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叶,我从没想到,你会嫉妒我。”
于叶厌恶他的平凡、他的普通、他的蠢而不自知,轻而易举地拒绝了一位加拿大富商之子,亲手断绝了自己跨越阶级的机会。
于叶鄙夷他的冲动、他的感性、他的不管不顾,不顾后果不问未来地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照顾那个一无所有的半残男友。
然而,于叶又嫉妒他的好运。他什么都不追求,金钱、权势,统统都可以放下,事业、发展,全都不放在心上。但最后,他却拥有了一切。
他不必蝇营狗苟,命运已将全部奉到面前:爱情、金钱、名誉、地位……
于叶的确有着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背景和资源,但侄子并非儿子,侄子可以有很多个,况且他还是于书记最不重视的那个侄子。
他想要破局,从E记一路辗转至多个企业,却总是差了点运气。从鸣云的IPO失败,到外资企业计划撤出中国,直到加入微瑞,他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了在家族中立足的锚点。
只是,就算他表现得再出色,于书记只不过将他视作白手套,而周晏礼更不会信任他,只将他当成权钱交易的桥梁。
而周晏礼信任的另有其人——
那个愚蠢至极、平凡至极的陆弛。
到这时,于叶这才意识到,当年陆弛宁愿放弃升职机会、甚至辞掉工作也要照顾的人,那个一无所有、几近残疾的人,竟然是如今的微瑞总裁,周晏礼。
他想要的绝非只是做一个白手套,图谋的更不是高级副总裁的空名。
他想要成为周晏礼信任的那个人,他想要成为影响微瑞的那个人,他想要成为微瑞背后的主宰者。
他是何其聪慧,何其敏锐,一早看出了周晏礼的精神问题。他知道,只要陆弛离开,影响周晏礼、继而影响微瑞不在话下。
于是,当他察觉到周晏礼与陆弛的感情出现裂缝后,当他发现陆弛决意离开时,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等了十几年,终于等到了破局的机会。
他一步步培养、扶持起自己人,一步步将自己的理念植入到微瑞的方方面面,他潜移默化地影响这这家公司。
他觉得自己就快要成功了——
就在这时,陆弛回来了。
那个被周晏礼无条件信任着的,愚蠢迟钝,平凡无奇的陆弛回来了。
这一刻,他明白自己在微瑞已经没有机会了。他只能离开。而那些传言,那篇推送,正是他离开前最后的泄愤。
陆弛垂了垂眼眸。他明明厌恶这人至极,可事到如今,却突然觉得悲哀。
他顿了半秒,沉声说:“于总,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相信凭你的背景和能力,早已有了下一步的安排。”
“现在,就请你从微瑞离开吧。”
语毕,陆弛不等于叶做出反应,就拿出手机,点了一下播放键——
于叶脸上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生动表情,他喝道:“陆弛,你阴我!”
陆弛扯了扯嘴角,说:“于总,这也是你教我的。”
说完,陆弛将手机收回口袋,转身就要离开。
于叶慌了神,他连忙叫到:“陆弛!”
陆弛回过身来,他立得笔直,正色道:“于总,我与晏礼从未想过要与你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是你这样能量的冤家。”
“我从前没想过报复你,以后就更加不会。从今往后,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凭缘法吧。”
作者有话说:
商战部分一直写的比较隐晦。跟大家解释一下,在文中,于叶起到白手套的作用。微瑞通过于叶,将利益输送到他所在的家族,而他背后的家族则会提供资源。于叶之所以一直蹦跶在大家的雷点上,一是因为他想通过挑拨离间的方式,扩大自己在公司中的影响力,以解脱自己白手套的命运,成为真正的操盘手。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直蝇营狗苟努力争取的东西,陆弛这样一个他瞧不上的人能够轻易拥有,很不服气。写到这章,已经下线98%了,后续会再提一下,但不会跟主角有直接接触了。
第64章 好久不见,小林
离开于叶的办公室后,陆弛与李楠一同走进周晏礼的房间。三人商讨了足有两个小时,终于敲定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
当天下午,陆弛将电子签发给了于叶,当晚,他就收到了回传。
不同于一年前大张旗鼓地来到微瑞,这次于叶的离去,显得悄无声息。
在于叶离职的三天后,陆弛发了封全体邮件,通知大家于叶因为个人原因离开公司,其负责的所有工作,皆由自己暂代。
无论是于叶本人,亦或是陆弛与周晏礼,都不想让于叶的离开激起什么波澜,但因为他暧昧的离职时间和高层间心照不宣的冷处理,更激发起了员工对八卦的探索。
新的传闻取代了旧的,在公司轮番登场。
于叶刚一离开公司,销售经理与市场总监就坐不住了,先后提出了离职。
他们不只是加入微瑞多年的老员工,更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骨科介入物行业深耕多年。
他们的离开,对于微瑞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陆弛与周晏礼商讨过后,启动了针对销售经理和市场总监的竞业协议,并且提醒法务部的同事密切观察他们的动态,随时收集证据。
作为共事多年的同事,陆弛不愿为难自己的老员工。时至今日,他仍旧感念这些人在微瑞一穷二白的时候选择了微瑞。在成为微瑞的老板前,陆弛曾为别人打过六年的工。他知道,离开都是个人的选择,当代社会人人都有权力选择更好的未来。
但作为微瑞的副总裁,陆弛必须站在公司的角度,与他们在商言商。这既是他身为商人对契约精神的追求,也是对其他签订了竞业协议的员工的震慑。
有关周晏礼精神疾病的传闻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行业论坛、公司贴吧,甚至是豆瓣小组,都不乏网友对周晏礼病情的分析和对微瑞发展情况的探讨。
但他们既没有澄清,也没有要求营销号撤稿,而是选择冷处理。
此时,对他们而言,不自证就是最好的回应。
潮水总会退去,时间会证明一切。
随着于叶的离职,微瑞可以预见地错失了许多商机。
很多半年前还对微瑞热络无比的客户,这些日子态度明显冷淡下来。各家投资机构也对微瑞的进一步市场化持观望态度。
毕竟,无论是医疗器械行业还是资本市场,统统都是买方市场。他们的选择有很多,谁都不能保证一家科技型企业能够在一个精神病人的手中稳步发展。
他们没必要冒这个险。
往常,每次的大招标会周晏礼都会亲自参与。他虽做不了主讲人,但会陪在同事身边。这既是种态度的展现,也是个定海神针。若是遇到客户提出什么额外需求,他也可以在一旁迅速拍板、做出决断。
现在也不例外。
陆弛曾忧心忡忡地劝他不要参加,干脆避避风头,但他的这个提议被周晏礼拒绝了。
周晏礼不想因为这些荒唐可笑的指控,而改变自己既有的工作模式。
旁人越是想干扰他,越是想影响他,他越是要坚守住自己。
在新一轮的招标会上,不出周晏礼意料,他感受到了大家玩味而探寻的目光。那目光尖锐刻薄,还带着十足审视的态度。
其中,尤以扬帆的老板郭睿阳最为恶劣。
在一般的招标会上,几家供应商按理说不该见面。只是这家客户的带领动线设计不合理,两边儿一个出、一个进,正好在大门口照了面。
郭睿阳与周晏礼见到对方后显然一愣,都没成想会在这里与竞争对手碰见。
大家毕竟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又一起出席过几次饭局,就算如今竞争得再激烈、手段再肮脏,明面儿上该有的体面也不能失。
就像郭睿阳虽然在心里暗自鄙夷周晏礼是来自小城市的外乡人,又是个取向不正常的同志,但这些话他也只能在饭局外的电梯厅里偷偷讲给同伴听。而饭局上,还不是得妥帖淡定地互相敬酒?
想到半年前那场藏污纳垢的饭局,周晏礼扯出一个讥讽的笑容。他向郭睿阳点头示意,说道:“郭总,好久不见啊。”
郭睿阳上下打量了周晏礼一眼,眼神玩味而同情,朝周晏礼伸出手的同时,寒暄道:“周总好。”
周晏礼顿了顿,与郭睿阳轻轻握了一下手。
正当周晏礼离开的刹那,郭睿阳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郭睿阳满含笑意地说:“周总,你可得挺住啊。我们都相信,周总一定是清白的。”
说着,郭睿阳朝周晏礼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容。
周晏礼岂会不知郭睿阳故意提起此事,为的就是激怒自己,好让客户看到自己的丑态。
只是,他又怎会让恶人如愿?
他收紧自己的拳头,脸上的表情却依旧温和谦逊。他微微颔首,体面地向郭睿阳说了声谢谢。
郭瑞阳有些吃瘪。就在周晏礼与他擦肩而过的瞬间,他转过头去,若有所思地看了周晏礼一眼。
虽然周晏礼已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建设,但当他听到客户问起有关他精神疾病的传闻时,仍不免觉得悲哀。
按照事先说好的那样,下属代替周晏礼,向客户淡淡解释着他的病情。
而他们都知道,客户要的并不是所谓真相,而是不必承担后果的捉弄。
周晏礼早知这场招标会客户已有了意向,只是作为乙方,他们不得不配合着上演一场完美表演。
就像陆弛说的,哪能事事如意?多的是身不由己。
这几年来,每年的八月,微瑞都会启动秋招,今年也不例外。
然而风波不停,在秋招前夕,人力资源部总监赵秀娟突然提出了离职。紧随赵秀娟一同离开的,还有几位负责招聘的骨干员工。
因为赵秀娟与人事部骨干员工的离职,微瑞的招聘工作几乎停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赵秀娟将招聘团队带走了,陆弛就从人事总监开始招聘,重新搭建公司的人事团队。
当初,陆弛与周晏礼刚开始创业,因为资金不足、时间紧张,在员工的选择上只能追求性价比。
赵秀娟虽不是他们当时唯一的选择,但却是权衡多方后最合适的选择。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接触的加深,陆弛愈发觉得赵秀娟的人力管理模式太过陈旧,并不适合微瑞这种以科研为导向的科技型公司。
这次,她主动带着团队离开,倒也契合了陆弛的想法。
如今,微瑞已经不再是五年前那个一无所有、从零开始的小作坊了。他们有充足的金钱请到最合适的人,搭建一个更符合微瑞调性的人事队伍。
他们没有被接二连三的困难击垮,而是有条不紊地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打磨着他们的团队,重塑着他们的企业。
他们相信,现在的微瑞,比起几年前,更具力量和能力,而此时的他们,比起几年前,也更富经验与魄力。
他们开始辩证的看待问题,将这次风波视为新的契机,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他们将凝聚出一支更代表他们理念的团队。
而这支团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解决完关键岗位的招聘问题,医疗器械大会就要到了。
陆弛与现任市场部老大忙前忙后一个月的时间,从展位的选择、展台的设计与搭建、再到客户的邀请与接待……方方面面,都亲自把关。
这两年来,每次医疗器械大会中,微瑞都凭借低调大气的展厅设计和出色的产品力而大放异彩。
今年也不例外。
哪怕他们的市场状况因为扬帆的强势入局而有所萎缩,但展位上,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以及经销商络绎不绝地拜访。
汇聚了新鲜血液的市场与销售团队,也在这次的展会中,经受着第一次考验。
离开展会时,陆弛碰巧经过了扬帆医疗的展位。他低头看了眼手机上的信息,正巧与迎面走来的那人擦肩而过。
等到半分钟以后,他才恍惚地意识到,自己竟遇上了老熟人。
只是,他的脚步却没有因此而停留。
走出展会后,耳边的嘈杂瞬间消失不见。陆弛寻了个角落坐下,他打开电脑,处理着同事发来的紧急工作。
突然,陆弛听到前方传来“咔嚓”一声——
他下意识地伸手阻挡,通过手指的缝隙,午间的阳光漏入他的眼眸,而迎着明媚的光,陆弛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手持相机的人,正笑眯眯地朝他打招呼。
“陆哥,真没想到我还能见到你!”
陆弛怔了一下。他望着眼前乐观开朗的大男孩儿,不由得感慨,明明只过去了半年的时间,怎么再见面时,竟觉得恍若隔世呢?
面前这人的笑容如一阵轻快的风,将回忆中的灰尘轻易吹拂。
陆弛的心也随着他的笑容而明媚起来。他阖上电脑,站起身来,朝前走了半步,也笑了。
“好久不见,小林。”
作者有话说:
搞事业的男人最美丽(bushi
第65章 是我太自私了
陆弛立在了与林云帆相距一米远的地方,他顿了几秒,又向前迈了半步,一边伸出自己的手来,一边问:“毕业了?”
林云帆握住陆弛的手,只是他们的手指稍触即分,显得分外克制。
“毕业了,在做自由摄影师。这不,接到了医疗器械展览主办方的单子,请我来拍这次的展会。”
陆弛点点头,说:“挺好的。”
林云帆愣了一会儿,问:“陆哥,你来这里是为了工作还是?”
陆弛笑笑,他指了指自己手中的电脑,无奈道:“当然是工作。”
他们刻意地没提起那段同程的西藏之旅,回避着那场不合时宜的冲动告白。
冬天终会过去,结束旅程后,林云帆回到上海。他将自己一路拍摄的作品发布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粉丝的同时,也为他的自由摄影师事业奠定了基础。
对林云帆而言,陆弛不仅是他倾慕的成熟而富有魅力的大人,更是生活中难得遇到的同类人。
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不同,年龄、经历、身份等等,但因为共同的标签,让他们成为某种层面的同类人,让他们有机会越过重重障碍,成为朋友。
42/49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