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如果仔细研究秦人的行军路线和攻占下来的城池就会发现,秦军的目标是大梁周边的重点城池。
  秦国放弃了直接攻占大梁,转而先斩魏都的羽翼。
  大梁再能撑也是有限度的,既然它要靠援兵,那就让它没有援兵能够抵达。无法阻隔水路,就把水路另一头的城池抢到手里。
  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大梁周围再没有能迅速赶到都城支援的城池之后,大梁就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孤城。
  不仅如此,秦军还能通过改造河网来阻断航运。
  以这种方式操作的话,都不一定非得占领城池,在城外自顾自地施工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魏军又打不退秦军,只能干看着。
  等秦军撤退了,魏人倒是能改回来。但考虑到魏国年年被打,还真不一定有那个闲工夫去修河道。
  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目光长远。倘若附近城池的城主不了解河网对大梁的重要性,恐怕也不一定愿意出人出力去修。
  时至今日,秦国的前期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王贲率军深入其中,凭借着秦国反复在魏都附近晃悠的经验,迅速把控住了要道和要塞。
  原本护卫大梁的河网,如今尽在王贲的掌握之中。只要再完成最后的河流改道,就能开启水淹大梁的最终决战。
  王贲来信表示,最多再有半个月,就能完成全数的河水引流。到时候以黄河、鸿沟两河之水灌入,再以堤坝延缓积水流走的速度,必能拿下魏国。
  黄河水量有多大自不必说,鸿沟也不是什么小沟渠。它是联通黄河和淮河的一条人造运河,所以它引的其实是淮河水,这又是一条史上有名的大河。
  这次的战役扶苏再没机会偷溜去前线围观了,所以只能全权交给王贲。
  大梁城中能活下来多少庶民,全看王贲的运作。扶苏十分放心,因为王贲只会比他更爱惜手下的秦兵,一定会量力而行。
  半个月后,两河之水正式灌入大梁附近。
  大梁城高,但它只有城墙高,城内建筑还是正常高度。积水缓慢地从缝隙中渗入城内,以这个速度要不了多久城内居民就要被迫上房顶了。
  上一世秦军并不管魏人死活,以迅速破城为目的,没有刻意控制过积水深度。这次王贲特意请了术数家随军,进行了专业的测算。
  墨家弟子随行,提醒将军:
  “虽然我们可以把积水深度控制在不完全淹没房屋的程度,但在积水淹城几个月的情况下,坚固如城墙都能坍塌,更何况是里面的房屋?”
  现在庶民可以呆在房子上躲避积水,等房子塌了,还是会有死伤。
  魏国贵族显然也想到了这方面,所以他们率先霸占了高耸的城墙,不许庶民上来抢占位置。
  底层出身的墨家弟子对此十分看不过眼,已经私底下骂了好几场了,恨不得那些魏国贵族当场淹死。
  其实也有人对王贲淹城的行为心生不满,毕竟最后遭殃的是庶民。可战争就是要死人的,不是魏人死就是秦人死,为了秦军不得不做出取舍。
  这部分墨家弟子沉默地埋头研究着攻城器械,试图做出能提前破城的利器,好赶在房屋坍塌之前救出那些庶民。
  名家弟子跑去看了两眼,觉得不太靠谱。说了几句风凉话,结果被赶出去了。
  王贲其实有点烦这些百家弟子。
  打仗这种事情,有他们兵家的人不就完了。带上术数家是为了测算积水深度,带上墨家是为了现场组建攻城器械,毕竟有些器械还是拆成零件更好携带。
  其他的那些什么名家之类的,你们来干嘛的?耍嘴皮子捣乱吗?
  偏偏因为他带上了术数家和墨家,其他家也非要派个代表跟来。承诺说可以被看管着,绝对不闹事。
  行军大事岂能儿戏,原本王贲是不想搭理他们的。
  但不知道王上怎么想的,居然同意了。说是让各家都派几个人过去看看,或许能出点有用的主意。
  人多了,想出来的办法也多,这点王贲当然懂。
  可他觉得与其带上百家,还不如把将军全带上。同样是人多,将军们好歹全是懂行的。
  可惜王上的决定他不敢违背,只能严令军士看管好这批不安分的家伙。听说名家弟子去招惹了墨家弟子,还得派个人去训斥一份,让他们没事别妨碍墨家干正事。
  名家弟子很不服气,接连和墨家弟子还有王贲派去的将士吵了两架,倒是吵出火气来了。
  不是说他们名家没用只会耍嘴皮子吗?那他们就帮忙想点办法,证明一下耍嘴皮子也是有用的。
  他们废寝忘食地观察了好些日子大梁城中的情况,最后磨着墨家给他们做了个防护能力极高的船只。接着换上全副武装的护甲,划船靠近了水中的大梁城。
  城墙上的魏国士兵看着这个靠近的一艘小船,有点搞不明白这是要干什么。
  考虑到可能是秦国派了使者过来招降,不杀使者是战场默认的规矩,所以没有轻易拉弓射箭。
  先谈谈,谈崩了再打。
  魏国将领出面,扬声问道:
  “来者何人?”
  他其实不想和秦国使者谈判,奈何魏王已经吓破了胆,催促他前去商议。
  魏王自己是不敢过去的,贵族们都躲在城墙最靠里的那一侧。生怕秦国往上面射箭,流矢会击中自己。
  其实大梁城高,秦国的弓弩不一定能射上来。就算能射得上来,前面有那么多士兵挡着,贵族们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奈何贵族就是怕死,分明不会打仗,铠甲之类的护具倒是准备得齐全。魏兵自己都没配齐铠甲呢,贵族倒一个个穿得严严实实的,也不怕士兵怒而哗变。
  名家弟子正是看见了这些,才胸有成竹地过来谈(离)判(间)。
  可惜在场没有纵横家的弟子,否则他们才是最擅长搞外交忽悠的。名家一般只进行理论辩论,专业不太对口。
  但纵观百家弟子,除了纵横家,也就剩他们嘴皮子最利索了。硬着头皮上吧,反正要给名家争口气。
  于是为首的弟子安全起见选择了躲在船舱里,拒绝出去,然后隔着厚实的木门进行喊话。生怕声音不够大城墙上头的人听不清,还骚扰墨家研发出了个木质扩音器。
  墨家:你们好烦!
  魏军就这么看着下头的小船里一个人都没出来,船顶有个喇叭状的东西在发出声音。
  名家弟子说:
  “我们是来劝降的。”
  士兵立刻就要射箭。
  投降什么投降,他们才不投降。秦人竟然用水淹这么阴损的法子,他们绝不妥协。
  将军阻止了士兵的动作,他想听听秦使打算怎么劝他。威逼还是利诱?
  王贲也远远盯着。
  反正劝降之类的操作肯定要进行的,这是正常流程。打仗又不可能光围着什么都不干,就等着城塌。
  先让名家打头阵试试,或许有奇效呢。
  结果就听这群人习惯性地开始了诡辩:
  “如今水淹大梁,虽说积水难以毁坏城池,但城中的房屋却很容易被淹塌。你们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城中子民考虑。坚持不肯投降,是不把他们的性命放在眼里吗?这么做,难道不会良心不安?”
  好的,上来就是道德绑架。
  魏兵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要不是有将军压着,能当场和下头的名家吵起来。
  你们灌水淹城的都没有良心不安,他们为什么要有?
  可惜论口齿利索,名家弟子谁都不服。要和他们辩论出个输赢,赢的只会是他们。
  魏将还在思索要怎么反驳才更能显得自己占据了大义,那边机关枪已经继续突突突了,根本不给魏人插话的余地。
  “我知道你们都是贵族出身,反正贵族都在城墙上待着了,城墙又塌不了,当然无所谓。有本事你们把城墙让出来给庶民,自己躲在房子上面,再硬气地说自己死不投降啊。”
  魏人:……
  从来没见过这种劝降的方式,秦国真的想让他们投降吗?这不是来拱火的?
  偏偏这么拙劣的拱火,它就是有效。
  城墙上的贵族全听见了。
  他们听清楚了,然后就炸锅了。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脑子,所以人群里出现不少傻缺也是正常的。一听到让他们去站到危房上头,一个两个立刻驳斥起来。
  在这个时代,庶民的命不值钱。这样的观念几乎充斥在所有贵族脑子里,他们从小就是接受的这类说辞。
  于是盛怒之下,难免口不择言,把心声吐露个干净。
  比如:
  “让我们给贱民腾位置?想得美!”
  “庶民死就死了,我的命不比庶民的值钱?”
  “就不投降,有本事你们秦国把城墙也泡塌了啊!”
  诸如此类,充满优越感的发言。
  名家:妥了妥了!
  名家话锋一转,立刻放弃了针对贵族,扭头冲城里喊话:
  “诸位父老乡亲都听见了吧?这群贵族根本不管你们的死活!我作为秦人都担心你们被淹死,他们完全不在乎的!”
  贵族们:?
  “还有城上的士兵们,你们难道没有家小在城中吗?你们就眼睁睁看着贵族抢了你们亲人的活命机会?”
  贵族们:??
  “贵族都不上战场的,却能穿一身齐全的铠甲,你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反而没有铠甲穿!还等什么?赶紧把铠甲抢过来啊!保命要紧!”
  贵族们:???
  当面挑拨离间是吧?
  贵族纷纷警惕起来,远离了周围的士兵,招呼家仆赶紧保护好自己。
  士兵压根没打算动手呢,贵族先做出了防备姿态。这弄得士兵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在贵族眼里就是没有纪律可言的暴民。
  换句话说,人格受到了侮辱。
  这还没完,接下来名家弟子开始当面教唆城内庶民造反了。
  多好的机会啊。
  趁着贵族全部躲在城墙上挨挨挤挤的下不来,他们只要挡住了城墙上上下的阶梯,不让士兵支援,然后就可以悄悄凫水去开城门了。
  什么?你说城门打不开?带上斧头,或者抢几个兵器,把城门破开也成啊!
  庶民其实并不敢这么做,因为他们还没有到房子大范围倒塌、日子过不下去要死人的地步。
  目前这个阶段还能再撑一撑,至少等到房屋塌掉大半,或者食物吃光了,甚至是瘟疫大范围传播的时候,庶民才又可能爆发。
  可爆发归爆发,能不能成功是两码事。魏军占领了高地,完全可以朝城门附近射箭,防备庶民靠近。
  总之,庶民想要翻身并没有那么容易。
  名家也没指望庶民真的会动手,他们就是想挑唆分裂一下几方的立场、不让他们抱团而已。毕竟军民同仇敌忾的话,事情会很难办。
  所以话都是说给贵族听的,只要贵族坐不住了,他们的目的就达成了。
  名家就等着贵族自乱阵脚,做出蠢事。
  魏国将军果然听不下去了,直接命令人放箭。
  奈何这艘船是经过墨家改造的,非常安全。人躲在里面根本不用去担心上头箭矢的攻击,还在继续叭叭叭。
  “你看你看,贵族急了,怕你们听到我说的话,要杀人灭口!”
  “大家可能没经历过水淹,不知道情况有多危险。我给你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房子顶多还有几天就会坍塌。实在不行就试一下抢夺城墙吧,总不能在水里坐以待毙。”
  “还有食物,诸位带了充足的食物上房顶吗?那些泡在水里的存粮可不能乱吃,会吃坏肚子的。”
  “魏国贵族不关心你们的死活,但我们秦人真的很关心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我们会想办法救你们的!”
  魏国贵族:淦!你要脸吗?!
  王贲:……对不起,我收回名家弟子没用的评价。
  挑拨离间很老套,但是有用。
  墨家那个扩音器不知道怎么做的,靠近城墙的庶民居然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就很叫人头疼了,万一庶民真的被煽动可怎么办?
  贵族们意识到情况不妙,开始仗着他们在城中的自己人多,反向洗脑庶民。秦人说什么,他们就反驳什么,总之不能真让庶民把他们贵族当成了敌人。
  庶民数量那么多,当真联合起来即便不能成事,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至少能杀掉一部分人。
  谁都怕自己会成为暴力事件中的那个倒霉被弄死的家伙,所以最好的结果是庶民不反抗。
  除此之外,还得防备士兵造反。两边都得担心,简直心力交瘁。
  王贲听了一会儿就不听了。
  搞半天名家是去扰乱军心的,这招倒是可以。先让敌人内讧一波,消耗掉一些有生力量。
  而且魏国开始派士兵制船了,很快就会有不少士兵搭乘着简陋的小舟下城墙,在城中巡逻,试图维持城中民心的稳固。
  这代表什么?代表城墙上的士兵数量会减少一大波,对秦军来说是个好消息。
  王贲去找了墨家弟子:
  “你们给名家做的那个船不错,魏兵齐射这么久都破不开。多做几艘,我们开过去破坏城门。”
  墨家弟子:啊???
  所以名家用来保命的船,还能这么用的吗?
  新思路打开了,那不如再研究一些破城门用的工具。
  魏军和名家对骂了三天三夜,名家几个弟子越骂越兴奋,他们可是带足了七天的口粮。魏军那边根本骂不过,换了一波又一波人上场,车轮战导致气势上逊色了一大截。
  大家听着闹哄哄的骂战,看着反复射入水中却是在做无用功的箭矢,都看累了。
  王贲安排的拆门小队就是在这个时候趁着夜色悄悄靠近的。
  只要躲进了城墙的门洞底下,魏军就拿他们没办法了。箭矢根本射不到这里,魏人又不能自己开城门去杀掉外头的敌人。
  也不知道名家弟子怎么这么有精神,大晚上的还在对骂。不过他们自己不觉得这是在对骂,分明就是辩论,辩论懂吧?
  水淹大梁之战辩了三天已经没什么好辩的了,于是名家提出了他们的经典论题。什么白马非马之类的,反正就是没话找话。
  辩论大梁,魏军还有兴趣配合一下,说这个谁搭理啊。
  所以魏军就在这个背景音里打起了瞌睡,根本没注意下面的新情况。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