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扶苏也笑道:
  “昌平君误以为我们留下边境土地,是担忧庶民在此耕种没什么收成还要白送性命。却不知那是为屯田准备的,大军就近种田,也省了运粮的损耗。”
  如今道路难行,全国驰道还未铺设开来,士兵运粮比较费劲。
  负责运送粮食的人自己要吃饭,赶路速度又快不起来。于是造成了十份粮食运到目的地,可能被运粮兵吃得就剩一份的困境。
  墨家在努力改进运粮车,目前成果还没出来,他们已经忙到开始要求秦王去把公输氏的子弟一起抓来帮忙的地步了。
  但公输氏最出名的鲁班虽然很懂机关术,他的后人却没多少水花,请来之后也不知道能帮上多少忙。
  无所谓,先让齐国把人送来再说。
  粮车改进遥遥无期,驰道修建也不能一蹴而就,他们总不能提前去楚国修路。所以只能选择不是办法的办法,在楚魏边境就近种田。
  庶民种田的收成要留一部分自己吃,士兵屯田就不一样了,能够集中分配。
  只是到底派谁去屯田,这件事朝中还有争论。
  秦王政倒是并不怀疑将军们的忠心,只不过他身为君王必须考虑朝堂平衡的问题。如今三晋中两家都为王氏所灭,无论是秦王政还是王翦自己,都有让王氏暂且退避的意思。
  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会造成朝政失衡。
  这不是君主忌不忌惮的问题,秦王政不至于怕王氏功高震主,但王氏一定会因此成为全朝野的靶子。
  人性如此,你家太风光了,别人家就要嫉妒。毕竟不把你压下去,他们哪有出头之日?
  倘若楚国太难灭,王翦自然不能为了王氏的安危就敝帚自珍。他会以大局为重,冒着风险领大军灭楚。
  可如今由于太子扶苏和昌平君的一系列操作,灭楚难度大大降低,王氏倒是没必要硬着头皮上了。
  在战术讨论的会议上,王翦主动提出可以配合诸位将领。他擅长稳扎稳打,不如坐镇后方负责屯田和把控大局,在前面出风头攻城的事情,交给其他功勋家族即可。
  这是王老将军在许诺给大家兜底,如果哪一方战事不利溃败了,他可以及时支援稳住局面。
  但是如果大家的攻城十分顺利,王翦自然不需要出来刷存在感。王氏可以借此得个屯田调度的功劳,却不至于扎眼。
  像这样有收获、收获却没多到让人眼红的程度,正是如今的王氏最想达成的结果。
  不过这个安排需要考虑一件事——
  王翦笑问秦王:
  “不知王上可愿派臣在要地屯田?”
  若是让他去屯田,就得给他足够的士兵。毕竟种田要人手,运粮要人手,出现兵败前往支援更要人手。
  让他一个军功卓著的老将带着那么多人在边境种地,有兵有田还有粮。只要他想就此自立为王,秦王是很难阻拦住的。
  更危险的是,那个时候秦国在和楚国打仗。
  别的将军带兵深入楚地,他王翦可是占领着将军们回国的要地。一旦他翻脸,切断秦军的回国路线又不给粮草支援,那些秦军就彻底成为孤军了。
  秦王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寡人自然信任将军。”
  其余将军却脸色微变。
  王上信任老将军,他们也信任。但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对方手上,任谁也要心里打鼓的。
  扶苏适时开口缓和气氛:
  “秦军入楚倒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既然要屯田,不妨多屯两处,也让王老将军减轻一些压力。”
  父子俩早就打好了商量,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秦王负责表达对将军们的信任,免得老将寒心;扶苏负责提出退一步的解决方案,达成皆大欢喜的结果。
  这个方案不能由秦王政说出来,否则会有不信王翦的嫌疑。可为了武将之间的和谐,国君又不能完全不顾其他将军的忧虑。
  秦王政发现,此时能有儿子和自己打配合,确实轻松不少。
  最终,众人商议以三处作为屯田之所,分别是从魏地、秦地和齐地百越交界处入楚的位置。
  三地分别交由王翦、蒙恬和赵佗负责屯田。
  他们后续清理楚国贵族本来也要从各个角落入楚,防止楚人互相支援。而且这三处也是贵族逃亡别国的要道,可以顺便设置路障阻拦出逃者。
  三处屯田之所,相当于将士们有三处兵力和粮草的支援点。哪怕两处都出了问题,还能有个退路。
  将军们十分意外百越边境可以借道出兵,可见秦国和百越的商路确实经营得十分不错。
  百越这边的屯田负责人是赵佗,他上辈子是进攻百越的秦将之一,和任嚣配合彻底打下了百越。
  几年前扶苏建立商路时,百越之地也需要一些驻兵维持商道的安定。他便想到了赵佗此人,提前将人派了过去。
  这两年赵佗在百越经营得倒是不错,竟然和百越部落首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百越屯兵交给他是不用担心的,而且有商队的牵制这人也不敢搞小动作。
  不过百越其实是最后的选择了,正常情况下秦军不会从那边走。有蒙恬坐镇秦楚交界,根本不会用到百越。
  蒙恬绝无可能背叛大秦。
  在场众人都懂这个道理,对这一安排毫无异议。
  他们怀疑所谓的在百越屯田作为第三个支援处,其实是为了后续灭齐做准备。
  毕竟那里也是齐地的边境,之前预备灭楚的队伍,从那边走就可以直接攻齐了,非常方便。即便军队不过去,屯田百越的军队也能自己调头去打齐国。
  大家挤眉弄眼一番,都觉得王上和太子肯定是这个想法。
  总不能是为了打百越吧?百越现在看着挺乐意主动融入大秦的。
  会议结束之后,众人散去。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空出秦楚边境的大量田地,然后开始往三处派遣士兵。
  没有了上辈子李信战败损失二十万大军的事情发生,如今大秦能出动的军队数量相当多。即便去掉攻楚的部队,再分出三处屯田也绰绰有余。
  尤其是还有三晋之地的庶民尝到分田的甜头之后,主动参军。
  就是士兵太多,耗粮也会极多。众人商议着先缓一缓,攒几季的粮食,再发动总攻。
  有贵族们的“支援”,其实也不需要缓太久。短则一年,多则两年,肯定是够的。
  如果齐国那边能多出点粮食的话,一年足矣。
  所以齐王不该多支援一点吗?
  扶苏当即给郦食其写信,提醒他该问齐王要粮食了。齐国如此富庶,粮食留着不吃放久了也会腐坏,着实是浪费。
  郦食其收到信后当即表示了解,扭头就进宫求见齐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齐王:没有了!一滴都没有了!
 
 
第53章 试图一箭多雕
  齐王建现在不太想见到郦食其。
  因为秦国不讲信用,它打楚国打到一半居然跑去打魏国了!
  虽然齐王建好骗,但他也不是傻子。秦国这不就是在骗粮草吗?他觉得秦国这样不够实诚。
  当然,齐王建能这么快清醒过来,里头少不了舅舅后胜的提点。
  后胜到底还是发现了郦食其私下里告状的事情,毕竟在齐国他后胜才是地头蛇,别人想干点什么事情,很难瞒得过他。
  你既不仁我便不义,于是后胜也去告郦食其的状。奈何郦食其自己没什么把柄,那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告他背后的秦国。
  后胜自觉他们齐国还是有那个本事和秦国别一别苗头的,齐国好歹是富庶的东方大国。秦国又不会真的因为这点小事打过来,更何况秦国还指望着他们给粮食呢。
  于是后胜就给齐王建分析了秦国的出尔反尔,让齐王建以后答应给好处的时候别给的太利索。
  之前他撺掇齐王建是为了自己也从中捞一比,现在齐王建专门派人盯着,后胜就捞不着了。
  既然捞不着,那他还积极个什么劲呢?
  郦食其觉得这舅甥二人都挺短视的。
  都上了秦国的贼船了,还不老老实实一直在船上待着。现在反复横跳是开心了,回头齐国被灭之后,可别指望能有好日子过。
  幸亏他们王上和太子大度,说好每个诸侯国君都能安乐养老就不会食言。否则就齐王建这傻样,哪天去了秦国一个搞不好得丢掉小命。
  郦食其摇了摇头,虽然看不上这人,可他还得去劝一劝、哄一哄,把粮草给大秦骗出来。
  他便对满脸不悦的齐王建解释道:
  “此事并非秦国出尔反尔,大王恐怕不知,当时秦楚交战之时战况不顺,秦国撤军也是无可奈何。”
  齐王建才不信呢:
  “你们秦国连赵国都灭了,还能打不过楚国?”
  郦食其唉声叹气,从袖子里掏出一份舆图来,指着地图给他分析道:
  “大王请看,当时秦国是从这里进攻楚国的。这是楚魏交界附近,那魏国国君爱做小人行径,趁两国交战竟然从背后偷袭。秦国因此战事不利,被楚国夺回了五座城池。”
  郦食其还特意指了指是哪五座城,告诉齐王建这可都是楚国的重要关塞。尤其是其中一座大城,丢了之后再想攻楚要多费很多力气。
  至于这座城是否是秦国主动归还的,秦军离开前有没有刻意在城里布置什么、好方便以后再次拿回,这个郦食其就没说了。
  齐王建也不了解外界的战事,主要没人给他细细分析,他根本听不懂。
  现在见郦食其说得煞有其事,顿时就信了八成。
  但凡他听臣子说过秦楚魏之战中,魏国全程根本没有出军袭击,而是一直在按兵不动地防守,也不会听信了郦食其给魏国泼脏水的话。
  齐王建天真地问道:
  “当真如此?那魏国也太可恶了!”
  一想到明明秦国很快就能攻下楚国了,这魏国却跑来捣乱,齐王建就气不打一处来。
  关键是那魏国当初也是联军攻齐的主力之一,和齐国有仇的。
  郦食其趁热打铁:
  “大王莫气,秦军已经灭魏,如此一来,再去攻打楚国,就无人可以干扰了。”
  说着又指了指仅剩的几国。
  燕国在北边赶不过来,“赵国”也在北边苟延残喘,齐国虽然就在隔壁但肯定不会帮助楚国,所以这次灭楚绝对稳了。
  齐王建精神一振:
  “先生的意思是,秦王已经开始准备再次伐楚了?”
  郦食其点头:
  “不错,秦国如今已经调军赶往秦楚交界之地了。大王不知此事,乃因部分军队原就在魏楚边界,看似不曾动弹,实则驻守此地正是为了后续攻伐楚国。”
  王贲的大军从楚魏边境入魏,一路直捣大梁。而大梁的地理位置偏偏又非常靠近南边,王贲一路攻过去压根不需要跑多远的距离。
  等大梁拿下之后,军队又去边境阻截想要带钱跑路的贵族。所以稍微花了点功夫回到了楚魏边境,相当于在很短的距离里跑了个来回。
  放到整个九州舆图上,这点路程根本不够看。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眼里,就是王贲大军全程没怎么动弹,一直搁那一片晃悠呢。
  现在回到边境处可以做两手准备,不仅能拦路搜刮贵族,还能就近屯田。
  之前拿来灭魏的大军也不用动了,直接留在原地,在特意空出来的边境良田上种地屯粮。等着王贲他爹王翦老将军过去接手,也省了调兵的功夫。
  等到秦国粮草攒够了,这部分屯田的士兵会分一部分出去给其他将军,带去楚国境内攻城。原地还是会留下相当一部分人继续种地的,毕竟攻楚大概不能像攻魏一样速战速决,一个搞不好要打两三年。
  齐王建听着郦食其给他算楚魏边境留了多少大军,听着那个数量,越听越觉得那就是为了攻楚准备的。
  否则谁闲的没事在边境屯兵这么多啊,不担心将领重兵在握会造反称王吗?
  当年乐毅攻齐就是手握重兵,待在齐国境内好长时间都不动。明明齐国只剩下几座城了,他愣是不灭。
  乐毅自己知道自己是在玩攻心,让齐国旧民彻底失去复国的希望之后,再将齐国彻底消灭,如此才能帮助燕国成功吞并齐国。
  但燕国臣子不这么想,各种谗言说乐毅要拥兵自重,逼得乐毅逃亡赵国。齐国借机反打,夺回了被攻占的全部城池,最后成功复国。
  要是没当初燕惠王和燕国臣子的骚操作,他们齐国那个时候就彻底没了。
  齐王建每回想到这件事就直乐,觉得燕惠王真是个傻子,自己可不能学他。
  就因为燕国这么蠢,齐王建都懒得把这个灭国元凶放在头一位,觉得和它计较太掉价了。不像楚国精明,楚国可把他爷爷给骗惨了。
  齐王全家就是一整个遭受诈骗后恼羞成怒记一辈子的状态,毕竟这件事太丢人了。
  想到天杀的楚国,齐王建立刻抓住了郦食其的手。
  他真情实感地说道:
  “先生!秦国这次可一定要为寡人报仇啊!寡人祖父一世英名,都因为那楚人成了笑话!”
  祖父早年多么风光无限,不仅内政很强,还打哪儿哪儿胜,堪称一代英主。
  虽然因为太过嚣张独吞了富庶的宋国,没给盟友分一杯羹,惹来了五国围剿。
  但齐国被灭的锅主要是在上一代齐王身上,和他祖父无关,祖父还是英明的。
  也怪他曾祖父。
  分明都已经挑拨得燕国内乱趁机占领燕国了,居然不好好治理,而是残暴地对待燕人。结果导致燕人怀恨在心,齐国最终被迫撤军。
  燕国也是个爱趁人之危的,眼见他们齐国因为吞宋被围攻,立刻派乐毅出兵报仇,简直无耻下流。
  齐王建絮絮叨叨,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部拉出来说了一遍。
  中心思想就一个,他祖父是个很好的齐王,本来应该能带领大齐走上人生巅峰的。即便后来国破,也有机会回国翻身。
  结果这一切都被楚国给毁了。
  他祖父不仅没能翻身,还成了老年遭受诈骗的典型案例,死得凄惨。大齐一代中兴之主,晚景如此凄凉,此仇不共戴天!
  郦食其试图把手抽出来,没抽动。
  他木着脸听齐王建说着这个已经重复了几十遍的故事,很想告诉齐王他早就倒背如流了,每个细节都很了解,真的不用再复述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