师叔匡扶明主,早定太平,又将三杯酒与之饯行。师叔饮罢谢恩,重又跪拜,言称此行不知吉凶,请师尊指示。
  师祖似是早有所料,颔首道:“若问吉凶,皆在此偈:
  “界牌关遇诛仙阵,穿云关下受瘟癀;谨防达兆光先德,过了万仙身体康。”
  师叔敬谢,师祖随后便起驾回玉虚宫去。南极和十二仙也来奉酒壮行。我与众门人在侧侍酒,心下却觉有异:至圣预知未来之事,固然并不稀奇,却未闻师祖之前点破过哪一路敌手的底细。此番连地名和阵法都说出来,莫非来日的凶险远比以往更甚。
  我想到这里,抬头正看到金吒接过文殊师伯手中酒杯,顺势扯了师尊的袖子。文殊便携了他的手,同往芦棚一隅去了。
  我正腹诽“一见师父就变回五岁的小娃娃”,却忽然醒悟他是去问甚么事。
  另一边,哪吒也拉着太乙师叔低声求告了几句,师叔略一沉吟,附耳和他说了甚么。
  时至今日,我还是记得哪吒当时的神情——他连眉梢也没动半分,只是连连点头,又看着师父,低声答复了一句。
  太乙师叔反而微微蹙眉,却也没再说下去。他看着爱徒的背影,右手半握略微抬起,随即又轻轻放下。
  大约是虽知他前程诸般艰险,也没法再将“掌上明珠”捧回手心里了。
  我去找师父时,同门弟兄之中已有一多半向师尊问了吉凶。师父面色如常,打量我片刻竟笑了出来。
  我问他为何,他敛了容色道:“我自来不擅韵文偈语之类,叵耐知道迟早有此一问,只好连夜编了两句出来。——好在你已非幼时的脾气,不然说与旁人,教大家笑我们师徒骄狂无状。”
  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