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隋炀帝杨广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杨玄感!该杀!”
晋王杨广亦是惊怒:“杨玄感坏我好事!”
明明这一次成功近在咫尺,被迫回军,可恨啊!
至于为什么杨玄感敢叛乱,黎民百姓受不受
得住他才短短三个月就再次兴兵,杨广是从来不会考虑这些事情的。
在他看来,杨玄感该杀,起义军该杀,百姓不乖乖纳粮供他征伐高丽,找回颜面,反而去造反,也该杀。
恰在此时,有宫中内应偷偷前来汇报:“陛下让人将殿下拖进宫,侍卫已至半途!”
杨广面无表情地听完。
府中谋臣眉头微微一动,道:“主上,万万不可入宫!入宫必卒!”
二世而亡的篓子太大,陛下绝不会放过他们主上。
杨广心念一动,轻轻呼了口气,直接破釜沉舟:“不入宫!我们去扬州!”
开皇十年,江南各地反叛,但没多久又被隋军消灭。之后,杨广得到扬州总管的任命。
他还未去赴任。
“扬州?”
“对!扬州!”杨广挑高下巴:“自那边招揽叛军残余势力,清君侧!”
……
宫里的杨坚很快得到消息。
杨广跑了。
杨坚一愣:“什么?”
侍卫木着脸,重复一遍:“晋王府中唯有妇孺子女,晋王早已离去。”
“他的妻妾……”
“在府中。”
“他的子女……”
“亦在府中。”
这是直接抛妻弃子啊!
杨坚捂着额头,一时竟有些头晕眼花:“好!好得很!”
缓过来后,便怒道:“传令下去!举国搜寻,必要搜到晋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朕倒要看看,这逆子究竟想干什么!”
几个月后,他就看到了。
——晋王杨广于江南起兵,言朝有奸人,蛊惑圣心,他身为孝子忠臣,不忍天子遭受蒙蔽。
好一个大孝子,孝出强大。
杨坚直接被气个倒仰,就算朝臣相拦,他也铁了心撸起袖子御驾亲征,要把这逆子狗头打爆。
这些都是未来之事。
此刻,杨坚还只是看着天幕。
三征高丽,还有最后一征没说到呢。
【画面转换。】
【却并非第三次征高丽,而是洛阳的丰都、大同、通远三城景象。】
【城内各处架设帷帐,美酒佳肴陈列,外族商人行在其中,不必付钱也可任意享用。
【城外田野里四处是穿不起衣物的农人在耕作,城中辉煌映照天地,彻夜不息,华美的绸缎缠在树上,丝竹之声数十里外尚能听闻。】
【还对那些胡商说:“我们大隋十分富裕,饮酒吃饭从来不需要花钱。”】
【胡人为此而惊叹。】
【杨广就是这么一个好面子,不顾国力能否支撑的人。】
【因此,他同样不顾国力,开启了三征高丽。】
【此时为大业十年,朝廷内外皆困,军民疲惫,苦不堪言。】
第56章 汲黯:“陛下,不要比烂。”
李世民突然捂着眼睛:“哎呀,眼睛疼!”
大臣们原本看着天幕,一听到这话,立刻紧张起来:“是不是之前血泪的后遗症!”
李世民虚弱地说:“朕也不知,或许需要进殿去歇息歇息——你们和我一同进去好不好?一个人在殿中休息,实在太孤单。”
陛下都这么撒娇(划掉),都这么说了,他们还能狠心继续关注天幕吗。而且,反正也是隋炀帝之事,与他们所知大差不差。
便随着陛下一同进殿。
大臣中有昔日隋朝臣子,皆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对杨广倒没有多大感情,但终究效忠过隋朝,如今看老东家黑历史,心里总不是滋味。
幸好陛下很突然就眼睛疼了。
*
【三年内征高丽三次,实在于国无益,但朝中并无人谏言。】
【因为——】
【“我性不喜人谏。”杨广轻慢地说:“上谏者,皆为求名尔。”】
随着这句话语,是一幕幕画面——
【隋朝臣子庾质谏杨广,劝他为百姓着想,先暂停巡游,镇守关内,等三五年后人民安定下来再继续巡游。而后,庾质便被下狱,身死狱中。】
【右候卫大将军赵才谏杨广,劝他不要再游巡江都,现在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最要紧的事是安抚黎民百姓。杨广不仅不听,还把人关起来,关了十日才放出。】
【建节尉任宗极力劝谏,如今又做完一艘新龙舟,百姓早已怨声载道,真的不能去巡游江南。杨广直接把人杖杀在朝堂上。】
【奉信郎崔民象说外面盗贼遍野,不宜出巡,杨广大怒,竟是下令先将其砍掉下巴,然后斩首。】
【同样是奉信郎的王爱仁亦请求杨广回西京,被斩首。】
【有百姓半路上拦杨广车驾,直言如果再不顾国家巡游下去,就要丢失这天下了。被斩首。】
大业年间。
被提到的这些上谏人员:“……”
该说,其实并不意外。
“好言难劝该死鬼……”
庾质咬牙:“只是可怜了黎庶。”
赵才的船舱中,隐隐闻见其哭声:“如此大隋,如此隋帝……”
他不亡国,谁亡国啊!
崔民象摸摸自己的下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无力一叹,招呼宫人:“给本官上饭吧。”
83/117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