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看清淤不仅仅能预防洪水甚至还能让渔业资源更加发达一些,到时候老百姓完全可以靠水吃水。
王若清也有些惊讶:“这鱼真够大的,今天看来是有口福了。”
韩星霁本来还想说他可以贡献菜方,然而他看了一眼发现岸上好多鱼他都不认识,别说做了,连吃都没吃过。
如果想要味道不差肯定是烤鱼最合适,然而那些鱼的大小……他估计连合适的锅都没有。
回去的一路上,他听着很多人都在激动的讨论着挖沙船,他忍不住思考挖沙船送到京里,不知道大王是什么表情。
大王的表情……很平静,说实话,无论韩星霁拿出什么东西来他可能都不会很惊讶。
更不要提早在之前韩星霁就已经念叨着要想办法清淤,并且看了很多相关资料。
唯一没想到的大概就是对方居然这么快就找到了清淤的方法。
送到京城里的模型十分精致,大概有一米长,这个长度完全可以在室内进行测试。
韩子勉十分兴奋的让人模拟被淤堵的河道,然后进行测试。
挖沙船上还带着青铜龙爪和混江龙,一开始治粟内史还以为这俩玩意是新弄出来的农具,在听闻也可以配合清淤的时候十分纳闷。
等到真正开始测试他们才知道这两样东西也很有用。
不用说,挖沙船的效率的确很高。
治粟内史激动地绕着宫里的小河绕圈说道:“这个好,这个可以省下很多人力。”
虽然相应地造船成本上升,但本身也没上升太多。
韩星霁在制造清淤船的时候用的都是青铜打造齿轮,实际上用木头也不是不行。
反正清淤船也不是经常使用,一年用一次都是勤快的,基本上两三年才会用一次,也不用担心磨损问题。
这样成本能够降下来很多,节省下来的人力也相当于节省了很多钱,对于越来越铁公鸡的治粟内史来说,的确是足够让他激动的。
韩子勉转头认真看着治粟内史问道:“这挖沙船能够节省多少钱?”
治粟内史飞速算了一下,最后给了一个大致数目:“至少能省下八万两白银。”
虽然日常交易都是用铜钱,但是铜钱数目多了单位也很庞大,所以有的时候还会用白银和黄金来进行计算。
韩子勉最近学习也很认真,听后立刻说道:“那基本相当于全年税收了啊。”
丞相在旁边微笑着说道:“还是丰年的税收。”
也就是说年景好的时候才可能有这份税收,但凡年景不好,比如说去年,不仅税收没多少,甚至还得贴点钱。
韩子勉一拍巴掌:“云清侯又立一大功,朕可得好好赏他。”
治粟内史听后笑容缓缓消失,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唉,这位陛下什么都好,就是天天琢磨着给云清侯赏赐。
之前云清侯还在京城的时候,宫里但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二天保准云清侯那里就会出现。
这事儿劝谏也没用,因为太后也同意,甚至还会在皇帝原本赏赐的数量上加一点。
治粟内史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皇帝想要给云清侯升爵的时候极力劝阻。
韩子勉仿佛知道他要说什么一样,转头看着治粟内史说道:“内史想说什么朕知道,但云清侯的确立了大功,清淤一次节省下来这么多钱,长远看来得节省多少?这也是为天下臣民做个表率,若是这次不赏,以后哪儿还有人会努力想办法给朝廷省力省钱。”
治粟内史:……
皇帝最近学习很认真,速度也很快,说出来的话是越来越让人难以反驳了。
他最后只好有气无力说道:“赏是一定要赏的,但是真不能升爵。”
韩子勉有些遗憾说道:“这还不够吗?”
丞相看了一眼楼时巍,从刚才开始楼时巍就没怎么说话。
不过想也知道摄政王是不会反对皇帝的意见的,皇帝真敢封王,摄政王就真敢同意。
老丞相觉得他得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忍不住说道:“陛下,大雍以军功为重,封王……怎么也要云清侯有军功才行啊,之前云清侯两次升爵都是……咳咳,特殊情况。”
就算是韩星霁一开始封爵也是以军功再加上其他功劳,军功是主要,其他功劳就是锦上添花。
剩下两次升爵则是赶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外加他的那些功劳才勉强升爵,单看那些功劳的话……最多最多也就是让他升到伯爵,在往上就难如登天了。
韩子勉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乖乖说道:“那就再给云清侯加一些封户吧。”
治粟内史差点没绷住:“陛下,云清侯的封户……再加可就类比国公了啊。”
韩子勉却仿佛被提醒一样,立刻说道:“哦,对,除了封户之外再加一样,仪比国公。”
治粟内史:这他妈除了没有封号之外,跟国公待遇有什么区别啊?
第307章
韩子勉本来想说仪比郡王的,不过,他最近学了很多东西,也知道这种超越品级的待遇都是提升一级,还没有越级的存在。
他忍不住说道:“陛下,太过了。”
韩子勉转头看向摄政王问道:“九江王,朕做的过了吗?”
楼时巍略一欠身说道:“陛下想以此为基鼓励百姓倒也合乎情理。”
治粟内史绝望地看了一眼丞相,他忽然很想念当年皇帝跟摄政王针锋相对的日子。
事实证明这两个人一旦合伙,他就算说破了嘴皮子也没用啊!
最主要的是就连丞相也不会站在他这边帮忙。
韩子勉满意点头说道:“九江王都这么说那就没问题了,准备制诏吧。”
楼时巍不再说话,如果韩子勉不主动提出奖赏,他甚至还要写奏疏申请的,现在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情。
不过很快,摄政王就不高兴了。
因为皇帝把挖沙船给抱走了。
是真的抱走,韩子勉似乎忘记了自己皇帝的身份,十分不讲究的把小河里的船捞上来抱在怀里,竟然也不在乎船上还有泥沙和水,就这么乐呵呵的抱走,仿佛生怕别人跟他抢一样。
楼时巍略微抿了抿唇,以往韩星霁做出点什么新的东西都是先送到他府上的。
而这一次是直接送到了将作监,虽然理论上这是没错的,但楼时巍忽然就有了一种危机感。
韩子勉对韩星霁实在是太信服,如果不是装的,那这孩子对韩星霁的感情可能会很复杂。
这么一想,幸好当初韩子韶在位的时候把韩星霁扔到了外面,要不然天长日久地相处不定要出什么事情。
楼时巍脑子里还想着那艘挖沙船,等接到了韩星霁单独给他写的信这才放松了不少。
唯一遗憾的就是对方又化身工作狂,信里唠唠叨叨说的全是公务,一点私人事情都没提,他想知道韩星霁过得好不好都要从绣衣使者那里知道!
而韩星霁现在其实过的也不太好,因为吃鱼快要吃吐了。
事实证明,哪怕河道淤塞,水里也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鱼的。
最近为了清淤,每天都有大量的鱼捞上岸,有些鱼活着还能放回去,有些因为各种原因死了的就得卖掉或者吃掉。
鱼也从一开始大家争相购买,到了现在折价一半都没人愿意买。
韩星霁看着一桌子的鱼脸都要绿了说道:“咱们能换点东西吗?这天天吃谁受得了啊?”
一旁的陈聊叹气说道:“侯爷,您就知足吧,好歹还有点别的菜色,最近军营里吃的都是这玩意,厨子做得还一般,那才叫惨呢。”
陈聊说的军营其实是新招的,严格算起来是韩星霁的护卫队,这些人年纪都不大,平均年龄十六岁,基本上都没有了亲人。
对于这些人而言,能给云清侯当护卫算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他们年纪不大,力气也不如成年男人,分到的地也不多,就算再怎么努力种可能也就是勉强糊口。
而到了云清侯身边当护卫的话,起码吃穿不愁,每个月月钱还不少,完全能攒下来将来娶媳妇用。
至于不让随便跟外人接触,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在军营训练什么的,对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
韩星霁趁机询问陈聊军营建设如何,陈聊立刻说道:“需要一些训练器具,不知道工坊那边能不能做。”
韩星霁不确定说道:“应该能吧?不过最近是没时间,大部分人都在水泥工坊。”
随着清淤活动进行,很多河沙被挖了上来,淤泥中的河沙会被分拣出来去制作水泥,剩下的则是贩卖。
是的,卖土,这些淤泥都是上好的营养土,种庄稼十分好用。
别说,只靠着卖土愣是让郡府的府库也有了一点底子,不再是之前入不敷出的状况。
但凡没有这个收入,韩星霁都要一边自掏腰包一边想办法赚钱了。
而现在水泥工坊那边的生产速度还没有到最大化,毕竟机器人除了充电不需要休息,一个能顶十个工人,这还是少说的。
可惜河沙的运输速度制约了生产力。
没办法,为了保密,水泥工坊建造在了山里的一块山谷中,旁边就是冶炼工坊。
那个山谷其实挺大的,真正利用好规模能跟后世的某些小山城媲美,所以直接建成工业县也不是没可能。
可问题是在山谷里就意味着不容易运输,这还是建立在民夫运输到山道口,入山的路都让机器人来运输的情况。
这要是全部人工运输,山路都够喝一壶的。
所以在建造水电站之前,需要做的是把路给修好。
河沙的存储地点到水泥工坊的路,水泥工坊到工地的路,这些都要设计。
王若清看韩星霁跟陈聊说正事,随便吃了两口起身就避开了。
他很清楚韩星霁把冶炼工坊放在山里是有秘密的,嗯,韩星霁没跟他说水泥工坊的事情,所以王若清只知道一个冶炼工坊。
正常人谁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深山老林里?
必定是有见不得人的东西才会放在里面,不过他也不打算去探究。
开玩笑,连绣衣使者都进不去的地方,他跟着凑什么热闹?
只能说韩星霁不愧是楼时巍教出来的,在保密这方面是滴水不漏。
王若清现在就想看看韩星霁到底要搞什么,他看得出来对方折腾了不少东西,肯定是在为之后打基础,只不过他看不明白。
很快倒是有他看明白的东西了——修路和修堤坝。
水电站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修好,在此之前调节蓄洪的能力是没有的,所以堤坝该修还要修。
唯一的好处就是清淤之后河床下降,河水水位也下降了不少,堤坝就不用修那么高。
除此之外,韩星霁甚至问道:“要不要顺便把码头的位置留出来?”
王若清问道:“为什么不是顺便把码头修好呢?”
韩星霁长长叹了口气:“哪儿有人啊。”
但凡给他个四五万人他都敢顺便把码头给修好。
水运是早晚都要发展的,有了挖沙船之后,清淤变得容易,河道不再阻塞,不发展水运简直是暴殄天物。
比如说从合阳到京城,走陆路的话至少要半个月,但是走水路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星期。
更何况水运也不仅仅是修码头的事情,现在民用船只还太落后根本无法支撑长途运输,货运客运都别想,码头修好还要造船,各种配套设施也要跟上,所以根本不是一个修码头就能搞定的事情。
所以韩星霁只是想选一个最合适建造码头的地方,把这一块规划好留出来给以后做准备,至于什么时候能建成……那就再看吧。
王若清听后也有些感慨说道:“要不跟摄政王禀告一声,让他调人吧。”
韩星霁立刻说道:“别了吧,咱们敢说,朝廷就敢骂。”
建设码头和船只需要大量人力,尤其是如果上报的话,那么意味着过于超前的先进技术是不能用的,只能靠升级原有技术,那可不就得用人力堆生产力。
现在的人力最重要的用处是种地,尤其是在去年遭灾之后,他敢让人放下庄稼过来给他干活,朝廷估计能立刻把他的侯爵帽子给摘了。
王若清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谁说要调良民了?囚犯啊。”
韩星霁恍然,有些不解问道:“囚犯很多吗?”
王若清说道:“现在的情况我也不知道,但是当年的话……全国加起来至少有个十来万吧。”
大雍法律比较严苛,各种条例十分细致,大到作奸犯科,小到穿衣配饰这些都要管,甚至还严格规定了各种身份都做什么,比如说农民就不能去发明创造,否则也算是犯法。
当然这些律法约束的都是小民和低级官吏,像是韩星霁这种压根就不在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人会犯法,有些情节不重的可能就是服役一段时间就行,重一点的就直接被打成奴隶去砌城墙之类的。
韩星霁摇了摇头说道:“各地都有事情要做,县令郡守不一定愿意。”
就算是摄政王也不能强制把人给调走,除非需要建设的项目十分重要,可码头和船……以前就算没有也没影响什么啊。
王若清说道:“要不然这件事情你就交给摄政王去想办法。”
韩星霁迟疑一瞬还是说道:“我再想想办法吧。”
摄政王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了,他也不愿意用这么点小事去麻烦他。
反正如果真的迫切需求的话,他也可以把工地直接围起来,不让任何人参观,然后……让机器人去做。
但是那样又要跟组织申请机器人,他每次看着组织内部的拨款数都亚历山大。
别说这辈子,估计他几辈子加起来都没接触过单位上万亿的钱啊。
韩星霁一想到这一点就忍不住每天查看工程进度。
只是哪怕在高科技的加持下二十四小时不停工,这工程进度也没那么快,保守估计至少要两年才行。
就在韩星霁挑挑拣拣想着怎么才能加快进度的时候,朝廷那边派来了使臣。
228/296 首页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