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等到新太子终于“选”出来后,新太子一派先胁迫着燕王喜写下册立诏书,又积极主动地将死赖在燕国不肯走的燕王喜直接打包送来了秦国。
  齐王建抵达咸阳时,正巧遇见燕王喜被人五花大绑地押来咸阳。
  齐王大惊失色:
  “这这这,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秦王出手了?燕王不肯来,就直接去燕国都城绑人吗?这也太粗暴了吧?
  新太子的下属可不敢让秦王背黑锅,连忙解释了一番。
  齐王建这才听明白了,敢情是燕国公子想趁机上位,于是强迫了燕王过来观礼。和秦国没什么关系,秦国也是被燕国太子利用了。
  燕王喜破口大骂:
  “怎么就和秦国没关系了?若非秦王……唔唔唔!”
  太子下属飞快捂住了燕王喜的嘴巴,免得他说出什么得罪秦王的话来。燕王被秦国处决了不要紧,千万别连累他们,他们跟随新太子还有大好前程在手呢。
  齐王建摇头叹息:
  “燕王真是不知所谓,人在屋檐下,竟然还敢辱骂秦王。”
  跟随而来的齐国使者面色煞白。
  大王都知道这是人在屋檐下了,怎么还没生出防备心来?燕王怎么就这么恰好在今日抵达咸阳了?真的不是秦王给他们的下马威吗?
  奈何齐王建心里只有楚侯,反复询问:
  “楚王来咸阳了吗?寡人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楚王?”
  楚王暂且没见到,虽然攻楚的军队已经努力加快攻城的速度了,但破城还需要一定时间。
  最近寿春刚刚被攻破,楚王才被俘虏,哪怕是日夜兼程地把人送来,也不可能立刻抵达。
  听说楚王已经被俘虏,齐王建就放心了。
  无妨,距离冠礼还有大半个月,他肯定能等到的。而且有秦国九卿之一的典客亲自前来作陪,带他在咸阳和长安闲逛游玩,齐王并不着急回齐国。
  典客是秦国设置的专门接待外宾的部门,齐王认为对方不接待别人只接待他,是秦王对他独一份的尊重。
  不过跟着典客玩了两天之后齐王就嫌这老小子不会来事了,当导游还得是他身边那个副手最合适。
  之后齐王便只让副手带他玩,还问副手叫什么名字。
  那名年轻俊美的秦国官员微笑着答道:
  “下官张良,原是韩地人士。家父张平曾是韩国相邦,不知大王可有印象?”
  齐王建一惊:
  “你竟是张平之子?”
  这秦国居然让韩相的儿子当上了九卿副手,可真是大度容人。
  不是说韩国官吏前不久才开始被陆续任用吗,这人怎么爬得这么快?还是说从一开始秦王给他们的官职就不小?
  张良当然是凭本事爬上来的,典客相比起来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部门,比别的部门更好晋升。
  而且太子扶苏本就有意让他接触西域诸戎,所以张良在这里不用担心遭受打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九卿之一。
  齐王建随后又去看了长安学宫。
  之前他就听说秦国搞了个学宫,颇为声势浩大,许多齐地人才都赶过去了。齐王建对此是很不屑的,他自负于稷下学宫的优秀,认为秦国就是东施效颦。
  结果当真前来一瞧之后,才知什么叫坐井观天。
  长安学宫搞得比自家那历史悠久的稷下学宫还要正规,虽然弄了一堆齐王看不懂的规章制度,但它唬人啊。
  尤其是那学宫的祭酒,站出来之后便是齐王建都脸色讪讪,不敢再挑剔学宫哪儿哪儿不好。
  稷下学宫再好,也把人家程祭酒给踢掉了,还是他齐王建亲自下令踢掉的。面对对方那张死人脸,齐王建生怕程祭酒回忆起新仇旧恨,一怒之下要打死自己。
  “我们赶紧走,长安没什么好看的,寡人要回咸阳。”
  齐王建怂怂地推了推张良。
  张良:……
  堂堂齐王怎么连臣子都害怕?
  回到咸阳之后,齐王建闲逛时又偶遇了韩侯。韩侯自从不当韩王之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尤其是张平父子带头在秦国开始当官之后,韩侯就从软禁的状态被放出来了。秦国不再圈着他,或者说,秦王开始允许他在陈县和咸阳散心了。
  这两处地方都是有秦国重兵把持的,不用担心韩侯能在这里闹出事情来。于是为了安抚已经入朝的韩国旧臣,秦王政干脆在爱子的劝说下给了对方更大的自由。
  此举果然有效,最起码张平对秦国越发死心塌地了。
  韩侯解禁之后,赵侯魏侯等人眼热不已。
  但赵侯暂时还不能放出来,毕竟北边代地还有个假赵王在做戏。
  赵高在扶苏的示意下和赵侯私下谈过这件事,赵侯表示理解。并且期待起李牧为大秦发光发热后自己能过上和韩侯一样的好日子。
  说起来都怪郭开不中用,他明明比韩臣更早地事秦,怎么反而不如韩臣受看重呢?赵侯一直等着郭开的接济,结果郭开自己先倒了。
  赵迁却不知道,即便李牧崛起之后也不一定会惠及他赵侯。当初可是赵迁先对不起李牧的,李牧才懒得搭理他,换赵嘉当赵侯还差不多。
  可惜秦国十分防备赵嘉这个一心复国的公子,对秦国来说还是赵迁一脉继续占着赵侯的位置最好。
  至于魏侯,由于当初魏王不肯乖乖投降,想过好日子且有得等呢。
  至少得等楚侯被送过来,有了楚侯当底层对照组,或许能显得魏侯乖觉一点,值得优待。
  齐王建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他只看到了主动投降的韩侯日子过得有多舒坦。
  齐王建十分震惊。
  他这些天震惊的次数有点多,但韩侯在咸阳随便溜达这件事还是让齐王建最为震惊。
  齐王建不可置信:
  “韩安不是个阶下囚吗?”
  张良心里有点不高兴,那是他们韩国的旧王,齐王怎么说话的呢?
  但张良没有表现出来,礼数妥帖地答道:
  “韩侯一心向秦,王上与太子从未将他当做过阶下囚。”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属实,张良请示过上官之后还带齐王去陈县看了看韩侯的居所。顺道又去看了看不识时务的赵侯与魏侯,以及各国贵族过的是什么日子。
  要不怎么说张良适合干外交呢,齐王看完回来之后都有点心动了。听着张良的各种不着痕迹的宣传,竟然觉得在秦国当个侯也挺不错的。
  当然,得是韩侯那种行动自由的侯。
  齐王建没发现,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做客的待遇,其实就和韩侯差不多。只不过名义上他是客人,而韩侯是秦国所封的侯爵。
  章台宫。
  扶苏安排好了齐王建接下来的行程,吩咐人去告诉张良一声,让他多安排齐王和韩侯同行。
  叫他看看韩侯日常的衣食住行如何,绝对不比齐王在齐国享受的档次低。而且有些地方,还高于齐国。
  虽然作为客人的齐王当然也能享受到这样的高档服务,但人就怕对比。想到回国之后自己会过得还不如个投降秦国的韩侯,齐王定然会更加动摇。
  什么“回到咸阳恰好遇见韩侯”,都是安排好的罢了。为了叫齐王安安分分待在咸阳不要闹着回国,扶苏可谓是煞费苦心。
  秦王政看着儿子忙里忙外地统筹各处,自己倒是显得比儿子还清闲。他无奈地抽走扶苏手里的礼单,丢给蒙毅叫他替太子看。
  秦王问道:
  “这也要你亲自过目,不是你自己说的,有些事情要交给臣下去做?”
  扶苏摇头道:
  “那不一样,这礼单是诸戎送来的,我得亲自看看。”
  西域那边的好东西太多了,有些东西蒙毅根本就不了解。所以能掌眼的只有扶苏一人,旁人替代不了。
  这次的冠礼,西域诸戎的首领也亲自过来了。不过没有全来,有些离得太远赶不过来,只能送上礼物聊表祝贺。
  扶苏吸取这次的教训,提前和诸戎还有百越都通信说好了。冠礼可以不来,但过两年天下一统的大典,他们必须要亲自前来朝贺。
  天下一统才是万古未有之大业,典礼必须万方来朝,不可怠慢。
  诸戎还想靠秦国购茶,自然无有不应。
  秦王政只能放任儿子去查看礼单,自己也随手拿起一份看了眼。这份倒不是礼单,而是楚地快马加鞭送来的宝物。
  楚王还没被押送入咸阳,楚国至宝先送来了。可见在将领们眼中,这些宝物比楚王更加值钱。
  蒙恬之父蒙武很耿直地在信中写到:
  “臣等以为这些宝物可用于装点太子冠礼,于是第一时间命人送回咸阳。”
  可惜最富庶的齐国还没打下来,否则再去齐国宝库里扒拉出点好东西,那这次的冠礼就更完美了。
  蒙武还遗憾地表示自己远在楚国无法前来观礼,错过了实在可惜。但大局为重,他们这些将领会认真执行清扫楚国贵族的王令,不叫王上烦心。
  秦王政回信安抚了一番诸将,随即又拉上儿子给他看这个宝物清单。
  “这些可有喜欢的?寡人想着你的冠礼还是太朴素了一些,楚国至宝送来的正是时候。”
  见过全套流程和用料的蒙毅:……
  王上是否对“朴素”二字有什么误解?
  扶苏见怪不怪,随手在清单中挑了两样物品。
  他要是什么都不挑,反而辜负了父亲一番心意,左右就是在典礼上加两个摆件装点门面的事情罢了。
  希望楚侯看到他的至宝被随便放在殿上充当装饰品的时候,不要太过心梗。
  作者有话要说:
  楚王:气到发癫.gif
 
 
第66章 作画
  被俘虏的楚王紧赶慢赶,终于成功赶上了大秦的新年。一路上看管他的将士都在恐吓他,言说若是耽误了太子殿下的冠礼,王上必然要降罪发落。
  楚王气得要死,但他没有说不的权利。哪怕被囚车颠簸得浑身都要散架了,也只能忍受着。
  所幸楚王不是一个人,他的亲眷和他一样,都得在年前赶到咸阳。有人陪自己一起倒霉的时候,日子似乎就好过许多了。
  大秦历法的正月初一,即后世的十月初一,天朗气清,阳光正好。
  冠礼要提前三日卜筮选出主持典礼的大宾,即正宾,但太子的正宾自然不能仅仅提前三日才选定。
  正宾需要在典礼上为冠者祝词、加衣、加冠,寻常人家或许在族中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即可,到了大秦太子这里……
  面对王上压迫感十足的眼神,宗正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他十分上道地表示:
  “加冠这等大事,自该由主人亲自负责。”
  主人,即冠者的父系长辈,一般就是指的父亲。
  秦王政满意地颔首:
  “大宾祝词即可。”
  周朝已亡,周礼看看就行了。秦王政的意思是,他大秦当然该有自己的秦礼。
  虽然历代先王都是遵循周礼的,但他和历代先王又不同。他即将创立一个新的王朝,那么他说的就是祖训。
  于是在秦王政的魔改之下,冠礼大面上没什么变动,细节上堪称南辕北辙。
  一般诸侯加冠都是三加,天子与其子才可四加。大秦如今已经不怕旁人指责它狼子野心了,因此扶苏此次自然是四加。
  前来观礼的诸侯们心里很有意见,但他们的意见并不重要。
  扶苏初服采衣,于殿前拜见过父亲后,那位幸运地被选为正宾的宗室长辈激动地开始唱祝词。
  秦王政在赞者的侍奉下净过手,走到跪坐的爱子身前,为他加上布冠,扶苏起身作揖拜谢父亲。
  赞者又奉来玄端,即玄色深衣。秦王政取过玄端,亲手替儿子穿上。
  一加便完成了。
  二加需将布冠换为皮弁,即白鹿皮制成的头冠。再加上素衣白屦,皮弁服实则为天子朝服。
  寻常贵族家中加冠不敢用皮弁服,一般是用直裾深衣代替。
  三加则是爵弁服,乃是士人助君祭及亲迎等时才可穿的服装。为丝质玄衣,头冠形制如冕,却比冕低一等,极为华贵。
  也是寻常人家用不起的东西。
  最后一加就是衮冕了,为天子祭祀天地宗庙所用之礼服。
  秦王政自己不爱用冕旒,冕冠上不加旒珠,但给爱子加冠用的冕却缀上了最华美的玉珠。足足十二旒,每旒贯玉十二颗,乃最高规制。
  满堂朝臣假装忘记了当初王上说的“冕旒繁琐遮挡视线”,纷纷称赞唯有此冕才配得上太子的身份。
  底下的诸侯王们:……
  你们秦人有没有一点底线?!
  还有,太子加冠用这么高的规格,以后天子加冠你们要怎么搞?太子不该比天子低一等,按诸侯王来吗?
  这个问题掌管礼仪祭祀的奉常也问过。
  秦王政的回答是:
  “寻常太子如何能与吾儿相比?”
  好的,看来王上的意思是太子扶苏一切按天子规制来,后代的其他太子和他不是一个档次的。
  奉常表示理解了,回头就把这一点记入了档案中,以便后世帝王参考。
  冠礼四加之后还没有结束。
  冠者还要祭酒,正宾还要为冠者取字。正宾表示不敢取字,请王上自己来。
  取完表字,便是正式以成年人的身份拜过父母和正宾了。正宾没敢受这个礼,生母楚姬则早就去世,所以只有秦王政受礼。
  冠礼差不多就到这里结束了,但今日是新年,须祭祀天地和宗庙。
  后头这些便不用再叫诸侯们观礼,他们也没资格观看。秦王政带着儿子前往祭祀之所,向天地和先祖祷告今日太子加冠一事。
  新封的楚侯一脸憔悴地被人押下去,路过某一处时脚步一停,脸色顿时就扭曲了。
  其余诸侯好奇地探头看了一眼,看见殿中角落摆放着一些精美的器物。
  韩侯不由得感慨:
  “秦国竟如此富庶,这等宝物都随意拿出来当摆件使,而且还是放在角落不起眼的位置。”
  赵侯想起了秦国给韩侯的优待,眼红地说道:
  “若非秦国有钱,你能过得那么奢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