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这会儿见太子态度温和,更加放心了。想着以后太子若能继位,百越的日子必然会越发好过。
  以往总听楚人说秦王冷面无情,他们见后觉得有点道理。难免因此担忧,好在秦王还有个好说话的儿子。
  ——铁血君王为何都爱培养个仁德一点的继承人,不就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候给旁人一点未来的希望吗?
  扶苏早就习惯和父亲打配合了,他们父子二人一冷一热,正好拿捏淳朴的百越人。
  扶苏刻意温声安慰道:
  “诸位不必紧张。我大秦以法治国,只是看起来严肃一些,实则最讲道理不过。”
  岭南往年和楚人接触得多了,总听楚人抹黑大秦。仿佛秦人个个不近人情,不如他们楚人温和重礼。
  这一点使者缭也反复强调过。
  各国都宣扬自己是礼仪之邦,很多时候律法要为这些人情世故让路。百越的社会环境比较原始,礼仪在他们看来很多时候都是吃饱了饭撑的。
  但他们会为了充面子去主动学习中原礼仪,不高兴了又会干脆仗着自己是蛮夷不和你讲道理。行为似乎十分矛盾,其实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自尊。
  学习中原礼仪,是不想让人看不起。不讲道理,是发现自己已经被看不起了,干脆破罐子破摔。
  中原人总说百越不通教化,实际上是自己先用有色眼镜去看人了。被人家敏锐发现之后,人家当然不给你好脸色,也不听你废话。
  然后他们试图教化百越时就频频受挫,分明是自己先流露出不屑的,却要说是人家不服管教。
  现在大秦首先给了他们想要的尊重,然后扶苏和缭再给百越灌输“秦国只按律法行事”的新标准。
  律法是死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只要订立律法的人不故意夹带私货,就不会歧视所谓的蛮夷。
  先让百越人意识到律法这个社会准则的优越性,他们才会愿意接受它。
  事实上这样潜移默化的说服,缭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
  各部落本身都有自己的规矩,这也是律法的一种早期表现形式。秦律虽然和它们多有不同,却万变不离其宗,能让百越人感受到熟悉和亲切。
  反倒是远超如今部落水平的中原礼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两方对比之下,百越自然觉得秦人比楚人讨喜。
  扶苏今日再次强调法治,就是在佐证缭的话,告诉百越首领那些不是缭为了忽悠他们而乱说的。
  谈判之前先拉近彼此的距离,并展示秦国和百越合作后的美好前景。为了一举拿下百越,扶苏算是下足功夫了。
  百越首领自然能感受得到,气氛顿时融洽起来。
  于是开始进入正题。
  百越想要秦国的先进技术,想要秦人帮助百越尽快发展起来,跟上中原的步伐。还想要充足的药物等必需品的补给,让百越摆脱目前的窘境。
  一条条列出来好像很贪心,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治下的百越人日子能好过起来。对秦国来说要求根本就不算高,都是一些非常淳朴的条件。
  百越甚至都不知道中原地区还有更高层次的好东西,比如官学这种能跨越阶级的晋升渠道。
  他们要的东西,大秦都是要给六国的。而为了安抚六国,大秦还要出更多好处,那边才叫真的贪婪。
  百越首领对于阶级跨越没什么概念,他们也没有应该为部落里的普通人争取权力的觉悟。
  政治方面,他们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这些首领能不能继续当首领,而且不会受太多掣肘。要是被秦国招揽之后他们自己丢了权力,或者空有名头、无法自己做主,那他们肯定不干。
  这一点秦国同样可以满足。
  让这些首领担任基层秦吏就好了,比如之前说过的让他们当里正、亭长、乡老什么的。
  本质上还是他们在管理百越人,只不过安了个秦吏的名头,要根据秦法办事。而且上面会多一些长官,需要他们配合工作。
  秦国一开始并不会直接干涉下面这些百越出身的秦吏,而是潜移默化地侵入百越社会。等得到足够多的信任和爱戴之后,再插手不迟。
  百越首领们大多人到中年了,因为常年缺衣少食、医疗也不行,目测活不了几年。等这批人换届,秦官的行动会更加顺利。
  要知道在部落制的地区,首领甚至都不一定是世袭的。
  如果首领威望高、他们的后代也争气的话,继任会比较顺利。但是倘若部落里有更厉害的人、首领的后代却能力不足,被顶替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哪怕他们从首领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吏,也是一个道理。
  刚开始应该只是在部落里推选出新的秦吏,而不是考核出一个。但是想要当好秦吏肯定得认真学秦律,光有能力可以服众是不行的。
  届时部落中人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到下一届秦吏的选拔,就会自然而然采取考核制。
  他们学秦律学得越多,对秦国的认同感就会越深。
  文化入侵才是收服一个地区的最佳方式。
  昨日扶苏等人讨论出来的就是第一次谈判可以答应很多生活条件上的要求,但是秦吏这个暂时不能松口。
  这是个很重要的点,需要拉扯一段时间才好答应。否则轻易应下来,会显得秦国太好说话。
  等同意之后,再借口教化百越提出可以无偿给他们开设官学。百越哪里知道官学是为了把新生代百越人教导成秦人的,只会以为这个真的是福利。
  后续秦吏之位由谁接任,则是作为百越心理预期中最高的那一环。在百越以为很难谈下来的时候,最后松口同意。
  整个谈判流程都有非常清晰的规划,什么时候能答应什么,全部都探讨过。
  秦王车架会在江陵县停留一个月,这一个月就是拿来和百越扯皮的。
  李斯无师自通了谈生意的技巧。
  他对百越首领说道:
  “百越并入大秦,肯定要按照大秦的律法行事。”
  首领们看过律法,神色为难:
  “秦律太过严格,我们恐怕很难全部遵守。”
  百越的识字率少得可怜,没上过学的他们连背诵律法都困难,更别提遵守了。
  缭也帮着说好话,证实此言非虚。扶苏态度摇摆,一时说百越也有自己的难处,一时说可秦律也不好轻易修改。
  首领们一听“修改”二字,顿时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啊,还可以修改,说不定能劝动秦人改一改律法呢?
  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便是如此。
  光是律法这一条,众人就足足拉锯了十天。十天里,双方几乎是在一条条地掰扯哪些律法是百越可以接受的,哪些接受不了。
  李斯趁机了解了一番百越人的诉求,把他之前写的百越秦律又修改了一番。部分地方之前定得严了,部分地方则是定得太松。
  果然,有些事情还是得和当地人聊过才清楚。光听商队带来的消息转述,还是会有缺漏之处。
  百越首领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新律是本身就有的,根本不是他们现场掰扯出来的。
  但和李斯的你来我往确实给首领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觉得连李斯这么难说话的相国他们都搞定了,这次收获颇丰。
  之前他们还担忧过真的要按照原版的秦律治理百越,现在的局面已经比预计的要好很多了。
  等一个月的谈判期结束,秦国和百越大致达成了共识。
  淳朴的首领们被秦人的一套组合拳牵着鼻子走了一个月,完全没意识到不对。看着缭替他们一条条写下的许诺,越看越满意。
  这次来找秦王商讨的目的超额完成,不仅拿到了最高预期,秦国还主动表示会为他们开启教育,真是意外之喜。
  美中不足的是关于岭南和秦国之间的道路修缮,秦王还没有给一个准话。
  一开始百越想的是修个陆路就够了,能让百越人更方便地与外界往来,不再与世隔绝。
  但是在江陵县待了这么久,他们算是见识到水运的厉害了。江陵位于长江边上,来往船只非常多,是水运的重要枢纽。
  江陵往下游走一段就会抵达洞庭湖附近,那里有长江和湘江的交汇点。自湘水南下,走到最南端,会进入长沙郡和岭南的边界之地。
  那边有一段分支的水域往西大约一百里(秦里)的位置,就是离水的最北端了。
  离水往南和珠江汇合,珠江则东西横穿了岭南。包括云南、广西和广东,最后在广州入海。
  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开凿人工运河的话,可以联通两段水系。
  这样一来,秦人可以从长江顺湘水而下,过灵渠进入离水,再往南进入珠江。之后往东抵达广东,往西抵达广西和云南。
  为什么灵渠是备受赞誉的人造运河?就是因为它直接把独立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为了一体。
  百越首领在使者缭的提点下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就是万分心动。
  能走水路谁还翻山越岭啊?直接坐船就能进入中原腹地,这不比什么都强?
  但是秦王好像不愿意开凿运河。
  也是,这么长一段河,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凿出来。换了他们,他们估计也不愿意,这是百越想要的又不是秦国想要的。
  百越首领跟随秦王队伍换船上了停靠在长江中的大舟,秦王说要和另一处的百越部落一起谈好,再统一收复百越。
  路上,首领们就开始绞尽脑汁想该怎么说服秦王答应帮他们开凿运河。
  其中一个首领说:
  “运河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东西,商队那边也说了,有了运河以后就能有更多的好物送来百越贩卖了。”
  另一个首领说:
  “这个道理我当然懂,但秦王不同意,我有什么办法?”
  第三个首领想了想:
  “如果运河对大秦也有好处,大秦肯定就愿意开凿了。”
  “能有什么好处?秦人走陆路也能走,他们那个马车很好用,没必要再挖个河。”
  “其实太子殿下应该是会同意的吧?商队是他的人,他必然想让行商更方便些。”
  “太子又不能做秦王的主。”
  他们商讨了好几日,想要找出灵渠对大秦的益处。能不能打动秦王,就看这个了。
  三人担忧万一等东南百越和秦国谈好了条件,他们还没想到说辞,这件事就会打水漂。所以一有空就扎堆思考,根本没时间欣赏沿岸风景。
  秦王父子倒是悠闲。
  扶苏不晕船,坐船比在坐车舒服多了,整日里就爱在甲板等视野好的地方待着。
  倘若秦王发现太子不见了,看一看栏杆边上准能找到人。
  前几日扶苏还处在适应的阶段,没有到处浪,顶多这里看看哪里看看。
  后面他就开始乱窜了,有一回窜到了膳房看见鲜鱼,便问这鱼是怎么捞上来了。之后来了兴致非要钓鱼,不过试了许久也没钓上来。
  秦王政走到太子身边看了一眼。
  长长的钓线从船上垂下去,这么高的船又是在行驶中,哪有那么容易垂钓成功。太子也就能玩一玩了,等玩累了自然会放弃。
  扶苏确实就是钓着玩的,不过他中途发现居然有侍者悄悄安排了水性好的船员潜入水中,要把现成的鱼往他钩上挂。
  虽然离得远,但如今的长江水还算清澈,扶苏不瞎,他能看得见。
  赶紧把钓钩收起来了,放弃了钓鱼。
  这些仆从真是太会来事了,真不至于做到这个地步。钓不上来他又不会生气,没必要折腾船员。
  秦王政当时正在儿子身边同他闲聊,说起修渠的事情。
  灵渠是肯定要修的,只不过由秦国提出的话,百越或许会抵触。所以他们选择了先由使者缭去提,把灵渠说成是对百越极好的东西。
  这样一来,就成了百越求着秦国修渠。
  扶苏便问父亲打算什么时候松口答应首领们,秦王说不急。之前谈得太顺利了,百越想要的全部达成,未免他们太飘,最好压一压气焰。
  扶苏正要夸赞父亲考虑周全,就发现了水里的异样。手忙脚乱地收回了鱼线,无奈地将自作主张的侍者说了一顿。
  秦王政忍俊不禁:
  “太子的钓技已经差到侍者都不忍直视的地步了。”
  父亲居然笑话自己,扶苏当即就说不钓了。反正也钓不上来,他以后都不钓了。
  秦王政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表演,知道爱子并没有真的生气。看他演完才说不钓鱼也好,可以换个玩法。
  扶苏好奇地问道:
  “什么玩法?”
  秦王政命人去取了大木盆来,装上水,再往里面放点活鱼。
  而后他对太子说道:
  “你在这里钓肯定能钓上,不喜欢钓鱼的话,换成捞鱼也可以。”
  扶苏:……
  父亲越发会埋汰人了。
  这种幼稚的小游戏他五岁之后就不爱玩了好不好!
  秦王政眉眼含笑:
  “原来阿苏小时候果真玩过这个?我以为你会说三岁,居然玩到了五岁吗?”
  扶苏说漏了嘴,有些羞赧。
  他小时候比现在更爱吃鱼,就总闹着要自己去捞鱼,所以足足玩到了五岁。主要不是为了玩,是为了吃。
  秦王政听着他的辩解,点了点头:
  “那你再捞一些,让阿父也吃上你亲自捞的鱼。”
  扶苏扭头就走。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哼。
 
 
第104章 登南岳山
  最终,秦王政还是没有吃上爱子亲自捞的鱼。不过扶苏倒是吃到了父亲为他捞的鲜鱼,心情十分愉悦。
  第二日,或许是有了昨天父亲的气运加持,太子殿下竟然果真钓上了一条活鱼。这次不是侍者悄悄找人挂上去的,是切切实实自己上钩的。
  虽然,那只是一条很小的鱼,都不够秦王政一个人吃。但秦王还是很给面子地吃光了,还要夸赞一句太子能干。
  史官偷偷在后面撇嘴。
  他就没钓过这么小的鱼,王上也太宠溺太子了,这有什么好夸的。
  众所周知,钓鱼佬一般除了鱼什么都能钓上来。扶苏之后再尝试钓鱼的时候,就一无所获了,有一次还从水里钓上来过一个竹篓。
  这么大的江,能精准钓到竹篓,也是很不容易了。
  秦王政越发觉得扶苏那日钓的小鱼格外珍贵起来,毕竟这可能是他家太子这辈子钓起来的唯一一条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