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朕那个弱柳扶风的丞相大人(古代架空)——燕行泽

时间:2023-11-10 09:58:35  作者:燕行泽
  顾峤在朝中事情上虽然说算不上那么专断,但也厌烦那等不听话的臣子——劝谏倒是无妨,在背后私自议论的话,未免也太失气度。
  这样的人,即使有些才干,也不适合留在京都当中。
  “如此也好。”商琅颔首,并没有否认掉顾峤所为,只伸过手去,将人牢牢握住。
  顾峤反握过去,吩咐了云暝指挥车夫到其他那几个举子的歇脚处,随后就脑袋一歪,靠在了商琅的肩上,迷糊道:“到了唤我一声,我先歇一歇。”
  分明睡了一上午,这时候还困倦?
  商琅轻蹙了一下眉,但并未拒绝,伸手揽住青年肩膀,由着他睡了过去。
  京都当中的酒楼大都奢侈,这些来京都的举子大都也就聚集在那么几个地方,其实离着聚英楼并不算远,但商琅着实没想到,这一小会儿顾峤的呼吸就平缓了下来。
  这究竟是累成了什么样子。
  另一只空着的手抬起来,虚虚划过怀中青年的眉眼,商琅想,或许两人真是应当早些安顿下来了。
  顾峤不喜欢皇位,这件事过了这么多年都不曾变过。
  不然也就不会这么热衷于往各州跑了。无论是路见不平,还是只游山玩水,那个时候顾峤身上的鲜活劲永远都比待在京都的他多。
  商琅并不清楚顾峤昨夜做了什么梦,只不过从帝王喊出来的那句话当中也能瞧出来,恐怕并不是什么太好的梦境。
  做这样的梦也会疲惫。
  先前在从荆州往赣州去的时候,商琅就在那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做了一场漫长的梦。
  梦见顾峤真的死在了那一场地动里,他成了一个飘荡的灵,在少年身边,亲眼瞧着他生命流逝,眼底光散。
  那场梦清晰地仿若现实,以至于他醒来的时候都恍惚心悸,至今也还记得那画面。
  商琅也不知晓顾峤为何会做那么累的一场梦,但显然,这个被小七皇子每一寸土地都游遍了的京都,已经并不再适合他了。
  他想着,一直想到马车停下来。
  顾峤感受到那轻微的一震,轻哼一声,睁开了眼,眸中惺忪。
  “到了?”这两个字是有些沙哑的,但是之后帝王的眼中就恢复了清明,从这一场短暂的小憩当中苏醒。
  商琅“嗯”一声。
  并没有什么异样。
  但多年跟人相处下来,顾峤对着商琅的时候一些直觉已经敏锐非常,一下子便察觉出来人哪里有些不对。
  不过这并不是问话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出现无疑又惊动了那群学子,甚至可能是因为丞相大人的周身气度实在太过非凡,两人方才下来,就已经有举子凑上来,想要同商琅搭话。
  比起方才聚英楼的那群举人要热情赤诚不少。
  倒也不意外。
  越是寒门,越是普通人,能一路考到京都来的,先前寒窗苦读的时候也就更多。
  哪有那么多功夫去学些阿谀周旋。
  顾峤看见丞相大人时隔多年又难得被人围成这样,有些忍俊不禁,趁着这时候开口问了那几位举子人在何处。
  随后就发现这群朝着商琅来的人里面,就有一位。
  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
  之后便是交谈甚欢。
  峤跟京都那群人周旋久了,自然极喜欢这等赤子之心尚存的人物,期间还趁着添茶增酒的时候,随口问了几句会试的事情,含笑听着他们侃侃而谈,用那一腔热血描绘自己心中的宏伟抱负。
  只不过在那几位举子后面意犹未尽地想要询问他们二人的名姓的时候,顾峤还是神神秘秘地,搬出来先前与杜岫交谈时候说出来的那句话——-
  “时机未到,等到了的时候,几位自然也就知晓了。”
 
 
第112章 君子衣冠
  【番外4】解了这一身的富贵衣冠,谁也没好到哪去。
  两个人没有回宫中去用晚膳, 而是随意找了家酒楼。
  一进雅间顾峤就直接吩咐了云暝去查杜岫,随后点了几道菜,同商琅一起等着。
  他们这个位置也能听见堂下众人的交谈声, 有不少的文人雅士都难免提到了此次科举。
  顾峤倒是没怎么上心, 只在听见几个熟悉的名字的时候凝神听了一听。
  里面自然难免提到了杜岫。
  只不过并没有听出来太多有效的信息,杜岫出身北地,那边本就偏远, 作为一个文举之人, 杜岫也没有那么受重视, 因而京都当中的这群人也都不知晓他的具体身份, 只是将他给当成了哪个他们不知晓的人家的贵公子。
  会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众人也不知晓杜岫究竟如何,只是知晓他这几日在京都当中颇为奢靡。
  “先生以为如何?”顾峤边听着下面那群人说话,一边问他。
  “先前我二人在北地是意外同他遇见,那个时候杜岫不似伪装,应当是这些年靠着你给的那几锭银子做了些什么生财之事。”
  “有如此能力,他还非要到京城中来分一杯科举的羹?”顾峤轻敲了下桌子,“闲得没事?”
  在他们眼里,若是说做什么能再短短四年内有如此成就, 那最可能的便是经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生意。
  这般, 在顾峤他们看来, 着实没有再多此一举跑来考取功名。
  “他来京都应当有其他目的,”小二已经端了饭菜来,商琅在动筷之前道了一句, “这段时日仔细地盯着人便是。”
  顾峤应了一声:“他不知我二人身份, 应当也不会太过忌惮。京都又是天子脚下, 想来他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杜岫的消息是在两个人回到宫中的时候得到的,云暝知晓帝王的重视,因此也就没有躲懒直接到户部去取籍册,而是又细细地查了一番,才交给了顾峤。
  瞧着云暝送过来的那一本的情报,顾峤轻轻“嘶”了一声。
  杜岫今年才十八岁,究竟是云暝查得太细还是这孩子的经历坎坷,竟然能做出这么一本册子来。
  “先生替我念吧——”顾峤放松了身子,单手撑着半边脸,懒懒地开口,“太多,看不得。”
  整日整日地去瞧那些奏折已经够烦,顾峤看着这么多的字便头疼,干脆把活丢给商琅。
  丞相大人博览万卷,一目十行又能过目不忘,来瞧这些东西再合适不过。
  但商琅并没有费那个时间给人一字一句地念,而是飞快地翻阅完之后,直接开口同顾峤讲了一遍。
  杜岫这十八年过得的确是坎坷地让两人咋舌。
  少年出身寒门,祖上并非是北地之人,而是从中原这边迁过去的,本来便与北地的人习俗不合,在那里倍受冷落。加上家族早早地便没落,处境更显艰难。杜岫的父亲在他三岁那年不知去向,母亲一人带他长大,谁知道后来遇上了山贼,受不得辱,最后是自缢而亡。
  杜岫在贼窝里面过了三年,可能天生就是个当文人的料子,杜岫能对文章过目不忘,却习不来半点武,虽然说靠着这天资没死在匪首手上,但也是挨打挨骂地挺过来了这三年。
  在十岁的时候碰上县令派人来剿匪,杜岫恢复了良民身份下山,后来也没什么钱去做学问,干脆就想方设法地找来了这么一个书童的活计,倒也不用太多的学问,只消守着那些纨绔子弟,别让人出什么事,也别让人惹出什么太大的事情便好了。
  不过北地那群公子哥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因为北地的尚武,几乎没有几个愿意待在书房好好做学问的,又长得人高马大,杜岫这样的瘦弱的小少年没少被欺负,加上必要的时候他还得替主人家的公子背锅,从这字里行间,也没见着比先前在那山匪窝里好上多少。
  “可怜见的。”顾峤听到这,忍不住感慨一句。
  他暂且不说,商琅虽然来到京都之后被传了不少的风言风语,但儿时有父母在侧,也没受过什么委屈。
  反观杜岫,真真是从泥坑里好不容易爬出来的。
  “阿峤怜惜他?”商琅听他忽然开口,便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问。
  丞相大人那双桃花眸深处,又沉了一片暗色。
  顾峤听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抬手拎着旁边的茶壶给人斟了一盏碧螺春,又亲手递过去,这才笑嘻嘻地道:“哪里,我分明心疼的是先生的喉咙。”
  商琅抬眸睨他一眼,不置可否,只是接过来了那一盏茶,品都没品,囫囵地饮尽了一整杯,紫陶茶盏被重新搁在桌案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
  他没跟顾峤继续掰扯这些,而是接着往下说。
  之后的,就是他们两个遇见杜岫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这少年的确是有一副好皮囊,以至于在那样狼狈的时候,顾峤都能一眼瞧见他。
  他还记得他们两个遇见人的时候,正好是杜岫跟着的那家公子哥在那里犯浑,打砸人家的铺面,杜岫想要劝,也没能劝成,反而挨了打,最后是顾峤出手才解决了这场混乱。
  那个时候本来只萍水相逢,顾峤并没打算理他们这些人,一直到杜岫拿着银子来要封他们的口,想要给那公子哥平息此事,顾峤这才多看了人一眼。
  后来顾峤不仅没收那钱,甚至还反过来给了杜岫不少银子。
  他们两个人离开之后,杜岫收起来了顾峤给他的那些钱,连带着公子哥给他的,只道是让他们两个人已经收下了钱,并且不再准备纠缠。
  那公子哥也是个心大的,并没有多去求证,只答应了下来。
  不过杜岫也并没有急着拿着钱去跟主人家请辞,而是先雇了人来查顾峤和商琅的位置。
  商琅讲到这里,顿了一顿,沉默一会儿,似乎是在回忆,随后道:“只是在我印象当中,并没有过此事。”
  “记不清了,”顾峤摇了摇头,“不过那人应当没有到我们跟前来。”
  他们两个藏匿身份在外,也没有那么警惕着有什么人来刺杀或是如何,即使有时候察觉到有什么人在盯着他们,只要没有跑到他跟前来找死,顾峤一般也不会太在意。
  毕竟暗里还有伏悯和云暝两个人在呢。
  这么长时间,伏悯已经被云暝调.教了个差不多,成了个合格的暗卫,必要的时候还能担起来刺杀的任务。
  有他们两个人的暗中保护,顾峤和商琅基本上不用去担心那些事情。
  不过——
  “杜岫他竟然能探查成功?”顾峤有些意外。
  少年分明对让他们两个一无所知。
  “杜岫善丹青,”商琅补上一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想要画出我们两人来,并非难事。”
  有了画像,想要再寻人自然方便许多。而且杜岫想要的也并不是两个人具体的情况,只是想知道他们两个再那个时候住在何处。
  然后,用他们两个的名义,去跟那主人家请辞。
  这样恰巧也能解释了这么多银两是从何处而来的,不会惹人怀疑。
  但是杜岫对他们两个半点也不了解,就敢这么直接利用他们两个,也的确是够大胆。
  难怪几年过去,会能有如此成绩。
  顾峤啧啧称奇。
  跟两个人想得差不太多,从那人家请辞之后,杜岫就走上了从商的路。
  从一开始卖些街头的小物件,到后来盘下一间茶水铺子,再到之后——
  杜岫在那地方包揽了不少座酒楼,也算是富甲一方。
  那些从商的事情顾峤并不了解,商琅也没有细细地去讲,简单概括了一番之后就将话语转到了科举上面。
  杜岫从商之后,不仅是酒楼茶肆,也没放过书肆。
  自家有了书肆自然也方便翻阅,加上他天生的聪慧,院试乡试都是榜首。
  只不过杜岫从商之后似乎为人极其低调,许多人都只知道有一位“杜老板”,但却不知道乡试解元杜岫便是他。也就导致后来杜岫到了京都,都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真实的身份。
  “看样子,与我们先前所想的没有太多分别,”顾峤安静听完他说话,又给人斟了一盏茶,一边道,“不过在打理商铺之余还能来考科举,他的精力倒是旺盛得很。”
  “分明北地不是个推崇功名的地方,他若是一直从商,恐怕还不会局限于那一个小地方。”
  所谓富甲一方,杜岫的势力其实就只存在于那一个小县城当中,并没有向外发展。
  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他的科举而让了步。
  大桓的官员俸禄算不上多,只是律法并不禁士人从商,那些能称得上富贵的,大都是在京都有几间铺子的,像是周信孟端那等一心扑在朝事上的青年官员,最多也就是在这寸土寸金的京都买下间小屋子,哪里能富裕得起来?
  像杜岫这样弃商从士的简直是少之又少。
  而且就杜岫在北地发展的那个势头,若是再等上几年,把商铺开在大桓整个北方恐怕都不是问题。
  何苦要到这朝堂来。
  “自己给自己找罪受。”顾峤嘟嚷了一句。
  “这不是正合了阿峤的意?”商琅听他嘟嚷,笑道,“天下英才赴京来,杜岫虽有万金,却还要来京都参与春闱,加上本就是个奇才,也正好能为陛下所用,何必去纠结于此?”
  “诶,”顾峤听他这话,突发奇想,“先生说我要是让杜岫去做皇商,他会如何?”
  “如何,阿峤偏要让他体会一把这造化弄人的滋味么?”商琅失笑。
  杜岫进京科举,自然是为了入仕。若是顾峤因着他从商的事情让他成为皇商,依旧去做那些商贾之事,估计这位杜解元会直接在金銮殿上气得吐血三升。
  “想想而已,”顾峤懒声应道,“具体还要瞧一瞧,他在廷试上表现如何。再者,做皇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大桓跟南疆那边虽然往来密切,但却一直没有专人打理。”
  好么,北地的人,要将他遣到南疆去。
  由此可见帝王对杜岫有多不待见了。
  商琅无奈地摇了摇头,并没有反驳他。
  “说起南疆来,先前傅翎是不是说要寻个机会回京来着?”顾峤问道。
  今年傅小侯爷趁着齐尚入京述职,特地麻烦了齐知州给他带话,说今年若是有空,定然回京都当中瞧上一瞧。
  因为顾峤跟商琅这些年时常在外,先前傅翎并不知晓的时候,跑到京都来扑了个空,后来便没有再不打招呼跑过来,次次都要提前数月跟顾峤说,也都是挑着冬日两人留在京都过年的时候来,等到顾峤生辰过后才离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