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没有可能大传播,哪怕他们之前的关注度很高,这个题材也难赚点播量。
在a区,现实向题材被公认为商业价值极低,能收支平衡都少见,不亏损就算成功。
a区的电影院线也不喜欢拍这类片子,因为真的上座率低,你说大家谁不是出门逛街顺便看个电影,奔着几分好心情去看的嘛,多少人会专门去看现实向电影呢。
现实已经够惨了,还得看现实向电影,实在没有必要,对不对?
在电影历史上,你说评价高的,那总是少不了现实向电影,甚至现实本身就是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之一,但评价和市场,经常无法划上等号,评价好票房却暴死的电影多如牛毛,有些甚至亏的血本无归,演员至今要不到工资。
在a区,这更是尤其严重。
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基本都是评价中层甚至中低层的片子,别单纯看它的网站评分,要看鉴定官等人的论坛评价,网站评分大多数是被刷的,再加上从众心理,看的人多了,没有鉴赏力的多了,会整体上提高这种商业片的评分。
而评价好却不卖座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现实向题材。
周礼看了下这方面的市场情况,认为这次自己和剧组是面对到了一个难题。
助手说:“这个题材限制了我们的很多发挥,至今为止,我们拍的片都跟想象力有很大关系,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他们没有见过,于是自然会对他们产生冲击,让他们感到好奇与新鲜。可是这个题材,我们好像只能还原,而还原,只要有足够的投资和钱,应该就差不多了,真实的生活人人都经历过,太熟悉的东西,可能产生不了多少话题。”
听到助手一顿分析,周礼忽然抬起头。
本身他没什么想法,听助手这么一说后,心里出现了几个想法。
关键词是还原。
题材很大,几乎是整个现实世界,而越大你就难以聚焦,非常考验你的思考、洞察能力。
周礼把题材告诉了仰光夫妇。
他们随即露出了思考的表情。
这个题材很难,虽然他们曾经写过,但正因如此,他们才知道这个题材有多难。
历史上,文艺大概分为两个主要风格,也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这个分类非常精准,严格地说,你就找不到不属于这两者的文艺作品。
当然,有些作品既是浪漫主义,也是现实主义。它们并非单纯的划分这么简单,需要人锻炼自己的鉴赏力、眼力、洞察力、思考力,细细地品味作品的各种成分。
所谓文学系,培养的就是这种人才。
仰光夫妇两人中,李追心就是中文系出身,所以对现实向这个题材,会格外的敏感。
中文系出身的部分人,有一些特质,比如说,他们会对自己的文字有责任感。
有句话说,以文载道嘛,他们的前辈人总是怀抱一种希望,希望着能够通过文字改变世界。
而怀抱这种希望的人,通常就会选择现实向题材,希望通过刻画现实,反映现实,然后如何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前辈中的确有不少真正做到了的文学家、大作家。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文学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尽管文字作品理论上不可能被大众抛弃,但文学势微,不复辉煌已经是肉眼可见的现实了。
你无法期待这个时代还能出现以前那种经典文学作品,也无法想象当下的哪本书可以流传到百年之后。世界文学奖是还在每隔四年的颁布优秀作品,但质量上影响力上如何,很多人都心里有数。
很大程度上,现代能够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其背后也少不了推手。
文学在过去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也逐渐过度到了影视作品上,因为人们也发现,影视作品更容易掀起现象,更受传播的垂爱。
在此背景下,中文系出身的李追心看到“现实向”题材,难掩心中的复杂情绪,
因为,每次写这个题材,他就会上头。
而一旦上头,结果就很惨,会被骂想法太多,剧情太文艺云云,什么现实向啊,这只是你想象中的现实吧。
仰光夫妇第一不擅长的是动作题材,第二不擅长的就是现实题材。
他们甚至有点恐惧这个题材。
李追心过去的剧本拿过来一看,他自己都能找到很多缺点,有些被骂真的没有办法。
大厅中,主要的剧组成员都来了,要集思广益,给仰光出出主意。
演员几个先是看了仰光之前的剧本,林群、芳岁好陷入沉思,胡问沉默,金玉儿看哭了。
看到金玉儿哭,仰光心头一颤。
说起来,现实向剧本基本跟悲剧划上等号了。
一说现实向,人们脑子里就会浮现悲剧的印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悲剧,还得是悲剧中的悲剧。
编剧会有意识地在这方面下功夫,破有种一定要写出最好苦的悲剧的感觉。
因而有些会钻牛角尖,说是为了悲剧而悲剧。
这就是剧本的失败了。
可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呢?即使是电影史上评价最高的几部电影,也有人说为了悲剧而悲剧。
仰光两人又陷入了开头卡的危机。
林群提议:“要不要出去走走?”
跟上次的动作片不一样,那时周礼可以把最好的动作演员请来给他们灵感,但这个题材不一样,还得靠编剧自己。
于是,大家都没有给仰光什么比较好的意见,最多是提了几个发散性的方向,比如可以写这职业那职业。
他们给到的方向倒是明显地暴露了他们自身的情况,模特出身的金玉儿知道模特的难,爆了一波模特圈的料,一直都是演员的林群说的是演员的难。
王荷也在大厅里,他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见闻经历。
众人都感到好奇,顶流偶像的日常和经历,感觉也是不错的题材。
并不是他们都只关心自己,而是他们对自己是最熟悉的,写剧本要细节,他们能提供的细节,也就只有自己的生活。
仰光夫妇最后看向周礼。
众人跟着集中视线。
仰光夫妇果然问了:“舟导有没有什么想法?”
大家都是分享了自己的生活。
舟导呢,舟导会说什么?
他们忍不住好奇,至今为止,舟导都太神秘了。
虽然网上都在说舟导是金融巨头桑托斯的打工人,但他们跟舟导相处久了,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他们想象不了舟导给人打工的模样,总觉得那不太现实。
助手见状,正要上前一步。
周礼摆了摆手,然后也真分享了他的经历。
关于年少在外创业,一天被坑十多次的经历等等。
他也没有隐藏或是美化,甚至说出了一些法律边缘级别的危险时刻。
众人大惊。舟导身边可都是豺狼虎豹啊。
不过,有些不一样的是,周礼还分析了自己的做法。
他一路走来,并非全白,年轻时犯过很多错误,有业务上的错误,有做人上的错误,有些错误无法挽回,是一辈子的悔恨,他说的很模糊,让人想象不到具体的情况,但大家听到时,隐隐体会了其中的艰难。
王荷觉得自己的经历算是有点曲折了,但听完舟导的经历后,他有点难以想象舟导是怎么度过的。
创业初期,被合伙人背叛、被朋友抛弃、被同事偷过专利等,后来稍有成色,被黑客攻击、被大财团围剿、被有心人针对、被对手挖角、被属下背叛,再长进一些,被人跟踪、绑架、被人买凶追杀、被人做局污蔑甚至还被告上法院,若不是差某个关键性证据,牢狱之灾都免不了……等等,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众人从高度好奇到面色发白,听着听着心里发慌。
舟导这经历未免太曲折了,什么不幸都给他遇到了,心理素质稍微弱一点,恐怕开始那么几下就要崩溃了啊。尤其是,现代社会,居然还能□□的吗?这已经不算人生挫折了吧喂!
如果是其他人说的,他们肯定要怀疑真实性,但从舟导嘴里说出来,他们只觉得真实到可怕。
很难想象,舟导是凭着一股什么样执念,拼命向前走的。
是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决心?
还是绝对要让小看自己的人好看的报复心?
里面恐怕涉及了很复杂的东西。
而舟导也不忌讳说他自己的黑历史,针对叛徒的报复……
哪怕一度听得抽象,但他们听着,难免惊心动魄,被舟导跌宕起伏、不断反转的经历震撼到了。
众人心想,舟导果然不是一般人啊。
仰光夫妇更是直说:“舟导的经历比我们的剧本都精彩啊。”
助手却是担心地看着周礼,神色凝重,心情复杂。
因为,周礼说的经历,都跟他曾经听说过的现实新闻对应上了,有些事情在外看来光鲜亮丽,令人艳羡,谁知真实却是这么心酸。
这般颠沛流离,周总能活着走到今天都是奇迹。
他们都听入迷了,回过神来才发现舟导说了快一个小时。
金玉儿一愣,不由道:“我们或许可以把舟导的经历拍出来?”
仰光夫妇眼前一亮。
他们听都这么精彩了,拍出来肯定好啊。
助手却是垂眸,这故事当然好了,这可是从不对外透露过的世界首富的人生经历,拍出来,别说引起观众的好奇,引来话题度。到时候如果只在a区影院播出,全世界的人都会飞来一看。
你们将看到的,是世界级流量池的激荡。
跟前面两部,可不是一个级别。
但是……助手暗自看向周礼。
周礼不置可否,摸着下巴道:“你们再想想吧,应该还有更好的质料,我的故事虽然情节丰富,但……并不寻常,对不对。”
仰光夫妇顿时恍然。
的确,舟导的经历是不寻常,别的不说,单被暗杀过这点就够不寻常了,虽然你可以当作真事写,但问题不在你怎么想,而是观众怎么想。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这可能有些不现实了。
仰光想了想,两人对视一眼。
其实,他们还有改编的选择,将别人看起来不现实的现实删改掉,但舟导这么说,应该有他的顾虑。
他们想了想,然后道:“我们知道了,舟导,能否给我们一两天想想。”
“可以,更长一点都可以,这一次剧本会是胜负的关键。”
周礼点头。
现实向题材就不兴花里胡哨了,场地、道具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交给路山道等人应该一天左右就能搞定。
剧本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仰光夫妇继续他们的构思。
李追心格外认真。
崔梦有点担心他,就说:“也别太钻牛角尖,我们要写的是剧本,你尽量别往文学那边想。”
仰光两人的写作风格其实并不一样,李追心是比较细腻,文风沉郁,崔梦比较粗放,或者说跳脱,文风明媚。两人特性太强,都容易在各自的风格上写上头,所以需要互相的制约,你修改我的,我修改你的,最终才能出来剧本,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肯定会有想法上的分歧。
这次,他们的想法就在主角身份的选择上分歧了。
李追心趋向于选择不为人知的小人物。
崔梦趋向于戏剧性强的典型人物。
李追心认为:“小人物有利于引起共鸣,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可以引起公众对于该人物身份地位的思考。”
主角的身份最好是从来没有人写过的职业,这样确保一定的期待感与好奇心。
崔梦则认为:“典型人物更好吧,最好是背负着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这样共鸣的范围更广,主角身上的戏剧性越强,我们写情节越顺。”
主角身份的选择俨然是个大问题,他们想过很多,但都一一否定了,要么是别人写过,要么是发掘不出太多戏剧性。
很矛盾吧,你明明是要写现实向的故事,却总想着找些夸张的地方扩大成戏剧性的情节。
可是也没办法啊,电影不是纪实记录片,真正只有真实的电影,如何吸引人观看呢。
会议中途,舟导还对他们说了,这一次的作品将会在电影院线播出。
当时所有人都愣了愣,新来的王荷直接傻眼了,没有人比他清楚三巨头在电影院线上的统治力,舟导居然能在三巨头的围剿之下,得到电影院线上线的机会!
这太惊人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后来一查才发现,方法出奇的简单,那就是大规模收购。桑托斯的做法实在不在他们的想象力范围内,从来都是买买买,就没有他不能通过钱搞定的。
他们能理解,这是舟导为了让他们的作品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毕竟网剧对人的影响是有限的,网络的欢腾再激烈,也对应不了人的现实。
但是,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院线上映,若是拍不好,就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知道,电影观众可是付钱去看的,跟免费收看的网剧不一样,人们对免费作品和对收费作品的要求不一样,前者不喜欢可能只是换台,后者不满可能会骂个几天几夜。
他们时间有限,能写出足够影院上线的作品吗?
仰光夫妇感受到了非一般的压力。
成功是好,但失败就可能毁了他们至今为止积累的一切。
你想啊,假如《豪替》、《此路茫茫》吸引来的人因为前面的高质量,就对他们工作室的第三部作品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他们为你而来,结果看到一场失败作,他们会怎么想?
众人可以捧起你,也可以摔死你。
某种意义上,观众的高期待感是他们最害怕的大敌。
多少作品因此口碑暴跌,从此再起站不起来了。那位名导演常红归不正是吗,自从拍了那部电影,他的口碑就一落千丈,现在沦落到了只能拍综艺的地步。
仰光两人翻了很多资料、传记,看了很多以前的佳作,还是没有头绪。
-
周礼对仰光的情况有所预想。
季管家说:“少爷,要不还是根据原型人物改编一部吧,只要原型人物的故事够精彩,编剧也就不比太大压力了。”
最好可以是知名度大的人物,这类原型人物改编的电影也是最近比较流行的。
38/166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