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原来他曾受过某个赵国贵族的恩惠,赵国被灭之后贵族日子过得艰难,前些日子已经病逝在软禁之地了。
  他为了替恩人报仇,决定杀了害赵国至此的郭开——旁人不清楚郭开早就投敌,他身为郭家的家仆却是知道的。
  太医赶过去救治时,郭开已经失血太多。虽然救了回来,身体却孱弱起来,以后怕是不能再在朝中担任要职了。
  太子扶苏对此表达了真切的惋惜:
  “郭卿日后便好好修养身体吧,你年纪也大了,须得保重自身。”
  郭开恨得咬牙:
  “多谢太子关心。”
  他原以为这件事是秦王的授意,秦国想要卸磨杀驴。可不管怎么调查,背后都只有赵人的身影。
  而且秦国朝堂甚至连无功的韩臣都开始重用了,没道理对付他。
  藏在背后出谋划策的张良没有露出任何端倪,也很小心地扫除了几乎所有与韩国相关的部分,避免郭开针对其他韩臣。
  最终,一切线索都指向了秦国朝堂中的赵系势力。
  郭开见状只能自己认栽。
  谁让他覆灭了赵国呢?赵人得知真相之后恨死了他,也情有可原。
  郭开万分后悔曾经的自己没有将消息瞒得更死一些,让赵人知道了这么要命的事情。他惧怕再次发生类似的危险,央求了扶苏撤换掉他府内的赵人。
  他是不敢再用赵国的仆从了,用秦人还更稳妥一些。至少秦国不会放任他死,否则以后再没人愿意替秦国效力。
  扶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郭开主动愿意让他换上自己人,岂不是更好?以后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秦国的掌控。
  若他还想折腾,只要让仆人动点手脚,那么“身体孱弱”的郭相公就会大病一场,被迫在家养病,不能继续搞事了。
  扶苏当然不会让郭开死,他还没那么短视。
  不过从这件事里也能看出来,张子房确实好用,脑子也足够灵活。
  手中权力不够,那就不强求从官场上击败敌人。而是釜底抽薪,一招将人打废。
  显然,比起内政,张良或许更擅长“谋事”。
  这种人该放到战场上去当军师啊……
  扶苏不由得想到了西域。
  上一世他灭了匈奴之后,剩下的西域实在有心无力。只能以通商的手段交好,让西域诸国安分起来。
  若有足够的谋臣相助,是否能解决西域这一西出要道呢?
  在那种小国林立的地方,谋算显然比用兵更管用。分化拉拢,不费一兵一卒,就能令其臣服。
  不过这种手段不能长久,想要久久地掌控西域,还得依靠武力、经济等多方面的协作。
  可哪怕是经济手段,也需要有人统筹把控。经济战和军事战一样都得靠谋算,未来或许可以让张良去试试。
  思索间,已经升任太医令的夏无且提着药箱进来了。
  “参见太子殿下。”
  扶苏并不是很想见他。
  夏无且习惯了太子的不待见,反正当着王上的面,太子也不能反抗被他看诊。
  其实太子的身体确实没什么问题,也不用吃药。但为了保持健康,总要忌口一些东西,可太子显然并不想忌口。
  这次看诊完毕之后,夏无且果然说道:
  “殿下平日里少喝些蜜水。”
  扶苏:我拒绝。
  夏无且看向秦王政:
  “一日十数盏着实有些太多了,还是控制在三盏之内吧。”
  秦王政当即点头:
  “以后每日只给太子三盏蜜水。”
  扶苏:……
  夏无且,你给我等着。本太子定会尽快让你徒弟顶替你的位置,你回家养老去吧。
  不让喝蜜水也便罢了,夏无且还给他换成了清茶。新研究出来的沏茶方式味道确实比加油盐醋的要好很多,但它苦啊。
  扶苏不喜欢苦味,他宁愿喝没有味道的白水。
  结果夏无且说:
  “适量饮茶,于身体有益。”
  秦王政:“准。”
  扶苏:……
  夏无且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走之前提了一句张良给太医贿赂的事情。
  那天去给郭开看病的太医是被张良收买了,否则也不能恰好达成“郭相公自此身体孱弱”的完美结局。
  当然,扶苏这边也给出了示意,即便他不贿赂也能成事。
  只不过张良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必须出这个钱。
  一来可以在太子跟前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告诉对方事情是他安排的;二来万一郭开查到了太医头上,也有他张良可以顶锅。
  在这件事里,宁愿韩人暴露,也不能太子暴露。否则便是他没把事情办妥,到手的功劳就飞了。
  这是一步险棋,是张良唯一留下的、有关韩人的破绽。好在只是他张良一人动的手,运作得当不至于让郭开迁怒其他韩臣。
  幸好,郭开没从太医那边查到什么。
  太医署毕竟是重要的机构,事关秦国王室的身体健康,不是谁都能伸手进去的,调查也不成。
  事后,收了钱的太医特意去向太医令夏无且请示。询问这钱他是可以自己留下还是得上交,没有准话他心里不踏实。
  所以夏无且才在例行诊治时提到这个。
  秦王政摆摆手,让他们这点小事自行处置。
  等人走了,他才偏头问儿子,那个张良就是之前扶苏提到的人才?确实挺雷厉风行的,这就把郭开干掉了。
  扶苏把讨厌的茶水推到一边,点点头:
  “灭楚时可以让他参与战术商议,或许能有更好的主意。”
  张良刺秦一事扶苏也说了。
  他是先和父亲说了这件事,再询问是否要重用张良的。若父亲自己很介意这个,那他也只能对张良说一声抱歉了,在他心里父亲的心意比人才更重要。
  然而秦王政显然比他儿子大度得多。
  莫说这一世张良根本就没有刺杀他的心思,就算经历过上一世刺杀失败那件事,以对方的才华,但凡愿意回头是岸,秦王政也肯接纳。
  秦王政顺便借机教育了儿子两句,让他不要太小心眼,为王者怎可过于计较、只以喜好行事?
  扶苏乖巧地点头表示学到了。
  但是别的事情他可以妥协,事关父亲的不行。这是他的逆鳞,除非父亲亲自做出了决定,否则他不改。
  秦王政:……算了,寡人以后多盯着点。
  揭过这个话题,秦王政想起了另一个同为韩人的人才。
  他惋惜道:
  “早知用这一招便可叫韩人事秦,当初倒也不必急于处死韩非。”
  倘若韩非还活着,如今应该也能在朝堂中为秦所用了。就像张平父子这般,不为别的,就为替其他韩人打开官路。
  扶苏劝慰道:
  “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韩非为韩国公子,只怕即便他肯安心事秦,反秦之人也要利用他的出身做文章,强逼他成为韩王。”
  到时候叛军在地方上自顾自地拥立远在咸阳的韩非为新的韩王,然后打着韩非的旗号起兵,愣是要攻入咸阳救出韩王。
  这样哪怕韩非自己什么都没做,处境也会尴尬起来。他又不像韩侯一样是个阶下囚无所谓,他可是要在朝堂上做官的。
  秦王政一想也是。
  只恨韩非怎么偏偏就是韩国公子呢?若是个普通臣子,就没那么多麻烦了。
  说到这个,扶苏想起一事:
  “荀先生不止有韩非、李斯两个弟子,还有一个叫张苍的,也在秦国为官。”
  张苍和李斯不太熟,不过李斯还是推荐了这位师弟,给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
  扶苏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他靠自己的本事当上过御史。后来不知犯了什么罪逃跑了,因为扶苏整顿吏治的关系,没逃多远又被抓了回来,也是倒霉。
  原是要依法处置他的,不过扶苏意外发现了他在财政方面的能力。后来让他戴罪立功,做了治粟内史。
  以张苍的能力,本可以更进一步成为三公之一的。可惜因为犯罪的事情,没争得过其他人,最高只坐到了九卿。
  也怪大秦二世人才济济,吕雉、蒙毅等有为相之能的数不胜数,张苍很难挤进去。
  不过张苍看着可比他们这些皇帝长寿多了,秦三世的时候或许能熬死老对手们,再往上爬一爬呢。
  扶苏不知道张苍历史上活到了公元前152年,距离现在还有76年。别说秦三世,四世说不准都不成问题。
  秦王政倒不知道张苍这个人,闻言来了点兴致,问道:
  “他也是法家人才?”
  扶苏答:
  “那倒不是。”
  秦王政肉眼可见地失望了不少。
  扶苏想了想:
  “可能算半个术数家吧,他写过一本《九章算术》。不过学说上,其实是继承的荀子的儒家思想。”
  荀派儒家,和正经儒家出入比较大,不然荀子也养不出韩非和李斯来。
  荀子最出名的理论是“性恶论”,即人性本恶。
  在他这个想法的基础上,弟子们不约而同地走了法家的路子,觉得人性既然本恶,那就应该用重法约束啊!
  ——逻辑很合理,没有毛病。
  荀子:虽然但是,我的主张其实是用道德和礼仪教育来引导人们向善。
  韩非李斯:那太慢了,不如直接用法律进行约束。
  荀子:……
  提起荀子,秦王政脸上的表情微妙起来。
  他感慨:
  “荀先生确实是儒家之中难得的清流。”
  不光性恶论让秦王政非常赞同,荀子还有别的观点也很实用。
  注重教育这个就不提了,那是扶苏推崇的。秦王政的重点在荀子认为“制天命而用之”,以及“人定胜天”。
  打眼一看,前者是皇帝惯用的手段了,利用上天巩固自己的统治。后者则是皇帝自己爱用,但并不希望民众用的理论。
  皇帝们想要的是“朕自己能克服天命达成目标就可以了,平民百姓当然是乖乖听从朕说的天命不要反抗”。
  总之,荀子的思想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稳固性做出了杰出贡献。
  秦王政兴致勃勃:
  “张苍虽然不重法家学说,但寡人似乎听你之前说过,术数家的研究也颇有用处,于财政有益,是否?”
  扶苏点头。
  那可不,财政治理怎么能没有术数的辅助呢?光一个统计学就非常管用了。
  秦王政大手一挥:
  “那便让他去治粟内史手下做事吧。”
  当御史实在是埋没了他。
  失去韩非固然叫人心痛,能重新斩获一个其他方向的人才,也勉强抚慰了秦王政的情绪。
  如今大秦的法家人才不少,多点别家的倒也是件好事。不给法家一点危机感,他们只会故步自封。
  秦王政就觉得李斯最近有些太安于现状了,这样很不妥。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的律法要怎么修改才能更适合新生的秦朝,他李斯难道不能提前去研究研究吗?整天拿着俸禄不干事,这如何能行?
  师弟张苍都开始忙碌了,师兄李斯也该支棱起来。
  于是造字结束还没能休息多久的李斯重新被委以重任,再次陷入了无止尽的加班之中。
  李斯怀疑人生:
  “王上以前有这么见不得别人闲着吗?”
  他儿子李由认真地想了想:
  “有吧,您看他连公子和公主们都没放过,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李斯:可那不是太子在压榨弟妹吗?
  李由:但是下令让公主也和公子一起进学的,是王上啊!
  李斯:有道理,不过为父还是觉得哪里不对。
  隔日见到太子时,李斯就小心翼翼地询问,这次的加班是否又是殿下替他揽活。
  这次的事情可和扶苏没关系:
  “是李廷尉能力上佳,得父亲青眼。”
  李斯:真的吗?
  那就当是真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秦王政:修改律法的事情必须提前丢给臣子,否则扶苏又要自己悄悄忙活了。
  扶苏:父亲果然最爱我
  李斯:说好的和太子您无关呢?
  扶苏:没明说就是与我无关^_^
  李斯:……你刚刚嘚瑟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第49章 名家的嘴
  大秦朝堂完成了新一次的权利洗牌,在张良的暗中推动下,以郭开为首的利益集团被渐渐拔除。
  郭开本人意识到了不对劲,但举目四望皆是敌人。无论赵人、秦人、还是韩人,似乎都有动他的理由,根本找不出罪魁祸首。
  而与此同时,远在魏国境内的大秦军队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河网改造。
  之前说过,魏国都城位置不好,容易被水淹。但其实当年魏惠王把国都迁到这里,倒不是纯粹的人傻。
  河流能被秦军利用,当然也能反过来被魏国利用。
  魏惠王一开始的设想是利用大梁附近发达的水系作为支援的途径。那些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天然的运输补给线,可以迅速从周边城池以船运的形式不断向国都提供士兵和粮草。
  为此,他将大梁建设得城高墙厚,就是为了在敌军的围攻下能坚持得更久。只要能耗到援兵走水路抵达,敌人就不得不选择撤兵。
  敌军能堵住所有陆地上的道路,难道还能把每条河都封死吗?他们总不能还带大量船只前来攻魏吧?
  而且密集纵横的河网也能成为阻挡敌军前进的障碍。
  所以上百年来,大梁都十分稳固。屡屡被敌军围困,却能靠着河网完成持久战,甚至是反杀。
  秦军吃过很多次河网的亏,为了解决这一动态支援的困局,秦国选择了逐个击破的方法。
  自秦王政三年开始,秦国开始不断侵吞魏国土地。几乎年年发兵攻魏,总不能只是为了占点便宜,显然有更深远的考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