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十分罕见的,之前一直隐身的归渡市政府也派来了农业局的两个人全程跟随,不过楚孑对这两个人印象不怎么样,他们不懂茶,但却很懂为官之道,一路上净说着一些有用没用的屁话,反倒让各位专家分散了精力。
最终还是明教授定下了规则,他们二十个人成了了一个小小的清源村古茶树委员会,所有专家当场就同意了,由明教授担任委员长,五位最德高望重的专家担任副委员长,大家在查看完古树后,将在一周内出具报告,最终经过十二个人的集体认定,才算认定成功。
其实从专家们的热情和专注程度上看,楚孑都认为这个认定已经成了。
他们面对这样的古茶山啧啧称奇,外国专家都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国内专家流露的却多是惋惜之意——原来我国还有这样没被开发的原始古茶园啊,可也不知道这茫茫深山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古茶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没人知道。
华国太大了,还没被发现价值的地方也太多了,需要他们这种学者继续向更深处、更难处不断探查才行。
持续两天的大小清山之旅让所有学者都很满意,收获颇丰。
一位留着白胡子,年岁最高的学者临行前,拍着楚孑的肩膀:“你做的对啊。”
楚孑不解,问道:“什么?”
“你先把我们请来,是对的,”白胡子学者言简意赅,“在有的领域,尤其是文化价值大于商业价值的领域,学者一定要走在资本家前面。”
楚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把它记在了脑海中。
这也成为了他日后做事时的信条之一。
……
几天后,清明节雨纷纷,清源村也不例外。
人人都说好茶出自清明前,这也是“明前”茶之所以出名的原因,但楚孑这一次并没有赶上潮流。
但明后的茶依旧不错。
山上的古茶树长势喜人,就在楚孑焦虑等待结果的时候,楚孑收到了明教授的通知。
“经组委会认定,清源村的古茶树王有730余年的树龄,是过渡型茶树中经过认证的树龄第二大的古茶树,其精准坐标为东经xxxx,西经xxxx……”
“另,位于东经xxxx,西经xxxx的古茶树有超过600年的树龄,为排名第三……位于XXX的古茶树树龄超过500年,为第7位……”
楚孑眼前一亮,成了!
不仅那棵参天的古茶树王收到了认真,清源村还有两棵古茶树也拿到了业内的认证!
有这三棵树,足以见得清源村是一个拥有古茶树的宝地!
这就成了!
楚孑赶紧进行了第二步,第一件事是成立了清源村古茶的公众号。其实他本来是想成立网站的,但网站需要搭建,需要时间,也需要大把的精力和金钱,他现在来不及弄了,因此只让马斯仟成立了一个公众号。
虽然楚孑不迷信,但也还是要尊重一下老祖宗的看法,查了查黄历,又问了一些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毕竟他之前是做考古的,认识这方面的人还是比较多的——终于定下了一个时间。
一周之后,他们清源村古茶树王的第一次拍卖就要正式开始了!
这个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之前一直在种茶采茶的大爷大妈们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就连那些一直忙着直播的村民们也在等着热闹。
但这并不能让楚孑放心。
公众号毕竟还是私域流量,楚孑看消息发布两天了点击量也只有几百,这还是他不停发朋友圈宣传的结果。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给茶商们写了电子邮件,也寄送了清源村黄茶的样品。
这些都是他之前在邦威加的茶商,之所以没打电话和发短信就是怕打扰他们,也不太商业。
电子邮件是很快,但样片毕竟是实物,楚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达。
但礼多人不怪,做了就比不做好。
可惜,这些工作颇有些石沉大海的意味。
过去三天了,楚孑拍卖的手续都跑完了,也没几个茶商回信。
楚孑也能理解,现在毕竟是茶叶旺季,这些茶商要多忙有多忙。
更关键的是,虽然在学界他们的茶树得到了认证,但那些茶商并不知道这些信息。
他们清源村的古茶树王还是少了噱头,少了宣传。
时间还有四天。
楚孑静下心,好好规划了一下。
无论怎么样,他到底也是个有几百万粉丝的up主,也算是个网红了,他一定能搞定。
第165章
楚孑之前因为频繁出差再加上要在大小清山上劳作, 所以自己的B站账号停更了一个多月。
要是一般的博主,可能停更一个多月就会掉分了,但是楚孑上线一看, 发现自己的粉丝数不降反增,看来自己的用户粘度还是很高的。
上一条视频底下的评论也非常热情:
“呜呜呜我们小楚怎么不更了?”
“up主都已经请假啦, 说是三次元太忙, 没有办法兼顾。”
“是呀, 我们小楚一直很看重质量, 可能实在是顾不过来两边吧。”
“话说楚孑是不是去读研了, 读的是什么专业呀?”
“大概或许可能还是考古吧?”
“emmmm, 我觉得不像,不然应该兼顾的过来呀,感觉up是开启了新的挑战。”
“+1,希望是有意思的内容,anyway, 还是等他回来啦!”
楚孑看完心底在涌上一股暖流的同时,也觉得压力山大。
看来还是要继续产出好的内容, 才算得上对得住这些粉丝。
于是, 他花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去调查、研究, 写稿,又花了整整一个白天录制,才终于上传了最新的一部视频。
……
云省省会,一尊独栋别墅内。
小华是一个深爱二次元的小姑娘,也是B站的重度用户,7级大会员。
但她平时看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二次元相关的, 比如综漫混剪或者自己喜欢的cos视频之类的,可以说是驻扎在动漫区里。
至于B站生活区、科普区、颜值区, 基本从来不看。
最近的她有些闲得无聊,她马上要出国读书了,正在等着春季开课的空档期。
现在是三月,也没什么漫展好逛,她又天生很宅,不爱出门旅游所以每天都在家里刷视频看动漫。
今天晚上,她百无聊赖地点开B站app,随手刷着主页,忽然被一个视频吸引了视线。
视频封面就是一个好看的男孩子坐在中间,说着什么。
她第一反应就觉得,这男孩长得太好看了!
小华不是追星族,平时也鲜少关注三次元的娱乐圈,因此第一时间没认出楚孑是谁,单纯就觉得这样的男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竟然戳中了她的审美。
于是,她鬼使神差地点了进去。
暂停盯着对方的颜看了半天,她才想起来看看标题。
不看不要紧,一看傻了眼——
《茶文化专题1.0 茶的起源与传播历史向梳理~》
蛤?
这是什么……老气横秋的标题,看着跟个网课似的。
她本来想划走,但是……
这主播的脸真的很能打,所以她破天荒的点了开始,打算看看到底主播要说什么。
没想到开头就很有趣,up竟然自顾自地喝起了奶茶。
这年头,谁不爱奶茶呢?
但没想到up竟然从奶茶开始延伸,“现在大家都喜欢喝奶茶,据调查,我国20-25岁的青年,人均一周饮奶茶的数量有接近两杯之多,可能是现在除了水以外最受欢迎的饮品了,但大家喝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想过,这里面的茶到底有多少文化所在呢?”
“那么我先说一个结论——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这一下引起了小华的兴趣。
虽然深爱二次元,但该有的爱国情怀还是要有的,又或许是即将要出国了,反而特别想了解自己祖国的知识,所以一听到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小华竟然静下了心,细细听了下去。
up的语速不急不慌,长得又好看,很能让人想听他到底要说什么。
而且,几乎没有废话,每一句都是干货,听得小华都想记笔记了。
Up开始讲从文字上来看,我国从4700多年以前,也就是传闻中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开始有吃茶的习惯了。
虽然,大不列颠在1824年侵入印国的时候,曾在中印边境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野生茶树,后来又在Sibisagar发现了成片的野茶树,因此提出了华国是茶叶发源地的质疑,但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现在主流学术界已经基本认可,华国就是茶叶的发祥地了。
主要是来自古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山茶科中的大部分植株都起源于第三纪,大约是6500年前,而因为冰川侵袭,大部分植株都没被保存下来,但我国的云贵川高原躲过了这一场冰河世纪,因此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后来的茶树,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化出现的。
同时,我国云贵川地区还有大量的野茶树,也是铁证。目前全球年龄最大的古茶树都在我国境内。
当然,我国不仅是茶树的发祥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根据考古学(楚孑的老本行)发现,全球最早的茶具也是在我国被发现的。
1987年陕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距今1100多年前,也就是唐僖宗所用的,宫廷金银器茶具,包括了茶托、茶盏、生火煮茶用的足座银风炉、储存茶叶用的鎏金银龟,以及纹银的茶槽子,等等……
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证明了我国在唐朝就已经有饮茶的习惯了,也能证明在唐朝时期,喝茶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规程了。
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则是另一个佐证,其上面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荼”,在当时指的就是茶叶,足以证明我国在西汉时期,也就是至少在公元前2737——2697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茶的作用了。
之后,楚孑又稍微讲了一下茶叶的传播。
从生物学上看,茶这个物种似乎是随着江河的流向而扩展,传播的,从云贵川一路到河南、浙江、陕西等等地方。
而茶的贸易传播则是沿着佛教、道教的发展而进展的,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茶能驱逐睡意,也能去除口中的秽气,所以在宗教中的使用也很盛行。
综上,这也是为什么说茶的发展史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史的原因之一。
小华看完这视频,只觉得信息量巨大。
就好像上了一节茶文化的课程一样。
弹幕也都在嚎叫:
“我第一次知道我们国家竟然是茶叶的发源地诶!”
“啥也不说了家人们,我今年就喝一杯奶茶(bushi”
“我之前还老看不上我爸妈喝茶,原来人家是文化人诶~~”
“不愧是楚孑,就这茶叶不断发散历史知识,真是学到了。”
“所以说,楚up现在是在学茶文化?”
“茶文化?!真的有这个专业吗,看上去好有意思哦……”
小华虽然记住的并不多,但那种自豪感还是油然而生的。
出了国,如果有人再说什么茶叶是从大不列颠或者泡菜国发展起来的,那她也可以回击了。
想到这儿,小华从家里茶几上取出了一把茶叶,给自己十分粗糙地泡了一杯。
但泡茶就是这样,你讲究的喝很好,不讲究的喝也依旧能品尝出茶的美味。
茶文化从来不是个高高在上的文化,它是一种从民间出发的文化,就像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一样,包容厚德。
门忽然开了。
是小华的爸爸回来了。
华总看到自己平时总喜欢奇装异服的女儿竟然开始喝茶了,有点惊讶:“你怎么喝茶了?”
小华害羞一笑:“今天就觉得茶叶还挺好喝的,爸爸,这是什么茶啊?”
华总走近看了看,分辨出来:“这是咱们省一个叫什么清源村的地方给我寄的样品茶,是黄茶,还挺少见的,好喝吗?”
“好喝,”小华在茶方面懂得不多,只会实话实说,“我之前总觉得绿茶太浓,普洱啥的又味道太重,而这个刚刚好,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真不错!爸爸,这个可以送我吗,我想泡着喝。”
华总是个大茶商,每天都要接受十几个样品茶,本来都无感了,但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作为一个年轻人竟然很喜欢这款茶。
160/200 首页 上一页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