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看见我的小被子了吗?(近代现代)——酥薄月

时间:2023-12-04 09:25:34  作者:酥薄月
  ……
  这个暑假,萧苏寒对于读书和运动有了新的认知。
  他清晰地认识到:读书是这个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原来不喜欢的菜其实可以不吃,只要在其他食物里补回同样分量的营养,他还是可以健健康康的发育长大。
  8月迎来奥运,萧苏寒第一次在电视上接触到了击剑。
  有位中国选手在赛场上获得了一枚铜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拿到奖牌是我比赛前的目标,本应该知足,可看到其他选手生披国旗领奖时,我才明白自己的遗憾是什么,我其实可以更进一步的……
  萧苏寒几l乎是在一瞬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爸爸妈妈,我也要学击剑!”
  萧爸爸萧妈妈从来不会阻止孩子的主动学习,更不会打击他的兴趣,一家三口连夜开始了解这项运动,搜索B市大大小小的击剑俱乐部,斟酌萧苏寒去哪里学习会比较好。
  这一晚,萧苏寒抱着那个小马驹玩偶激动得睡不着!
  他想:击剑服也是这样的颜色,白白的,又灰灰的,有时候看灰扑扑的、有时候看又亮晶晶的。虽然自己才和秋时雨见过两面,但萧苏寒却能十分清晰地感觉到对方的羡慕,他羡慕自己的健康体魄和优越身高,那种羡慕是单纯的喜欢,而不掺杂一丝一毫的嫉妒。
  “秋时雨,我想,你一定会支持我学习击剑的……”
  隔着2200公里的距离,两个男孩儿想起远方的朋友。
  梦中的秋时雨看到了宁湖公园胖乎乎的锦鲤,一旁的萧苏寒好像又长高了,兴奋得手舞足蹈,告诉他:现在我也会用老面包召唤它们啦!
 
 
第89章 番外三
  一个家庭想要举家搬迁,彻底换一个城市工作、学习,做定居式的生活,不是光动动嘴就能做到的。
  从萌生想法、付诸实践到彻底落实,秋家用了整整一年。
  而这一年的时间里,秋时雨填好了底子、开始迅速追赶进度的同时,展露了他在数学、计算机上的强大天赋!
  或许有父母基因里带来的优势和一些耳目濡染。
  可除此之外,秋时雨在学习上的自主、自控能力也让父母惊讶不已,甚至一度震惊……
  这更让秋爸爸秋妈妈肯定搬家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在G市,秋时雨一定能上G市最好的学校。
  但在B市,他却有可能上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
  其中差距,秋爸爸秋妈妈作为过来人再清楚不过了!
  秋时雨是个不怕困难的孩子,他甚至很享受征服的过程。
  或许别人会说“B市的教育环境太紧张了”、“B市那可是内卷地狱”,可从长远角度来看,又不得不承认:首都的资源具有举国之力得来的优势。秋时雨这样的天赋想要得到更好的施展,他就该来到这片最肥沃、也最具竞争力的土壤生长!
  又是一年夏天,秋时雨和父母再次来到B市。
  这次过来,他们将留在B市定居。
  “我知道,妈妈,定居的意思,是我们一家三口要在B市生活,爸爸妈妈在这里上班,我在这里上学……”
  但起初的兴奋劲儿过去之后,秋时雨又恹恹的开始想家。
  “奶奶……奶奶煲汤给我喝。”
  “秋鸿霁一定会把我花园里的秋千拆了。”
  “妈妈,我们过年的时候能早点回家去吗?”
  他不习惯京腔、京片子,也说不来本地味儿的普通话。
  但秋时雨并不觉得自卑。
  他只是不太乐意去模仿,以达到同化口音的目的。
  去办公室给班主任送作业时,被调侃“这孩子适应很快,就是有些不爱说话”,其他任课老师也对秋时雨印象深刻,开玩笑道:“你们不努力呀,不然人家说话那腔调怎么掰不过来?”
  秋时雨却直接表示:“我之前在G市上学,大家讲普通话的同时,还会讲粤语的。”
  后半句话,他也直接用粤语说出来。
  老师们被他噎了个正着,似乎是感觉到了小朋友微妙的委屈,随即又笑了:“B市话和普通话太像了,不过,有一门算一门,你以后就会三种语言啦!”
  秋时雨抿抿唇,勉强认可了“三种语言”的说法。
  新同学还算好相处,也许因为上的是附属小学的关系,他们的父母长辈有些还是秋爸爸的校友同事,大家很快给转校生秋时雨取了个昵称:阿秋。
  因为开学那天下雨,秋时雨在自我介绍时打了个小喷嚏。
  “阿秋,扑gai真的是骂人的话吗?”
  秋时雨真诚地点头:“对啊,所以不要讲。”
  “阿秋,他们说你数学学到初中了是真的吗?”
  秋时雨起初还很有耐心去一一解释,直到事情越传越离谱,真有老师喊他去参加数学竞赛……好吧,这些竞赛题目还是有些意思,学着学着,秋时雨就被数学老师允许可以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
  这是他一个人拥有的特权。
  数学课代表拿不准的题,也只相信秋时雨的答案。
  ……
  等秋时雨自认彻底适应B市的生活,已经是三年后了。
  他成了一名六年级学生,一名没有升学压力的六年级生。
  偶尔,也会想起几年前遇到的苏寒哥哥……
  起初来到B市后,秋时雨几乎每个周末都去宁湖公园转悠,可却再也没有见到过萧苏寒。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要不把压岁钱拿出来登报找人好了!但冷静之后,秋时雨又会释然,他反思自己的冲动后,也会自我安慰:
  萍水相逢的缘分,自己记得就好了。
  就像妈妈说“阿雨小时候特别怕生”,可秋时雨的印象里,他愿意对着每个人伸手要抱自己的人笑,怎么可能怕生呢……
  记忆是有偏差的,越是久远的记忆,越会忘记。
  毕竟萧苏寒也该六年级了,假设他的日常生活十分忙碌,作业那么多、课外还有别的要学,说不定早已忘记在宁湖公园有过两面之缘的小朋友了。
  *
  六年级的暑假,秋时雨又一次感受到离别的伤感。
  哪怕是附小,一个班的同学里只有一部分能够直升到附属初中部,有的考不上附中只能去其他中学读书,有的甚至被家里安排早早的去国外读书。
  虽然他三年级才转来,但三年相处面临分别也难免不舍。
  在这个男女意识逐渐觉醒、青春期初初萌动的夏天,秋时雨的“桃花”开始绽放。
  那几个知道自己留不下来的女孩子像是完成什么遗憾似的,请他写同学录、合影,交换社交账号,甚至还会借着校园广播台的点歌,大胆地表达心情。
  班上不乏起哄凑热闹的,可每次秋时雨都会主动解围。
  在一群打打闹闹、顽皮浮躁的男孩子里,他这样的存在的确很特殊。
  以至于秋妈妈去开家长会时,真有家长抱着“青梅竹马好培养感情”的心思过来试探,嘴上说着父母的情况彼此互通、小孩儿又在同一成长轨道,将来有什么情况好交流经验,实则看秋时雨的眼神像是在打量小女婿……
  “男孩子的心智成熟地早,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儿。”
  秋妈妈忧心忡忡,但秋爸爸却很放心:“孩子像我!”
  “像你什么?”
  秋爸爸一时还真说不上来!
  反正,就是一种对待感情郑重、珍视的态度。
  换做别人在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段,指不定就真被撩拨着谈起来了!
  但这其实也很平常,因为不同的个体对于感情的控制力是不同的,再加上这个年纪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虚荣心,相关观念也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当被异性追捧爱慕时,难免浮躁、蠢蠢欲动。
  但秋时雨似乎有一种很清晰的识别能力。
  秋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家庭会议,关于家长会时老师提出的早恋这个话题,他和爸爸妈妈开诚布公地谈过:“我不清楚自己将来是否需要恋爱,反正现阶段是不需要的!”
  说到这里,秋爸爸秋妈妈不约而同地笑了。
  可秋时雨继续说道:“但如果有一天我也喜欢一个人,那我会做好准备,再去迎接一段感情。”
  自此之后,秋家家长彻底对他们的孩子放心。
  谁不好好搞学习早恋,都不可能是秋时雨。
  他答应的事情,从小到大就没有反悔过……
  *
  六年级的暑假,秋时雨也在外面上课。
  他偶尔会转回小时候去过的少年宫,那里如今拆了又建,成了以市图书馆为核的文化体育中心,已经和小时候所见的模样截然不同了。
  相比之下,宁湖公园倒还是老样子。
  沙画摊还支在湖边大柳树那儿,湖里的大胖锦鲤一听动静就浮出水面;西门外面那家茶餐厅也还在开,备受孩子们欢迎的欧记面包却关闭了……
  秋时雨和朋友说起他小时候的事情,对方笑得乐不可支!
  “哎呀,多半是那哥们儿客气,怕你伤心。”
  小孩子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像秋时雨这样的才是少数。
  他还劝秋时雨也摘下滤镜:“你呀,就是容易当真。你也说了,人家小学一年级暑假就要学两三样东西,那这个家庭多半对他是要求很高的,开学一忙起来哪有时间再想这些有的没的?要我说,但凡你是个小姑娘家,人说不定真的一直惦记你~”
  说到这儿,多少有点调侃的成分了。
  但秋时雨也没生气,他反而点头表示赞成:“也对。”
  不过,还是有些遗憾吧。
  其实他心里是很羡慕苏寒哥哥的……
  绕过文化中心,后面连着一个卧倒式的菱形建筑。
  朋友告诉秋时雨:“那里是去年冬天建成的击剑馆,同时也承办赛事。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咱们B市自打上届奥运会之后开始流行击剑了,但这不比好上手的运动,要硬件要天赋的同时还要钱,当做兴趣还行、真要认真往这方面发展的话,没点儿家底还是别搞了,搞了也搞不过专业的。”
  论内卷,还是B市人自己更会卷!
  在国外,家长们为了孩子能申请名校、提高竞争力,让他们学习各种非典型流行运动时,B市也已经有一批“觉醒”的家长和孩子走上了新的赛道。
  秋时雨好奇地问:“让不让人进去看看?”
  “星期天是对外开放日,下午6点之前都能参观。”
  ……
  星期天那天,秋时雨一个人去了文体中心。
  他怀着一种冥冥之中十分微妙的预兆,在击剑馆门口值班室填写了来访表,神使鬼差地落笔:【A大附小六年4班-秋时雨】。
  除了不能参观的地方,整个击剑馆都设有对外通道。
  秋时雨顺着指示牌慢慢走,从二楼拱桥玻璃通道看到了内部:那里有一批长得高挑修长的孩子、不,准确说,是少年!他们正在进行队内的比拼。
  在一众击剑服之中,秋时雨凭直觉锁定了其中一个人。
  很难说,这种直觉到底来自于什么。
  但那个人的背影的确有些像萧苏寒。
  时隔几年,秋时雨都快要记不清对方的样子了,他猜对方应该和照片里长得不太一样了,却又下意识地认定了这道背影,并在一群少年里持续地关注了人家好一会儿……
  好吧。
  说到底还是有些遗憾。
  又呆呆地看了一会儿之后,秋时雨这才疲惫地眨了眨眼,一边算着爸爸妈妈回家的时间,转身出了玻璃通道、继而离开击剑馆。
  半个小时后,吵吵嚷嚷的U12更衣室里,大家正在讨论本周的公开日访客!
  “就那小身板儿,来个10岁的都能搞定他。”
  “人家就不能单纯来看看?”
  “拜托,那一看就是萧苏寒这样的小学生!”
  被点到的唯一一位小学生立刻站起来,用身高压制队友。
  “好吧,我不说你了,你是准初中生行了吧?”
  ……
  萧苏寒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冲了澡、换了衣服,他心不在焉的擦头发。
  想着击剑馆今天那位访客,心情其实不太平静。
  真不是他自作多情,自打萧苏寒从U12比赛夺冠扬名起,击剑馆隔段时间就有家长或者孩子趁着对外开放日过来看他。
  有的是单纯崇拜,有的则是看情况,打算“入行”。
  但今天那种情形,萧苏寒觉得哪一种都不是:那种目光不是评估比较,更不是掺杂诸如“也就这样,我家孩子也能行”之类的嫉妒情绪。仅仅只是一种平静的观察,就像是看一幅画、一只猫猫狗狗,又或者是一张报纸……
  抱着不确定的心情,萧苏寒临走前去了一趟保安室。
  “叔,访客本是每个人都登记吗?”
  保安点点头:“当然都得登记,这是规章制度!”
  萧苏寒又问:“那我能看看今天的吗?”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保安找出访客本直接翻到最新一页,说道:“喏,都在这儿了,看完了给我放回到抽屉里就行!”
  萧苏寒两手接过,眼睛立刻黏了上去——
  他甚至不敢跳着字看,从登记日的7月23日开始看,往下第一列是上午10点半,H市市队教练过来参观交流;第二列是中午11点,一个队员的奶奶过来送蛋糕,因为他今天恰好过13岁生日。
  萧苏寒急得忍不住抓紧文件夹的边缘!
  第三列,下午2点,Y区二小体育队过来参观。
  第四列,下午2点半,一位周女士带着她7岁的儿子过来参观、咨询,离开时间是半个小时之后。这个结果,显然是不太乐观的。
  ……
  直到最后,下午5点半。
  这一栏后,清晰而端正在字迹写着:A大附小六年4班-秋时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