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不过经过这次伤敌一千自损一千的事件之后,李斯和王绾还是达成了和解。保证下一次爬泰山的时候,一定不再逞强。
  到时候他们就一人一次率先提出坐轿子,一个在爬山的时候提,一个在下山的时候提,双方扯平。
  没办法,泰山据说比衡山高多了,他们不敢冒险。
  扶苏听说了他们的约定,不解道:
  “泰山高多了吗?我怎么记得泰山只比南岳高一点?”
  天柱山将近一千五百米,泰山则是多个几十米,不到一千六。只不过泰山名气大,大家都说它最高、特别高、离上天最近,估计是把王绾和李斯忽悠进去了。
  扶苏随便想了想就抛开此事,没有去深究,目前他更关心的是鄱阳湖。这么大的一片湖,应该有更多好吃的鲜鱼吧?
  咳,不能总想着吃,到了鄱阳有正事要干的。
  在抵达鄱阳之前,扶苏拿出了他在邾县没来得及画完的那组图。
  他们只在邾县停留了一晚,根本没多少时间。想要画完一整套,还得在船上努力。
  扶苏怕自己时间长了就忘了当时的细节,接下来一直闷在书房里画画。就待在秦王旁边,当着他爹的面画。
  或者说,当着蒙毅和史官的面画。
  蒙毅看着画中显得十分体面的自己,暗自庆幸自己出身武将世家,从不懈怠习武。
  看看旁边的其他同僚们,一个赛一个的丢人,好惨。
  蒙毅用眼神询问王上,真的不管管吗?
  秦王政收回了视线假作不知。
  爱子难得找点事做,管什么管。不让他画画,等下又出去钓鱼怎么办?
  反正画画社死的是臣子,总比钓鱼让太子社死强。而且就算太子不画这个,史官也已经详细记录了下来,也没什么差别。
  蒙毅:……
  作者有话要说:
  人手一份的图册,肯定能传到后世的对吧(恶魔低语)
 
 
第105章 藏富
  秦时的鄱阳湖还没有后世那么小。
  后世因为气候变化、过度用水以及围湖造田等原因,面积恐怕已经不如先秦的三分之一了。
  关于鄱阳湖有一个争议,便是它作为上古九泽之一,与彭蠡泽是不是同一个湖。后来发现彭蠡其实是巢湖,是因班固撰写《汉书》时出错,导致后人张冠李戴,将两者混为一谈。
  彭蠡虽然没入九泽之一,却是“五湖四海”中的一员。五湖分别为洞庭、鄱阳、太湖、巢湖和洪泽湖,四海则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上古时期大湖的面积都很可观,洪涝严重,大禹治水时也曾来过彭蠡。
  还有湖泊研究学者指出,鄱阳湖在两汉时期恐怕还只是个河汊沼泽,东晋才渐渐形成湖泊。所以九泽之一可能指的是彭蠡而非鄱阳,秦时是先有鄱阳县,后来的湖才以此为名。
  事实上,秦代时期鄱阳县不叫鄱阳县。
  这里叫做番县,历史上的县令为吴芮。大泽乡起义时吴芮第一个响应,后来还被刘邦封为了长沙王。
  番县在汉高祖时期改为番阳县,东汉末年孙权置鄱阳郡,鄱阳这个称呼才登上历史的舞台。番阳县也因为成为了鄱阳郡的治所,后来渐渐改名鄱阳县。
  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同人文作者当然不会去一一查验,毕竟她也没写过扶苏前往鄱阳的故事。在同人设定里,这就是个默认的背景,自然按照后世的状况来。
  好巧不巧,洗脑包世界也是按照后世状况来写的。
  除了众所周知的一些地貌变化,像鄱阳湖以前是个沼泽这样的冷知识,无人在意,编洗脑包的营销号自己都不知道这个。
  于是扶苏成功在战国末年见到了本不该存在的鄱阳湖。
  船队之后还要继续沿长江而下,所以并没有直接在鄱阳湖西岸停留。他们越过大湖进入东岸,以便后续行程,番县县令也在此地等候迎接王驾。
  扶苏从船上下来,本想先去看看大湖东岸的风景,走了两步忽然在县令带来的人群里见到个有点眼熟的身影。
  扶苏于是脚步一顿,问道:
  “县令怎么带了这么多人来接驾?”
  这辈子的县令并非历史上那位有二心的吴芮,吴芮能当上县令纯靠乡亲推举。但如今的大秦不搞这种选官制度,番县县令是正儿八经通过官学出来的。
  由于楚人一直不太安分,楚地的官吏大部分还是来自秦地官学,少数才是韩赵两地学成出来的。
  目前的番县县令就是秦人。
  秦人自然对大秦足够忠心,只不过任用秦人为官也有一个麻烦,就是在当地可能治理困难,会受到地头蛇的刁难。
  因此许多秦吏抵达治所之后,就会结交当地富户。先以示好的手段打开局面,等站稳了脚跟再一一清算。
  番县置下的时间不长,县令目前还没混出头。是以今日来接驾这样荣耀的大事,县令为表拉拢,特意多叫了一些番县有名望的楚人随行。
  一来,这样可以显得重视这些楚人,拉进彼此的关系。二来,也可以借王上的威严震慑楚人,叫这群家伙以后收敛一些。
  考虑到楚人不一定安分,筛选人选的时候县令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带来的都是一向表现得对秦国没什么怨言和异议的那些,另外还额外派遣了不少差役随行,防备有人借机行刺。
  私自增加接驾人选这样的事情,县令不敢自作主张。提前有传信询问过王上的意见,得到准许才着手安排。
  扶苏这些日子沉迷玩乐,大事没落下,可像这等小事,他就不太清楚了。
  听见太子的问话,县令诚惶诚恐。
  一时以为王上是对这个安排又生出不满了,否则太子为何明知故问。一时又觉得应当不至于,王上不是出尔反尔的人,或许是在配合他演戏。
  县令茅塞顿开。
  是了,方才光顾着接驾,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介绍身边这群地头蛇。太子这么一问,他正好可以借坡下驴。
  既然都带人来了,就是为了帮他们在王上跟前露脸的。否则只是迎接秦王的话,那些楚人哪里会觉得这是个荣耀,还不都是为了日后能入官场平步青云么。
  县令连忙一一为太子介绍起来:
  “这位是我们番县的能人,他叫吴芮。王上灭楚之前番县附近总有动乱,当地庶民苦不堪言,多亏吴壮士组织家丁抗击流寇,才保得一方安宁。”
  吴芮十八岁时就开始训练兵马,军纪严明,是个排的上号的将才。因为受父老乡亲的爱戴,才能在历史上被推举为县令。
  奈何将才对大秦没什么真心,做了第一个响应号召起兵的县令。后续出兵横扫赣湘桂一代,威震江南,是个实打实的反贼。
  扶苏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两眼。
  楚人似乎都很把当初楚国喊的口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回事,所以楚人个顶个的不安分。
  这个口号的出处已经不可考了,有好几种说法。除了广为流传的《史记》所言出自秦末乱世之外,另有白起攻占楚国三户城、挖了楚王祖坟才导致楚人以此泄愤等说辞的存在。
  反正这个世界的扶苏是听过这句话的。
  听完之后并没有如楚人所料的那般心生气愤,反而觉得楚人果然不老实,需要格外警惕。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当你没本事翻盘的时候最好不要什么狠话都往外乱说。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没好处,低调发育才是王道。
  扶苏听完县令挨个的介绍之后,不置可否,只微微点头以作了解。
  而后他来到父亲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吴芮这个人表面看起来很乖觉,眼里却有藏不住的锋芒。只不过不了解他真实想法的人不会觉得他是想要反秦,反而会当成这人可能想在朝中立足。
  如今天下间愿意事秦的旧贵族不少,吴芮混在其中完全不显得突兀。他人也聪明,将自己的野心展现得坦坦荡荡。
  反贼哪里敢锋芒毕露呢?
  所以他必然不是反贼。
  县令就是这么被忽悠瘸的。
  秦王政听儿子提了一句吴芮有二心,没有细问。如今正在户外,不是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一会儿私下里再详谈。
  县令早听闻太子喜爱吃鱼,虽打听不到王上的喜好,但他揣摩着王上爱重太子,讨好太子应当就足够了。
  于是上了一桌鲜鱼,俱是鄱阳这里的特产。好些鱼其他地方都见不着的,自诩应该能给君上留下个好印象。
  君上确实心情尚可,其他臣子却是吃得面有菜色。
  没办法,在河上航行快两个月了,眼看着即将进入春季。他们被迫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鱼,好不容易上岸居然还要接着吃鱼。
  众人又不是爱吃鱼的君上,哪里受得了这个?
  筷子齐齐朝着仅有的几道不带鱼肉的菜里夹,现在他们是尝着鱼味就觉得反胃。
  县令迅速发现了自己的失策,宴席过后连忙备上了厚礼去给诸位重臣赔罪。
  因为他并没有有求于人,这就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大家也就给面子地收下了。
  之后县令为众人准备的吃食就不再是以鱼为主了,番县又不是只有鱼。当地人因为气候湿热,许多食物难以保存,倒是研发出了不少新奇的法子延长食材的保质期。
  像是腌制之类的手法,各地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做出来的食物味道各不相同,也能算得上是当地特产了。
  众人吃了个新奇,总算把之前被鱼伤到的胃口养了回来。
  扶苏倒是还没吃腻鱼,县令便给他送上了调味鱼干一类的小零食品尝。这东西十分耐嚼,一条鱼肉丝能吃好久。
  扶苏尝过之后觉得味道还行,就总拿着磨牙打发时间。
  秦王政看他跟看小猫似的:
  “一条肉丝你都吃了半日了。”
  小猫吃这个就会卡在牙缝里咀嚼不到,所以能吃许久。
  扶苏咔擦啃下来一块:
  “嚼不动,许是我牙口不好。”
  零食做得这么硬,就是为了让人少吃点的吧。一小包就能吃上好几天,实在节省。
  想来应是调料价贵,县令也吃不起太多,只能出此下策。
  说起来西域引进的不少调料如今种植规模都不太大,产量有限。除却王宫中可以尽情使用之外,流入其余地方的少之又少。
  县令看着也不是很有钱的样子,像这种价比黄金的香料,他是怎么买得起的?
  扶苏便着人去问了一声。
  得到的答案不出所料,县令自己吃的鱼干零食只加了点盐调味,根本没有扶苏手里的这么美味。扶苏这份是当地富户供上的,好巧不巧正是吴芮家为讨好王上所贡。
  扶苏吃着人家送的东西,还要跟父亲告状:
  “吴芮不过是落魄贵族之后,家中竟如此有钱。可见天下许多人看着不显,其实藏有巨富。”
  秦王政深以为然:
  “寻个法子将他们的钱财充入国库。”
  这些富户大多没有犯罪,不好直接强抢家财。所以手法需要换个柔和一些的,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事实上秦军当初玩的抄家这一出,针对的也多是主动逃逸的贵族和被查验出为富不仁的贵族。
  其余许多没犯什么罪的小贵族和富户,秦军也不好不管不顾地统统都抢了。尤其有些在乡里颇有名望的,就不能动,免得引起庶民反抗。
  吴芮祖上是吴王夫差,国破后夫差之子逃入楚地。传到第八世的吴申之时,做了楚考烈王的司马。
  楚考烈王便是昌平君之父。
  吴申没多久又因为谏言获罪,被贬谪到了鄱阳,吴芮就是吴申之子。往上数八代祖宗都没什么建树,唯一有点能耐的他爹还被贬了,因此才算是“落魄贵族”。
  秦国料想他许是怨怼楚王的,加之此人乡间名声极佳,便放过了这人。却忘了,人家或许还惦念着祖上荣光,想自己封王呢。
  扶苏眸光微转:
  “吴芮当初响应起义,确实颇有能耐。如他这般的将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好在我大秦缺什么都不缺名将。”
  由于上一世扶苏不曾陪伴父亲巡游,六国故地的旧贵们对这位太子实在不甚了解。
  太子还经常陪父亲演戏,给外界错误的讯号。直接导致吴芮错估了形势,以为秦二世扶苏不足为虑,于是积极起兵。
  然后他就悲剧了。
  项羽都不够韩信打的,他吴芮更没那个本事翻盘。有靠谱的皇帝统御全局,各地守军的难缠程度直线上升,横扫三郡的光辉未来卒在了一开始。
  这多不好意思,夫差本来就没剩几个有能耐的后人,还被秦国镇压了。
  反观越王勾践,虽然越国公子不幸地去百越当了野人,但人家就能在百越混成什么闽越王之类的。
  等到大秦一统天下之后,闽越王还能接着当闽中郡的君长。
  吴芮这辈子应该不会造反了,但他也不见得会乖乖为大秦出力。这样的人没必要冒着风险去用,他又不是李牧那等绝世名将。
  父子俩达成一致,决定派人盯着他。
  他要是安分守己就让他一辈子在番县当个地头蛇,不安分的话有的是法子收拾。
  至于那些钱财,用商业手段骗出来就好了。贵族大都爱追求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充面子,这些大秦有的是。
  成本低售价却高的就有不少,譬如琉璃制品、各式香料等等。不是能自己制作,就是能自己种植。
  扶苏见吴家制作鱼干时并没有放胡椒,想来吴家还没见过胡椒。
  胡椒这东西香气特殊,虽然扶苏拿去当调味料了,但咸阳城中有不少贵族还是学着西方把它当香料用的。
  价高时一粒胡椒就能卖上一两黄金,用来骗钱再好不过。
  扶苏决定对外隐瞒胡椒的调料用途,毕竟要是让人知道这是个调料,可能就卖不上这么高的价钱了。
  香料总比调料听着值钱。
  秦王政见太子想着事情还下意识捻着鱼丝往嘴里送,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好奇这鱼丝到底是什么味道,便也捏了一根送入口中尝尝。
  然后他就放下了,放弃为难自己的牙。
  想吃可以叫厨子自己做,不用做得这么硬,调味还能更好一些。
  扶苏见状回神,笑了一声:
  “父亲咬不动吗?”
  秦王政眉梢微动:
  “你仔细你的牙,吃多了小心老了掉牙。”
  这个硬度让他觉得多吃一点,他就能加速进入牙齿松动的老年时期,虽然是错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