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楚孑陷入思索。
什么地处偏僻, 什么冷门到极致……这些困难他都不怕。
他只是在想两件事——他能学好茶学吗?能帮助它获得应该有的名气吗?
至于前者,他还是比较有自信的,认为天下的功课只要认真学, 应该没什么学不好的;至于后者,他没有答案, 这既要看他学的如何, 也要看他能为茶学做到点什么。
“筑梦踏实”一直是楚孑的信条。
所以, 饭要一口口吃, 就当那是一个目标和挑战吧。
他向来是不怕任何挑战的。
于是, 他认真地点了点头, 回答道:“屠教授,我愿意学茶学。”
屠教授眼神明亮:“真的?你要知道,研究生可要读三年的啊,很艰苦的!”
楚孑微笑:“我知道的,我不怕苦。”
屠銮一时无言。
他虽然很想让楚孑继续跟着自己做秦汉考古研究, 但也知道对方志不在此。
其实以楚孑的能力,不论去做什么, 或者甚至继续做现在的自媒体, 也能收获不俗的地位和金钱。
但他依旧愿意去学一个冷门至极的专业, 为了一个新的专业去奉献三年,乃至更久。
这份心性,屠銮扪心自问,自己恐怕是做不到的。
他很快把好消息告诉了老友明自得,本以为对方会欣喜若狂,但没想到明自得只是回复:“知道了。让他好好准备研究生考试吧。”
不过屠銮很快明白了, 对楚孑解释道:“这老小子,是在避嫌呢, 怕人家戳他脊梁骨,说他为了保住研究生授课位置不择手段,给你开后门。”
楚孑也明白这一层,笑着点头:“理解理解。”
“那么看来研究生考试得靠你自己了,”屠教授叹气,“跨专业考试可是很难的,两门专业课你都要从0学起,现在都快九月了,还有三个月就要考试了,我虽然很相信你的学习能力,但这毕竟很难啊,你的加油。”
“好,”楚孑说道,“我会加油的。”
……
楚孑回到学校,一秒钟也没耽误,拿起电脑就去了图书馆。
在这里他才第一次真正的了解“考研”。
通常大学生决定考研之后,有大概六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而他因为决定的比较晚,现在只剩下三个月了。
很多人都说考研比高考还累,但楚孑觉得考研更好的一点在于信息高度透明,只要你认真查,没有查不到的资料。
他想报考的专业就是云大的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茶树栽培方向*,这是十分确定的,因此就省却了很多挑选专业的时间,但因为茶学专业是在农学的大类里。二级学科为园艺学,所以他要考的科目和农学专业也没有太多差别。
考研一共要考四门科目,分别是:政治、英语以及两门专业课(有些专业可能要多考几门)。
而楚孑经过搜索,确定了他要考的科目就是(101)政治、(201)英语(一)、(315)化学(农)和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查完之后楚孑就眉头一皱。
他本以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会偏向文化层面,但没想到要学的还主要是理科的内容。
他可是高考结束后,三年没碰理科了啊!
不过他也有点庆幸,幸亏当年文理分科学的是理科,不然现在真就成了毫无基础的学习了。
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他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英语和政治自己应该都能应付的来,毕竟前者他有多年积累,而后者主要是多看新闻,多背一位叫肖秀荣的老师写的材料就可以了。
而且这两门科目也不太容易拿到极高的分数和极低的分数,大家的分差都不大,所以楚孑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最难的还是两门专业课。
而这才是重头戏的开始。
他先是查了查化学(农)要考试的范围,然后惊了个呆。
《高分子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机理》、《物理化学(上)》、《物理化学(下)》、《环境化学》……光是参考书就有十本之多,还不包括习题册。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考试范围之广也与这个大差不差。
幸好有系统加持,不然楚孑肯定搞不定。
于是他立马就钻进了系统里,开始了暗无天日的学习。
其实抽丝剥茧之后,发现任务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作为农学化学,考察的主要是基础化学的知识,比较专业的则是环境化学这一门。
这门科目主要是研究水、土壤、大气之中的各类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更为重要的应用是各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检测,减少各类会对作物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产生与迁移。
毕竟是化学,万变不离其宗,楚孑在上一世也看了不少化学方面的书,高考的时候也专门学习了一大部分超纲的有机化学内容,因此继续学习的时候倒没有感觉有太多阻碍,一脉相承的继续学习就好。
毕竟智商的很大一部分参考标准就是记忆里,楚孑知道自己的记忆里一直都算是比较好的,甚至很多事都过目不忘,所以学习的时候也觉得得心应手。
更何况,这对于楚孑来讲是一门新的学科,只要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楚孑就会感觉到快乐。
另一座大山就是《植物生理学》了,当年高中生物学的实在是太浅显也太庞杂,而楚孑也没有什么契机去专门学习植物相关的生物知识,因此对他来说这才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领域。
但同理,只要是记忆里过关,逻辑思维能力强,学起来也不会感觉毫无头绪。
一边学考研的时候楚孑就一边在想,看来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是一种能力,学习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学的越多似乎也会越来越找到如何学习一门新学科的方法,让学习变得简单。
当然了,这些都是楚孑闲暇之余分析出来的,他现在还是得每天沉迷读书与做题,当真觉得比当初高考时还辛苦一些。
除了这些科目的学习之外,每天睡觉之前或者吃饭的时候,他也还会看看茶学相关的资料,毕竟之前对茶学可谓是一无所知,而从茶叶的历史角度看茶学文化也是一种乐趣,毕竟楚孑对于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是挺多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楚孑也搞定了报名,确认等等一系列系统的工作,最后,终于到了十二月,研究生考试要开始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去云省,虽然同处祖国的西南地区,但云省的气候比璞兰市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即使是在冬天也依旧温暖且湿润。
云大在云省的省会,在考试前,楚孑去踩了踩点。
虽然这里算是云省的郊区,但云大毕竟以农林渔专业闻名,校园里也是随处可见各类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走在这里,只觉得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
不过楚孑也并没有太细致地逛校园,毕竟他知道,一旦考上,他们茶叶研究所并不在这里。听屠銮教授说,茶叶研究所是在边陲的一座小城,基础设施和条件都很差,而且还经常要去村子里,楚孑就不敢期望太高,以免落差太大。
研究生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英语,第二天上午考农学化学,下午考植物生理学和环境化学。
第一天的考试没什么波澜,不过从考场出来之后,楚孑还是对政治考试没什么底。
虽然材料背了很多,甚至有几道题几乎是肖老师押到的原题,但还有很多题似乎和那些材料并没有什么关系,楚孑只能把记忆中的所有材料编了编一股脑的写上去,直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瞬间才停笔。
停笔的时候,他抬头见到整个考场的人似乎都还在某种迷茫的神态里,可能这就是政治吧,大家谁也不敢说学的太明白。
第二天的考试则是让楚孑久违地感觉到了一些紧张。
毕竟这些知识全是他临阵磨枪磨出来的,他也不知道到底快不快、光不光,而且只是一些计算和化学题也就算了,最后竟然还有几道很综合的分析题,要结合各种田地、林地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计算。
走出考场之后,楚孑总觉得自己哪里没答全面,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的。
毕竟是研究生考试,又是每个学校自主考试,自由度太大了,想来还是本校的学生比较熟悉命题的方向和答题的方式,楚孑作为一个外来者,当真是心里没底。
更为煎熬的是考试之后的等待,楚孑加了不少学长学姐问面试的经验,但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要好好准备英语,有的说要提前看一些文献,没有任何一个准确答案。
主要原因还是明自得教授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收过研究生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出席面试的时候都会问些什么问题,而楚孑又想着自己的方向有个茶文化,因此也只能大量去读茶学的专业书以及在各种史料里梳理茶文化的变迁。
而且为了复试做准备也特别内耗,毕竟楚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过初试,万一没过明年还要再战(明年明教授还能不能收研究生也是未知数),现在准备的初试内容就打水漂了。
不过越看茶学相关的知识,尤其是梳理茶文化的时候,楚孑越觉得自己这个专业选对了,茶学果然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茶文化的历史,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时间一点点的推移,终于到了二月底,成绩出来了。
楚孑本想着按时按点的登陆网站去查成绩,但没想到因为之前绑定了云省招生考试院的公众号,还没等他打开电脑登录网页,忽然公众号就出了一条推送。
【考生楚孑你好,你的研究生考试成绩如下:……】
楚孑:“……”
真是好一个猝不及防。
第136章
楚孑深呼吸了片刻, 定睛看起自己的成绩。
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政治——
79。
呼。
楚孑舒了一口气。
这成绩还算看得过去。
紧接着就是英语成绩。
86。
已经算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分数了。
楚孑急促的心跳终于舒缓了不少。
有这两门成绩打底,他也不至于太过焦虑了。
之后就是两门专业课了,农业化学的成绩也还算比较不错, 有127分,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则是123分。
这样的话总分就是415分, 虽然楚孑对于两门专业课的成绩并不是太满意, 但这毕竟是他突击的结果, 已经不错了。
至于政治……
楚孑觉得也无法强求, 只当是随缘吧。
政治分数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
而且他查完分之后又去云大的贴吧和论坛逛了一圈, 发现大家都在说今年云大的专业课在压分, 有这个成绩已经非常好了。
一周之后,云大也给出了各个专业的初试排名,楚孑照例在第一时间查询了自己的情况,发现自己是农学-园艺学-茶学(茶文化与茶树栽培)专业排名第一之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不过,他也在想, 不会只有他一个人报名这个专业吧。
当初考初试的时候虽然教室里坐满了考生,但因为农学大类考得科目都一样, 所以楚孑也并不清楚那些人到底都报名的是什么专业。
而且云大虽然不是顶尖的大学, 但也不差, 尤其是在农学方面,因此基本往年都是不接受调剂的,要是只有他一个人考,那就肯定是只有他一个人了。
不过,虽然带着这个心,他还是好好的在准备复试, 除了找学长学姐们讨要复试的题库以及学习了一下面试技巧之外,楚孑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把茶学本科的课程都学一遍上。
茶学只在我国四所高校开设了专科及本科的专业, 所学的内容也是各有差异,而且比较可惜的是云大本科层面没有开设茶学专业,所以想专门复习也无从下手。
这些学校的授课内容,有的侧重于茶文化学,也有的偏向于茶叶生物化学或者茶树栽培学,更有一个高校的本科课程集中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楚孑想了一下,就着重地看了茶文化学以及茶树栽培学两方面的课程。
这时候,他对茶学的整体观念才终于基本成型,所谓“茶学”,其实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即自然科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科学。
所谓自然科学,也就是茶学存在与农学之下的原因了,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树的栽培、育种、茶树的生理生化、病虫害的防治、茶叶加工、食品卫生,等等……
在这个范畴里,茶树本身和其他的农作物是一样的,是具体研究的对象。
至于经济学的范畴也比较简单,包括茶叶企业管理、茶叶经济、商贸流通等等,更偏向于商科和管理学科。
比较抽象,也是最少有人去研究的,就是社会科学这一维度了,在本科层面几乎没有学校专门开设这方面的专业甚至课程,只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会开设偏向于“茶道”的方向。
138/200 首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