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若是赵武灵王那次废长立幼导致赵国风雨飘摇也便罢了,赵国会吸取教训不再这么做。
  但可怕的是,幼子上位之后赵国没受多大的影响,幼子甚至还是个有作为的明君。
  于是赵悼襄王也觉得自己废长立幼没什么问题,先祖这么做没有害了赵国,他这么做肯定也害不了赵国。
  结果赵国就这么亡在了赵王迁手里。
  代换到大秦这里或许就是:
  始皇帝虽然宠爱幼子,让赵高起了拥立幼子的心思。但是问题不大,太子扶苏这不是稳住了吗?他把幼弟和乱臣都收拾掉了,大秦依然欣欣向荣。
  所以我宠爱幼子也不要紧,我的太子肯定也不会受这点小问题影响。我都当上皇帝了,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宠爱其他儿子?始皇帝能干的,我也能干。
  一个搞不好,大秦也得亡在太子和幼弟的争储上头。
  秦王政揉了揉太阳穴。
  一想到扶苏上一世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的历史发展,他就觉得头疼。他是不想给大秦带来任何隐患的,但很多细微之处就连他也很难顾虑得到。
  没有人是完美的,能够考虑得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当了天下共主之后,心态会不自觉飘起来,就更容易犯错了。
  许多看似微小的举动,谁能想到过个几十上百年会造成那么大的后果呢?
  不怕昏君搞事情,因为昏君会以自己为例子告诉所有人这样是错的。就怕明君开坏头,那就谁都救不了了。
  秦王政于是警惕地问儿子:
  “你是如何对待桥松和其他子女的?”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开坏头也就罢了,孤例的影响没那么深远。如果扶苏也搞了什么骚操作导致太子地位不稳,那完了。
  连续两代皇帝都这样,以后大秦的太子别是成了个摆设,那立太子的意义何在?
  扶苏听懂了父亲的意思,以为是自己夸大其词的形容误导了父亲,连忙解释起来:
  “父亲不必忧虑,胡亥不过是在您巡游天下时被带在了身边罢了。他也没受多少优待,丝毫动摇不了我的地位。”
  太子在咸阳监国走不开身,幼子作为逗趣的存在被带去旅游,明眼人看着都不觉得胡亥有什么继位的可能性。
  也就几个心里打歪主意的不肯承认,非说“始皇只带胡亥一人随行,还是巡游天下这么重要的事情,定是想要委以大任”。
  不过是自欺欺人。
  秦王政忧虑地看了一眼傻白甜儿子:
  “你不懂,不是所有臣子都聪明的。”
  肯定有傻子信那一套说辞,要不是扶苏的手段和地位都碾压胡亥,信的人能更多。
  “傻白甜”扶苏:……
  他当然知道有傻子会信,但这不是,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把会坏事的傻子筛出来吗?
  秦王政还是不放心,他怀疑扶苏肯定做过类似宠溺幼子导致太子地位不稳的事情。一脸严肃地盘问了儿子半天,非要找出其中的问题不可。
  扶苏其实不太想回答这些。
  他这个人返祖得有点厉害,是真的不怎么在乎儿女。除却父亲,别的亲人他都不在乎,是个纯纯的冷血政治动物。
  扶苏觉得他爹应该是这几代秦王里最在乎儿女的那个了。
  往上数,其他秦王都是各种把儿子送出去当人质不管不问,还有什么庄襄王危急时刻自己逃命把儿子丢在赵国之类的。
  由此可见,扶苏对他儿女也就那样。
  所有儿女他都不怎么放在心上,表面上是对谁都温柔的父亲,私底下则盘算着怎么赶紧把儿女培养出来好压榨他们干活。
  宠爱幼子是不可能的,他哪有空宠爱谁?他也没兴趣找儿女体验天伦之乐,基本都是只把太子桥松带在身边教导。
  因为太子最能干。
  虽然扶苏冷血,但他不想让父亲觉得他冷血。他想维持住自己的好形象,哪怕父亲并不会因为这个缺点就嫌弃他。
  可是父亲盘问得太细了,扶苏又不能不回答。
  秦王政于是便听到了他儿子是怎么对儿女只管学习,别的一概不管不问的。唯一得到特殊待遇的是随时带在身边的太子桥松,目的也是为了让桥松早点独当一面。
  主打一个一视同仁,全都是他的未来劳工。并且还要在劳工里挑个天赋最好的,往死里压榨。
  但考虑到桥松毕竟是太子,所以扶苏会亲自关心桥松的衣食住行。他认为这些物质条件满足了,桥松的工作效率才能最大。
  至于别的儿女,能干活就行,效率低一点无所谓,所以懒得关心。
  秦王政:……
  你这是养孩子还是养工具呢?
  和扶苏一对比,秦王政突然觉得自己快成为慈父了。他好歹还会抽空关心一下儿女的生活,扶苏那是一点都不关心,只要能干活就行。
  秦王政再次揉了揉太阳穴。
  他以前觉得儿女不用特别费心去教导,他们自己就能长成人才,毕竟他就是这么长大的。
  但是同样的事情放到别人身上,秦王政忽然就发现自己这个思想有问题了。
  果然,多看看别人的操作,才更能自省。
  太子地位不稳的担忧确实是没了,却也暴露出了更大的问题——孩子这么养真的不会养出毛病来吗?能力方面是不用担心了,人品和三观很难说啊。
  秦王政忽然想起来,扶苏这几年确实挺忽略儿女的。
  基本就是放养状态,哪怕晚餐全家是一起吃的,他也不问儿女白日里都做了什么,毫不关心。
  儿女主动说,他就听着。不说,他就不问。哪怕问起来,也是问的课业。
  秦王政不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没有以身作则教好儿子?但他确实没空管那么多儿女,也没办法给扶苏当榜样。
  正反思着,忽然意识到不对劲。
  他确实没空管儿女,但不代表他没空管扶苏。就扶苏这样的,明显从小被另一个父亲精心呵护着长大,那没道理扶苏学歪了啊。
  所以还是扶苏自己有问题。
  秦王政以前觉得,另一个时空的自己似乎做得更好一些,毕竟养出来的儿子更优秀。即便儿子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也没什么影响。
  现在才发现,不管是哪个时空的自己,在养孩子方面的问题都有点大。扶苏这么多毛病他都没想着掰正回来,而且他之前居然还觉得无所谓。
  秦王政沉思片刻,认为还是要及时引导儿子改正。虽然扶苏已经大了,不一定能改得回来,可总得试一试。
  于是他对扶苏说道:
  “你该多关心一下儿女,桥松、舜华和琼琚年纪都还小,又没了母亲,只能依靠你了。”
  哪怕要维持长子的稳固地位,也不该矫枉过正。不宠幼子是一回事,一点都不关心孩子就是另一回事了。
  扶苏对此没什么异议,乖乖答应了:
  “是,父亲。”
  只要父亲不嫌弃他冷血,让他干什么都行。关爱儿女也不费什么事,他愿意为了哄父亲高兴做出改变。
  天性的冷漠难以变更,但伪装却不是什么难事。
  接下来,桥松他们就迎来了亲爹反常的关爱。
  早上送他们去上学,晚膳时追问白天玩得开不开心,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要不要父亲抽出空来陪伴他们。
  都已经习惯父亲长期离线,只在晚膳时分刷个脸的崽子们十分懵逼。
  说真的,越是长大,桥松和舜华就越觉得父亲为人很疏离。
  虽然父亲一直都非常温柔,以前也偶尔陪伴他们进行一点温情互动。但两个孩子就是觉得父亲不怎么走心,是那种面具戴久了的习惯性温柔。
  他们甚至都没有韩信和扶苏在情感上更亲密。
  毕竟韩信为人热情,会主动去纠缠太子殿下,冷漠的人总是很难拒绝小太阳的。而桥松和舜华就不会这么做,他们和扶苏更多地维持在“君臣父子”的状态中。
  舜华偷偷问兄长:
  “父亲最近怎么了?感觉怪怪的。”
  小姑娘嗓门没控制好,全殿都听见了。
  桥松埋头吃饭不敢回答,秦王政扭头瞪了儿子一眼。
  扶苏十分无辜。
  小孩子对情绪太敏感了,他的伪装面对大人天衣无缝,但孩子可以通过直觉判断真假。
  扶苏再怎么表现得温柔,可他就是打心眼里不在意儿女,没能骗得过孩子,他又有什么办法?
  改造儿子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眼看孙子孙女越发拘谨,秦王政只能让扶苏恢复原样。
  算了,他管不了了。
  至少扶苏还愿意维持温柔父亲的表象,哪怕动机不纯。但王室本就没有那么多亲情可言,或许扶苏这样的反而更适合当帝王。
  不会受到感情的干扰,就能更冷静地治理朝政。很多君王正是因为太重感情才将国家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反倒不如无情之人于国有益。
  只是,秦王政并不想把儿子打造成没有人性的帝王。
  那是他的儿子,又不是治国工具。
  秦王政大概知道,为什么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会在扶苏的幼年做出和他不同的选择了。
  这个世界原本的扶苏内心柔软,天性敦厚。他有人情味,仿佛没那么需要父亲的关爱一般,秦王政便心安理得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朝政之中。
  但是另一个世界的扶苏能力卓绝却天性冷漠,像是为了治国而诞生的怪物。
  年幼的时候还不显,长到三四岁时,秦王便发现了扶苏的问题。当时的秦王也才二十多岁,刚经历过赵姬和嫪毐的打击。
  自己体验不到亲情是因为父母不想给,儿子却是天生冷情。可那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不想看着儿子和他一样从小到大一点亲情都感受不到,活得像个假人。
  于是秦王选择了将幼年丧母的儿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给予对方关怀。
  还是挺成功的,把小怪物扶苏暖化成了一个爹控。
  但也只是爹控了,其他的亲人照旧不被他放在心上,也就同样受父亲宠爱的妹妹阴嫚被爱屋及乌了。
  秦王政思及此,忍不住叹了口气。
  也不怪扶苏被溺爱成了这个样子,天生有缺陷的孩子确实更容易受到长辈的纵容。只要一想到儿子身上携带的先天缺憾,当爹的自然狠不下心去管教。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为什么不让儿子过得开心一点呢?有些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第52章 何以灭楚
  咸阳宫中的小小风波并没有影响到宫外,随着魏国的覆灭,朝中的局势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秦国企图吞并六国的心思,或许瞒得过外人,却不可能瞒得过内部重臣。
  之前还有人自欺欺人,认为秦国可能吞并三晋之后就会收手。但魏国国灭后,大秦这辆战车明显没有停下的意思,又开始马不停蹄地为下一个目标做起了准备。
  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楚魏边境那一块由贵族充公的田地一丝一毫也没有分给任何庶民。
  昌平君作为大秦现今的相邦,有些机密的消息他是可以接触到的。
  本来他也没太在意分田这点小事,但他身边门客众多。作为唯一一个在大秦大肆招揽门客的封君,昌平君门下还真有不少嗅觉敏锐的人才。
  一位门客便提醒昌平君:
  “王上特意扣下楚魏边境的田地不分发下去,相邦以为如何?”
  昌平君随口答道:
  “边境战事频发,庶民在此地本就难以安心耕种。左右魏国境内良田无数,想来庶民也更愿意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去。”
  说到这里,昌平君自己先反应过来了。
  对啊,边境战事频发!
  但问题在于,那里是原来的魏国和楚国的边境,现在成了秦国和楚国的边境。
  秦楚已经和平了许久,因为庄襄王和秦王政接连两代秦王都向楚国释放结盟信号的缘故,国力衰退的楚国自然乐得不打仗。
  可现在,秦国开始防备楚国了。否则以两国交好的情形,秦国何必扣留边境土地不发呢?
  门客见状摇了摇头:
  “相邦明知道秦王胃口极大,不会满足于只灭三晋,何苦自欺欺人呢?”
  昌平君从很久之前就在担心秦国发动灭楚之战了,但他不愿意去想这个可能性。所以他选择了逃避,而不是积极面对,他也不敢阻挠秦国的出征。
  如今门客将事情挑破,昌平君再也没办法粉饰太平了。他眉头紧锁,长长叹息。
  门客便问他:
  “相邦可有思量了?”
  是放任秦国出兵,以后安安分分当个大秦国相,还是试图阻挠,维持住楚国的存在,给个准话。
  昌平君想也没想:
  “楚国不能灭!”
  他能当上大秦相国,一方面是他当初协助秦王政剿灭嫪毐有功在身,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楚国公子的身份。
  当时的秦王政还要给楚系一点面子,顺便利用昌平君安抚楚国。
  楚国至今为止都没主动出手袭击秦国,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秦国丞相是他们楚国的公子。楚人想着秦国都让楚国公子当相国了,显然没有攻楚的心思,否则肯定不会放任昌平君继续如此重要的位置。
  要知道昌平君这个楚国公子,也是有继承权的。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随时能成为下一任楚王。
  昌平君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自己门清,没了楚国,他是比不过对大秦功勋卓著的其他臣子的。
  王绾、李斯、冯去疾等等,每一个拎出来都能威胁他的相位。所以第一个选择根本就是笑话,楚国一灭,他绝无可能继续担任丞相。
  看似有的选,实则没得选。
  昌平君捂着额头:
  “先生,此事难办矣!”
  秦国的铁骑是那么好阻挡的吗?楚国是否可以抵挡住大秦的征伐,他心里真的没有把握。
  门客便道:
  “不管如何,您现在还是秦国的相邦。若您利用职权之便,想来也能为故国做点什么。”
  昌平君眸光一闪,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他听出来了,这个门客约莫是楚王或者楚国贵族派来的。具体来自哪方还要调查,在确定身份前,自己不能露出把柄。
  万一这人是秦王派来钓鱼的呢?所以还是得稳妥起见。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