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历史同人)——白色的木

时间:2023-05-18 09:28:35  作者:白色的木
  【而同年,安禄山察觉出李隆基削藩之意,害怕被留在京城,一路疾驰出关,回到范阳。】
  【李隆基错失削东藩时机,待到天宝十四载……】
  【六月,李隆基以其子大婚为由,召安禄山入京观礼,安禄山言有疾,拒绝入京。】
  【七月,李隆基以‘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为由,诏其入京,安禄山接见使者时,只是微微起身,不拜。】
  哦豁,翻车了。
  贞观。
  李世民痛苦地闭上眼,仿佛看到堪比隋末的天下大乱将起。
  仅以权术驭下者,终将溺于权术。
  【安禄山此刻领范阳节度使,有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领河东节度使,兵五万五千人。】
  【领平卢节度使,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而大唐十大军镇,共有兵四十九万人。】
 
 
第44章 八岁李隆基:“成年的我脑子没病吧!”
  武周时期。
  武曌在心里算了算。
  范阳、河东、平卢,共有兵十八万三千九百。
  比大唐十大军镇兵力的三分之一还多!
  算出来后,武曌愕然看向这孙子:“来,告诉祖母,你心里在想什么?”
  将近一半兵力,全丢给一个将领?
  “……孙儿不知。”在一片几近凝固的氛围中,李隆基艰难地开口。
  他哪里知道长大后的自己心里在想什么啊!
  “孙儿只想说……”
  “什么?”
  “他脑子没病吧!”
  武曌挑眉,眼角微妙地弯起弧度,似乎是被李隆基这句话逗笑了。
  李隆基窥见后,心头微微一松。
  上官婉儿在旁边磨墨,记录天幕所放画面。但这也没妨碍她此刻无声瞥李隆基一眼。
  让她在女皇身边做女官的不是她那美丽容颜,而是她那聪慧的脑子。正如此刻,上官婉儿便看出来,临淄王未必是真觉得天幕里那位大唐天子脑子有病,而她们武周圣人也未必是被临淄王说到心坎上。
  一个为自己性命有意讨好,一个像逗弄小猫小狗一样接受讨好。仅此而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伙同史思明谋反。】
  【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而在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头疼地掐住自己鼻梁。
  不要问他为什么头疼是掐鼻梁,就像不要问他——
  “明明圣宋是为了避免像唐朝一样发展成‘弱干强枝’‘内轻外重’的军事防卫格局,避免安史之乱再次出现,才收拢军权,实行募兵制。怎么就跑偏到靖康之耻去呢!”
  这是为什么啊!好不容易躲开前朝掉过的坑,结果自己挖了个新坑?
  赵匡胤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古怪想法:该不会后面朝代为了避开宋靖康之耻,会规避宋的一些制度,反而踩进另外的坑?
  【“清君侧,诛杨国忠!”】
  【范阳,安禄山一身戎甲,那肥胖得不正常的体型让他能声若洪钟般,喊出起兵口号。】
  【而身为范阳、卢龙二镇节度使,河北落入安禄山手中,原本该镇守大唐北疆的十二万唐军,调转马头,携着行军时遮天蔽日的飞尘,直指长安。】
  【安禄山笑得嚣张——】
  【“再调契丹,奚,室韦,同罗三万番兵,南下攻唐!”】
  【这些,都是李隆基曾经给予安禄山的权力,番军本该是大唐征战四方的支柱。然而此刻,他们以极其凶狠的姿态对毫无防备的唐人露出獠牙。】
  【安史之乱,被后世人称为中华最惨烈、最血腥的动乱——】
  贞观。
  李世民再次哭个不停,也不知那眼中哪来那么多泪水,止也止不住。
  贞观大臣们也不再坐于案后,而是齐齐站起,神情难看之余,还带着六七分肃穆。
  那是他们呕心沥血撑起的大唐啊……
  【安禄山连下河北二十郡。】
  【又肆虐河南。期间,杀人如刈,焚庐若薙。】
  【大唐百姓已享受了百来年安稳,陡然面对兵戈,慌乱非常,恐惧不安。】
  【然而,也是大唐百姓,在大唐局势危急,叛军兵逼洛阳之际,当唐将封常清招募兵马时,不过旬日,便有足足六万人应招,皆是市井之徒。】
  【一阵激昂声乐响起,是《秦王破阵乐》。】
  【这些百姓一生中恐怕只有今天才是直面战士,但他们还是咬紧牙关,双腿打颤地上了战场。】
  【然而,民兵如何与边关军队相比,纵然封
  常清是名将,也只能接连败退。】
  【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
  【战于都亭邑,不胜。】
  【退守宣仁门,又败。】
  【先后丢失虎牢关、洛阳,封常清退至陕郡,而那些上战场的大唐百姓再也无法离开战场。】
  【“长安……长安……”】
  【带着绝望的哭声,他们绝望的死去,眼中始终望着长安方向。】
  【那是盛世大唐的方向。】
  【封常清对此时正在陕郡的名将高仙芝言:“潼关无兵,若贼奔袭,长安危矣,当弃此地,守潼关。”】
  【便取太原仓钱绢分与将士,余者皆焚。二人领兵退守潼关,构筑防御军事,数次击退安禄山军马,保住长安屏障。】
  【然而,出兵之前,李隆基对他们的要求是高仙芝东进平叛,封常清协同,倘若退守潼关,便是抗旨。】
  南宋。
  岳飞神色动容。
  良久,岳武穆叹息:“史书难求,往日只知安史之乱,只知高、封二人冤死,却原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