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05-20 09:55:11  作者:无字惊鸿
  期间门那些原本有秦王镇压着不敢明目张胆动手的楚系势力,直接露出了水面,公然支持昌平君。
  昌平君认为自己是秦国公主之女,也算有大秦一半的王室血统。他借此要挟李世民退兵,否则哪怕他不能争夺秦王之位,也能自立为楚王,让大秦咸阳成为楚国的地界。
  李世民当然不怕他的威胁,但是亲近之人的背叛才是对他打击最大的。
  可这样的背叛,在先秦时期只会反复出现。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李世民带兵回到咸阳,顺利镇压了昌平君的反叛。这次的事情也暴露出了秦王常年在外征战会引发的严重问题,都城还是必须得有他亲自坐镇。
  若是李世民当时没有带兵在外,即便不能提前发现昌平君的小动作,也能威慑得他不敢直接在咸阳动手。
  所以在此之后,李世民不得不放弃了亲征。
  而且随着领土不断扩大,他也确实不能再去外头浪了。要管的事情越来越多,他这个当王上的没办法乱跑。
  好在作为顶尖武将之一,李世民的战场嗅觉不会因为他远离前线就消失。哪怕坐镇大后方,他也能通过战报里的只言片语判断局势。
  只可惜由于昌平君这次搞事造成的后果过于严重,大大影响了灭楚之战。原本王翦和项燕对峙三年便能搞定的楚国,因此徒生变故,往后多拖了两年。
  所幸李世民不像那些不懂打仗的皇帝,他自己能够判断出来王翦是不是在正经打仗,不会做出逼迫将士正面出击的蠢事。
  其实之所以会多拖两年,主要还是李世民没有狠下心来将楚系势力全部清除。
  他认为部分有才能的人是可以招揽到自己这边的,不一定非得赶尽杀绝。
  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他也确实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对方。
  但上位者总是容易忽略一些小人物。
  大才自己确实投诚了,可他们身边难免有一些仆从是心向故国的。
  哪怕这些仆从自己得不到太多的消息,在楚国的支持下向外继续扩张势力、拉拢其他大臣,也不算太难。
  楚国就是借着这些人,依然获得了不少秦国的重要消息。
  这种事情但凡换到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显得很离谱,但是在先秦时期就很正常。这里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大家都是很现实的人。
  堂堂一国丞相,送点金银财宝就能让对方帮忙向王上进谗言,你敢信?
  还有什么派个人游说相国“王上宠爱大将军更甚于您”,就能让相国反手坑死大将军。
  以及两个国家的国相都想打某国,担心自家王上不答应,于是私底下密谈。回去之后忽悠王上说出五万人就能打,等到一共十万的人派出去发现打不过也不要紧。反正打都打了,王上还能不继续增派兵马吗?
  先秦时期的人才确实很有本事,但是坑起老板来也是眼珠子不眨一下的。
  对付这些人,就不能太和他们打成一片。
  要么保持作为王上的威严,让底下人不敢搞小动作,比如始皇那样。要么就是直接不当人,不给下属坑自己的机会,要坑也是自己坑他们,比如刘彻这样。
  李世民就是吃了太信任别人的亏。
  所以灭完六国之后,他又一次栽进了同一个坑里。
  当时大秦朝堂上老调重弹,提议分封诸位公子。分封公子不是重点,大家真正想要的是分封功臣。
  就像西周开国时给姜子牙分封齐地那样,灭六国的功臣们谁不想当诸侯呢?
  李世民或许对于那些非长孙皇后所出的儿女们没有太多的偏爱,但是面对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一起征战沙场的武将,他很难冷得下心来。
  可李世民也知道,诸侯国的权利太大了,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就不好处理。
  所以李世民选择了折中的方案。
  封地可以给,但是只给食邑,不给超过中央的权利。
  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基本上封国内部不受中央管辖,只听诸侯王的话。然而李世民却规定诸侯王只在封地有一定的特权,不能越过中央。
  这样的封地乍一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不是所有功臣都通情达理的。
  有些人觉得能多个封地总比没有好,大秦的爵位无法世袭,封地好歹可以传承下去呢。
  也有人恃才傲物,对此不满。他们认为凭什么当初跟着姬发打天下的臣子可以成为一手遮天的诸侯,他们却不行?
  知足的人总是少数,有的人你对他再好,他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在心里埋怨你。
  很遗憾的是,这时的李世民还没有经历过来自侯君集的打击,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事实上,功臣的心生怨怼还不是最麻烦的问题。
  ——功臣都分封了,不能落下公子吧?
  诸位公子于是都拥有了自己的封地,不一定是很富饶的地方,但也总比没有要强。
  再贫瘠再小的封地也是封地,而偏偏始皇的后宫全是六国女子。
  这里头有一些是正常途径纳进来的,比如刚开始和楚国联姻,也就是后宫中的那一拨楚系贵女。
  还有一些是灭六国时顺手收的战利品,比如各国公主,甚至是原六国国君的姬妾。
  前者本来就是联姻,心里向着的是故国。秦楚联姻这么多年来,也没出几个和秦国一条心,可见这些后妃的信念有多坚定。
  而后者则身负亡国之恨,真的不想复国吗?现在她们只要生了儿子,儿子就能拥有封地,这不是天然的复国大本营?
  唐朝时期的李世民取了隋炀帝的女儿,和对方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没起造反复国的心思,反而是被人诬告谋反,那算他运气好。
  但是先秦时期可不一样,哪怕是公主之子也不一定就把自己当秦国人。要是有本事争夺皇位的还好,发现自己争不到的,很大概率会选择复国这条路。
  毕竟在大秦当个没多大自主权的封地之主,当然没有直接当实权诸侯王舒坦了。
  到时候复国成功,他们就可以认定继承皇位的兄弟也只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诸侯王之一,而非大一统的天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