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舟:“?”
明义则指着城内一座高高的酒楼,露出一个“你懂的”眼神。
李从舟:“……兴善寺山门酉时关闭,师兄记着别误了正事。”
明义拍拍他肩膀,转身没入人群里。
而站在原地的李从舟,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多亏师兄。
也省了他再找借口单独出来。
他们离开京城的这一个月里,四皇子凌予权还是如前世一般——为避纷争、自请来到西北,而襄平侯也被不明真相的皇帝诏命上京。
若按前世的时间推算,西戎王庭的内乱将会在未来半年内平息。
适时,荷娜王妃将会成为太后,联合八大翟王掌权,并迅速集结重兵反扑。
这回来西北,李从舟就是想借佛会之名探查,预下筹谋,以备来日。
避开大兴城内喧闹的人群,李从舟赁了马匹、直奔西北大营——
西戎内乱撤兵,朝廷沾沾自喜,以为大获全胜、竟然主动裁军,还美其名曰是精兵简政、减少冗兵冗费。
西北大营的二十万兵马被裁撤到不足十万、军费粮饷皆减半。
远远看过去,军营前的拒马老旧不堪、两个岗帐上打着厚厚的补丁,还有不少老马卧在马厩里,巡逻的士兵们也是垂头丧气、疲惫不堪。
皇后崩逝前,镇国将军徐振羽三次上书,直言西戎再次侵边是迟早的事,却被太子一党的御史弹劾,说他危言耸听,想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如今国丧当前,徐将军自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暗中生闷气。
附近几个村的百姓,对此也是苦不堪言——
那些被裁换的军人多数没有固定的居所,再加上找不到合适的事做,一群人闲散在外,没多久就形成了盗祸。
报官,地方上的官兵打不过这群曾经的正规军;告到西北大营,徐将军被减了军费、捉襟见肘,也根本无力剿匪。
将这一切看在眼中,李从舟心下了然,拍马返回大兴城,找了间书铺借用纸笔,以他这段时间学会的苗文给远在京城的乌影去了书信。
……
几个月后,京城。
一辆低调的马车驶入昌盛巷——
疫病之后,又逢国丧,官牙实在无奈,只能狠心将罗池山下的田庄又折了半价,算算价钱是二三百两。
而顾云秋这里,上个月的树苗、柴薪卖完后,刚好手头就积攒了四百二十两,他便带上点心,准备去京畿西郊买下一座田庄。
为防被人认出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顾云秋蒙面戴斗笠,稍做了一番乔装——
结果那官牙的耳朵并不好使,远远听他说话,没往孩童的方向上想,只当他是大户人家不好抛头露面的“小姐”。
听闻他们是想要买罗池山下的田庄,官牙态度热络,当即就带人骑马带他们去实地看。
路过和宁坊前阙楼时,登闻鼓院前正好有人击鼓鸣冤,高声嚷嚷着说本年春闱的主考官、御史台的外侍郎主持科考不公。
顾云秋一愣,将车帘挑开一道缝,远远看了一眼。
伸冤的似乎是一群人,为首敲鼓的是个穿着讲究的书生。他捏着鼓槌,对围拢过来的众人振振有词,说外侍郎监考舞弊、选人惟亲。
御史台的侍郎官副一品,分为内外两员。
内侍郎监察皇亲国戚、宫闱禁军以及京中官员,外侍郎则要对各州府的外官负责并查检驻守各地的武将。
顾云秋记得这个外侍郎,他在文皇后崩逝后,一直揪着舅舅几年前上的折子不放,说他是为一己私欲拥兵自重,更指摘徐家都不安好心。
因此,宁王私下在家骂过他好几回,说他是无耻小人,根本不懂西北战局,表面上是护着太子,其实在固执己见地害人。
——所以顾云秋记得他。
撇撇嘴放下帘子,顾云秋舒舒服服地靠回软枕上:
看来作恶自有天收,真是活该。
马车摇摇晃晃,很快到达了京畿西郊罗池山下。
官牙准备好的两处房产挨着,只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村子:
一个是靠近罗池山的陈家村,村长忙着帮村民打井没能赶到,只派了他十三岁的小儿子过来;一个是靠近大路的吴家村,村长倒是亲自来了。
两个庄子,顾云秋都下车分别细看了看:
陈家村的田庄依山傍水,庄中房屋才盖了五年、宽敞明亮,只是房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能用来耕种的田较少,而且大小错落、形状不规整。
吴家村的田庄交通便利,田地开阔方正,里面还新搭了瓜棚和马厩,但剩下盖房的空间就少,只有一间低矮的土坯房。
顾云秋看完后没有立刻决断,由着官牙几人跟在身后介绍。
那吴家村长要殷勤些,指了土坯房补充道:“您若嫌这屋子不好,我们村里年轻人多,都能叫来帮忙给您拆成空地的。”
相比之下,陈家村的少年就憨直些,问什么说什么,不问的时候就不说话、局促地站在一旁。
顾云秋不置可否,走出庄子看外围,发现两个田庄外都各自挨又挨着一处建筑:
田家村的田庄旁,是一个破旧的小院,院中正升着袅袅炊烟。
而吴家村的田庄旁,却是个外观装饰精美、灰瓦白墙的大合院,只是大门紧闭落锁,门上布满蛛网和灰尘。
“那两栋屋子是?”他问。
吴家村长一愣,没立刻回答。
倒是那陈家村的少年憨笑了下,挠挠头道:“是陈婆婆的豆腐坊。”
顾云秋又看那村长。
吴家村长偷偷看了眼官牙,最后只能说:“那……是我家。”
顾云秋挑挑眉,盯着这位村长看了半晌后心下了然,招招手让官牙过来,要定下陈家村那个庄子。
官牙一愣,还没说话,那吴家村长却先急了,“小姐您不再考虑考虑?!那破房子可是死过人的!”
死过人?
顾云秋的动作顿了顿,询问地看向官牙。
——买卖田宅房产,这些都是他们必须要向买主说明的事项。
“……那都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官牙尴尬地解释。
“五六年前也是死过人,”吴家村长不依不饶,“这样的房子住着多晦气,小姐你还是考虑考虑我们家的房子吧。”
说着,他又喋喋不休地介绍起他那个田庄多好多好。
顾云秋睨他一眼,转身走到那陈家村少年面前,温声询问道:“所以这庄子,当真死过人么?”
少年抿抿嘴,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可不是死过人,”吴家村长又凑过来,“还是凶杀呢,那疯妇拿着菜刀连捅了丈夫十八刀后自杀。小姐,不是我说,这样的房子可住不得。”
被他这样话赶话追着说,陈家村少年也终于急了:
“陈家姐姐才不是疯妇!”
吴家村长嗤了一声,“那是不是她杀了人?”
“明明是、明明是……”少年涨红了脸,瞪着那村长半天反驳不出个所以然,只能闷闷重复道:“反正她不是。”
看这情况,顾云秋便单独拉了少年走到一边,并警告那吴家村长不许靠过来:“到底怎么回事?”
陈家少年低下头,许久后才小声说出原委。
原来那田庄本是旁边豆腐坊陈婆婆一家盖起来的新房,陈婆婆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豆腐西施,丈夫是个小货郎,二人膝下止有一女。
婆婆不想女儿远嫁,家里的生意也要有人照顾,所以就给女儿招了个女婿入赘,房子也是专门盖给小两口的。
女婿是外乡人,头两年还孝敬老人、疼爱妻子,可当货郎在某次渡河时溺毙后,他就逐渐暴露了本性——好吃懒做、嗜酒成性。
有时发起性来,还会打老婆、打丈母娘。
陈家母女不堪其扰,想将他扫地出门,却又发现女儿怀了身孕。
女婿得知消息后跪下保证会改,可没几天,就又将准备给孩子的钱在赌坊输了个精光。
夫妻之间大吵一架,女婿恼羞成怒动手,陈家姑娘因此小产、从此再不能生育。
而女婿一听这个,更是变本加厉,说妻子不守妇道、不能延续香火。
村长为此到他们家中调解过几回,可惜收效甚微。
女婿照旧是一日到晚不着家,回家就是喝得醉醺醺地要钱。
陈家姑娘实在受不了,多次想过寻死,结果却在准备投的河边捡着个小女婴,看着可爱的孩子,她才终于重拾活下去的信念。
没想,孩子三岁时,那不着家的丈夫终于回来,看见陌生的女孩后,根本不信是妻子抱养的孩子,直嚷嚷着是女人不守妇道。
几回争吵后,他趁某次陈家姑娘陪母亲外出送豆腐,回家就掐死了那个女孩,一边掐还一边怪笑,说自己是在杀孽种。
陈家姑娘回来看见这个,哪受得住刺激,当场就寻了把菜刀捅了醉醺醺的男人十几下,然后反手一抹脖子结束了生命。
……
少年说完,还认真看着顾云秋重复了一次:
“陈姐姐她真的不是疯妇。”
顾云秋点点头,拍拍少年手背表示自己明白了,然后就转身回到官牙身边,还是坚持要陈家村这庄子。
吴家村长傻眼了:“不是,小姐,您……您没听清么?那屋子可是出过三条人命,我这房子多好啊——”
顾云秋凉凉瞥他一眼,只反问道:“既然这么好,那你自己怎么不去住呢?”
吴家村长愣住,哑口无言。
最后,顾云秋顺利地和那少年、官牙签了地契。
落款盖印时,他隐去了“顾”姓,只填上云秋二字。
反是那吴家村长买卖不成,怨毒地剜了他们一眼后,转身趁车夫不注意,狠狠踹了马车轮子两下——
第021章 (二合一)
官牙走后, 顾云秋将签好的房契贴身收好就准备离开。
天色不早,他出府大半日,王爷王妃也快从宫中回来了, 他再不回去他们该着急了。
反正房契已签下,有什么事可以明日再来。
而且今日他是低调成行, 身边连个护卫都没有,只有车夫和点心两个。本以为罗池山下的田庄是朝廷官牙买卖,里头不会有太多门道。
没想……
顾云秋摇摇头,吴家村的田庄看上去虽然田地平整、设施齐全, 但那瓜棚和马厩都明显是新建的, 没有一点住过人、使用过的痕迹。
而村长明明在旁边有房, 却大门落锁不去住。
可见那田庄, 定有很严重的暗病。
他又远远看了眼吴家村长那个空置的大宅, 招手叫来陈家村那少年。
少年被官牙带偏, 上来就闷头叫了他一声“贵人小姐”, 并目光澄澈地看向他:“您还有什么吩咐呀?”
“……”顾云秋噎了下,半晌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他指着远处村长那房子直接问:“那边是有什么问题吗?”
少年似乎没想到他会问这个,犹豫了一会儿低下头, 轻轻揪了揪衣摆,小声嘟哝道:“爹不让我背后说别人,也不要断人财路……”
“可庄子确实有暗病不是么?这不是背后议论, 而是据实相告。若有别人不知内情买下来, 不是受害被坑了么?”
听着这话,少年咬咬牙, 最终还是选择一吐为快。
几年前朝廷支持垦荒,愿在回填沼泽上认领田地的百姓, 都能根据田亩大小免除三到五年不等的赋税徭役。
吴家村长见利起意,仗着自己是村长,就划了一块十来亩的土地到名下,花大价钱盖了那间大道旁的四合院。
本想占地势开个野店酒肆赚钱、还能免赋税,结果那一片回填的土地返潮得厉害,盖起来的房子大量渗水、霉味很重,根本住不了人。
村长吃了大亏,忍不住去找官牙理论,却被对方倒打一耙,说他占用朝廷划拨的田地钻营野店、无凭卖酒,反罚了他十来两银子。
秋末算税时,更重新丈量了其名下的田地牲畜,将那一片荒田也重新计入应纳田赋中,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22/265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