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梭两界后我帮古人搞基建(穿越重生)——青鸟临星

时间:2024-01-18 09:55:04  作者:青鸟临星
  因为事情比较仓促,所以登基大典也没那么隆重。
  当然对外的借口是去年大灾,国库也没多少钱了。
  这也不完全算是借口,国库的确不容乐观。
  韩子勉的脾气是真的软,换成韩晓或者韩子韶此时肯定要搞事情的,他就乖乖认了这个结果,唯一的要求就是想要见见韩星霁。
  皇帝都这么好说话了,朝臣也比较好说话,尤其是这件事情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韩子勉此时已经搬了寝殿,原本的御书房重新装饰了一下,之前韩子韶摆上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昂贵陈设都被撤了下去。
  整个御书房看上去比韩星霁的书房还朴素一些——嗯,韩星霁那里的东西都是别人塞过来的。
  舒云来、薛轻舟两个人得到好东西就会给儿子们送过去,薛海东也时不时送来一点东西。
  当然重量级的都是楼时巍随手送来的。
  韩星霁看着皇帝书房比自己都简朴就忍不住想擦汗。
  韩子勉看到他之后十分开心:“先生!”
  韩星霁对他行礼,韩子勉立刻过来拉住他的手说道:“我尚未登基,先生不必多礼。”
  韩星霁认真说道:“圣旨下达的那天开始,陛下就已经是陛下了,礼不可废。”
  韩子勉又说道:“那先生也与旁人不同,先生是我……是朕的老师,不必对朕行礼。”
  韩星霁微微一笑没有跟他争辩,韩子韶当初登基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当然他不是说韩子勉以后会变成那样,只不过人心易变,坐上这个皇位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谁也说不好,他还是小心些为妙。
  皇帝看他顺眼的时候,他做什么都好,看他不顺眼的时候,可能进御书房先迈左脚都是错。
  韩子勉也察觉出了一点,他是脾气软,但又不是傻。
  真傻子也不可能在韩晓跟韩子韶手上活下来,他倒也不急。
  前两任皇帝不干好事儿,让这位小先生升起了警惕之心,这也是正常的。
  韩子勉让人给韩星霁看座之后便迫不及待说道:“先生,您回来继续掌管国学馆吧。”
  韩星霁一顿,抬头说道:“蒋先生能力出众,这一年掌管国学馆,馆内氛围十分平稳,陛下莫要轻易换人。”
  韩子勉歪头说道:“可他也就是不功不过,教出来的学生四平八稳,感觉比不上先生讲课。”
  他也是跑去国学馆听过课的,韩子韶对他的看管没那么严,可能觉得他是个小废物,所以哪怕他去国学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韩星霁笑着说道:“国学馆现在要的就是平稳,只要先生们认真教书就可以了,臣之前能选出那些优秀人才是因为已经积累了数年。”
  接下来他解释了一下,当初他办国学馆的时候,入学的学子可不仅仅是一年的科考生,而是没有官职的秀才都进去读书。
  这些秀才本身其实已经在各个部门打磨过了,而且因为他们本身学问一般,出身可能也一般,所以做的都是比较基层的事情,这就代表着他们对基层了解更多。
  现在的学生都是当年的新科,一个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书读得够多,但经验不够,可不得压着他们慢慢学才行。
  韩子勉听后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先生若是不想当国学馆山长,那就回京当个少卿吧。”
  九卿都有少卿的副官,而且还不止一个,为的就是协助九卿处理各种事务。
  韩星霁无奈笑道:“陛下莫要任性,臣如今只是个县令,如何能当少卿?”
  一步登天也不是这么个登法啊,别说其他官员不可能同意,就连摄政王都不会同意皇帝这么胡来。
  韩子勉有些茫然:“啊?不可以的吗?”
  韩星霁心里有了不太好的预感:“陛下……对文武百官升迁循例知道多少?”
  韩子勉腼腆笑了笑没说话,韩星霁就懂了——一点都不知道。
  好吧,之前在书馆的时候,王太傅和楼时巍都没教过这些。
  毕竟对于皇室出身的天之骄子而言,这些都是基本知识,早早就传授给他们了。
  后来……也没人去关注南阳郡王这样一个小可怜是不是学了这些,韩晓不关注,韩子韶更不会关心这些。
  韩星霁只好叹气说道:“陛下可以多看看书。”
  他一边说着一边盘算着回头建议楼时巍给皇帝找个正经先生来。
  皇帝不了解朝堂基本运转那不是等着闹笑话吗?
  韩子勉似乎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先生莫生气,我会努力学习的。”
  韩星霁确认韩子勉只是不懂,并不是真的要乱来才松了口气。
  要是这位登基就要乱来,只怕丞相和摄政王当场换皇帝。
  韩子勉还是有些不死心:“就算不做少卿也可以回京,总有别的职位合适。”
  韩星霁温声说道:“现在还不行,合阳县百废俱兴,新粮食作物的种植还要推进,只有在合阳县摸清了农作物的脾性才能推广,这一点臣责无旁贷。”
  韩子勉虽然很多东西都不懂,但大道理还是懂的,他有些遗憾说道:“那就……再等等吧。”
  韩星霁这才放心了一些,跟韩子勉说了两句。
  不过这一次他学聪明了,不过多插手皇帝的事情也不想试图去影响他的思想。
  万一跟皇帝三观不合,说不定又要把他当眼中钉肉中刺。
  跟皇帝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有必要的,哪怕是同窗,现在也是身份有别。
  不过韩子勉脾气实在是太软,大臣们有很多时候还得寸进尺,搞得太后都看不过眼,忍不住站出来帮皇帝说话,这些人才收敛了一些。
  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人只不过是在试探韩子勉是真软糯还是假软糯。
  结果发现这位是真的脾气软,但是相应地,大家又有些发愁,皇帝脾气太软也不行啊。
  想要傀儡皇帝的那是权臣,正常大臣都想要个差不多的皇帝。
  哎,算了,慢慢教吧。
  不过很快,这些人就领略到韩子勉还是有点小脾气的,因为他坚持要给韩星霁封王。
 
 
第299章 
  韩子勉这个要求一提出来小朝会当场炸锅,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行?
  韩子勉反问道:“为什么不行?乐安伯有大功于国,且不说他救治了上万灾民,就凭借他发现了两种新粮食作物还不够吗?”
  这当然是不够的,总有人陆续发现新作物,不管是粮食还是蔬菜之类的,那总不能发现的人都封王啊?
  韩子勉又开始念叨:“乐安伯还一手建立了国学院,毫不藏私地教导学生水利方面的知识,去年大灾,唯有他的学生稳住了局势,如今国学院还在按照他留下的教材学习,将来这些人外放为官,可能以后大雍都不用担心水患,这还不够吗?”
  还不等众人继续说,韩子勉又说道:“还有乐安伯还种出了甘蔗,能够提取糖,这些糖就能制作黑火药,保证大雍战力,这些还不够?”
  他这一桩桩一件件摆出来之后,大家才发现其实韩星霁真的做了很多事情。
  只不过他平日里比较低调,也不宣传这些,导致大家很容易忽略。
  治粟内史还是说道:“那也不值得封王。”
  韩子勉淡定说道:“为什么不值得?先前宁王只是招降了几个匪徒就从郡王提升为亲王,怎么到这里就不行了呢?”
  治粟内史下意识说道:“宁王是皇室宗亲啊。”
  韩子勉笑着说道:“乐安伯也是皇室宗亲啊。”
  众人愣了一下,这才恍然——对哦,这位也有皇室血统。
  倒不是他们想要把韩星霁开除皇室,只是在韩星霁身上,母系的标签比父系要重得多。
  别的皇室宗亲一说起来都是父亲是某王某国公的,到了韩星霁这里父亲是白身,母亲是郡主。
  众所周知,郡主公主的孩子只是勉强跟皇室沾点边,但并不算是皇室。
  然而韩星霁追溯血统还真是高祖长子一脉的嫡系,这就让他们有些茫然了。
  治粟内史之所以反对只是觉得从伯爵到王实在跳的有点远,哪怕是郡王中间还隔着公侯两个爵位呢,韩星霁的功劳说大也大,可也没到那个份上。
  更何况本朝很少会封外姓王,除非不得已。
  不过对于皇室宗亲来讲,升迁体系就跟普通朝臣不一样了,他们想要升迁容易的很。
  不公平是真的,但谁让人家投胎投得好呢?
  韩星霁之前的官职都是按部就班,看上去似乎比较超脱,但因为后台比较硬,而且没太过分,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换一个角度看,就感觉以前好像有点欺负人了。
  一直没说话的丞相开口说道:“陛下,还请三思,从未听闻王当县令的,而且封王就要有封地去就藩,如今让乐安伯离开合阳,想必他自己都不愿意,难道陛下还要将合阳当成乐安伯的封地吗?”
  韩子勉一时语塞,嘀咕说道:“可是也没听说过伯爵当县令的,你们不还是这么干了吗?”
  众人沉默,这哪儿是他们要这么干啊,还不是韩子韶干的好事儿?
  只不过当时韩星霁自己没反对,楼时巍也没反对,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要不是因为这个,也不至于韩星霁连个上司都没有——谁也不敢去当乐安伯的上司啊。
  所以郡守之位就一直空着。
  不过这也是一笔烂账,大家不想在这上面纠结太多。
  韩子勉见他们都不说话忽然反应过来:“那……照你们这么说,岂不是连国公都不能封?”
  国公算是外臣最高爵位了,一般国公是肯定要在京为官的,放出去当什么都不合适,要不然京官品阶比他高,但是爵位比他低,这要怎么搞?
  丞相看了一眼楼时巍轻咳一声:“倒也……是这样。”
  韩子勉有些不高兴,转头看向楼时巍说道:“朕登基总要大赦天下,乐安伯又有功在身,别人不赏朕来赏,这总没问题吧?摄政王你来说该怎么办?”
  韩子勉这就是在内涵韩子韶不公平,大家也没有反驳,的确是不公平,韩星霁那些功勋肯定不是简单的钱财赏赐就能搞定的,但是也真的不至于升爵。
  楼时巍沉思半晌说道:“臣以为,不如将乐安伯提为侯爵,再将合阳设郡,让新侯爵去当合阳郡郡守,这样倒也不算不匹配。”
  韩子勉皱了皱眉:“这样的封赏是不是太小了一些?”
  楼时巍摇头说道:“如今是多事之秋,陛下若是真心爱护乐安伯,便不要让乐安伯太出风头,虽然寻找到新作物,但新作物究竟如何,是否能够推广还不知晓,不如等一两年,乐安伯真正做出成绩再说。”
  楼时巍并不希望韩星霁升官太快,合阳那个地方是对方精挑细选的,一看就知道韩星霁想在那里大展拳脚。
  升官太快的话,且不说计划被打乱,韩星霁本身也没有得到充足的历练。
  基层官员需要应对的事情很多,甚至可以说洪灾本身算是一个大考验,但接下来的考验也不简单。
  楼时巍还想让他在外面多磨炼两年,要不是为了韩星霁着想,难道他愿意让人离自己那么远吗?
  一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见到一两面。
  韩子勉倒也听得进去道理,最后只好叹气说道:“那你们可得给乐安伯选一个好封地才行,还有,合阳设郡的话,人口够吗?”
  治粟内史一噎:“人口自然是不够的,但特殊时期也要特殊对待。”
  这就是要给韩星霁开后门了,不过也不算完全为了他开后门,去年的那一场灾死伤者众,后来瘟疫又害死了很多人,要不是韩星霁的药方来的及时,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哦,对,韩星霁那两张药方还救了不少人,同时算是间接救了很多人的乌纱帽,那些郡守县令其中很多都跟朝中一些大员有关联。
  所以不少人还挺感激韩星霁的,尤其是在韩子韶那个脑残的对比之下。
  不过这个就别说了,皇帝没想起来还好,一旦想起来万一又闹着给乐安伯封王怎么办?
  因为害怕皇帝反悔,这一次各方协力特别痛快的把事情给办妥了。
  于是韩星霁转眼就从乐安伯变成了云清侯,之前人称小伯爷,不过如今他年纪渐长,明年就要加冠,是以称呼又变成了侯爷。
  韩星霁对自己的爵位倒是并不在乎,他更在乎的是合阳县的情况。
  哦,现在应该称之为合阳郡了。
  重新设郡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这里面涉及到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
  治粟内史本来还在发愁到底怎么划分合适,等把舆图找来之后便笑了:“摄政王早有所料。”
  于是他就十分鸡贼地带着舆图去了摄政王府。
  楼时巍倒也不藏着掖着,当初他在设立合阳县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很多问题。
  因为韩星霁一直以来都不走寻常路,所以他不得不多想一点。
  当初韩晓跟韩子韶那么看他不顺眼都压不住他,小孩儿未必真需要在合阳熬满资历。
  但是在韩星霁外任之前,他们也谈过,小孩儿对合阳县的规划至少是五年打底。
  在这种情况下楼时巍就不得不多考虑,必须让他有退路,比如说再升官了要怎么办?换到别的地方当郡守,他之前在合阳的一切努力也就白费了。
  于是他就借口合阳县人口不够,给划了一大片地方。
  这片地方比郡也就小那么一点半点而已。
  韩子韶当时只想把人赶走,而其他人一看合阳县的地盘里面还包括根本无法耕种的海岸线一大片,算算也没超过多少,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过了。
  现在合阳设郡,都不用多费力气,只要再划一片地方就行了。
  楼时巍直接在舆图上划了两个县过去,治粟内史一看犹豫说道:“这……大王,这两个县本来要裁撤了。”
  裁撤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了啊。
  那场洪灾灭掉的县不是一个两个,村镇就更不用说了,耗费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统计全国人口情况之后,治粟内史那边已经定下了需要裁撤的县,就等着新年过后重新上班的时候发出去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