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近代现代)——花灯见

时间:2023-11-07 14:26:00  作者:花灯见
  顾衍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懦弱,他轻轻的说,“但是其实这并没解开我的心结。文明是需要时间去蕴养的,揠苗助长只会毁掉它。我在岐山教导孩子们的时候,深深的恐惧着未知,我只能推测这些知识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但对更远的未来却一无所知。”
  正因为深爱,所以才患得患失,才纠结踌躇,才小心翼翼唯恐伤害到它。
  “只是这种矛盾的情感被深深压在心底,我从未表现出来罢了。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犹豫和懦弱就止步不前,所以我还是去做了。而且,百姓们的生活也确实越来越好,大家也都有条件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断的安慰自己想多了。”
  顾衍叹了口气,然后说,“陛下才是杀伐果决的那个,而我是扯后腿的。”
  “要是放任陛下杀伐果决,大秦早就不复存在了。”张苍嘟囔了一句,在顾衍转过来的时候立刻住嘴。
  甘罗扫了眼张苍,但是没有反驳他的话。看看前几天他拿到的兵部上交的计划书吧,什么再向西进军,他甚至都懒得和兵部的人谈论什么利益、成本和国家稳定之类事情,直接就把计划书打回去了。这种让人上火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放到先生的案上。
  “我确实雄心壮志,但这不影响我担忧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他眉目温润,就像是百姓们长久以来传颂的那样,保持着如玉君子的样子。
  “其实至今我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并不是自谦,而是处于本心的判断,我一直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成为一个诗人或者老师?至少不是一个高官。”
  “但是显然,一个有才华的人做什么都非常容易。”甘罗接话道,即使顾衍觉得自己没有真方面才能,也依旧比九成九的人做的更好。
  顾衍笑着摇摇头,无奈的继续说,“所以从我成为丞相开始,我便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官员选拔晋升体系,让这个国家变得稳定——缺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照常运转的那种。我为之努力了几十年,今天终于看到了成功。”纵然代价是他也被边缘化。
  甘罗立刻想到,当朝堂上做出一个要执行的决定后,命令会下达到各部,每一个部的决策由这个部的长官召开高层商议会进行,得出的结果会提交到丞相衙属,丞相确定可行性后又会递交御史大夫那里审核,最后确认执行。
  而每十年都会召开一次专门的大朝修正国家的前进方向,皇帝、各部官员和丞相一起商讨计划。
  如果有哪位缺席,理论上确实不会造成任何的问题。
  “所以,是您亲自葬送了自己。”张苍抿了抿嘴,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种。
  顾衍听出张苍声音里的情绪,熟练的解释道,“我并没有自毁倾向,相反我觉得自己还挺惜命?”虽然这个话说出来确定不太能取信于人,但是也是实话。
  “我只是预见了这个可能而已。”他笑着说,“虽然曾经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但是我现在并不是为自己而活,我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比如他死后国家的运转,百姓的生活等等,“作为一个有八千万人口,1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总不能一直依赖我和陛下两个人吧?”在二十年前,他信守自己的承诺在东巡回来后就亲送西征的军队出发,秦军用了五年的时间征服西域,让秦都护府的威名响彻整个欧亚大陆,秦国的国土面积也急剧增加,兼并战争后是常年的稳定,在粮食稳定的情况下人口也暴涨了几倍,秦国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
  “当然,现在谈论这个事情只是一个预案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实施。”他笑着安抚自己的两个学生,明明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在他面前还是和小时候一样。
  “更何况,我这一生都为这片江山而活,死后看看这里不也挺好?”他尽量说的俏皮一些,不要让话题这么沉重。
  张苍和甘罗不甘心的点点头,也没有再说什么劝阻顾衍的话。
  始皇六十一年冬,丞相顾衍薨。
  三十年前顾衍为自己准备的葬礼被张苍记在心中,但是这个时候他也已经乞骸骨,只能亲自写信给陈平,让他把顾衍的愿望交给代父监国的太子扶苏。
  太子看后痛哭不止,最后还去见了年事已高不再管事的始皇帝。
  “是吗?”年迈的皇帝缓慢的叹了口气,已经是耄耋之年的皇帝这些年送走很多曾经的老臣,只是没想到就连顾丞相都走了。
  “羡之啊,还是老样子。”他笑了笑,好像在怀念曾经的时光,然后点点头道,“就按羡之说的办吧。”一如过去的七十年一样。
  “那”扶苏犹豫的看着自己的父皇。
  皇帝躺在榻上摆摆手,“既然先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陪葬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在建皇陵的时候,他就给顾衍也准备好了墓,但是若是他不愿意的话也就不用强求了。
  “诺。”积威深重的皇帝即使不再掌控朝局,依旧有着说一不二的威力,扶苏不敢再说什么。他本来希望自己的父皇能驳回先生离谱的计划,但没想到竟然连父皇都这样想,他自然不敢再说什么。
  自己的父皇的十年前还因为先生不同意出兵罗马和他闹别扭,天天不见他,铁了心要胡来。直到先生将辞呈递给吏部,并且第一次私自动用丞相权力,自己把自己开除后,父皇才知道闹过头了。明明都是耳顺之年,而且位高权重的人,两个人斗起来倒是和小孩子吵架没什么区别,一样别扭。但这是两个人矛盾最大的一次,可能是因为年纪渐长,两个人都比年轻时更加固执,绝不低头。
  丞相因为身体原因到郊外修养,父皇这才将朝务扔给他就去见了先生。虽然没有将先生请回来,但是两人又恢复了通信,直到如今。
  虽然这么多年来,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想弄死对方——扶苏觉得两个人想干掉对方的眼神简直太明显了,但是果然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新世代的官员们很难想象顾丞相和陛下以前竟然是亦师亦友,互相扶持并且无条件信任对方的关系,毕竟在他们上任的时候,顾衍已经是天天和父皇吵架的存在了,而父皇也三天两头罢相。
  只不过,扶苏觉得这只不过是他们两个的默契而已。两个人在心里忌惮着对方,又信任着对方,所以只能用争吵化解眼前的矛盾,让问题搁置。
  他们依旧是最默契的君臣,最了解对方的朋友。
  所以,在先生死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来见父皇。果然,父皇才是那个最能体谅先生的人。——张苍和甘罗不算,他们两个肯定已经得到先生的解释了。
  有了皇帝的首肯,任何反对的声音都被无情镇压,包括御史大夫吕雉的谏言。
  但是直到将顾丞相火化,捡骨,送灵这漫长的时间过去时,所有人才意识到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丞相究竟多么孤独。他几乎没有亲朋好友,他的兄长已经先他一步离开,除了兄长的长子还残留着和他相处的记忆外,岐山顾氏几乎没有人和他亲近,朋友更不用说,李斯、韩非、尉缭都是先他一步就走了,还是丞相亲自主持的葬礼。剩下的学生们也没有几个,唯一可以称为朋友的人不能已经不能随意离开咸阳宫了,最后送灵的队伍竟然只有孤零零的几个人。
  “先生可能早就猜到了如此寥落。”站在咸阳城门口送顾衍最后一程的扶苏笑着和身边的张良说,他已经从卫尉升成了右丞相,和陈平一样同为萧何的副手。
  张良目送要将顾衍的骨灰撒到渭河的队伍远去,平静的说,“先生不喜欢太过浮夸的仪式,也讨厌别人祭拜他。”
  陈平闻言立刻震了震袖子,干脆利落的跪下向着远处的队伍行大礼。甘罗也立刻反应过来,同样长跪不起。
  扶苏听到声音,回头看向自己的两个臣子,然后就听见萧何在一旁说,“不过既然先生已经走了,又何必再事事都听他的?”同样跪了下来。
  吕雉哼了一声,轻轻的唱起安魂曲。
  来送行的人,除了因病没来的张苍外,所有人都是顾衍亲自教导过,每一个都受到顾衍恩惠颇多,但在这件事上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次‘坏孩子’。
  “孤回去就把先生的名字刻到功德碑上。”正式的名字当然叫中华一统碑,只是大家更习惯叫它功德碑,扶苏想了想又补充道,“要单独加一块,刻个大的。”叛逆的样子就像是当初一定要顾衍当他的老师时的模样。
  众人默默的听着吕雉轻缓的歌声,柔和的女声随着风飘散在空中,送他们敬爱的老师远去。这一刻,他们不是丞相,不是御史大夫,不是卫尉,不是太子,他们只是一个人的学生。
  “魂归兮——”
  “魂归矣——”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这是孔子为他心中君子而写的葬歌,如今被吕雉唱出来慢慢的变了声调,她止不住颤抖的声音将眼泪混在歌声中,最后终于嚎啕大哭起来。
  可是歌声并没有断,远处有人接着唱了下去。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哭嚎声也越来越大,明明是安静的送灵最后却演变成一场盛大的葬礼。百姓们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追寻着顾衍的骨灰一路高歌,一路哭泣,引魂的火把甚至点亮了整个夜空。
  没有皇令宣告,但四境之内在收到顾丞相薨的消息后,天下缟素,守孝一年以示对这位亲自将大秦扶持起来的丞相的哀思。
  他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一个人,究竟能够活的有多么传奇。
  芈姓顾氏衍不是翩翩君子,也非赳赳武夫,他乃泱泱圣贤。
 
 
第114章 番外
  始皇十年,丞相(顾)衍亲送大将军蒙恬、王离带三十五大军出狄道。同年,关中地震。
  始皇十一年,上郡开市与西域诸国贸易马匹牲畜,匈奴部彻底归汉,是为华夏。桂林、象郡平南蛮,开梯田教化蛮人。
  始皇十一年,将蒙恬破月氏,其地命名为灵州。同年科举,头名状元并列三人,为左相(萧)何,右相良、平。
  始皇十二年,卫士令甘罗奉命前往燕郡咨询匈奴诸人生活,众人皆道皇帝仁义,对如今生活颇为满意。丞相衍闻,道匈奴定矣,下令胡汉一家不得异样对待。注:第一次大范围民族融合自此开始
  始皇十三年,将王离连破楼兰、乌孙等20余国,立陇右郡。始皇迁关中大贵族于陇右。注:这一举动彻底打破了贵族统治的时代,小农、士族和地主阶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和科举制一起推动国家阶级的更迭,同样也使贵族保留的中华文化中最珍贵和正统的那部分不可逆转的消失。
  始皇十四年,蒙毅带兵北出,定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
  始皇十五年,西域诸国定,丞相衍见各地首领,立西都护府,从属于典属国。都护府诸地,习秦字,用秦法。注:从史料和出土材料来看,这条政令的执行上有所偏差,各民族当地依旧保留自身传统,只是使用中原律法管理,官吏也需读中原书院。当地胡汉官吏比,大致为3:4。再注:从考古材料上推测,丞相顾衍在任时,会在皇令后补充具体执行方案,保留自身传统和胡汉官吏比,推测此为丞相令。
  始皇十六年,琅琊郡守派先遣船至瀛州岛,夷州岛和琉球测试航海仪。
  始皇十七年,无大事发生。
  始皇十八年,皇帝意派兵西域,攻地中海沿岸诸地,丞相反对,未成。注:当时的西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应该是现有国土的西边。
  始皇二十年,大旱,始皇下令开常平仓和慈济仓赈灾。
  始皇二十一年,西都护府商队入中原,御史中丞立商法约束全域。第二次律法修订开始。
  始皇二十二年,河泛,致使灾民百万。各郡分配接收灾民,丞相下令赈灾。始皇令太学研修可调控河流的水坝。注:秦朝第一个水库开始设计建造。
  始皇二十三年,皇陵成。
  始皇二十四年,丞相衍下属副手半数被调任边境,以安百姓。丞相衍重新组建丞相衙属。
  始皇二十五年,第二次巡游,于泰山刻石颂秦德。后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刻石颂秦德。丞相未随行,命太子丞甘罗替其随侍始皇。
  始皇二十六年,公子胡亥拜丞相衍为师,同年立公子扶苏为太子。
  始皇二十七年,太子监国,始皇西出狄道见西都护府诸大都护,陇右道统领,同年分陇右道为凉郡,夏郡,下属甘州、沙州、岷州。
  始皇二十八年,因与帝争执,丞相衍被免三月,朝中无人敢应。后帝亲至相府,后丞相衍归朝。注:从考古材料来看,很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想再次派兵,丞相以国内生产稳定为由驳回,在燕朝上两人争执不下。(秦丞相顾衍是少有的很少参加朝会的丞相,只偶尔参加燕朝)
  始皇二十九年,左丞相顾衍任相邦,朝内独相。
  始皇三十年,秦远洋舰队出航,各部长官由尚书担任。
  始皇三十一年,太学在各郡郡治设立分校,培养高级人才。相邦亲至多所分校,鼓励学子。
  始皇三十二年,相邦身体欠佳,使冯去疾代为处理朝政一月。帝去信问候。
  始皇三十三年,公子胡亥携公子子婴至都护府,接任大都护长官。注:推测为始皇帝或者相邦认为都护府有反心,并不稳定所以派诸公子任都护府大都护。
  始皇三十四年,相邦见给事中平(后为右相陈平),同年修订婚法,废肉刑。
  始皇三十五年,始皇大寿,每一里的人家赐两头羊,六石米。注:推测始皇十五岁继位,二十五岁一统诸国改号始皇,这一年他六十岁。《秦书》记载相邦顾衍与始皇同岁,那么这年他同样六十。
  始皇三十六年,西胡□□,皇帝派兵镇压,并下令该族不论男女皆斩。相邦夜见皇帝,争于咸阳宫。后,相邦命典属国安抚各地百姓,一月不朝。注:秦始皇和顾衍的矛盾很可能就是从这里爆发的。
  始皇三十七年,远航舰队归国,携各地新奇物种来见。舰队总帅赵高面见始皇,晋三等爵。
  始皇三十八年,少府建水库拦水治洪,黄河沿岸不再担忧泛滥,成良田百万亩。
  始皇三十九年,相邦令民部尚书同农司司长重新测量国内土地,农地数据,重新分配土地,调节国内土地矛盾。注:从甘罗的笔记中得知,顾衍考虑过平分土地,整治地主,但因现实原因并未实施。
  始皇四十年,无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