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阳、刘秋同,你们也去热热身,和苏凉上冰比上一场。”
被点到名字的两个试训选手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他们俩其实也有些诧异于林国斌居然会喊他们上场,毕竟他们俩可是国内U16选手中500米实力最顶尖的那一拨儿,他们原本在想,总教练他只要随便含两个500米实力一般的伤病跟苏凉练练,只要苏凉能够滑出差不多的成绩,那苏凉这提前进队的资格其实也没什么人会置喙了,但让他们俩上场……?
在去换滑行服的路上,李宾阳和刘秋同两人私下里小声地沟通了一下。
“怎么样?一会儿要不要放水啊?”
刘秋同不太赞同:“放什么水?林指导又没有暗示我们什么,既然这样的话,咱们该什么实力上就什么实力上,放水的话,我们给他做了面子,我们自己不要面子的呀?”
刘秋同是信奉绝对的实力上位的,这两天关于苏凉的各种黑幕八卦他也听了不老少,不过今天到队训练后,他关注过苏凉,目前阶段他们还都是在自训,刘秋同的自训安排是在省队的时候他原主管教练就给他做好的,而起先他看苏凉的自训内容,却觉得苏凉的自训针对性和目的性似乎比他的方案要来得更强。
且不说这一点,就看苏凉在自训中的表现,别的不说,至少苏凉对短道速滑的陆地训练内容是非常熟悉的。
这样一来,在刘秋同心中,关于苏凉的黑幕,就只剩下他实力几何这个问题了。
刘秋同兴致勃勃道:“你放不放水我不管,反正我是不放的!我想看他的实力!”
“诶!”
李宾阳性格上有些绵软,平时就不太拿得住主意,这会儿听刘秋同这么说,他也咬咬牙,决定一会儿的500米比赛不放水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放不放水这件事,实际上对他们俩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
在李宾阳和刘秋同两人做好准备后,苏凉也已经换了一身速滑服和全套装备在冰上热身了,等李宾阳两人出来之后,苏凉的赛前准备已经基本完备。
李宾阳和刘秋同两人的动作也很快,毕竟他们之前就在陆训馆训练,身体早已经活动开了,在冰上简单的滑行热身准备一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两人在准备完毕之后,跟苏凉一块儿到了500米的起跑线之前,正犹豫应该怎么分赛道呢,苏凉就径自站在了他们俩之间的第二道上——既不抢占500米最有利的内道,也不让自己彻底落到外道方便找一个‘道次安排不利’的理由。
苏凉的这个选择倒是让刘秋同又更高看了一眼。
他朝苏凉点了点头,然后三人都向临时充当发令员的裴景示意已经做好了准备。
刘秋同原本还想呢——这苏凉看起来人还不错,等比赛赢了之后,可以跟他聊两句,让他别太难过什么的。
结果这个念头,只维持到了第一圈第二个弯道结束之前。
刘秋同和李宾阳在预备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苏凉居然用的是侧向平行式起跑——这起跑姿势,还要跟他们俩在500米的比赛里争胜负?
怎么可能!
而事实上,起跑阶段,他们俩确实都赢得了巨大的优势,哪怕是最外道的李宾阳也在苏凉之前抢到了内道第二的位置。
这会儿之前在陆训馆里训练的选手们,不管是短道速滑队的还是花滑队的,都已经到了速滑馆这里看热闹。
花滑队的刘洲看到苏凉起跑落后,用胳膊肘撞了撞边上的姚若愚:“诶,老姚,这苏凉看起来不太行啊?”
就在姚若愚要开口示意刘洲安静时,冰面上的形式已经在瞬息之间发生了改变。
许多人都没有看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本在第一圈还落后于刘秋同和李宾阳的苏凉已经在第二圈第二个弯道之后,直接从最内道超越了前方的刘秋同和李宾阳两人!
“我擦勒,发生了什么事啊?!”
刘洲上一秒还在跟姚若愚说苏凉好像不行了,结果下一秒一晃眼就看到了苏凉已经在最前端领滑,而且和刘秋同、李宾阳两人明显拉开了一段距离。
场边上像是刘洲这样还没弄明白发生什么事的人有不少,但他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苏凉明显在反超了刘秋同和李宾阳之后,明显直接进入了冲刺的状态!
他在冰面上的每一个蹬踩都好像具备了其他人所完全不同的力量与效率,只见他右腿似乎只是轻巧地向侧后方一个蹬踩,他就已经进入了连续加速的状态,让后方诧异于被他反超的刘秋同两人只能疲于奔命般地向前追赶,却始终无法追上他的背影。
冰面上,苏凉收紧了身体躯干,迎着凛冽的风阻如飞梭般灵巧而快速地呼啸而过,直到最终快要抵达终点时,苏凉与刘秋同和李宾阳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到让他甚至无需做出冰刀前伸的冲刺动作了。
在苏凉的身后,刘秋同和李宾阳两人过线之后,人都还是有些懵的。
刚刚这一场比赛是怎么回事?
苏凉怎么忽然之间就从他们中间超越过去了?
是他们俩没有做好配合吗?
不可能,他们俩是一个省队的队友,在比赛之中打配合的情况多了去了,刚刚他们绝对是做好了最后方苏凉路线的防控的,要说起来,他们俩唯一有可能在防控中疏失的,就是他们两人必须先后过弯,在过弯阶段两人无法配合到最好。
也就是说,唯一有可能的就是,苏凉凭借对他们第一圈的两个弯道和第二圈第一个弯道的观察,然后迅速捕捉到了他们控线战术上的空隙缺陷。
然后,在捕捉到这个可能性之后,毫不犹豫地……一次成功超越两人!
刘秋同和李宾阳两人在对视了一眼之后,眼里都是惊叹。
这个苏凉,究竟是哪里来的神人啊?
有这水平在,怪不得就算没有什么公开履历,林指导也直接把人放进队里试训了!
这会儿在场看了这场比赛的人,不管看没看懂细节,但反正绝对看懂了一件事——苏凉这实力是绝对够资格进队试训了!
刘耀阳在看过眼前的这一场比赛之后,也面露赞叹。
虽然已经听林国斌他们介绍过苏凉的情况,但真正看到苏凉在冰面上的表现,直面苏凉弯道连续超越刘秋同、李宾阳的震撼后,才更能理解为什么为了苏凉这件事,林国斌他们反应会这么剧烈——这样的一个天才选手,不应该被圈子里传得那么不堪!
要知道,舆论是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的,如果这件事不澄清,以后苏凉在正式参赛后,很有可能会遭受莫须有的罪名攻讦,一旦真的对苏凉造成什么影响,那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憾了。
在苏凉结束了比赛下冰之后,林国斌也对他称赞了一句好。
苏凉在对林国斌、刘耀武等人点了点头后,问了句:“还要上冰吗?”
刘耀武愣了下,很快明白过来,苏凉问的是他还需不需要去花滑馆上个冰——理论上,他在短道速滑这里和刘秋同、李宾阳的比赛已经足够打破流言了,花滑那里倒是真的要上不上没太多所谓。
但刘耀武赶忙摆摆手:“当然要上,既然是澄清,那就把那些流言都给打下去不留空隙才好,否则还是会有人说你是花滑实力不行所以靠关系强行转了短道速滑。”
刘耀武笑了下:“咱们也不需要有什么过多的表现,只要你上个冰,滑一套编排步法,再来个干净利落的2A(阿克塞尔二周跳)或是来个燕式旋转什么的就行了。”
还是那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花样滑冰要关注的重点原本也就是滑行、跳跃和各种的旋转及其变种,刘耀武提的这些都不难,只要正经有训练过几年时间并且有往运动员方向发展计划的,做出他说的这些都不难。
苏凉听过刘耀武的说辞,也点头表示了同意。
哪怕他确实是从花滑转项目到短道速滑,但那是因为他对于短道速滑这个项目的热爱,他喜欢在冰面上与对手试探交锋然后超越的那种感觉,所以他转项目而来——而不是因为什么花滑的实力太过糟糕。
周围围观的花滑选手们没想到苏凉的这个上冰居然还有上下半场,下半场还要去的他们花滑馆?!
于是一群人在惊讶过后,都呼啦啦地跟着一块儿去到了隔壁的花滑馆中。
苏凉是没有自己的花滑冰鞋的,就连他短道速滑的冰刀冰鞋也是暂时借用队里的备用鞋,这会儿到了花滑馆之后,不免又要跟花滑队这里借了一套装备。
因为换下滑行服和花滑冰鞋这些琐事,苏凉在更衣室里收拾得有点久,等他出来的时候,花滑队的主管教练梁华生还有不少花滑队的其他教练组成员们也闻讯过来凑热闹了。
同为兄弟项目的总教练,梁华生和林国斌的关系挺好,这会儿梁华生正拿外边的流言调侃呢。
“哎呀老林,看你这么紧张的模样,这个苏凉看起来是你的爱将啊?我听说这可是从我们花滑项目上转走的人才啊,老林你回头可得请我吃顿饭做个补偿。”
林国斌瞥了他的老伙计,没理会他。
倒是梁华生在看到苏凉换了一身简单的训练服出来之后,眼睛微微一亮:“诶,老林,你还别说,这苏凉的身材条件确实挺好,就是可惜了,才14岁就快170了吧?确实有点高了。”
梁华生这会儿状态轻松,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苏凉上了冰,准备看看苏凉的冰上表现。
一边还和林国斌道:“先说好了哈,你要是给我挖走了个花滑的天才选手,可得多请我吃几顿饭。”
林国斌一直知道自己的老伙计嘴贫得很,于是也随口道:“好,一会儿让你见见什么是花滑的绝世天才,一会儿下班我就请你去吃顿大餐!”
听着林国斌这话,梁华生一边笑着一边点头:“那敢情好!”
第17章
要说之前短道速滑的比赛中,花滑青年队的选手们始终没看清苏凉是怎么在瞬息之间反超刘秋同和李宾阳的话,那么这会儿到了花滑馆的冰面上,可算是到了花滑青年队选手们的吃瓜主场了。
刘洲这会儿扯着姚若愚直接找了个最佳观看席位,可以最大限度地观察到苏凉在冰面上的滑行、跳跃、旋转等一系列的实力呈现。
很显然,刘洲选的这个吃瓜位置确实优越,刘耀武也选择把摄像机的机位架设在了这个位置。
刘洲看了看周围,然后小声地和姚若愚八卦:“诶,我说老妖,你觉得这苏凉的花滑水平怎么样?刚刚上一场,他那短道速滑的水平是真的牛,刘秋同他们俩被打得找不着北,不过这苏凉短道速滑实力这么强的话,那应该已经转项目挺久了吧?就算他之前花滑的水平还可以,这会儿重新回到花滑的冰面上,我看也悬。”
姚若愚瞥了眼刘洲,他一句话没说,刘洲已经把该不该说的话全部都说了一遍。
不过刘洲的观点他也是认同的,有句话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放在他们这些运动员身上格外贴切。
在圈子里有句俗话,一天不练自己知,两天不上冰教练知,一周不练人人知。
这句俗语,话糙理不糙,不保持上冰训练的话,技术很容易生疏,人人都在进步时你却生疏了技术,那你怎么去和其他运动员比拼?
苏凉他既然转项目去了短道速滑,那在花滑的训练上必然会生疏,毕竟这两个项目虽然都在冰上,但是两者的差距确实太大了。
赛场旁,梁华生还在安慰林国斌呢:“没事儿,既然苏凉他当年练过,那技术生疏了顶多不太好看,跳跃如果摔着的话,他应该也学过怎么摔不会伤到自己,出不了什么大事。再说了,你们短道那个硬冰的冰面还不是天天摔来撞去的?”
林国斌没好气地瞪了梁华生一眼:“都说了晚上请你吃饭,怎么着?一顿晚饭还堵不上你的嘴?”
“哎呀。”梁华生脸上乐呵呵的:“行行行,我的错,我不说话了,这就等着晚上吃您的大餐。”
边上,短道速滑队的教练们这会儿也跟过来旁观了,蒋一波和裴景两人对视了一眼,眼里都有点担心,不过苏凉这都已经上冰了,他要证实自己,他们总也不能拦着,不像话呢不是?
蒋一波看着冰面上正在练习试滑的苏凉,没忍住嘀咕了一句:“希望他的花滑能有他短道十分之一的靠谱吧……”
***
冰面上,苏凉踩着花滑的冰鞋冰刀,再次站在花滑馆的冰面上时,心中油然而生一些陌生而熟悉的感觉。
现在的他爹当然不知道,因为忙于国家队的工作,工作日将他长期寄养在秦教练夫妇家中的关系,从他5岁时,他就已经得到了秦教练和林姨的专业指导,之后更是进行了将近十年的专业花滑训练。
在他选择转项目到短道速滑时,对于他放弃花滑最感到遗憾的就是秦教练夫妇。
——“如果再早个二十年,哪怕小凉你真要长到一米八,我和你林奶奶也有把握给你从头调整,把你重新给教出来!”
但是没有如果,在他穿越前的时间点,男子单人滑早已经全面进入四周跳时代,就连女单也有内卷之王的俄萝早早地卷出了四周跳,逼迫女单也逐步向着四周跳时代前进。
而他在14岁就已经迈入发育关,当时他已经全面掌握了6种三周跳,同时凭借着出色的滑行技巧在国内花滑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14岁时身高就开始蹿升逼近了170,随着他身高的快速蹿升,秦爷爷和他当时的主管教练终于觉出不对,带他去测了个骨龄,得到的预测结果是他极有可能长到180冒头。
180的身高,如果早个二三十年在三周跳的时代,那他还有机会努力,但在全面四周跳的时代?
他的主管教练也因为他的身高预测结果而受到了打击。
离开了花滑赛场,苏凉并不是没有遗憾,但他在倔强地转项目到短道速滑之后,才终于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足以让他灵魂沸腾颤栗的项目。
他喜欢短道速滑,喜欢在冰面上驰骋、超越,他喜欢在冰面上观察他的每一个对手,然后在所有人认为不可能的空隙之中穿梭而过……那种来自对手的惊慌和观众的惊叹,以及成功超越所带来的刺激,都足以让他彻底地兴奋起来。
从花滑到短道速滑的转项,有遗憾,但更有惊喜。
苏凉没有想到,当初秦教练夫妇跟他说的那句‘再早个二十年’,居然会在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实现。
感受着现在的身体状态——是他最熟悉的,也是他在花滑项目上最巅峰的时代,是他14岁时的身体状态!
12/332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