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肥也开始行动。
之前乱民吵嚷着要驱逐天子,背后就有他的手笔。事情不成,他与几个兄弟都被关押,心中惶惶不安,以为命不久矣。
喜烽就在这时找上他,声称愿意助他夺取王位。
“我如何信你?”王子肥极善于伪装,故意表现得平庸,连天子都骗了过去。他生性狡诈多疑,自然不会轻信任何人。
“事到如今,殿下还有别的选择?”喜烽嘿嘿冷笑,虽然是说明现实,却也不乏威胁,“如果殿下不愿,仆去见王子害。到那时,殿下是生还是死,就要仔细想一想。”
“你不怕我禀报父王?”
“殿下大可以去说,如果您能见到陛下。”
喜烽信心十足,态度中透出轻慢。
王子肥惊怒交加,却无言反驳。
怒到极点,王子肥反倒冷静下来。他主动揭开伪装,正色面对喜烽:“助我成事,你要什么?”
“喜氏复国。”喜烽表现得煞有介事,双目紧盯着王子肥,一字一句说道,“殿下得偿所愿,下旨再封中山国,车裂窃国之人,族灭。”
王子肥知晓喜烽来历,对这个要求并不意外。短暂考虑之后,他答应了喜烽的条件。
两人三击掌,表面达成合作,实则各怀鬼胎,都没打算兑现。
除此之外,王子肥的母族也出了一把力。
其暗中联络其他几位王子的母族,屡次在天子面前求情,终于使得天子松口,允许几位王子参与宫宴。
这些家族能力一般,却很能揣摩天子心意。
他们没有空口喊冤,而是千方百计推脱责任,栽赃陷害,将盗匪和乱民推到诸侯国头上。
“郊外有匪,然规模不曾如此之巨。”
“诸王子历来恭谨孝顺,必是有人心怀叵测,阴谋离间天家父子。”
“陛下明察秋毫,定不能让贼徒得逞!”
他们明摆着是在信口雌黄,胡说八道。话中没有丝毫可信度,一句都站不住脚。偏偏天子被说动,当真释放几位王子,允许他们参加宫宴。
天子心中未必没有衡量,之所以表面采信,实则是忌惮诸侯,乐得给诸侯国泼脏水。纵然事后有反转,他也有充足的借口,大可以说是受人蒙蔽,加之顾念亲情。
再者,有这次开恩,他便是仁至义尽。今后对儿子狠下杀手,也无人能横加指责。
不然地话,一口气处置多名年长的儿子,哪怕事出有因也会给他带来污名,招来天下人非议。
几方各有盘算,最终殊途同归,爆发于一场宫宴。
天子不曾想过王子肥会胆大至此,也难以预料身边人竟会背叛,在他的酒和餐食中下毒。
天子在宴会上昏倒,当场滚落到王座下。
王子肥立即对王子害发难,指责他毒害天子,将他射杀当场。
依照喜烽的谋划,要杀的不仅是王子害,凡出席宴会的王室成员一个不留。尤其是王子肥的几个兄弟,必须要斩草除根。
不承想王子肥中途变卦,只杀王子害,囚禁其余兄弟,并未动王室众人,反而下令放他们离开。
“殿下,不可妇人之仁!”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喜烽还想据理力争,却发现殿内不只有莽山盗,还有面生的私兵,数量同样不少、
很显然,王子肥对他早有防备。
迅速衡量过形势,喜烽果断低头,不再坚持己见。
王子肥很是遗憾。
他很想趁机除掉喜烽,奈何对方太过狡猾,压根不给他下手的机会。没有理由不能随意斩杀“功臣”,否则定会动摇人心。
压下心中不甘,王子肥亲手扶起喜烽,双方再次把手言欢,仿佛杀机从不曾存在。
宫变之后,天子中毒昏迷,直接被送回寝宫。
王子害以罪人之名草草下葬,家眷都被流放,终生不许再回上京。
王子典和王子盛等人被留在宫内,除了王子肥派遣的心腹,他们见不到任何人,也无法同外界联络。
有人质在手,王子肥变相控制了他们的母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贵族们被释放回家,看到宫门前的尸体,所有人噤若寒蝉。
“没想到……”
有人惨白着脸道出半句话,余下全被咽回到喉咙里,再没能出口。
众人心有余悸,没想到王子肥隐藏如此之深。他骗过了所有人,实在能忍,手段也委实毒辣。
回到家中后,贵族们坚持各扫门前雪,派出私兵和奴隶严守门户,不与任何人走动,也不再过问宫中事。
天子生死难料,王子害已死,王子肥年纪最长且控制王宫,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是下任天子。
上京贵族习惯了尸位素餐,醉生梦死。明知道王子肥是谋乱,却无一人出面指责,反而心安理得地留在家中,美其名曰:明哲保身。
“终是天子血脉,日后登位,我等依旧为臣。”
贵族们不在乎王子肥是否德行有亏,也不在乎他登位不正,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官爵和财富,以及家族能否保全。
怀抱着相同的念头,宫变发生之后,王宫停止朝会,贵族集体保持沉默。
城内陷入一种古怪的平静,人心冰冷,万物萧索。
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
礼令单信和介卿刁完私下碰面,都知对方另有其主,不妨碍开门见山道出心中打算。
“王子肥谋逆,罪不容诛。”
“天子生死未明,要诛逆,需召诸侯勤王。”
两人对视一眼,确信目标相同。
“仅凭你我怕是送不出消息。”单信说道。
“执政虽病,一息尚存。借他之手送信,也不枉其为天子操劳一生,殚精竭虑。”刁完给出答案,笑得意味深长。
短暂碰面之后,两人迅速达成一致。
时隔不到半日,病中的执政做出安排,调动手下飞骑,强行冲出上京城。
执政知晓自己被算计,但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对天子心灰意冷,能清楚看到上京的衰落,但他绝不允许王子肥这样的人登上王位。
“宁愿诸侯问鼎,不能容谋害父兄之人为王!”
猛虎虽老,余威犹在。
执政放出飞骑,宫变一事再也瞒不住。后续安排都被打乱,王子肥感到焦头烂额。饶是如此,他仍畏惧执政,不敢拿他如何。
喜烽倒是想下手,怎奈王子肥对他十分提防,稍有轻举妄动,他怕是比执政死得更快。
看清一切,喜烽索性丢开不管,还命人联络宫中的喜女,让她设法离开王宫,他会派人接应。
“天子将死,执政也不过是回光返照。一旦诸侯发兵,王子肥又能得意几时?活该如此,报应不爽!”
想到天子的下场,预见上京城的未来,喜烽放声大笑,笑声肆意疯狂,犹如鬼哭。
上京城外,飞骑进入吴国,王子肥谋逆一事迅速传开。
野地战场上,近二十万大军鏖战多日,交战双方各有死伤,胜负依旧未分。
晋越联军一度占据优势,楚军和齐军却无比顽强,战损接近一比一,完全就是在以命换命。
战到中途,楚煜和楚项的战车正面相撞,同时侧翻。
血雾膨胀开,战马倒地发出嘶鸣,再也无法站立。
两人翻身落地,各自夺过一匹战马,倒提着长戟和铁槊,在千军万马中冲锋。凡敢近前者,势必斩杀马下。
以两人为圆心,周边堆叠上百具尸体,煞气冲天,血色弥漫。
活似两尊杀神。
林珩站在玄车上,驾车的车奴不断挥动缰绳,撞翻一辆又一辆楚国战车,碾压过倒地的楚军。
凡玄车所过,车辙俱被血浆填满。
交战第三日,齐军以千人的代价突破包围,设法同楚军合兵。
双方联军兵力相当,战斗力不相上下,战况一度焦灼。
交战第四日傍晚,野地突起妖风,旷野中飞沙走石,几能掀翻战车。
气温骤降,河面迅速结冰,一场冰雹从天而降。
冰雹大如鹅卵小如桂圆,落在人身上,当场能砸出青紫。不慎落到头顶,甚至会使人毙命。
“鸣金收兵!”
情况不容许再战,双方同时下令收兵。
士兵开始互相脱离,犬牙交错的人群骤然分散,如同潮水退去。
大军的速度已经足够块,仍有部分人被砸伤,回营时不断抱怨,没被敌军砍伤,反倒被冰雹砸破了相,当真晦气!
晋国大营内,林珩回到大帐,侍人早已备好火盆和热水。
马桂守在一旁,手中捧着一卷竹简,是由国内送来,上面盖有国太夫人的印章。
“君上,国太夫人书信。”
“大母的信?”
林珩刚刚解下佩剑,闻言停下动作,接过竹简展开。仅仅扫过两眼,他的神情就为之一变。
看过全部内容,他合拢竹简,在帐内来回踱步。
少顷,他停在铜灯前,沉声道:“备车,寡人去见越君。”
“诺。”
相隔不远的越军大营内,楚煜也接到一封书信。信件非是从国内发出,而是直接从吴国送来,出自前任魏相重崎之手。
“执政病重,天子中毒昏迷,王子肥谋逆。”
读过书信内容,楚煜神色微凝,正准备起身离帐,就听帐外有人禀报:“君上,晋君过营。”
楚煜心头一动,脚步不停,亲手掀起帐帘。
帐外天色昏暗,冰雹已转为雨水,瀑布般落下,朦胧雨中万物。
一辆玄车穿过雨帘,停靠在大帐前。
林珩走出车厢,身上仍穿着铠甲,手中拿着一卷竹简。站定后目光迎上楚煜,正色道:“上京有变。”
“我知。”楚煜颔首,神情同样严肃,“君侯还请入帐,方便详言。”
同一时间,在新起的楚军大营内,楚项和赵弼对面而坐,两人面前摆着国内送来的情报,内容如出一辙。
“执政时日无多,天子身中剧毒,至今昏迷不醒。王子肥杀王子害,囚诸王子。”
第二百零二章
冷风肆虐,暴雨倾盆。
一场冰雹过后,大雨连下两日。
河流水位急剧上升,野河泛滥,冲垮残留在河畔的木桩,淹没河道下游。
狂风呼啸,雨水阻隔视线,大军出营都极其困难,遑论在旷野中列阵交战。
两日时间,交战双方达成默契,各自高挂免战牌,都是闭营不出。为防对方使诈,同时在营内加紧巡逻,并散出数百飞骑,确保营防密不透风,刁斗森严。
晋军大营内,林珩下令升帐,召集军中将校议事。参战的西境诸侯和氏族同被邀请,由侍人引入大帐,在预设的席位上落座。
不同于晋侯宫大殿,中军大帐空间有限,诸人席位相对紧凑。
饶是如此,晋国勋旧和新氏族仍互相壁垒,彼此间泾渭分明,一眼能看出阵营。
蕲君走进大帐,左右扫一眼,带着同行氏族去往右侧,位置与费毅比邻,同壬章也相距不远。在他之后,接连有十多名西境诸侯和氏族入帐,看清帐中情况,大多一言不发,找到位置坐下,眼观鼻鼻观心,打定主意不掺和,彻彻底底置身事外。
晋侯英明神武,乃是不世出的英主,晋国雄霸西境早成定局。
大国内部氏族争锋,在朝堂上分庭抗礼,对外仍是铁板一块。
小国区区身量,察觉危险本就该远远避开。妄图搅动风雨,实属于异想天开,纯粹是自寻死路。
不过就事论事,遇上晋国氏族相争,避开是良策。换成楚国氏族,那就是另一种应对方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帐内滴漏发出轻音,与会人员全部到齐。
林珩高踞上首,与众人见礼。
“参见君上。”晋国氏族齐齐叠手,分左右落座。
蕲君等人随之起身,无论国君还是氏族均对林珩执臣礼。
既为附庸,理当自觉放下身段。
没人对此有异议,几百年来早已是约定俗成。
史官坐在屏风一侧,靠近林珩右手边。自众人入帐落座,他便开始奋笔疾书。左手捧着竹简,右手笔走龙蛇,偶尔抬头扫视众人,笔下短暂停顿,下一刻又开始记录。
礼毕,众人落座。
侍人送上茶汤和糕点,为铜炉中加入炭。
为照顾不同口味,糕点有甜有咸,分装在不同的碗盘中,每种数量不多,入口的滋味相当不错。
林珩端起茶盏,细品茶汤滋味。
汤汁入口微苦,后有回甘。烹煮时加入香料,更加醇香辛辣。饮下半盏,寒意被驱散,暖意取而代之,逐渐流淌至四肢百骸。
有人饮得急,额角竟沁出一层薄汗。
用过茶汤和糕点,林珩轻轻挥手,除了马桂和马塘,侍人全部退出大帐,从外落下帐帘。
帐帘并未遮严,留出足够的缝隙,既能遮挡风雨保持帐内温度,也方便空气流通,使烟气能够流出。
“邀诸君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接到国太夫人书信后,林珩过营与楚煜见面。
上京发生王权争夺,事关重大,下一步决策至关重要,不容出半分差错。
两人彻夜长谈,部分意见相同,也难免存在分歧。直至天明,事情才大抵定下,终于商讨出结果。
今日,林珩在营内升帐,楚煜也是一样。目的是宣告上京之事,让众人心中有底。
不知雨会下到何时,或许会持续几日,也可能转眼就停。
为防节外生枝,林珩没有拐弯抹角,开口就是单刀直入,道出升帐因由。
“上京生变,执政重病不起,天子身中剧毒,传言昏迷不醒。”
“天子在宴上中毒,王子肥指王子害下毒,无凭无据,当场将其射杀。并借机囚王子典及王子盛等人,以盗匪和私兵控制王宫,意图掌权。”
“佞贼在朝,纵盗匪入城,据悉上京人人自危。”
说到这里,林珩稍作停顿,视线扫过帐内,声音微沉:“有飞骑冒死出城,奔逃吴国。日前事情传出,多国皆闻。”
172/213 首页 上一页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尾页 |