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永健看着顾知朝指导工人,一点都没有手忙脚乱的学徒模样,嗤笑了一声。
“也就是换了一台杀菌锅,根本没做什么,良品率怎么可能提升。”
狄永健身边的两个跟班也跟着附和。
“我倒要看看这批罐头的良品率到底有多少。”
狄永健挑了挑眉,他可是专门问了相关的专家,专家说要将排骨罐头的良品率提升,非常困难,需要将生产线各个环节进行调试,没个几个月的时间,连问题都找不出来。
顾知朝今天刚来,只是换了一台杀菌锅,就想要提升良品率,这种做法在他看来和愣头青没什么区别。
狄永健与其说准备看这批罐头的良品率有多少,不如说他想要看顾知朝和刘继军的笑话!
第六十章 良品率(一更)
“这批排骨罐头良品率过80%了!”
工人很快就将结果统计出来了。
听到这个结果,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80%?80%!”
饶是刘继军已经做好准备,知道良品率会提升,但是在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被震惊到了。
他原本以为刚换机器第一次调试能够提升个5%,良品率能够过75%,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结果现在直接给他蹦到了80%,大及格线都过了,直接一步到位!
“怎么可能!”
狄永健整个人都呆住了,他后退了两步,下意识反驳,“肯定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让他给撞上了。”
“怎么可能?”
顾知朝微微皱眉,和狄永健一样的反应,不太相信这个结果。
只是狄永健的不可能是指80%太高了,而顾知朝的80%则是太低了。
别看顾知朝给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轻轻松松就解决了排骨罐头突角的问题。
但是要知道这些解决办法那是通过多次实验调试,多次计算,才得出的办法。
顾知朝提出的方法至少领先了国内排骨罐头技术生产水平十年,结果良品率只达到80%,他当然会觉得低了。
“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顾知朝没理会其他人的反应,上前查看情况。
“顾专家,我的问题,刚才排气没有排干净。”
林自力见顾知朝来检查,瞪了一眼带的徒弟,主动站出来认错了。
林自力带着两个徒弟安装机器,顾知朝在一旁做指导。
只是他那两个徒弟看顾知朝年纪小,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上,对顾知朝的叮嘱也当做耳旁风,没有尽心去做。
这就导致排气的没有排干净,等到林自力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没办法挽救了。
原本林自力以为这次肯定得出问题,结果谁知道,良品率在他们出错的情况下依旧有80%。
“小心一点。”
顾知朝倒也没有责备,只是叮嘱了一句,然后再等下一批结果出来。
两个徒弟见到了结果,不敢再轻视顾知朝,加上还有林自力这个师傅盯着,尽心尽力地开始操作机器。
“知朝,刚才是出错了?”
刘继军来到顾知朝身边,愕然问道。
出错了良品率都有80%?
“嗯,刚才操作不规范,排气没有排干净,锅里面压力差比较大。”顾知朝微微点了点头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要是操作规范,这良品率还能再提高?!”
刘继军心脏砰砰地跳动起来,紧张地看着顾知朝问道。
“按理来说是可以提高的。”
顾知朝点了点头,说的比较保守,“但是具体能提高多少,还得等结果出来。”
理论上是至少有90%的良品率,高的话能有95%,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理论只能代表一个理想化数值。
刘继军现在已经没有心思搭理一旁的狄永健了,一双眼睛放光一样地盯着机器,等着最后的结果。
“书记,这个小子,不对,是专家,好像有两把刷子?”
黄胜德回过神来,凑在狄永健耳边,提醒道。
“要你在这废话!”
狄永健面色阴沉,刚才顾知朝和刘继军的话他全部都听在耳里,哪里还不知道排骨罐头良品率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可不是已经解决了,工人操作不规范出差错的情况下,都能达到80%的良品率,不出错只会更高!
他原本见顾知朝年纪小,所以轻视他,结果转头就被顾知朝用事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整个人臊得慌。
好在这会顾知朝等人的心思都在杀菌锅上,根本没人留意他。
“你在这等着。”
狄永健让黄胜德留在这里结果,自己则带着另外一个跟班灰溜溜地离开了。
显然他也清楚,等到下一批罐头的良品率结果出来,刘继军回过神来肯定会狠狠地嘲讽他。
所以他趁着刘继军他们的心思都还在工作上的时候,脚底抹油,直接开溜了。
不得不说,狄永健这家伙还真是挺孬种的。
“良品率统计出来了……”
林自力看着上面的数值,又抬头看向了顾知朝,张了张嘴巴,结果愣是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多少,你倒是快说啊!真是急死个人!”
刘继军是个急性子,冲上前,将统计本抢了过来,在看到上面数值的时候,他的反应和林自力一样。
“92%!”
刘继军脸颊憋得通红,半晌才将这个数字从嗓子眼里面挤了出来。
连普通罐头的良品率都未必能够达到这个数值,结果排骨罐头的良品率竟然达到了!
“92%吗?”
顾知朝听到结果,这才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顾知朝的底线是85%,满意值是90%,如今能有这个结果,他自然满意了。
生产线在继续,杀菌锅依旧在投入工作。
一批又一批的排骨罐头被运送出来,这些排骨罐头的良品率能够平稳超过90%,稳定在90%-92%之间。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良品率,那就只能从预煮等其他环节的生产线来解决问题了。
只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顾知朝这个理论专家不行,需要真正的专家计算数值,精准调试。
不过看刘继军现在这兴奋的模样,显然他是不准备进一步提升良品率了。
毕竟工厂需要发放福利,这良品率太高,到时候没次品发福利也是个烦恼。
“知朝,要不你帮忙去其他的生产线看看?有什么问题你指出来,帮忙改进改进?”刘继军看向了顾知朝请求道。
虽然说排骨罐头的良品率刘继军不准备继续提升了,但厂里不是还有其他生产线吗?
这些生产线也多多少少有些问题。
如今有顾知朝这么个专家在这里,不找专家解决问题,那不是浪费宝贵资源吗?
“大舅,不是我不想帮你,只是我只看过一些书籍,懂得一些理论知识,实际调试的话,我是完全没有经验的,得请有经验的专家来才行。”
顾知朝摇了摇头,没有答应。
不是他不愿意帮助刘继军,而是他真要出手,那就是害了刘继军。
顾知朝懂得一些理论知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让他上手,他是没这个能力的。
今天这个杀菌锅比较简单,只要将机器安装上,然后按照规定使用就好了。
这些步骤让老师傅就可以操作了。
但是其他生产线不同,光是预煮这一个环节调试问题,就得要专业人员计算调试,这不是老师傅和只懂得理论知识的顾知朝能够做的。
“大舅,我可以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交给你,然后你请专家过来,让他们帮忙调试。”顾知朝想了想说道。
“专家一个个都调子很高,哪里愿意来咱们这个小县城。”
刘继军从排骨罐头的良品率中冷静下来。
他刚才是有些太激动且想当然了,生产线的机器很精密复杂,顾知朝就算太聪明,他也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机器,让他直接上手调试,是他有些太想当然了。
“大舅,现在咱们厂里排骨罐头的良品率放在全国肉联厂中,算是什么水平。”顾知朝问道。
“嗯?”
刘继军见顾知朝突然转变话题,愣了愣,才回应道:“我听说85%就已经可以达到优秀了,90%以上的我好像还没听过。”
“这也就是说,咱们厂里排骨罐头的良品率属于国内的头一份。”
顾知朝笑了笑问道:“那大舅你说,这个消息传出去,那些专家会不会好奇咱们是怎么达到的?会不会过来看看?”
但凡是那种认真钻研的专家,他们肯定会过来考察原因的。
顾知朝自己是科研人员,他很懂科研人员的心思。
为什么那么多科研人员全世界各地飞去听讲座,就是为了第一时间能够掌控到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顾知朝这是准备用排骨罐头的良品率作为鱼饵去钓那些有求知渴望的专家。
“知朝,还是你这脑子好使!”
刘继军恍然大悟,拍了拍顾知朝肩膀,激动地说道。
这专家过来看排骨罐头生产线,到时候再请他们帮忙看看其他生产线的问题,那不是水到渠成的嘛!
“大舅,我写份关于提升排骨罐头良品率的论文,先用这篇论文吸引那些专家过来,然后再将之看的和肉联厂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出来,到时候大舅你将这些资料交给专家们,他们一边研究资料,一边帮你解决厂里的问题。”
顾知朝条理分明,很快就替刘继军做好了后续的安排。
“好好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刘继军现在对顾知朝是言听计从,对他的话哪有不同意的。
“只是,这样的话,知朝你太辛苦了。”
刘继军反应过来,顾知朝现在可还在帮刘宏斌翻译抄写书籍,现在又要替他整理肉联厂的资料,这工作量未免也太大了。
刘继军看着顾知朝那颗脑子,这可是过目不忘,看过很多先进资料的宝贵脑子,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他可负责不起啊。
第六十一章 食堂(二更)
“不辛苦,我先将排骨罐头的论文写出来,其他的资料可以慢慢写着,总归专家过来也需要时间的。”
顾知朝摇了摇头,他脑海里的那些资料放着也是浪费,只有拿出来才算是物得其用。
而且眼下这种程度的工作量,对于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当初顾知朝读大学的时候,那可是被导师和学长学姐们们当成牲口在使用,如今只是查查资料什么的,简直就是小儿科。
“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不着急,慢慢来就好,身体最重要。”
虽然说顾知朝不认为辛苦,但是刘继军却不这么认为,一边叮嘱顾知朝,一边琢磨着给顾知朝补补身体,别真累坏他了。
忙活了一上午,刘继军带着顾知朝去吃食堂吃午饭。
食堂也算是肉联厂的福利之一,因为食堂的肉菜不需要肉票。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肉联厂的工人是少数不愁肉,不缺油水的人群。
食堂菜色在这个时代看来是非常丰富的,主食有米饭和白皮面。
虽然安县地处南方,以米饭为主食,但是偶尔也是会吃面条的。
三两粮票加上八分钱,就能有很大一碗面,相当于现在的半斤,再加三毛钱,就能有一块一寸宽二寸长的烧肉、两个炸丸子以及一大勺冬瓜排骨汤。
米饭也很便宜,三两粮票加上八分钱,就能装上整整一饭盒的干饭,虽然不是精白米,但是这个价钱也很实惠了。
除了主食,另外还有三个菜,烧肉、炸丸子、大白菜以及一个冬瓜排骨汤。
今天顾知朝来的比较巧,吃的都是纯肉,只有一个汤是带骨肉,放在平日里,虽然也吃肉,但是内脏和排骨吃的是比较多的,一个月顶多就只有那么一两天是吃纯肉。
工人们的工资也挺高的,一级工一个月有33块8,二级工有38块五,就连学徒工,每个月也有23块,另外还有5-10块的补助。
除了工资还有各种福利,加上厂里还分房子,一个工人养活一家两三口人是没问题的,再节省一点,四五口人也不是不可以。
肉联厂的工人幸福度总体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刘继军带着顾知朝来到食堂的时候,林萍已经拿着饭盒打好了饭菜,这会占了位置,正等着他们。
新来专家将排骨罐头良品率提升到90%以上的消息,经过一个上午已经在工厂里面传播开了。
刘继军带着顾知朝来到食堂,立刻就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这就是专家?这么年轻?”
“这专家长得真俊,比那电影里的男演员还俊!”
“专家是哪里人啊,结婚了没?”
……
一群人盯着顾知朝议论来了,有和林萍熟识的都靠过来和她打听情况了。
主要是想打听顾知朝结没结婚。
年轻长得俊又有本事的专家,妥妥的金龟婿,在场不少妇女都想做顾知朝的丈母娘。
“别想了,我家知朝才十五岁,之后还要去读大学,不会那么早结婚的。”
林萍打发走了打听八卦的人,起身提醒刘继军和顾知朝,让他们过来。
“你舅妈在那边。”
刘继军看见林萍,带着顾知朝走了过去。
“知朝,忙了一上午,饿了吧,快吃饭,今天厂里吃烧肉,舅妈给你打了两块。”
林萍将饭盒交给顾知朝,一共两盒,一盒满满当当的白米饭,上面浇了烧肉的汤汁,闻着有一股浓浓的肉香。
另外还有一盒是菜,里面有四个婴儿拳头大的汆丸子,两块厚厚的烧肉,还有半盒白菜。
林萍知道顾知朝胃口大,他又在长身体期间,所以特意给他打了两份饭菜。
至于冬瓜排骨汤,因为没有饭盒装了,所以林萍找厨房借了碗,装了一碗,放在桌上。
34/188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