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今天说,三个个人单项中,他更擅长的单项是1500米。”
最后的这句话一出,现场似乎就有什么事情有了彻底的定论。
林国斌拧着眉头,终于道:“就像你们说的,先让他在队里参训,试训之后,和所有征召队员一起参加最终的国家队选拔赛——只要他的天赋和实力成绩确实像你们说的这样好,那他的身份问题……我来解决!”
第9章
有了林国斌的承诺,蒋一波大大松了口气。
这样至少苏凉进队的身份阻碍没有了,余下的就是苏凉的实力问题。
在聊过苏凉的情况之后,林国斌又跟裴景两人了解了一下国家队内近期的部分情况,然后干脆让助手下了个通知,今天下午就立即召开第一次教练组会议,又告知助手,他已经安排了部分选手前来参与试训,今天内这些选手应该也会陆续抵达。
除了这些事情,各种新周期团队组建后堆积的还没来得及处理的事务也都被送到了林国斌的手上,蒋一波和裴景看林生斌这忙碌的程度,就先一步告别离开了。
***
“好了,有林指导这话,身份的问题能解决就行。”
回陆训馆的路上,裴景笑呵呵地道。
蒋一波点了点头,没回话,他在想的是另一件事:“1500米的话,咱们有哪个教练擅长这个项目的执教吗?”
这话问得,裴景也没法儿回答。
说起来答案就是没有。
短道速滑这个项目里,从生理特征上来说,500和1000更偏重无氧耐力,而1500不仅需要选手具备较高的无氧耐力,同时还需要选手具备同样高的有氧耐力天赋。
也就是说,500米和1000米的特征更为接近,1500米的训练则又有较为明显的不同。
从华国的短道速滑所取得的成绩上来看就知道,华国最早在冬奥上取得奖牌的就是500米,在过去几届冬奥会上,如果说华国国家代表队取得的10块冬奥奖牌有9块是短道速滑队的,那么9块短道速滑奖牌里,就有至少8块是500米和1000米斩获的。
光看这奖牌比例就知道了,国内的短道1500是真的短板。
不是国内不想攻克1500米的难题,而是这几个项目,500米和1000米天生自带亲缘,通常500米成绩好的1000米成绩不会差,华国的短道速滑又是从500米开始崛起的,在500米的训练方式上开了窍,连带着1000米也比较容易出成绩。
1500米就是另外一说了,不仅是训练方式上,战术执行、整体节奏、对规则的了解与解读,国内的教练都有欠缺。
苏凉说想要全能王,想练1500,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说别的,在教练执教能力不足、国内同项目选手欠缺的情况下,哪怕苏凉确实有1500米的天赋,可打比赛的时候怎么办呢?
像是南韩那里的选手,他们500米天残,但1500米就像是他们的门面,但凡有比赛,他们基本都能够全员挤进最终决赛,到时候,苏凉一个人面对他们整个团队的围追堵截,人家轮番领滑战术围堵,你苏凉一个人能跟他们怼吗?
但蒋一波心里却也知道,1500米也是国家队心里的一个心结,但凡有机会、有苗子,还是在这苗子愿意冲的情况下,队里不可能拦着苏凉不让他练1500。
从听到苏凉的目标开始,蒋一波就愁白了头。
边上裴景看到蒋一波这模样,没忍住笑了起来:“我说小蒋,昨天对苏凉我记得你可不是这态度的,人一带进来就让人上测试赛,恨不得赶紧把人打发走的,怎么?今天就掏心掏肺当起爹了?”
蒋一波僵了下,撇嘴道:“什么当爹?当什么爹?我才多大,能有他那么大的儿子?”
裴景看蒋一波这模样,没忍住笑了起来,道:“那你操的那份心比当爹也没差到哪儿去了,要不这么着,我看这苏凉挺好,教练嘛,就是如师如父,你不当他爹的话,那我来当?刚好,1500米的话,我也算是有执教经验,说不上擅长,但绝不会比队里其他教练来得差。”
这话说得,蒋一波当即瞪了他一眼:“好啊,你在这儿挖坑等着我呢?”
裴景笑呵呵看他:“我这哪儿算得上挖坑呢?小蒋你擅长的是500米短距离的执教,再说了,你手下还有个沐远笙要小心盯着,刚好我手上的选手这周期都快要退役了,我看苏凉是真的挺好,我要是接手了他,也能全力培养。”
蒋一波有心想反驳,但不知道该怎么说,裴景这话说得没错,可蒋一波心里也是想要接手苏凉的,实在是他的这个天赋让人眼馋,只是苏凉要想走1500米的路子的话,他就不的不考虑自己能不能带好苏凉了。
两人这话题,在到达陆训馆之前就先停了下来,现在一切都还未定,姑且不必太着急,再者苏凉是蒋一波带进队里的,回头在苏凉的执教问题上,苏凉、裴景必然有优先选择的话语权,那就到时再说吧。
***
进了陆训馆后,蒋一波一眼就看到了沐远笙正和苏凉说着话,他朝两人招了招手,沐远笙就把苏凉给带到了他跟前。
“没什么事,跟林指导说了下你的特殊情况,林指导那里表示,只要你能通过之后的国家队选拔赛进队成为正选,别的问题他会解决。”蒋一波跟苏凉先透了个底,然后想起来,之前苏凉的体测刚完成了在陆训馆测试的部分,还有身体形态特征的数据没采集呢。
“走走走,去体测室把身体特征数据采集一遍先。”
于是一个上午,苏凉跟着蒋一波,把当天能做的测试都全部走了一遍。
只是一路走走停停的,苏凉早就发现,他爹整个儿的欲言又止,但是话又藏在肚子里不肯吐出来的模样。
苏凉一眼就猜出他爹在纠结什么了,他于是干脆道:“教练,如果你愿意,我想请你做我的主管教练。”
对于苏凉来说,他自十六年后穿越到现在,16年后的短道速滑技术以及训练理念和现在早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他在他爹从小的理论熏陶和自发的钻研之后,再凭借曾经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积累,对于自身的训练其实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论是选择哪个教练作为主管教练,对他来说区别不大。
但蒋一波不这么想,他先是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说完之后,蒋一波很快摇了摇头:“不行,我知道你现在恐怕看我觉得亲近,所以想要我当你的主管教练,但是主管教练对于选手来说非常重要,我对1500米的研究不深,如果你想要主攻1500,那让我来做你的主管教练不合适。”
苏凉的提议蒋一波其实很心动,但出于这样的顾虑,他的理智让他拒绝了苏凉的提议。
说完,蒋一波没等苏凉继续再说什么,就摆了摆手:“行了,现在先不讨论这个,主管教练的选择还是得等你真正进队了之后再说,现在你的目标首先是进队,知道了吗?”
面对蒋一波的劝诫,苏凉点了点头,没有反驳。
上午的事情忙完了之后,蒋一波打了个电话给沐远笙,让他带着苏凉熟悉一下冬训中心的环境,顺便带苏凉去吃午饭。
蒋一波趁着中午的空隙,又专门跑了一趟医院和警局。
医院里前一天负责检查的医生表示苏凉的颅脑并没有外伤或其它特殊情况,基本可以排除创伤性及病理性的失忆,其它暂时无法得出结论。
警局那里则很无奈的表示,暂时没有消息,有消息后会第一时间电话联系。
这样跑了一圈后,再回到冬训中心后,蒋一波摇了摇头,裴景有句话说得没错——他分明只认识苏凉才一天多点的时间,结果居然操起了一份当爹的心。
下午3点,在定好的第一次教练组会议时间到来前,华国国家队新周期的国家队教练组成员第一次会议,终于在冬训中心速滑队的第一会议室正式召开。
参与主持会议的是国家队的总教练林国斌,与会的有男女队总计6名教练员,7名助理教练,1名国家队外聘的体能及力量教练,现场附带一名翻译人员。
在场总计16人,就是目前短道速滑国家队的全体教练组成员了。
“不好意思,之前因为我个人原因,耽搁了教练组的会面和正式的工作安排。”
林国斌上来先跟众人道了个歉,然后迅速切入了会议主题:“这次开会,主要跟大家讲一讲咱们体总冬运中心对我们短道速滑队新周期的一个期望和任务……”
林国斌不是喜欢讲空话套话的性格,他非常直白地跟在场的教练把接下来这个新周期国家队肩上的担子讲了一遍,在座的教练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林国斌会在冬运中心点将之后,那么火急火燎地将国内能跑的地方都跑了一遍。
确实,盘点盘点国内目前已经成名的选手和他们递交的退役计划,在座的教练组成员们也急了。
“基于这些原因,新周期,加强新人梯队培养力度、培养1500米的项目人才,都是我们所势在必行的。”
……
教练组开会的讨论速度不快,但对于在场唯一的外教埃里克来说,哪怕有翻译在边上小声实时讲解,理解起来也很有几分困难,所以全程埃里克基本没有开口发言。
等会议临近结尾,众人在讨论1500米的项目攻坚时,埃里克才透过翻译说了一段话。
“埃里克教练说,去年他在南韩任教的朋友曾经提到,南韩的短道速滑队又有了新的秘密武器,特别是针对1500米,南韩预期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改进,预计改进之后南韩的1500米成绩或许又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技术改进?飞跃式发展?
雪上加霜呐,这对目前的华国短道速滑队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就在一屋子教练的愁云惨淡中,林国斌沉吟了片刻后,果断地道:“既然如此,光想不是办法,不管南韩有什么秘密武器,现在也已经一年过去了,如果有成效,他们的选手应该都已经安排了相应的训练。这么着,我去找冬运中心约一场跟南韩的练习赛。”
“是骡子是马,让他们拉出来溜溜。”
第10章
林国斌正跟教练组讨论完南韩那个1500米的事情,教练组的这次会议讨论也基本结束了,也是在此时,会议室的门从外被敲响。
“怎么了?”
进来的人是林国斌的助理,他进来后,道:“林指导,有三位您邀请的试训选手到了,不过人到了之后,好像和苏凉方面起了什么冲突,现在几个选手正在速滑馆,说是要决一胜负呢。”
“哦?来的是哪三个?”林国斌听到这话,没有生气,反倒笑了起来:“哎呀,不管是哪三个了,决一胜负是吗?正好正好,我们这儿的会也开完了,正好去看看他们怎么个决一胜负法儿。”
“你不提我差点都忘了,上午我回来的时候才瞧见你们给苏凉做的体测数据,那个数据评分,真是看得人眼馋,如果不是因为实在太忙,上午苏凉又刚刚体测完,我那会儿就想让那苏凉现场滑一圈给我看看了,现在正好。”
林国斌一边说着,一边朝教练组的众人一起挥了挥手:“走走走,咱们一起去看看国家队未来的队员们!”
在座的众人也有人前一天没看过苏凉和沐远笙的500米对决的,这会儿听说有这事儿,当即眼睛都亮了起来,就连外教埃里克在听到翻译的解说后也饶有兴趣地跟着站了起来,显然是打算跟着一起去瞧一瞧。
于是呼啦啦一下,整个短道速滑队的教练组都动了起来,往速滑馆大步走了去——能不大步吗?这都生怕去晚了苏凉他们比赛结束了,当然要快些赶去啦!
***
时间倒回一小时前
“哇,这里就是国家队的陆训馆了吗?”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教练组还在开会,但林国斌之前邀约的试训选手已经有几人结伴到了国家队。
有林国斌的提前交代,自然有工作人员将他们安排着送到了陆训馆这儿。
这个时间点,沐远笙正按部就班地在进行器械训练,苏凉虽然没有教练在带,但基础性的训练他完全可以自训。
最初沐远笙还有些担心苏凉不知道该怎么正确使用这些器械,但他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苏凉对陆训馆的器械使用非常娴熟,就也放心了下来,于是偌大的陆训馆里,苏凉和沐远笙一人占了个训练区域和器械,两人互不干扰,都埋头苦练了起来。
试训选手到达陆训馆时,看到的就是陆训馆里专注训练的苏凉和沐远笙两人。
“哇,大林,狍子,好像已经有人在训练了,看来我们来得还是不够早啊!”
从陆训馆门口走进来的是三个看起来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们三个是林国斌这一次在东三省的青年队里挖出来的苗子,开口咋咋呼呼的名叫孙睿翔,被他叫做大林和狍子的则分别是林永胜和周奇奇。
苏凉听到三人的声音时,正在功率车上快速蹬踩,进行心率负荷的训练,这种训练不宜骤停,于是在听到孙睿翔的声音后,他没有一下停下动作,而是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蹬踩节奏,在放缓了节奏已放松状态蹬踩了两分钟后,苏凉才停下步伐,从功率车上下来。
孙睿翔早注意到苏凉了,功率自行车的训练他以前没接触过,于是盯着苏凉看了很久,直到苏凉停下动作之后,孙睿翔才凑到功率车边上,绕着圈将功率车看了一遍。
“这个器械是练的什么呀?我们省队没有搞这个。”孙睿翔看着功率车,还伸手摸了摸,满眼的兴味盎然。
苏凉也在注视孙睿翔,或者说,他的视线在孙睿翔、林永胜和周奇奇三人身上都转了一圈,巧了,都是熟人。
孙睿翔、林永胜和周奇奇,这三个现在还满身活力的少年,他们来自同一个省份,同样的天赋出众,在接下来的这个奥运周期和下一个奥运周期中,他们都是短道速滑国家队的主力成员。
在退役之后,孙睿翔留队做了助理教练,在苏凉从花滑转项到短道速滑时,孙睿翔还担任了一段时间苏凉的体能教练,日常跟苏凉吹:“小凉你这体能不行,当年在青年队时,功率车我能一口气全速踩30分钟不带停的,冰上有氧训练我能一口气滑他个4组3000米!”
苏凉是个实事求是的性格,当时就让孙睿翔给他现场表演一个30分钟功率车全速骑行不降速,但孙睿翔猛摆手:“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情了,现在年纪大了,还满身伤病,能跟年轻的时候比?”
7/332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