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秦王政和扶苏自然乐见李左车融入圈子,这是代郡李氏的投诚。所以扶苏亲自送了李左车前来,路上顺便询问了一下陇西的情况。
  李左车表示,祖父在陇西待得还算开心,隔三差五可以骑马上阵去打匈奴人。就是可惜那边的匈奴来犯次数不多,匈奴更爱往燕国的方向跑。
  没办法,秦国是快难啃的硬骨头,不如燕国好欺负。
  李左车问扶苏:
  “祖父什么时候可以回代郡打匈奴呢?”
  扶苏答道:
  “快了,请老将军再等一年。”
  楚国灭亡之后,就不用掩饰了。到时候李牧不用顾虑剩下的燕楚,可以直接回到代地。
  如果觉得在代地打匈奴不过瘾,等燕国被打下来,还可以去驻守燕国边境。那边匈奴更多,打起来的机会也大。
  李左车跃跃欲试地说道:
  “燕地太危险了,还是留给我吧,祖父在代地养老就挺好的。”
  扶苏:有本事你当着你祖父的面说。
  确认了李左车成功凭借李牧的威名融入集体之后,扶苏就没有留下来叨扰他们了。和王离、杨明舒示意了一下之后,他悄悄离开了六英宫。
  关于昌平君的舆论风波还没有结束,要彻底消弭掉前一轮谣言的影响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达成的。
  现在城里还有一部分人相信昌平君确实是遭受了迫害,所以才会选择逃跑。
  这里头自然有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在搅浑水,不放过抹黑秦王的机会。
  扶苏干脆决定趁机彻查一番,将所有伸手的家伙都揪出来。等清理完毕,即便咸阳中还有漏网之鱼,剩下的也只是零星一点。
  经此一遭,咸阳城应当可以真正达到扶苏心理预期上的完全由秦王掌控。
  不过在收网之前,还有一笔账要算。
  昌平君逃走后,他的党羽遭受到了全面清洗。扶苏命人将那些人的照身帖分送去了各家贵族府邸,并表示:
  “太子已经替诸位处决了昌平君的爪牙,从前的恩怨便一笔勾销吧。”
  送来的照身帖上还沾染着血腥气,显然是刚从刑场的尸首上取下来的,有的甚至被鲜血浸透了。
  收到“礼物”的贵族们浑身一凉,惊觉这是一次警告。
  家中女眷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家夫人便问道:
  “这?王上可是疑心我等也会如昌平君一般得势忘形,警告夫君安守臣子本分?”
  他们的夫君却面色煞白:
  “不是王上,是太子。”
  下令处决昌平君那些嚣张党羽的分明是王上,来送东西的人却口称“太子”。这是在明确告诉所有人,这次送东西的举动是太子授意的,与王上无关。
  夫人更迷惑了:
  “太子为何……”
  家主见瞒不过,便把之前自己做的事情说了。
  原来此前昌平君装病并且四处抹黑秦王的时候,有人看出了他根本没有生病。当昌平君意识到自己犯了蠢连忙收手不再散播流言时,这些被昌平君拉下水导致族中子弟遭受惩处的贵族便决定借机报仇。
  他们报仇的办法就是协助流言扩散,想要把事情闹大。这样一来王上就必定要派太医去诊治,昌平君装病之事就能被戳穿。
  贵族们想看到昌平君倒大霉,却忘了,自己协助留言扩散的行为,是在帮昌平君抹黑王上。
  他们只想着流言是昌平君散播的,就算最后王上要治罪,肯定也是去找昌平君的麻烦。自己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应当无妨。
  没想到王上还没发难,太子先因此事发怒了。
  使者将那些党羽带血的照身帖送来,就是在警告他们。散播王上流言的昌平君党羽已经死了,再不收敛你们也是同一个下场。
  别以为只有昌平君的党羽能被查出以权谋私的黑料,贵族家族没几个是干净的。
  使者还特意说什么“从前的恩怨一笔勾销”,这不就是阴阳怪气么?就差明说“本太子知道你们为什么做出这种事情”了!
  ——为了一己之私枉顾君上的声名,眼里还有没有秦王了?是不是想造反犯上?!
  当家夫人听完,倒抽一口凉气。
  “夫君糊涂!”
  昌平君眼看着就是秋后蚂蚱,什么时候收拾不行,非要掺和到这件事里去?
  她们连忙命人准备厚礼去拜访做了高官的族人,希望对方能帮忙美言几句。
  这次参与进来的贵族大多都是大家族里的旁系,毕竟之前昌平君检举的也是旁系子弟。尤其有些亲人受了罚的,很是气不过。
  蒙毅王绾等人的府上迎来了不少族眷的拜访。
  当家人自己没脸出来走礼,都是夫人出面的。接待他们的也是各家的夫人,对外做出一副正常亲戚走动的模样。
  蒙夫人为难地叹气:
  “你们不知道,这件事里我夫君也做不了什么。”
  族眷不解:
  “郎中令深受王上与太子的宠信,如何就无法相助了?”
  蒙夫人心道就是因为我夫君知道的太多,才更清楚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你们这些人懂什么,王上生气才好平息呢,太子因王上之事生气你们就受着吧。
  但蒙夫人不好说宫中之事,只道:
  “上次夫君被罚停职一个月,你们也是了解的。”
  众人明白了。
  想是受罚之后蒙毅不如往日受宠,如今也是自身难保吧。
  等蒙毅从宫中回来,蒙夫人说起白日的事情。
  蒙毅笑道:
  “这有什么不好同他们明言的?太子想来巴不得众人知道他有多重视王上呢。下回他们再来求你,你就直说。”
  这回太子猝不及防地发难,也是将朝野上下惊了个遍。
  上回太子为了王上的事情震怒还是那次王上咳嗽的时候,不过当时只有章台宫的侍者见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章台宫的消息一向很难传去外界,朝臣们自然不甚清楚。
  但这回,他们可算是彻底了解了。
  温和仁善的太子果然骨子里流的也是历代先王的血,他远不像表现出来得那么好脾气,之前只是没有被触到逆鳞而已。
  各自回府之后免不得要哀叹一声,原以为下一任秦王会是个好相与的,现在看来也没比昭襄王、庄襄王等好到哪里去。
  有人便想起了,庄襄王继位之前其实在朝野内外的风评都挺不错的,提起他都说他脾性温和。
  然后脾性温和的庄襄王上位三年把赵魏韩都打趴下了一遍。
  早朝上众人微妙地看了一眼扶苏。
  当太子的时候为人温和孝顺√
  施行仁政,布惠于民√
  本性坚毅果敢√
  发怒时谁也不敢劝√
  打得他国嗷嗷叫√
  重点是两人都很腹黑,可会装了,整一个白切黑。
  可恶!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啊?!
  光搁那儿感慨太子仁厚不似今上了,忘了先王和太子相似度超过一半。
  不过最近听闻太子的逆鳞是王上,招惹了王上之后最好小心太子出手报复。有些事情或许王上自己不在意,但太子一定非常在意。
  这点倒是和庄襄王不太像,庄襄王显然不是个爹控。
  但这有可能是孝文王本人的问题。
  孝文王当然不能跟他们王上比,所以他没有一个爹控的儿子。
  贵族们唉声叹气地回去思考要怎么让太子消气了,想来想去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
  既然太子是为王上生气的,那不如先去向王上请罪。王上原谅了他们,太子应该就不会揪着不放了吧?
  有人去试了。
  试完回来发现自己被调职了,从都城这个权利中心外放到地方上去了。
  太子殿下美其名曰:
  “流言传播太广,既然爱卿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该亲自前去解决这事。”
  什么时候王上身上的黑料被洗清、没人再相信这等无稽之谈了,他们什么时候再回京任职吧。
  扶苏:这种小事居然也敢拿来打扰父亲,真是不知所谓。
  父亲每日已经很忙了,还要耽误时间来听这些人不怎么诚心的道歉。既然待在咸阳会持续叨扰父亲,那就丢远一点好了。
  经此一遭,贵族们总算收起了侥幸心理。知道绕过太子是不可行的,再忐忑也得直接去找太子请罪。
  这下才算是终结了这件事,虽说受到了惩处,却也比那些调去地方的贵族要好得多,至少保住了咸阳的官职。
  秦王政看儿子忙活了这么久,终于忙完,有些无奈。
  “事情交给底下人处置就是,何须你亲自出面?”
  扶苏轻哼:
  “他们怕的是我,不亲自出面如何能吓住他们?”
  就得把他们吓到再不敢做类似的事情才好,这群贵族真是太不把父亲放在眼里了。周天子式微让贵族阶级习惯了僭越,他得替父亲重新树立起至高天子不容冒犯的准则来。
  若是父亲自己出面,少不得又有人编排秦王是个暴君。上一世就是这样的,所以扶苏决定从他自己下手。
  反正等贵族习惯了谨小慎微之后,即便是换软弱的后代子孙登基,他们也不会再敢造次了。
  秦王政不好阻拦爱子的一番苦心,只得将从昌平君府中查抄的珍宝清单递给儿子,让他挑喜欢的拿去装点太子宫。
  这些年昌平君从各国收受贿赂弄到了不少好东西,还有下面门客为讨好他献上的珍宝。靠着大秦国相的位置,他可谓是呼风唤雨、如鱼得水。
  扶苏看完笑道:
  “舍了这么多财宝在咸阳,昌平君如今怕是心痛到滴血了。”
  这些财物哪怕是拿去购置军需粮草都比白送给秦王要好,奈何昌平君是匆忙出逃,根本没法携带太多钱财。
  接下来,他恐怕只能接受楚国贵族的接济了。
  这次可不像是上辈子那样,即便被贬去陈郢也能收拾行囊带上家眷仆役一起去。他只带了个弟弟走,连家小都一并丢弃在咸阳城中了。
  手里没有任何资本,只剩下个楚国公子的名头。昌平君的所有本钱都来自楚国贵族,以后肯定要被贵族拿捏得死死的。
  他还想当“西楚王”,就他这样“东楚王”都够呛,万一真打退了秦军,他以后的日子还不一定有东周天子舒服。
  扶苏问父亲:
  “昌平君与昌文君的家小如何处置?”
  秦王政眉头微皱:
  “二人的生母毕竟是宗室公主。”
  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对方生前好歹也是庄襄王的姐妹,是秦王政与扶苏的长辈。宗室那边的面子还是要顾忌的,不好直接以罪人处决。
  而且昌平君兄弟二人这些年扎根秦国,娶的也是秦国贵女,其夫人背后的家族也想保下他们母子。
  扶苏提议道:
  “既然孩子有双方血脉,那为何只能传父亲一脉的姓氏?”
  秦王政微微一顿:
  “你想让他们改姓?”
  扶苏:“这是一个好机会。”
  有些家族宁愿过继族人的儿子也不愿意考虑女儿,美其名曰传宗接代只能靠男人,实则都是维护男权的胡扯。
  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论证女儿不行,说女儿嫁出去生的孩子就随夫家姓了。为此甚至都能接受过继非族人、与自己毫无血缘的孩子,只要能改成自家的姓。
  那么为什么外人都能改姓,自己女儿生的不能直接跟女儿姓?要改掉孩子随父姓的原则很难吗?
  至少对于先秦时期来说,没那么难。
  当女子在宗族中拥有同等的权利时,这些都不再是阻碍。女族长生的孩子自然要跟随族长的姓氏,而非族长的普通女性成员,同样也有延续姓氏的权利。
  昌平君叛逃出了秦国,而楚国正在走向毁灭的道路,他的孩子已经可以断定继续跟随父亲就是毫无前途。那么为了利益,他们很大概率愿意从此摒弃父脉,选择延续母族的辉煌。
  秦王政很快给兄弟二人的妻子下达了一封手书。
  秦国可以立女户,她们若是愿意,便可自立门户。以后孩子只传承她这边的姓氏血脉,与昌平君再无关联。
  一旦改姓改氏,昌平君就从一个有继承人的楚王变成了没有继承人的楚王。他需要重新纳妾生个继承人出来,这会极大地影响他在楚国贵族之中的支持率。
  楚王血脉改名换姓,抛弃祖上荣光,为了荣华富贵,宁愿选择传承秦国贵族血统。
  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
  秦王政颇有兴致地想到,楚人大概能被气死吧。
  在气人方面,爱子和昭襄王都可谓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能力。
  扶苏道:
  “就是可惜以他们做试点后,就不能严格追究他们的罪责了。”
  昌平君做的可是叛国的错事,按理来说应该株连三族的,而且他的妻儿也确实享受到了他这些年权势滔天带来的好处。
  不过当昌平君的妻子单方面把昌平君变成“入赘”之后,廷尉司这边定刑就得酌情减轻了。
  试点对象直接被处决,那不是白试了?
  为了脱罪,昌平君的妻子甚至更绝地直接休弃了对方。这样一来妻儿只需要跟着承担昌平君叛逃的罪责,后续要是昌平君又做了什么新的事情,就跟他们一家没关系了。
  由于这一番操作里牵扯到的男方是个背景复杂的他国公子,朝野上下无人胆敢置喙,只能任由事态发展。
  而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他们没有阻拦。那等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就同样没有办法硬起腰板制止了。
  巴清抓住时机确立了自己女族长的合法地位,并且在为丈夫过继血脉的同时,又为自己也过继了一个继承她姓氏的女儿。
  秦王政准了。
  秦国贵族女眷一下子被打开了思路,意识到一件事——传承她们的姓氏不一定是为了娘家,也可能单纯是为了她们自己。
  比起男性更注重家族,许多外嫁的女性对母族的传承需求其实没那么高。比如巴清,她就直接单独设立了一份族谱,表示从她起始往下传承。
  巴清想试试塑造出个只传女性的家族出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