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的!”他兴奋地吞了吞口水,“是阿竹要回来了?”
邵煊点点头:“嗯。我和卓逸思说好了,等阿竹病好回来,也要让他尝尝火锅。”
第五十七章
等卓逸思一家回来, 大家聚在一起又吃了顿火锅。
阿竹的小脸虽然依然苍白,但整个人神采奕奕的看起来很开心。
他穿了一身新买的大红棉衣,虎头盯着他看的目不转睛。
“怎么了虎头, 再不吃的话,碗里的肉肉要凉了。”李双双察觉到儿子的视线, 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阿竹, “哟, 阿竹新买的衣服?看起来好漂亮。”
“这件衣服是周大夫带着我们去丹墀衣坊买的。”文嘉一只手搂着阿竹,另外一只手给他在清锅里烫菜,“还是周大夫给的钱, 他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呐。”
文嘉一来到柳城就住进了周钰的医馆,平日里照顾孩子深居简出, 压根不知道这家衣坊就是邵煊开的。
阿竹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巴辣的红红的, 文嘉帮他把鼻子上的汗珠擦去, 怜爱地给他擦了擦鬓边的湿发。
“阿竹多吃一点, 今天这顿火锅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邵煊说,注意到他父亲和爹爹一个劲地给他夹肉,他从鲜锅里夹了几根青菜放到阿竹的碗里。
阿竹乖乖地吃掉了。
辣锅里的肥肠味道浓厚,李双双恨不得捏上鼻子:“哎呀三哥,这肥肠我们也洗了好几遍,怎么闻着还是这么臭?”
邵煊不理会他的抱怨:“闻着臭,吃着香。虎头, 你吃一口告诉爹爹好不好吃。”
虎头一向听话,加上他并不像他爹爹那样抵触, 夹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爹爹,好吃!”
辣锅里的肥肠吃着软糯肥美, 柔韧嫩滑,原本的味道被掩盖了大半,虎头嘶溜着说:“爹爹,我还要。”
李双双看他一点不勉强的样子纳闷道:“真有这么好吃?”说完自己也尝了一口。
“好吃的唉三哥!”他慢慢嚼吧两下,好似忘了自己之前对它的嫌弃,一口接一口大快朵颐。
虎头眼巴巴地看着只顾自己的爹爹,姜沅给他用碗装了热水,然后把辣锅的肥肠夹出来放在里面:“小孩子吃的太辣会肚子疼,虎头你吃之前在水里洗一洗。”颜扇艇
虎头拿筷子在碗里搅呀搅:“洗一洗,洗洗不辣。”
变卦很快的李双双极力推销肥肠给陈三妹和卓逸思夫夫:“你们都尝尝啊,这肥肠真的好吃……”
经不住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菜,三个人都吃了一点。陈三妹和文嘉说好吃,卓逸思能吃但是不喜欢。
在场唯二不吃肥肠的只有姜沅和阿竹。他们紧紧护住自己的碗,生怕李双双冷不丁就夹一筷子放进他们的碗里。
悠然惬意地吃完一顿饭,卓逸思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不日他就要找人在桃花荡另建一座茅草土房,从邵煊家里搬出去。
在此之前他从来没对邵煊说过这件事,邵煊收拾碗筷的手一顿,是自己的疏忽让他感觉招待不周了吗?
卓逸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些天太麻烦你们了,现在文嘉和阿竹也回来了,总不能我们一家人还厚脸皮挤在你家,是时候该搬出去了。”
他在书院教书的月钱拿来盖房还有点勉强,邵煊劝道:“等过了年再搬出去吧,你们现在什么也没准备,不如大家聚在一起过个好年。”
卓逸思执意不肯:“我手里头有钱了,加上周大夫还借了文嘉几两银子,盖座土房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邵煊家里虽然不愁吃喝,但那终归不是自己家,卓逸思总感觉到有点拘谨,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寄人篱下的滋味。
“原来是阿钰借了你们钱。”邵煊不再勉强他,“吃完饭我就把人找齐,明天就能开始动工,争取在过年之前把房子盖上。”
卓逸思点点头,邵煊能帮忙那当然更好。
“那你想好把房子盖在哪了吗?”邵煊问他。
“那肯定就在书院附近啊。”卓逸思理所当然地说,“这样来去也方便。”
临近年关好多人都不做活了,有的要去主家讨要没结清的工钱,还有一些要趁着过年这几天好好歇歇。
可是一听邵煊有事相求,村里的男人拿锹的拿锹,拿铲的拿铲,纷纷表示马上就能跟邵煊回去给夫子盖房。
邵煊告诉他们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就上工。
卓逸思一家就在桃花荡安顿下来了。
邵煊觉得他自己盖房也挺好的,家在桃花荡,以后要想跑就没那么简单了。
要知道现在城里几家书院还不知道卓逸思一个举人窝在一穷二白的桃花荡,要是让他们得了消息,想尽办法也会给他带到城里去教书。
不过这完全是邵煊多想了,就算柳城的书院给卓逸思一座金山,经过刘县那一遭,短时间他也不想去城里的大书院教书。
翌日,邵煊和姜沅一起去城里选年货和挑年礼。平安度过前三个月,姜沅已经没了那么多顾虑,这次他要跟着一起进城,邵煊没多想就把他带上了。
城里现在一天比一天热闹,小孩子举着糖人在摊子中间跑来跑去,有人背着硕大一个包袱,是在外奔波的人回来过年了。
街边各种早点香味混杂,吆喝声不绝于耳,砍价还价的人声音大到像是吵架。
一个小孩扭着头跑的飞快,看起来跟头小牛犊一样,眼见就要撞到姜沅,邵煊连忙站到前面护住他。
“咚”的一声闷响,他的头结实地撞在了邵煊的肚子上,把自己撞了个踉跄。小孩连忙把头转回来稳住身形。
邵煊故意板起脸:“走路看路。”
小孩被邵煊面无表情的样子唬住了,一溜烟跑了个没影。
姜沅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到了,他松开护住肚子的手,心有余悸地看向邵煊。
邵煊拉住他的手:“街上人多,跟在我身边。”
过年当然少不了干果和糖,路边刚好在卖番薯干,他们走上去瞧了瞧。
那番薯干上面撒了点糖,老板让他们掰一点尝尝:“这番薯干今早刚炸好,吃着可脆了。”
邵煊尝了尝,味道还不错:“给我称两斤。”
老板给他称好,邵煊刚把东西提到手上,转眼就被挤出了摊子。
糖铺里过年这几天还卖上了花生板栗和瓜子,虽然价格都不便宜,但买的人还是很多。
“我算是发现了,这几天城里就没冷清的地方,不管买什么都排不上队。”邵煊说,他的两只手塞的满满当当,“先去飞云阁要个篮子吧,再买我拎不下了。”
姜沅懊恼:“家里的竹筐那么多,怎么今天出门忘带一个了呢?”
“没关系,程旭的后厨也有不少,拿一个他也不心疼。”邵煊说。
飞云阁内,程叔揣着手坐在柜台后面,看到他们过来点了点头:“掌柜的回家过年去了,这几天酒楼都是我在看着。”
“这么快就回去了?”邵煊惊讶,他和程旭还约好年前一起吃顿饭,看来只能等到明年开春了。
“老爷催的急,掌柜的拖不下去了,就带着周大夫先回家了。”程叔站起来,“你们过来有事?有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不是什么紧要事。”邵煊说,“程叔,能不能给我去后厨拿个筐来?我今天和阿沅过来买年货呢。”
程叔满口答应:“我这就去给你们拿。还有掌柜吩咐的牛肉,你们也一并带上吧。”
“牛肉?”
“庄子里喂的牛今年宰了一头,掌柜的给你们留了一条腿。”程叔边走边说,“他说你过年前肯定还会来城里,早就吩咐我要把这事儿办妥。”
一条牛腿可不轻,邵煊把它竖着放进筐里,还探出来一大截。姜沅帮他把牛腿往里按了按,又把刚买的干果装进去。
“这一个筐可装不下啊。”邵煊看看那竹编的箩筐,“我们这才刚进城里来呢。”
“程叔,麻烦你也给我一个筐。”姜沅说,他想帮邵煊分担一点。
“你这……”程叔看他隆起的肚子有点犹豫。
“没事的,能背多少东西我自己有分寸。”姜沅的手托住邵煊背后的筐子,“阿煊说得对,只靠他一个人装不了太多东西的。”
程叔看向邵煊,见邵煊没有反对,又去给姜沅拿了个筐子:“你小心点身子啊,实在装不下你们明天再来,肚子里的孩子可不能有丁点闪失。”
很少有长辈关心的姜沅冲程叔一笑:“我知道了程叔,店里来客人了,你快过去招待吧。”
“接下来我们要去买什么?”走出飞云阁的大门,邵煊问姜沅。
前辈子家里过年由爸妈一手操持,邵煊还真不太清楚都要准备什么。
“鞭炮、灯笼、香烛、还有对联,不过阿煊,对联我可以写吗?只买红纸能便宜不少呢。”姜沅在心里算了算,他们要买好多东西,“还有头香、年画、酒……”
“你不嫌累的话就写吧,你写的肯定比买回来的对联要好看。”邵煊对姜沅的一手好字很认可,“等下你装一点轻的东西就行,重一点的放进我的筐里。”
至于年礼,邵煊选的都是实在的,每家分一匹粗布、一盒点心、两斤肉和一斤酒。
“阿沅,这年礼准备的会不会太单薄?”邵煊有点不确定。
“不会,你不是说等到结钱的时候,每个人多发五十个铜板吗?”姜沅觉得已经够丰厚了,“不信你回去问双双,这年礼他满不满意。”
“不管给什么东西,他都会说满意。”邵煊笑了,“那走吧,我们看看还有没有要买的。今天先不买菜,等过年那天再来买。”
两个人在城里逛了大半天,背着满满两筐东西,满载而归地回了桃花荡。
第五十八章
“你们听说了吗, 今年在邵煊手底下上过工的人,都领到了一份年礼呢。”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今早的桃花荡一片银装素裹, 村口站了几个男人,正哈着气在聊天。
“这会儿全村人应该都知道了吧, 我还特地到阿文家里看了, 有酒有肉的。”另外一个蹲靠在木桩子旁边, 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别提年礼不年礼的了,我今年扛大包好不容易挣了几两银子,那周扒皮到现在还没给我结清, 明天就过年了。”说话的是村里的桩子,他的第四个小孩才呱呱落地, 媳妇儿天天催他去城里把账结清。
“我闺女出生这么多天,连件衣服都没有, 身上就裹着她哥哥的旧衣服拆下来做成的包被。”桩子满脸怅然, “明天就要过年了, 无论如何,我今天下午还得去城里一趟。”
和他站一块儿的几个男人都上来安慰他:“钱会要回来的,明天就过年了,他们难不成还能拖到明年去?”
话虽然这么说,但他们心里都清楚,一次结清的希望很小,顶多工头发一部分让手下人过年。
“要是能遇到邵煊这样的老板就好了。”栓子望向邵煊家那座派头十足的砖瓦房, “若是可以,明年我想跟着阿煊干了。”
这话说出了在场所有男人的心声, 如果可以,他们挤破头也想跟着邵煊, 光是工钱按时结清,过年有年礼这事就足够让人羡慕了,更别说邵煊待人友善真诚,从来不会端老板的架子,苛责手下的人。
“虎头,帮三叔端个凳子过来!”手里拿着灯笼的邵煊对村口的事一无所知,趁着天晴无风,他要赶快把灯笼挂好。
虎头噔噔噔地端着一个高点的凳子过来了,小大人似的叮嘱邵煊:“三叔,你别摔倒了!”
“三叔没有那么容易摔。”邵煊应付他一句,开始研究灯笼怎么挂上去。
城里的生意暂时先停了,邵阳也终于放了假,不必每天再去看着小摊。他这次结了工钱给虎头买了一个老虎挂坠,不管到哪里他都要带着。
“虎头,回去看看你爹在干什么,他要是没事,让他过来帮忙。”廊下的灯笼歪歪斜斜的,邵煊没了办法。
“好。”虎头应一声,捂着自己的小吊坠,飞快地跑回家去了。
姜沅正在屋子里写对联,不光有他们自己家的,还有李双双他们的。
邵煊把灯笼又原封不动的带回了屋里,姜沅瞥一眼:“怎么没挂上?”
邵煊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就怪在灯笼上:“这灯笼做的不好,挂上去是歪的,我等下让邵阳过来给它扭正。”
姜沅笑笑没拆穿:“那你帮我把对联贴在门上吧,米糊就放在锅里。”
邵煊走过去一看,红纸上写着五花八门的吉祥话,他打心底佩服姜沅能对出这么多对子。
“怎么没有‘福’?”邵煊翻了翻,还真就全部都是对联,没有四四方方的“福”字,“还有‘出入平安’也写两张,我们贴到大门口两侧的墙上。”
43/89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