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当第一个音弹奏出来时,全场都寂静了下来。叽叽喳喳的小崽子们个个屏住呼吸,开始认真倾听。
  秦王政也专注地欣赏着,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倒是扶苏没什么听曲的心思,哪怕安排好了一切,他也时刻注意着父亲那边,这样出现意外他就可以第一时间出手。
  高渐离的正后方席位,是王离在默默等待。一旦他有异动,王离便会出手阻拦。
  在场之人看似除却秦王和太子之外全是没成年的小孩子,高渐离却不知道,武将家的少年英才也不容小觑。
  他不过是一介乐师,十几岁的王离都能一个打他五个。
  当曲声终于停歇时,高渐离抓住机会动手了。他见秦王沉浸在仙乐中仿佛还在失神,太子也神思不属的样子,便认为这是天赐良机。
  高渐离运起全身的力气将沉重的筑身举起,就要砸向秦王额头。
  忽然,他眼前一花。一道矫健的身影突然窜出来,一把撑住了砸下的筑,接得万分稳当。
  以高渐离的力气难以撼动分毫,对面的少女似乎力能拔山。偏偏身后又有人奋力拽了他的手臂一把,让他难以站稳,更使不出什么力气了。
  杨明舒与王离协作,不过眨眼间便将刺客按倒在地。
  秦王政只见一道影子从他和扶苏之间窜了过去,越过桌案跳到对面。待王离按住刺客后,那身影转身跪地请罪。
  “卑职方才情急之下从案上越过,冒犯了王上与殿下,还请二位责罚。”
  秦王政:……
  秦王政想起来了,这是杨端和的长女,刚刚被扶苏安排坐在他们两个的后面。
  他之前看见王离在对面,以为只是叫王离制服刺客。听扶苏说要杨明舒看着点两个孩子,还真当她就是来保护舜华和韩信的。
  身边有个武将像猴子一样窜出去的经历这还是头一遭,十分新奇。
  杨端和真乃奇人,他到底是怎么把女儿养成这样的?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明明平时看着就是个非常稳重大方的淑女。
  秦王政示意她起来:
  “爱卿擒贼有功,无需责罚。”
  周围的一圈崽子早就看傻眼了。
  听弹奏听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行刺了?行刺才行了个开头,怎么又突然被王家大兄和杨家姊姊按住了?
  世界变得太快,他们跟不上。
  这个时候,孩子们还单纯地以为这是一次意外事件。反应过来之后个个都一脸的后怕,没想到在宫中也这么危险,随时会跳出来一个刺客。
  扶苏恭送父亲离开,又叫人把刺客压下去之后,招呼满脸惊惶的小崽子过来。
  孩子们赶紧呼啦啦围拢成一团,眼巴巴地看着太子殿下。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公子公主们,简直瑟瑟发抖,生怕自己哪天走在宫里会碰见个刺客要杀了他们。
  扶苏温和地问道:
  “是不是被吓着了?”
  孩子们齐齐点头。
  扶苏又问:
  “下次还乱不乱跑了?还敢随便跑来太子宫吗?”
  孩子们又齐齐摇头。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以后他们就乖乖在六英宫里待着,绝对不往外面蹿。
  太子宫那么危险,肯定不能再去了。
  刺客一般都是优先刺杀重要人物的,除了身为秦王的父亲就是当上太子的大兄,他们可不能去太子宫主动送死。
  扶苏满意极了:
  “那就回去好好上课吧,今天逃的课,晚上加课补回来。”
  孩子们:???
  大兄你没有心!我们今天可是目睹了一场惊险的刺杀,你居然还让我们加课?不是应该早点放我们下课休息,安抚一下受惊的小心脏吗?!
  奈何大兄冷酷无情:
  “惊险?惊险在哪里?今日之事我与父亲早有准备,是你们见识太少了。”
  说罢他就转身离开,留给了众人一个绝情的背影。
  孩子们呆住了。
  早有准备是什么意思?是说父亲和大兄经常遭受刺杀,所以随时准备好应对刺客了吗?
  桓齮家的小子见不得他们这个傻样,大声提醒道:
  “王上和太子早就知道那乐师是刺客了!我都听见太子特意叮嘱明舒姐姐和离兄记得要及时按住刺客了!”
  孩子们:!!!
  所以今天的事情根本就不是意外,大兄明知道有刺客要行刺,还让他们过来围观。
  一时间,所有人脑海里都冒出了同样的念头——大兄是故意的。
  故意放他们来看这么吓人的事情,大兄好坏啊,这不是欺负小孩子吗?
  “这算不算杀鸡儆猴啊?”
  “不算吧,毕竟我们也不可能去刺杀父亲和大兄。”
  “那就是大兄坏心眼吓唬人!”
  “我要去找父亲告状。”
  “父亲早就知道了,他根本不会管的,不然乐师弹奏之前父亲就会让我们离开。”
  “呜呜呜!父亲偏心!!!”
  一群小孩哭着跑回了六英宫,被他们大兄气哭的。
  扶苏听得直乐。
  特意站在章台宫门口目送他们跑远,欣赏了一下大家狼狈的身影。
  哭嚎声虽然略显嘈杂,却也别有趣味。
  秦王政在殿内都听见哭声了,实在是拿幼稚的爱子没有办法。
  爱子说这是在锻炼弟弟妹妹们的胆量,没见过刺杀的王室子弟,以后如何能独当一面?
  净是强词夺理。
  可这次的事情确实是他们自己非要来凑热闹的,扶苏拦也拦了。自己上赶着找吓也怪不得旁人,想来以后就会学乖了,知道不是什么热闹都能凑的。
  扶苏心满意足地回到殿内。
  秦王政犹豫片刻,还是决定装作没听见幼子哭声的样子。
  扶苏偏要问:
  “父亲可是心疼幼子了?”
  秦王答:
  “寡人若是心疼,一开始便不会任你胡闹。”
  扶苏心满意足地笑了,抬手为父亲研墨:
  “今日之事暂且不能传出去,只好先委屈王离与杨明舒。待到向燕国发难时,再为二人表功。”
  秦王政颔首:
  “该当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弟妹们:呜呜呜!
  扶苏:再哭大点声,我爱听。
  弟妹们:???哇——!
  扶苏:对,就是这个音量。
  秦王政:……
 
 
第62章 太子一怒
  昌平君逃出咸阳城的消息在扶苏的示意下迅速传遍了周遭,再过一段时间,应当就能天下皆知了。
  扶苏可不帮昌平君隐瞒这种事情。
  之前昌平君四处散播秦王卸磨杀驴的谣言,他可还记得呢。竟敢污蔑父亲,扶苏绝不可能任由这样的抹黑存在,舆论战可是他的主战场。
  所以昌平君一走,扶苏迅速把控风向。咸阳城中的传言瞬间改变,变成了昌平君蓄意装病,别有所图。
  人跑了是实打实的,既然都能跑掉,很显然根本不存在什么病重。秦王派去的太医又确实在认真研究治病方案,那么有问题的定是昌平君本人。
  很快,咸阳众人就达成了一致,认为昌平君约莫是早就想跑了。
  激进派对此十分不齿。
  六英宫中,小崽子们在对这件事进行激烈抨击。
  蒙恬家的崽子蒙英激动地说道:
  “昌平君肯定是楚国奸细!他定是逃回楚国去了!之前装病就是为了栽赃王上!”
  蒙毅家的蒙安抹了把脸,示意堂弟淡定一些,唾沫星子快喷他脸上了。
  蒙安稳重地分析:
  “昌平君肯定是楚国奸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装病不一定是为了栽赃王上,可能是为了降低我们对他的防备。”
  王离摩挲着下巴:
  “有道理,但是栽赃王上肯定是楚国授意的。”
  小崽子们齐齐点头赞同。
  片刻后,桓越突然反应过来:
  “蒙安你怎么过来了?你们文臣子弟不该在这里,快走快走,我们不欢迎你!”
  蒙安:……
  现在就开始分得这么清楚了吗?
  桓越振振有词:
  “我爹说了,文臣和武将走得太近不好,容易被人弹劾文武勾结。”
  蒙安嘴角抽了抽,无奈地和王离交换了一个眼神,转身离开了。
  桓齮将军肯定是在家随便念叨了两句,就被这小子当金科玉律给记住了,非要严格执行。实际上要真这么忌讳,他爹和蒙英的爹还是亲兄弟呢,不照样一文一武。
  照蒙安看来,现在的文武二代分群各玩各的,最大的原因还是这群武将后人不爱学习导致的。
  学霸和学渣玩不到一块儿。
  ——巧了,武二代也觉得自己是学霸,和学渣文二代玩不到一块儿。
  虽然大家都是文武双全的未来栋梁,但在各自深耕的领域依然拥有浓厚的优越感。文二代嫌弃武二代学东西不求甚解,武二代嫌弃文二代连军阵都看不懂。
  蒙安离开之后,小伙伴们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如果是自己去捉拿逃走的昌平君,应该从哪条路带兵追过去。
  “从咸阳去楚国有好几条路,我是昌平君的话,我肯定走这一条。因为……”
  “你这条路不够安全,这里还有一条。要是他走这里,我们可以用这个法子截住他……”
  看似是在讨论抓人,其实是在讨论行军,这就是武将子弟枯燥的学术偏好。
  杨明舒乐呵呵地听着他们争论了半天,看他们快吵起来了,这才出来降火。
  她降火的方式十分简单粗暴:
  “你们有没有想过,昌平君为什么能逃跑成功呢?”
  大家静了一静。
  片刻后,所有小崽子开始抓耳挠腮,思考这个他们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桓越:“是不是因为他格外奸诈?”
  羌烈:“一定是楚国在背后帮忙了!”
  章邯:“我觉得和那天的刺客可能有关系,说不定他们都是一伙的。”
  韩信好奇地问道:
  “刺客不是燕国来的吗?”
  舜华在旁边跟着点头,好奇地用大眼睛望向章邯哥哥,等一个解答。
  章邯耐心答道:
  “只剩下燕国齐国和楚国了,齐国和我们大秦交好,所以燕国和楚国很有可能私下结盟了。这样一来,燕国刺客自然会帮助楚国奸细。”
  蒙英皱眉沉思起来:
  “可是燕国行刺是王上和殿下早就知道的,故意放他入宫。既然这样的话……我知道了!昌平君逃走也是王上默许的!”
  那么问题来了。
  王上故意放任昌平君逃走了,他还会派人认真抓捕昌平君吗?
  杨明舒挑眉:
  “现在知道了吧?你们争论半天都是浪费时间,王上根本不想把昌平君抓回来!”
  小崽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蔫了下来。
  “唉,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上战场?再不上,六国都要被我爹他们打完了,以后连抓昌平君这样的活都捞不到,我还想建功立业呢。”
  王离劝道:
  “打完六国还能打匈奴。”
  蒙英更难过了:
  “那匈奴还不够我爹一个人打的。”
  王离:……这倒也是。
  不等王离再想说点什么,忽然听见门口传来了一个陌生少年人的声音。
  少年反驳道:
  “你爹也没有机会打匈奴了!我祖父才是打匈奴最厉害的!”
  突如其来的挑衅让一群已经结下革命友谊的小孩顿时不高兴起来,这人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凭什么一上来就反驳蒙英啊?
  大家齐齐看向门口,眼神不善。
  但是门外并不止有一个少年,还有他们熟悉的太子殿下。太子正领着少年缓步走进来,众人只好先起身向太子行礼。
  “见过殿下。”
  扶苏微笑着示意大家不必多礼,又替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李牧将军的孙儿,他叫李左车,以后就同你们一起进学了。”
  居然是李牧的孙子!
  刚刚还不满的大家立刻把那点小情绪抛之脑后,兴奋地围了过来。
  “你真的是李牧将军的孙儿?”
  “李牧将军还好吗?我听说他现在在陇西打匈奴,是真的吗?”
  “你爹不是在代地帮那个什么赵王,你怎么突然来咸阳了?”
  李左车在军营里长大,并不怯场。他虽然因为祖父的关系有些傲气,却也不是瞧不起人的那种,毕竟他和普通将士都能打成一团。
  见到这么多崇拜他祖父的人,李左车顿时生出了一种亲近感。大有一种“只要你佩服我祖父我们就是好兄弟”的架势,迅速与武将子弟们熟悉了起来。
  李左车落落大方地解释道:
  “我一直陪祖父在陇西,没有跟我爹去代地。祖父听说很多武将子弟都在咸阳给太孙当伴读,就把我送来了。”
  李左车之父虽然身在代地,但他绝不可能傻到把儿子一起带去。要在秦国留下足够的人质,秦王才会放心让他驻守代郡。
  所以儿子干脆留在了老父身边,还能同叔祖那一支的晚辈们一起玩耍成长。
  李父认为,既然已经决定要投效秦国,那就得从下一辈开始扭转他们的观念。儿子若是继续生长在代地,难免会受到这里的赵国旧人影响,万一生出反秦之心就麻烦了。
  这两年李左车都是和李信家族的二代们同吃同住的,已经彻底不排斥秦国了。老将军李牧感觉时机成熟,是时候让孙儿打入大秦的核心武将集团。
  再不送来咸阳,等那些武将子弟长成,李左车这个在外头长大的,就很难在融入进去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