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然而扶苏小气吧啦地捂住了腰侧:
  “不给你看。”
  桥松:!!!
  桥松立刻丢下笔扑过来,去掰他爹的手。父子俩闹了片刻,终究还是让太孙殿下看见了那枚印章的模样。
  看完桥松就撇嘴:
  “祖父雕刻的比父亲之前雕的精美太多了,父亲是不是偷懒了?”
  扶苏敲他脑袋:
  “我愿意给你刻章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桥松迅速躲远,躲到祖父另一边去。两人中间隔着始皇,这下他爹可不能对他动手动脚了。
  接着桥松问起另一个很傻的问题:
  “父亲的印章里怎么刻的是梓桑啊?”
  他好像没见过这个词,是父亲的小名吗?不对啊,他爹小名不是阿苏么?
  扶苏好气又好笑:
  “你是我亲儿子吗?你爹表字什么你都不知道!”
  桥松一拍脑袋:
  “啊对,这个一看就是表字。”
  扶苏是一种乔木的名称,一说是高大繁茂的桑树,另一说则是落叶小乔木唐棣。
  始皇帝给儿子起名时取的是前者,和诗经后半阙的桥松对应。是希望儿子以后能长得健康茁壮,风雨无畏。
  ——虽然现在看来扶苏可能朝着唐棣那个方向发展了。
  而在取表字的时候,以补充解释为取字原则,自然该取个和桑树相关的词。所以即便其中不带“桑”字,也要展现出他起名时对儿子的期许。
  梓桑,梓为梓树,桑为桑树。
  这二者都是比较高大的乔木,常常一同提起。在意象上,二者都有子嗣繁茂、健康茁壮的共同点。
  且“梓”在《诗经》中还常被赋予长寿的含义。
  始皇给他起这个表字,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能康健长寿。因为扶苏已经很优秀了,不必再在事业上对他有更多的苛求。
  不过梓这种乔木,本身也不寻常。
  古代君王常用梓木制作棺材,因此有单独的词语“梓棺”或“梓宫”用来指代帝王棺椁,寻常人不可用梓这个词。
  虽然现代有些人觉得梓和棺材有关系,用来起名似乎不吉利,可实际上古人并不忌讳这个。
  还根据这点衍生出了一个“梓潼”这个称谓,是唐宋时期皇帝对皇后的昵称,意为梓宫中的神女。
  也有人认为这个称谓取自梓树多子,是希望皇后可以多生孩子。
  桥松琢磨了一下这个表字。
  很快他又不忿起来:
  “这个表字比父亲给我起的用心多了。”
  果然,父亲是祖父亲生的,他是父亲捡来的。
  扶苏并不搭理这小子。
  他就是嫉妒始皇更疼太子,所以抓住一切机会发表抗议。作为既得利益者,扶苏只要自己一个人高兴就好了。
  不做人的臭爹嘚瑟了一整天,桥松考虑到今日是父亲的生辰,不好和他计较,这才维持住了岌岌可危的父子之情。
  夜间父子俩分开之际,扶苏忽然想起一件事。
  他对儿子说道:
  “为父今日生辰,你还没有送我贺礼,不过我不和你一个孩子计较。这样好了,你弟妹二人的表字都由你来替我取好,算做你孝顺父亲了。”
  桥松:?人干事?
  你自己懒得想就直说,扯什么孝顺父亲的借口呢,哪有这样当爹的。
  桥松坚决不肯:
  “取字这事唯有长辈可以胜任,我和弟妹是平辈,哪能越俎代庖?实在不妥!”
  扶苏和他讨价还价:
  “这样,琼琚的表字我来取,舜华的你来。我们一人一个,谁也不吃亏。”
  桥松知道这件事他应该是拒绝不了了,只能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
  说什么不吃亏,明明两个表字都该父亲起的,他起一个都算吃亏好不好。
  算了算了,他和妹妹关系好,不计较这个。
  扶苏把儿子忽悠走,扭头就见父亲缓步走出来。显然是听见了方才的对话,只是之前给他面子才没有打断。
  始皇无奈地看向他:
  “你啊……”
  琼琚上一世就起过表字了,并不需要扶苏再费脑筋。舜华前世却是幼年夭折,没来得及取字,如今得现想一个。
  这样的事情也推给孩子去办,真是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扶苏轻轻一笑:
  “舜华和她哥哥关系好,同我却不甚亲近。让她喜欢的阿兄来替她取字,她才会高兴呢。”
  始皇闻言无话可说。
  片刻后,他叹道:
  “也罢,或许你我父子都是一样的,天生便亲缘淡薄。他们都有他们各自亲近的眷属,这样也不错。”
  他是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扶苏是自由情感缺失,哪怕如今补上了神魂也难以与旁人亲近。
  他们父子互相慰藉也不错。
  始皇朝儿子伸出手:
  “来,随阿父去看看星子。”
  今日夜景不错,他想去玄宸宫中最高的观星楼上赏赏星辰月影。
  又是一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星辰变换。不知千年后大秦又会变成什么模样,惟愿岁岁如今朝,国祚长存。
  扶苏上前两步牵住父亲的手,像儿时那般被他牵着一步步走上高台。
  他起了点童心,低头数着脚下的台阶,数到四十九阶时登了顶。他抬头一看,果然见到星河灿烂,明月长辉。
  扶苏仰望着夜空,星图倒印在他眼底,仿佛还是当年那个眼眸纯质透亮的幼童。
  扶苏感慨道:
  “真好看!”
  始皇耳边同时回响起记忆里儿子那稚嫩的小奶音,与现实中的声音重叠:
  “真好看!阿父!”
  扶苏扭头唤道:
  “阿父!”
  始皇慢半拍回神:
  “嗯?”
  却见扶苏从袖子里掏出一包糕点,问他要不要一边吃点心一边赏月。
  唯美的气氛顿时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始皇费解——不是刚刚才用完晚膳吗?为什么身上还揣了一包点心?你小子方才到底想去干什么?
  还有,他家太子是不是太能吃了一点?
  扶·病美男人设岌岌可危·苏毫无所觉地拆开纸包和父亲分起糕点来。
  他小声嘀咕:
  “我最近长胖了一点,夏太医说我再胖下去就没办法装病弱美男子了,还容易因为吃太甜而生病。他叫人扣了我的甜食,这是我好不容易私藏下来的。”
  其实扶苏这也不叫胖,就是从身形偏单薄变得更健康壮硕一些。属于普通壮年男子的范畴,但这个程度显然和病弱背道而驰。
  夏太医当然是希望殿下的身材可以健康一点的,前提不是靠的吃甜食达成。他可以吃肉吃菜吃饭来长胖,而不是靠吃海量的糖来长胖。
  始皇危险地眯了眯眼。
  太子最近好像确实吃太多甜食了……
  而后他毫不留情地伸手,没收了这包糕点。
  “既然是太医叮嘱的,你就别吃了。”
  扶苏一呆。
  片刻后他反应过来,今日和他分糕点的不是与他狼狈为奸的史官,而是父亲。史官会帮他打掩护,父亲只会跟着太医一起盯着他不许多吃糖。
  唉,都怪刚刚一不留神说顺嘴了。
  他平时和史官分点心的时候都会顺道抱怨两句夏太医的苛刻,习惯了就忘了管住嘴巴。平时史官因为和夏太医积怨已深,会跟着他一起吐槽来着。
  扶苏心痛地看着糕点离他而去,被父亲一口一个地就要吃个干净。
  还剩最后一个的时候,扶苏伸手去扯父亲的衣袖。
  他眼巴巴地撒娇:
  “阿父,就给我一块。”
  始皇却冷酷地丢进了嘴里:
  “一块也没有。”
  不仅如此,还伸手去搜儿子的袖袋,果不其然从里面又搜了两包出来。
  扶苏:……
  始皇下令道:
  “以后朕让人盯着你,你休想再藏糕点。”
  扶苏:呜呜呜!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夏太医,有没有一种东西,它很甜,但它不是糖,可以让我多吃点的?
  夏太医:……你在为难我胖虎
 
 
第136章 大秦日常:将军二三事
  攻打月氏对大秦军队来说没什么难度,所以韩信很快就功成身退了。
  拿下月氏之后,又进入了无仗可打的平稳期。
  边疆只剩一些小打小闹的摩擦,大多出现在和西羌接壤的地方。东胡匈奴那一片全都安安分分,刚被打下来的月氏也乖得很。
  武将们整日在家闲得无聊,咸阳城里总能见到无所事事的将军聚众喝酒。
  如今边郡的太守已经不再需要将军们暂代了,偏文官的官吏接手了相关事宜。只在长城沿线驻扎了军队布防,因为没有大敌的缘故,不需要派大将在那里杀鸡用牛刀。
  王离、杨明舒这些小一辈的武将留在了边塞,领了适合他们的郡尉之职。郡尉管一郡的军事,正是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
  桓齮将军家的小子私底下和太孙来信说幸好他爹走后没让他接手太守之位,他觉得当郡尉挺好的,太守要干的活也太多了。
  太孙给自己的伴读小伙伴回信,告诉他以前灭六国的时候,前线的大将军都是要兼顾治理地方的。
  像是将军腾,打下韩国之后,就在当地处理政务。直到人心安稳后他才离开,和新来的郡守交接了庶务。
  所以桓家小将军这种看到庶务就头疼的毛病,还是得改改。想当大将军就得文武双全,不然大将都能文能武就你不行,你就是下一个李信。
  李信:?
  李将军暂且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晚辈们心里的反面教材了,他们这一辈的将军大多都调回了咸阳,过上了半养老的生活。
  聚众喝酒的就有他一个。
  李信将军不见外地和韩信勾肩搭背,分明不是同辈人,但两个阿信将军倒是处得很不错。
  李信问道:
  “今天去哪里喝酒?”
  韩信答道:
  “随便,他们今天去哪个酒肆?”
  李信于是带着他去了一家新开的酒肆,听说这家有西域新进的葡萄酒。一群爱酒的武将齐聚于此,大有把酒家的葡萄酒库存喝光的架势。
  见两人来了,赶紧招呼他们过来坐。
  之前说年轻小将都留在边塞守着,但韩信没留下。毕竟他是灭月氏的大将,需要回来向陛下汇报事宜。
  他的副将章邯和蒙英倒是都留在了高原上,继续盯着月氏。刚称臣的月氏肯定还心有不甘,是有可能再搞小动作的。
  因而如今咸阳的将军堆里,一片人到中年的汉子,唯有一个韩信风华正茂。
  韩信能和他们儿女称兄道弟,也能和他们本人称兄道弟。武将之间不讲虚的,拼一顿酒就能成为好兄弟。
  王贲给他倒了一杯:
  “这个葡萄酒颜色挺好看的,就是喝起来没什么劲。我听说你们打下月氏之后,月氏进贡了不少葡萄酒,在月氏那会儿你喝过吗?”
  韩信点头:
  “月氏是从西域买的葡萄酒,那边多得很。我喝过一点,不如秦酒烈。”
  其实大秦早就引进葡萄了,葡萄酒也酿过不少。然而大秦和西域的气候条件等有所差异,种出来的葡萄差别不小。
  酒水这玩意儿,很受原材料的影响。不同地方的同一种水果,酿出来的口味就有很大的区别。
  西域那边的葡萄酒确实比大秦的好喝,但韩信拿来对比的不是大秦葡萄酒,而是大秦的粮食酒。
  所谓秦酒,自然是老秦人自古以来的酿酒法子出的酒。而关中地区一般很少会酿果酒,都是用粮食酿的。
  粮食酿酒耗费甚大,若非如此,秦法里对售酒的限制也不会那么高,担心商人为了赚钱饿死庶民。
  这些年随着占城稻的推广,粮食没那么紧缺了。于是有些酒肆就推出了蒸馏过几道的高度酒,以前这样的烈酒数量稀少,也就王室能常常喝到。
  武将们有条件的话当然是选烈的喝,喝多了白酒再去喝红酒,总觉得不够劲。
  韩信是自小跟着太子长大的,吃穿用度就没受过委屈。旁的将军以前只有偶尔被赏赐烈酒的时候才能喝到高度酒,他却是从小喝到大。
  是以韩信的酒量被锻炼得极好,之前大家一起喝酒的时候,靠着这招灌醉了在场的所有人,要不也不能这么快打入内部。
  众人面前摆着两壶酒,喝一口西域的葡萄酒,再喝一口大秦的,最后得出结论确实西域的好喝一些。
  “但我还是选择秦酒。”
  说完纷纷牛嚼牡丹一样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接着招呼店家上最烈的白酒来。
  李信便喝边说:
  “我夫人应该爱喝这个果子酿的酒,她平时在家还会采果子自己酿,我回头买一壶带回去给她常常。”
  说着还有点肉疼。
  这种从外头进口的东西也忒贵了,明明只是隔着个月氏送来的,价格却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李信有些懊恼起来,早知道这里卖得这么贵,他就应该趁着在月氏那会儿多买点原价的便宜酒,再想法子送回来。
  之前李信是戍守仙湖盐池的,韩信打月氏的时候他也跟过去领了一支队伍。也是因为这个关系,他才和韩信提前结下了友谊。
  店家过来送秦酒,听见将军抱怨价贵的话,不由得赔笑:
  “这西域葡萄酒产量有限,才卖得贵。商队去那边采购的时候听说因着月氏买走了大量葡萄酒进贡给陛下,当地自己都缺酒喝了。您就是在那儿买也得花一大笔钱,还得自己负担运输的费用,多不划算?”
  不懂行商的李信将军被这个话术说服了。
  想着月氏为了和谈送来的一坛坛酒,数量确实极多,可能真的没库存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