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始皇看他气跑了,也没去追。
  他家太子从小就这样,生气了会自己跑出去,等气完就回来了。现在要是追出去,可没那么容易把人哄好,还不如等他气完再哄。
  所以他只让涉间跟去,看着点别叫太子遇到危险。
  涉间老实巴交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这个负责传播流言的人杵到太子跟前,简直是火上浇油。扶苏瞪了涉间一眼,根本不想搭理他。
  作者有话要说:
  始皇:把臣子送出去给太子出气(不是)
 
 
第130章 谈心
  扶苏离开后没有乱跑,而是回了自己的房间。
  他无视了跟在身后的涉间,还把屋内的侍者都遣退了。然后蹬掉鞋子,像小时候那样躲进被窝里,把自己整个人团成个球。
  身为大秦公子,其实扶苏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他身边永远有一群侍者跟着。
  如果出门在外的话,哪怕他呵令所有人都退下,侍者也只会远远跟随。还得站在能看见太子殿下的地方,避免殿下出现意外他们不能及时赶过去。
  所以只有在寝殿内,扶苏才可以任性地把所有人都撇开,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一会儿。
  若是上一世的侍者们,自然都习惯了太子的这个操作。这一世却是头一次遇见,扶苏已经很多年没有独自生闷气了。
  众人面面相觑,到底还是退了出去,不敢留下叨扰。
  扶苏闷在被子里,一动不动。
  他生气的点并不仅仅是父亲不在意自己的名声,更重要的是父亲散布这个舆论,实则还有另一重布置。
  毕竟像这样的说辞,很明显就是在给太子铺路。
  上一世他和父亲使用这个手段的时候,是天下刚刚一统时。六国庶民难以归心,因而父子二人商量后决定另辟蹊径。
  灵感来源是赵国上一任赵王和他的长子赵嘉。
  太子赵嘉素有贤名,而前任赵王却宠信郭开,引得赵人怨怼。赵人因此期盼太子嘉可以继位,可惜后来赵王废长立幼。
  赵嘉有贤名,扶苏的贤名比他更甚。始皇帝便决定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太子来拉拢人心。
  那时扶苏没有多想,觉得这只是个寻常的手段。
  可是很久之后,当扶苏继位成为了二世皇帝,他发现不对劲了。
  夏太医是个很会做人的太医,他在查看过往的脉案时,发现始皇帝陛下的身体似乎从天下一统后就开始由盛转衰。
  那时的太医院首还是他师父夏无且,夏无且帮着隐瞒了消息。
  太子殿下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渐渐开始变得精力不济,意识到自己正在一点点衰老。虽然父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但父亲每每在他跟前时都显得毫无破绽,身体似乎还很强健。
  因而始皇帝之前和儿子商量着要用的舆论手段,并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原因,更是为了给儿子铺路。
  他要将太子的贤名传遍大秦,这样等太子继位时,就不用像他一样面对六国旧民的抵制。
  那时的始皇帝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可身体的衰老提醒他不能再拖了。
  于是始皇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桩桩一件件原本需要很多年才能推进的事情压缩在十年内完成。
  他精密地计算着庶民的忍耐力,踩在他们的承受极限上做完自己想做的一切。反正只要等扶苏继位,饱受压迫的庶民就可以得到喘息,大秦不会因此出事。
  扶苏的中毒是他始料未及的。
  但是计划已经开始进行了,只能硬着头皮推行下去。
  况且一切也没严重到那个地步。
  待他把得罪人的事情做完了,扶苏身上的担子就没那么重了。帝国休养生息的时候不需要扶苏做太多事情,他可以一边养病一边治理国家。
  始皇着力培养了蒙毅等人,他们都可以替扶苏分担大量的压力。
  只不过整日看着爱子缠绵病榻,他实在不忍心。正好此时有方士献策,他便决定尝试一二。
  反正他已经老了,本身也没几年好活。哪怕方子没用,问题也不大。
  一开始始皇也没有直接就服用那所谓的仙丹,而是选择清修、清修显然不会损害身体。是后来精力实在不济,才开始尝试用丹药提神。
  扶苏后来看过脉案才想明白父亲的布局。
  他当时就很生气,可父亲已经去世了,他连找当事人质问都找不到。本来二十多年过去,他都要忘记这件事了,结果今生又来一次。
  哪怕这一次父亲身体康健,完全没有衰老的迹象。但只要一想到上辈子父亲的那些铺垫,他就心慌。
  或许这一次,父亲也是在为他铺路呢?
  毕竟如今距离大一统十一年的始皇帝驾崩,已经只剩下八年左右了。
  以父亲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即便他能确定自己八成可以再活很多年,也会为了剩下那两成“寿数已定”的可能性做准备的。
  然而扶苏很不喜欢父亲假设他自己活不过五十岁。
  就算明知道父亲提前以最坏的结果进行打算是对的,他也很难接受这件事。
  太子殿下在屋子里独自待到了天黑。
  侍者在外头守得着急上火。
  殿下是午时跑回来的,上午出去逛了一圈,不知去见了何人,后来则是又去了陛下那边。
  在外面的时候,跟随殿下的是侍卫,他们没跟去,也就不清楚殿下可用过膳了。后来殿下一回府就去了陛下那边,他们也没来得及跟上,同样不知是否在陛下那里用过膳没有。
  若是一直没用的话,那就是从朝食之后饿到了现在。眼看着晚膳的点将要过去,殿下依然没有传唤他们进去侍奉的意思。
  再这么下去,怕是要饿出好歹来。
  领头那人壮着胆子进屋去看了一眼,见床上的被子鼓起一个包。殿下躺在里头没有任何动静,也不知是睡着了还是醒着。
  他小声唤了一句:
  “殿下?可要用膳?”
  没有任何回应。
  侍者感到了棘手,难道真是睡着了?可是睡着了的话,他该不该把人叫醒呢?
  不叫醒,等睡醒要饿坏了。叫醒,又会惊扰殿下的安眠。
  他只好重新退了出去,叫上其他人商议对策。
  有人分析道:
  “殿下许是早间出去逛累了,才睡到现在。睡这么久也该睡饱了,且再睡下去,夜间又要睡不着。”
  还有人则道:
  “即便是累了,寻常休息时也会留人守着。今日殿下不许我们守在屋内,恐怕另有隐情。”
  双方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涉间在旁侧听了半晌,忍不住提议道:
  “不如去问问陛下?”
  他今日是一直跟着殿下的,除却中间殿下去见李丞相时、李丞相示意他退避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场。
  哪怕后来陛下和殿下单独说话,他也守在门外。虽然没听清父子俩说了什么,却隐约听到争执的动静。
  太子殿下估计是和陛下吵架了,这才心情不好。可陛下后来依然叮嘱他过来保护殿下,说明哪怕是吵了架,陛下依旧十分关心殿下。
  既然如此,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直接请示陛下就好了。若是陛下听闻殿下饿到了现在,说不准还会亲自过来劝哄呢。
  别看涉间是个大老粗,心思比较简单。就是因为他心思简单,才不会多想。
  父子间吵架不是什么大事,当爹的哄两句儿子也没什么稀奇的,他有时候也会哄他家臭小子。
  侍者想了想:
  “将军所言有理,就这么办吧。”
  始皇很快得到消息,顿时就坐不住了。
  他还以为儿子会跑出去散散心,等消解完郁气就好了。结果却是像小时候那样躲到被子里把自己闷着,他都好多年没见到扶苏这样了。
  始皇匆匆赶来,独自进屋一看,果然是个眼熟的小鼓包。
  应该说是大鼓包,毕竟扶苏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三头身的小太子了。
  始皇在床沿坐下,伸手拍了拍那个鼓包:
  “阿苏,还在生气吗?”
  被子底下依然没有动静。
  始皇只好伸手探入被子里,精准地找到腰侧的位置,戳了一下。
  爱子有点怕痒,若是醒着,肯定要躲的。
  果然,被子里面的人忍不住动了动。
  始皇心里有数了。
  他又摸索了一会儿,捉住了儿子的手,想把他拉出来。可惜已经不是肉嘟嘟的小胖爪子了,不然手感能更好些。
  始皇哄道:
  “阿父回去反省了一下,不应该自作主张。这件事阿父该提前和你商量,然后再命人去做的。”
  扶苏把手抽出去,还是不理父亲。
  父亲才不需要和他商量呢,父亲才是秦皇,他一个太子有什么资格提前得到消息。
  始皇用了点力气没让他挣脱:
  “阿父保证,下次不会了,阿苏可以不生气了吗?”
  被窝里传来一声低低的轻哼。
  这个问题算是揭过了,但儿子依旧没有出来的意思,可见还有别的点在叫他不高兴。
  始皇也不意外。
  其实之前扶苏突然爆发时丢下的那句“父亲心里只有大秦”,令始皇很受触动。
  在他心里大秦确实是无人可比的第一位,但这并不代表扶苏就不重要了。除却大秦之外,自然是爱子排第一。
  可扶苏能脱口而出这句话,显然是为此暗自伤心过很久。
  在孩子心里父亲是最重要的,父亲却给不了他同等的爱,委屈在所难免。可这件事谁也解决不了,始皇帝毕竟是大秦的帝王。
  君父君父,君在前父在后。
  始皇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多偏爱儿子一点。
  旁人若是和大秦的利益相悖,他或许会毫不犹豫地舍弃。但那个人是扶苏的话,他定会努力补救。
  哪怕扶苏真的被他养成了一个和自己政见不合的继承人,他也会尽力保全扶苏。然后尝试将人扭转回来,而不是直接放弃。
  始皇松开了儿子的手,隔着被子抱了一下委屈的儿子。
  他许诺道:
  “阿父没有为了大秦就不顾你的心情,阿父只是不想让你烦忧才没有提前说。大秦固然重要,我的阿苏也很重要。”
  扶苏微微一愣。
  他没想到父亲会说这个,其实他并没有因为这一点难过。
  他从小就知道父亲最看重大秦,就算难过,也是十一二岁那会儿的事情了。自己偷偷难过了一阵子,后来也想通了。
  无所谓,只要他把自己和大秦绑定,四舍五入就是父亲最看重他,和看重大秦一样看重。
  可是心里委屈过的事情总会留下一点影子,哪怕后来想通了,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端倪来。
  扶苏掀开被子坐起来:
  “父亲不用说这个,我知道的。”
  他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不能贪心。
  独自待了这么久,扶苏早已冷静。他不过是还有点赌气,故意不想吃饭,想等父亲来哄他而已。
  父亲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他也不好继续闹脾气。所以他主动下床,像个没事人一样询问父亲饿了没有,要不要一起用膳。
  始皇有些无奈:
  “这话该朕来问你才是。”
  本来就是他担心儿子饿坏了才匆忙赶过来的。
  侍者早就准备好了晚膳,听见传唤赶紧把晚膳端了上来。父子俩安静地用完了膳,似乎这件事已经解决了。
  但始皇知道没有。
  扶苏只是很懂事地主动将它揭了过去,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轻易就消气。
  于是始皇提议:
  “晚膳用多了一些,阿苏陪朕出去走走可好?今晚夜色不错,还能赏赏星子。”
  扶苏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始皇与他在庭院中散了一会儿步,最后寻了地方坐下。从这里抬头只能看到方寸的天地,四周被屋檐限制住了。
  他对扶苏说道:
  “观星还是坐在屋顶视野最佳,可惜朕如今不好再爬屋顶。”
  上一回爬房顶,还是少年太子突发奇想,偷偷上房顶躲起来。当时把帮忙架梯子的侍者下了个半死,可碍于太子殿下的吩咐,不敢暴露对方的位置。
  太子会躲去房顶,实则是嫌弃先生唠叨。
  那会儿先生团队里新加了一个老臣,对方开始教导太子一些朝堂之道。老臣认为,身为太子想要长久和君父保持良好的父子关系,就得注意分寸。
  于是他整日训导,要求太子对父亲足够恭敬,又要求他不能越界,不能使用僭越之物,以免时间长后父子情分被消磨感觉。
  先生是好意,但青春叛逆期的太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先生一点都不信任他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一直在说晦气的话咒他。
  于是太子逃课了。
  那个时候扶苏早就过了熊孩子时期,他在群臣眼中已经当了好几年的优秀太子,处处都完美。
  突然逃课,把老臣打了个措手不及。
  对方一开始都没认为太子这是在故意逃课,还当太子出了意外失踪了。急急忙忙跑去找王上汇报,请求派人去寻找太子。
  幸而秦王政了解自家长子。
  他安抚了老臣两句,说自己知道太子在哪里,不必着急。把人打发走之后,又顺着侍者们奇怪的反应寻到了太子的寝殿前。
  然后他喊了儿子一声,就听见头顶传来回应。抬头一看,果然见到一个从屋檐顶上探头出来的少年太子。
  秦王政问他为什么逃课。
  少年扶苏答道:
  “我不喜欢这个先生讲的东西。”
  秦王政便让他先下来,屋顶太危险了。可扶苏不肯,还说在上面待着凉快,等天黑了他要在这里看星星。
  太子许久没有闹过小脾气了,秦王政想了想,干脆叫人架起梯子,也爬了上去。
  这个举动把扶苏吓了一跳:
  “阿父?”
  那时的秦王政已经灭了三晋,是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了。而立之年的王上爬房顶,说出去臣子都不会信的。
  但他还是陪着儿子在高高的宫殿屋檐上等到了星月升空,和儿子谈了许久的心事。
  青春期的少年人总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不爱和父母说。唯有像这样气氛正好的独处时,才会袒露一些心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