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拯救女主,女医生的科举之路(GL百合)——文子衿

时间:2023-12-30 14:35:18  作者:文子衿
  元静云想到这里,也不打算再隐瞒王二娘,坚定地说道:“娘,其实我并不只是想去读书,我还想参加科举考试。”
  王二娘听后一时间有些愣住,惊得身子晃了两下,连忙道:“不可!”
  元静云抓过王二娘的手,语气坚定地说:“娘,既然你给了我男子的身份,此生已成定论,我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若是将来我能谋得一官半职,就算终生不娶,也能让你过上安稳的日子。”
  王二娘顿时犹豫起来,她看到了这些日子元静云带来的改变,但依旧语气严肃地说:“但万一被查出来,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元静云的态度更加坚定:“娘,难道被元家大房知晓我的真实身份,他们不会来闹吗?乡亲不会将你我浸猪笼,私自处刑?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好下场。”
  王二娘猛地吸了口气,怔怔地看着元静云,然后颓然地低下了头,眼泪无声地滴落。她知道元静云说的没错,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将面临他们无法处理的困境和危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
  “娘,相信我。”元静云的话成了她唯一可以抓住的希望,她沉默片刻,最终妥协地点了点头。自从元静云高烧退去,再次醒来后,王二娘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变了,她已经无法再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她明白,元静云注定要崭露头角,飞向更高的山峰。无论是粉身碎骨还是狂风骤雨,她知道,她的孩子都将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向着更高处飞翔。
 
 
第14章 第十四章  再遇男主
  和王二娘说开了之后,她的情绪明显低落许多,元静云能够理解,古代女子并不是那么迅速能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
  所以那日后,只是尽量多帮王二娘分担家务,鲜少和她讨论科举的事情,直到里长托人捎信给她,告知过两日旁边的村学在招收新生,她可以先去找村里的先生交束脩。
  读书是件费钱的事,元家岭家中愿意送孩子去读书的人寥寥可数,更多人是早早让孩子下田干农活,填补家用,因此村学并非一村一处,而是几个村子合并到一处上学。
  离元家岭最近的就是靠西面的季前村,村里人大多姓季,离元家岭大约五里路,按照元静云的脚程,大抵要花费大半个时辰。
  看到来人汗水淋漓,元静云客气地递上一杯凉水:“辛苦您了,来,喝口凉水降降暑。”
  来人摆摆手道:“不妨事,只是顺路搭句话而已。”说完他打量了一下原本简陋的院子,发现如今添置了不少家具。
  又注意到元静云身上干净整洁的新衣,试探地说道:“二娃,你这家里刚好起来一点,不准备拿钱娶个媳妇?去读啥子书,那读书可是要花费不少钱的。”
  “元伯说笑了,”元静云笑道:“你莫要听村里人乱传,那牧家哪里有两箱子银饼给我呢,也就十块,家里还了旧账,添置了些东西,手上也没剩多少了,哪家姑娘愿意嫁我。”虽然前些日散了些银钱出去,但还是担心有心之人惦念,所以元静云故意想将家里钱快用光的消息散播出去,逢人便是满面愁容,说这钱花得快。
  王二娘也插嘴道:“我们家这情况村里也都清楚,往年哪次不得找里长借钱去□□籽,今年好在还剩了些□□籽的钱。”
  对方听到王二娘这般说,脸色微微舒缓,红眼病放在哪个时代都有,见元家二房刚到手的银子就花光了,暗叹一句,果然这元家二房穷惯了,拿了秤砣都抵不住的,手里拿了钱,好像捏了泥。
  但想到自己背了债,秋后还得还利钱,又觉得双方同病相怜,反倒宽慰她道:“你安心读书,钱就是用来花的,花光了再赚就是,我今日便是去里长家借些青苗钱,准备过两日去县城买些春籽,到时候也能作伴一路运回来。”
  “那便这般定了,元伯去时记得带上我,我这脑子笨,也不怎的认路,都不知这学堂里的东西听不听得懂。”又装作无奈的叹了口气。
  “阿伯自小看你便是个聪明的。”元凯笑着道:“那些姑娘家最是爱那些肚里有墨水的,以后你娘也好与你说亲,我婆娘还在家等着我,我便先走了。”
  见话题又绕了回来,元静云连忙想着送客道:“我也想着,先去季前村一趟,就不送您嘞。”
  元凯边走还边嘀咕着:“这才有了一点钱,就花光了,这元二怕是个运里无财的命啊。”
  见元凯走远了,元静云这才疑惑问道:“娘,什么叫青苗钱?”
  王二娘便晾着衣服便说道:“往年我们家没存下什么积蓄,只能先借了钱去□□籽,然后这青苗钱便是在秋收后,用粮食收成的三成抵利钱,然后将粮食卖了再还借款,里长人好,常借钱给我们周转,若不是他,我们元家岭大半人家可都活不下去。“
  “三成?这还算好人!”元静云惊呼道,心里暗道这不就是高利贷吗?现代的高利贷最多也就百分之十!这都百分之三十了还是好人!
  见元静云一脸震惊,王二娘连忙捂住元静云的嘴道:“平日我和你说的少,其他家里借银子可都是四成利钱,邻村出息五百也是常事。”
  元静云表示非常难以接受,难怪元家岭的村民那么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别人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得差不多一半,能不穷吗?
  “好了,你不是说去季前村,早去早回。”王二娘拢了拢元静云的衣领,皱眉道:“这几日我也想通了,既然你想要读书,便好好读,娘永远都会护着你。”
  “娘,”元静云的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一般,看着王二娘紧皱的眉头,哪怕知道她心中并不乐意自己走这条路,但还是义无反顾的支持自己,若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行了,又不是小孩子了,这银子你拿着,束脩一并交给先生。”王二娘从盒子里拿来换好的碎银。
  两人合计的时候,为了不被有心人惦记,特别将银饼埋到了床底的石砖下,只换了些碎银日常使用。平日王二娘操持家中事务,元静云便也将钱都放在王二娘手里。
  “好,”元静云瘪了瘪嘴,从初时的迷茫到此刻的感动,元静云越发觉得她就是元二,王二娘是她的亲娘,这也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和一个真实可触的世界。
  元静云其实并不笨,她大学时能记下那么多医书,便是个记性好的,方向感强也是她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所以只是让王二娘指了条路,她便朝着西边往前走,原身应该是去过向前村,所以她记忆里也时不时出现一些模糊的印象。
  五里路虽走了快一个时辰,但元静云基本也记住了返程的路线。挨个询问村里人,元静云在村子中心的位置找到了村学,村学周围环绕着一片宽广的田地和青翠的果树林。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在天空,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
  大门由黄土和木材搭建而成。门前没有华丽的匾额,只有几个木制的字牌挂在门口,上面写着"村学"二字。
  村学大堂内铺着简单的竹席,木桌上摆放着简陋的书籍和笔墨纸砚。院内有一口老式的水井,清澈见底。井边有几个木质的长凳,几人正坐在木凳上用衣袖扇风。
  元静云上前大厅才知道先生姓朱,是外乡人,但听到对方介绍姓氏时她就惊呆了。
  姓朱,不会是男主的老师吧!要说书中那位朱先生,虽然深居简出,但男主的老师岂能是普通人,必然是隐士高人,而男主则是这位朱先生唯一一个授业子,也就是亲传弟子,何等殊荣。
  唔,季前村不就是男主的故乡吗?瞧那阳光灿烂的面庞,晶莹透亮的目光,举世温文尔雅的男主,元静云心生退学之念,也不知其他村学在何处?但想到里长为自己找了个这么好的老师,那些送出去的肉倒也没白送。
  然而,一想到朱先生博学多才,又心生不舍,能沾沾男主的金手指,何乐而不为?大不了多防着些男主,总不可能被书中剧情的力量强行牵引吧。
  元静云咽了口水,硬着头皮上前,向朱先生行礼,并恭敬地道:“先生,学生名叫元静云,敢请先生赐教,学生愿以薄礼叩见,希望得以投身先生门下,乞请指点迷津,传授学问。”
  见元静云出口成章,朱锡不禁眼前一亮,这段话是元静云翻看了好久,又特意问了元安,用笔记下来的。短短三十四个字,背了快一下午,可惜绕口的很,现下流利的说出口,心下也是一松,小心翼翼抬头正好对上朱熹审视的目光。
  朱锡原是国子监侍读学士,因性子刚正不阿而得罪了京城贵人,被罢免了官职。至于他为什么会来到这边境的小山村,元静云心里嘀咕,大概是为了让男主在科举中成功所铺设的情节吧。
  “尔乃何人?年纪几何?”朱锡手持一只毛笔,男主季元弯腰在一旁磨墨。
  “学生今年十四,是元家岭的人。”元静云轻声道。
  听到元静云今年已经十四岁,微亮的眸子淡了些,有些遗憾道:“过去有何学问?”
  “还不曾开蒙。”元静云老老实实道。
  “哦,”听到此朱锡顿时兴趣缺缺,要知道读书人一般都是七岁开蒙,达官显贵更是六岁便请专门的先生授课,元静云十四岁才开蒙,确实是晚了太多。
  就连男主也是十岁便开蒙,跟着朱锡学了六年,现下已是一名秀才,虽然县试时拿了县案首顺利进入县学,但季元仍旧时常回来找朱熹讨教学问。
  “那,对读书有何态度?”朱熹照例问道。
  “愿虚心向学,刻苦用功,朝夕不懈。”元静云恭敬道。
  “嗯,”朱锡满意的点点头,收下元静云的束脩道:“明日六更来此,至申时归家,你可有疑意?”
  “学生并无异议。”元静云恭敬道。
  见朱锡摆手让下一个人进屋,元静云忙不迭的出了学堂,迎面便碰上了元家大房的长子元盛,元静云本不认识元盛,但奈何元朗是个大嗓门。
  “你这个混蛋,为何出现在这儿!”这些日因着元朗同苗三娘一同去找元静云麻烦,被元军关在家中数日,心里早憋了一肚子火,今日好不容易借口陪兄长拜见恩师,这才得以出门,此刻见到元静云恨不得上前便揍她一顿。
  “你这人好生无礼,我都没有责怪你当日背信承诺,你倒还敢口吐污秽。”元静云牙尖嘴利自是不怕。
  元盛此刻已是童生,曾在朱锡处求学,自知老师的厉害之处,此次不仅是为了感念恩师,也是想带元朗拜师,同自己一般考科举。
  没成想,自家弟弟性子这般急躁,闹出的声响将屋内人纷纷引了出来。
  “何人在此喧哗?"朱锡沉着脸看向院中人,男主紧跟其后,仍旧是一副和善的模样,要不怎么说男主招桃花呢,但见朱锡的身影,除了元静云三人外,其余人纷纷躲闪开。
 
 
第15章 第十五章 缘来如此
  “先生,”元盛见到朱锡连忙俯身见礼。
  “先生,”元静云见状也俯身作辑。
  “先生?不就是一个老头,”元朗小声嘟囔着,被元盛狠狠瞪了一眼。
  朱锡皱眉望向三人,见其中一人是去年刚刚考上童生去县学的学生,便肃然道:“元盛,你们在此争论何事?”宏摟薯元
  元盛恭敬道:“是小弟年幼,与人产生了口角,还望先生海涵。”
  元朗见元静云从学堂走出来,这些日子也听闻元二要读书,想着他此行必是想拜在这位先生门下,连忙道:”先生,此等小人诡诈奸佞,若是收做学生,定会败坏门风,万万不可啊!“
  元盛有些责备的看向元朗,他年纪小,常常听娘亲说元家二房坏话,心里自是不甘,但他年长元静云四岁,小叔噩耗传来之时,他尚有些印象,虽也不喜与元家二房为伍,但却也知晓收尾,故而极少刻意为难。
  “元朗,莫要大呼小叫,成何体统。”元盛沉声道,他深知朱锡品性,若是两人争执,只会惹得两人都入不了学。
  “你是指他,品行不端?”朱锡伸手指向元静云。
  元朗嘴角上调,不怀好意的瞥了元静云一眼道:“正是,此人心术不正,善于谋利,只会追逐金钱,岂能与学子共读圣贤书?“
  朱锡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些许迟疑。他心中对商贾有着一定的偏见与敌意,认为他们以利益为先,缺乏道德与真诚。
  元静云听到这番污蔑之言,脸色微微一变,却努力保持平静,她深知商人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受待见,商人常常被视为阶级的下层,被认为是贪婪、奸诈之辈,朱锡此人尤为重视德行,认为读书人更应品行高尚。
  元静云委婉地开口道:“先生,商人固然有些人行为不轨,但并非所有商人都如此。且学生也并非行商之人,不知元朗为何污蔑。“
  朱锡不禁问道:“元朗,你所言是否属实?”
  元朗恶狠狠地点头:“先生,我绝不会胡言乱语。“
  说完对着元朗讥讽道:“你敢说,你未曾与牧家做买卖?”
  听到牧家,季元突然将视线转向了元静云。
  元静云淡然道:“确与牧家有过牵扯,但祖上三代都是农户,也不知元朗表弟为何连自家祖宗都记不得?”
  元朗被元静云的一语双关气的直咬牙,元盛终归是看不得自家兄弟受欺辱,上前一步道:“元二,你莫要逞口舌之利,先生,这元静云前些日光凭一个秘方就得了十几块银饼,连牧家的少东家都为他出面。“
  见朱熹皱眉沉思,元盛继续道:“不瞒先生,我兄弟两人与他为表亲,他自幼家境贫寒,从小从未受人教导,何来的秘方?此为不诚,其二,此人目无尊长,口吐秽语,曾出言重伤亲婶,此为不孝,这般品性,先生还愿信?”
  还不等元静云反驳,朱锡身边的季元突然出声道:“老师,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同是国家一等齐民,岂能凭借一人之口就轻易定论。”
  “嗯,”朱锡看着自己的爱徒,听后若有所思。
  元盛立刻反驳道:“先生,读书人应专注于文学修养,追求道德修身,岂能与市井商贾沾染?”
  沉默片刻,朱锡道:“你说的不错,元盛,你的话我听入耳了。但我也相信,不论出身如何,人心难测。“说完,深深看了一眼站在元盛身后的元朗,元朗被看着后背生出了凉汗,又悄悄后退半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